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5年、2008年、2011年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分布情况。方法对北京市隆福医院2005年、2008年及2011年记录完整的91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ESRS评分、高危因素等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在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ESRS评分呈上升趋势(P〈0.001),ESRS评分3分~9分的高危人群呈增加趋势(P〈0.001)。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危险因素越来越多、复发率越来越高。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二级预防应引起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与TOAST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评分、TOAST分型等。根据发病后3个月时预后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查与此类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探讨不同预后与TOAST分型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基线NIHSS评分高[OR=1.131,95%CI(1.039,1.231),P=0.005]、TOAST分型[OR=0.504,95%CI(0.331,0.767),P=0.001]、高血压病史[OR=4.811,95%CI(1.715,13.496),P=0.003]是3个月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TOAST亚型中SAA型预后良好(mRS≤2)比例最高,CE型次之,LAA型比例最低;相反,预后不良(mRS2)以LAA型最多,CE型次之,SAA型比例最低。结论 TOAST分型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个月预后密切相关因素之一,对3个月预后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20例起病48h内应用脱水剂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及MRS评分,判断其日常生活能力和近期预后。结果220例脑梗死病例中186(84.55%)例符合JNC-7高血压诊断标准,14(6.36%)例有近期预后差的趋势。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史与高SBP(P〈0.01)及高DBP(P〈0.001)相关,而且糖尿病史、意识障碍、病情重与近期预后差相关。但多因素分析示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高收缩压、高舒张压有近期预后差的趋势,但多因素分析示无显著性差异,可能卒中急性期高收缩压、高舒张压不是独立的近期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与临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4月在三峡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7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依据TOAST标准分型,即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栓塞型(CE)、小动脉闭塞型(SAO),其他明确病因型(SOE)和不明原因型(SUE)5型。应用NIHSS评分了解不同亚型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功能状态,以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评价其临床短期预后,分析各亚型与临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男性患者发病年龄较女性患者早(P〈0.01)。脑卒中亚型:LAA 194例(27.7%),SAO 220例(31.4%),CE 70例(10.0%),SOE8例(1.1%),SUE 208例(29.7%)。其中SAO亚型所占比例最高。各亚型与临床短期预后的关系:CE型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NIHSS评分最高(20.11±1.42)分,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显著降低(P〈0.01)。SAO亚型入院时病情最轻,NIHSS评分最低(4.10±0.36)分,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 SAO亚型入院时病情最轻,临床疗效及临床短期预后最好;CE亚型入院时病情最重,临床疗效及临床短期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视角下针灸综合疗法对不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程度效应规律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所搭建的“临床研究数据管理平台”的针灸干预中风病队列构建研究数据库的病历数据。收集符合标准的病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评估针灸改善不同OCSP分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效应规律及相关因素。结果:经针灸疗法干预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残疾水平得到改善(Z=-15.764,P<0.001),针灸对不同OCSP分型患者肢体功能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30,P=0.006),对后循环梗死患者效果更优;针灸次数对改良Runkin量表(mRS)评分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介入时机对mRS评分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时机在≤7 d、8~14 d、15~28 d的患者相较于在≥29 d介入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程度较高;入院残疾水平在针灸对患者mRS评分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收集青年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进一步指导青年卒中早期预防。方法 对长春市内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64例青年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64名患者分为缺血性卒中组与出血性卒中组,分析2组患者的性别比、危险因素、入院时NIHSS水平。分析青年卒中患者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候分型的关联。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464例(缺血组394例,出血组70例),2组在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方面差异显著(P <0.05);出血组入院时NIHSS评分显著高于缺血组(P <0.05);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心脏病、颈动脉硬化与TOAST分型关联显著(P <0.05);在165例具备中医证型的患者中,缺血组频率最高证型为风痰阻络证72例(51.8%),出血组频率最高证型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12例(46.2%);缺血组中血脂异常、饮酒与中医证型关联显著(P <0.05);出血组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方面与中医证型关联显著(P <0.05)。结论 青年应注重预防早发动脉硬化及相关危险因素。高三酰甘油血症在青年卒中发病中作用凸显,建议制定个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医体质状态与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33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队列,进行1年随访,以随访期间复发的37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按1∶4从随访队列未发生复发事件的患者中匹配148例作为对照组,统计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病因分型(TOAST分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否首发、服用中药汤剂时间、康复治疗时间以及中医体质之间的差异性。将以上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组TOAST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病例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型)较多(P 0. 05);中医体质方面,病例组气虚质多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痰湿质多于病例组(P 0. 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TOAST分型中LAA型及中医体质气虚质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特定的中医体质状态与缺血性卒中的复发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杨素芸 《中医药研究》2010,(8):1013-101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伴脑心综合征患者的防治措施及预后。方法分析117例急性脑卒中伴脑心综合征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卒中较缺血性卒中脑心综合征发生率高(P〈0.05)。合并脑心综合征者病死率16.24%,明显高于未合并脑心综合征者的5.26%(P〈0.05)。结论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于脑卒中的性质有关,合并脑心综合征比不合并脑心综合征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相关因素。方法收集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住院病例164例,均诊断急性缺血性恼卒中,统计患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为79例,比较代谢综合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的影响。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首次检出率较高,为48.2%,进一步证实代谢综合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呈正相关。结论代谢综合征的组成成分同所有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子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为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脑部血流受阻所致病症,分缺血性卒中(中风)和出血性卒中(中风)。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150万~180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病例的75%。在我国死于脑血管病多于死于心脏病及癌症,脑血管病居三大死因之首,脑卒中不但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危害人民健康,而且在存活下来的占80%的中风患者中,仅有10%左右能完全恢复正常功能,而绝大多数患者都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从而对社会及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20例起病48h内应用脱水剂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及MRS评分,判断其日常生活能力和近期预后。结果220例脑梗死病例中186(84.55%)例符合JNC-7高血压诊断标准,14(6.36%)例有近期预后差的趋势。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史与高SBP(P<0.01)及高DBP(P<0.001)相关,而且糖尿病史、意识障碍、病情重与近期预后差相关。但多因素分析示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高收缩压、高舒张压有近期预后差的趋势,但多因素分析示无显著性差异,可能卒中急性期高收缩压、高舒张压不是独立的近期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在发病6小时内判断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主干闭塞的可信度.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过急诊头颅MRI和MRA证实为大脑中动脉M1段主干闭塞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和7天时OCSP分型情况.结果:发病后6小时内TACI 5例(10.20%),PACI36例(73.47%),LACI8例(16.32%),POCI0例.7天时TACI 13例(26.53%),PACI 34例(69.39%),LACI 2例(4.08%) POCI0例.结论:急性血栓性(MACO)后6小时内和7天时均以PACI为主,且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高,因此OCSP分型的临床价值有限,不能替代超早期的血管层面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比较73例缺血性进展性卒中患者(病例组)与非进展性卒中患者(对照组)空腹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体温、头部MRI、CT,血管彩超及经颅多普勒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收缩压、发热例数、血管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压偏低、血管狭窄、血糖异常、高纤维蛋白原、高脂血症、体温增高是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积极干预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李英红  姚庆萍 《天津中医药》2022,39(10):1235-1240
[目的] 评估天降血栓通丸口服联合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不同年龄段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271例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青中年组(<65岁);根据是否给予天降血栓通丸口服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连续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的差异,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各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老年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存在差异,排除其干扰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mRS评分降低,BI评分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中年组患者治疗组mRS评分和B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老年患者中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04%和7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中年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天降血栓通丸可有效地改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身体康复,但对青中年患者的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鹤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IS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并进行3个月的随访,分析PIS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预后不良发生例数为28(30.43%);年龄≥60岁、吸烟、高血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分、多例并发症、不科学饮食及营养支持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4.14 mmol·L~(-1)是PIS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经Logistics分析,年龄、吸烟、高血脂、NIHSS评分、并发症、营养支持及LDL–C水平都能影响PIS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阳中隐阴针刺手法治疗痰湿气虚型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痰湿气虚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原发病治疗、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阳中隐阴针刺手法给予针灸治疗。2组患者以治疗7 d为1个疗程,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14 d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血清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WBC)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失访5例,对照组失访3例。最终观察组25例、对照组27例纳入疗效统计。(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22/25),对照组为70.4%(19/2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CPI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CPI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与白细胞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降钙素原与白细胞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阳中隐阴针刺手法治疗痰湿气虚型卒中相关性肺炎,能进一步改善痰湿气虚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肺部的感染情况,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肺部炎症吸收,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栓前体蛋白(TpP)检测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67名,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1例(TIA组),缺血性卒中116例(IS组),并取同期健康人员50例设立健康对照组。同时检测HbA1c和TpP浓度;依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缺血性卒中组患者进行神经缺损程度评分,分析HbA1c和TpP浓度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灶大小和预后的影响。结果缺血性卒中组的HbA1c浓度和TpP浓度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高(P均<0.01)。结论 HbA1c和TpP浓度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不仅影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预后,还可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的指标,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1年6月入院的60例新发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8h入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60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梗死部位、颈部及血管彩超、血压、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与同期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组(60例)比较。结果进展性卒中组既往有糖尿病史大脑中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例数及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性卒中组(P〈0.05或P〈0.01),收缩压水平低于非进展性卒中组(P〈0.01)。结论血压水平下降,高血糖,大脑中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升高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ssen卒中风险评分对中医不同证型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评价意义。方法采用二元回归法对2008年1月-2009年8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发病在2周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按《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中缺血性中风的分型标准分为肝阳暴亢型及风痰瘀阻型各100例,并按要求给予相应的Es-sen卒中风险评分。结果中医辨证为肝阳暴亢型脑梗死患者的Essen卒中风险评分为高危者占58%;风痰瘀阻型评分为高危者占46%;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两种证型中Essen卒中风险评分为高危者均明显较多。其中年龄及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相关基础疾病为评分中比较重要的因素。结论对于卒中患者及未发生卒中的高危人群给予Essen卒中风险评分,对卒中的防治以及中医药的辨证分型及干预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195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应用美国国立医院脑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95例患者抑郁22例,占11.28%;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与患者收入状况、家庭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基础疾病、性格类型、合并其他疾病病种数等相关(P0.05);PSDD患者BI评分明显高于非PSDD患者(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