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黄连素合用二甲双胍(B-M合剂,2∶1)对高脂血症大鼠和小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慢性高脂血症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B-M合剂三个剂量组(280 mg/kg、140 mg/kg、70 mg/kg)、二甲双胍组(140 mg/kg),每组10只,灌胃给药21d,取血清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尾静脉注射Triton WR-1339建立小鼠急性高脂血症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B-M合剂三个剂量组(400 mg/kg、200 mg/kg、100 mg/kg)、二甲双胍组(200 mg/kg),每组10只,造模前3d开始灌胃给药,造模后24h取血清测定TG、TC、HDL-C和LDL-C水平.结果 B-M合剂各剂量均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G、TC和LDL-C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B-M合剂各剂量能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其中高剂量组血清TG、TC、HDL-C和LDL-C水平比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中剂量组明显降低血清TG、TC和LDL-C水平(P<0.05或P<0.01),低剂量组则主要降低血清LDL-C水平(P<0.05).降血脂效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 黄连素合用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高脂血症的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模型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妊娠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葛根素组,每组18只;另取18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二甲双胍组大鼠给予二甲双胍(200 mg·kg~(-1))灌胃;葛根素组大鼠给予葛根素(160 mg·kg~(-1))灌胃,正常组、妊娠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 d。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水平以及大鼠脑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二甲双胍组和葛根素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且血糖水平呈持续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二甲双胍组和葛根素组大鼠TC、TG、LDL-C和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HDL-C和T-AOC水平高于模型组,且葛根素组大鼠TC、TG、LDL-C和MDA水平低于二甲双胍组,HDL-C和T-AOC水平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二甲双胍组和葛根素组大鼠脑组织中SOD、GSH-Px、CAT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且葛根素组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葛根素组大鼠脑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可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并且能够明显提高大鼠抗氧化能力,可通过提高SOD、GSH-Px和CAT水平来减少脑组织的损伤,预防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报》2013,(12):1836-1837
目的:探讨黄连素合用二甲双胍(B-M合剂,2∶1)对糖尿病小鼠血脂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结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造成糖尿病小鼠模型,分为B-M合剂高剂量组、B-M合剂低剂量组、黄连素组、二甲双胍组、模型组、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B-M合剂高剂量组用B-M合剂200 mg·kg-1,B-M合剂低剂量组用B-M合剂100 mg·kg-1,黄连素组用黄连素200 mg·kg-1,二甲双胍组用二甲双胍200 mg·kg-1。灌胃给药6周后,各组取血清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生化指标。结果:B-M合剂高剂量组能够降低TG、CHO和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效果明显优于黄连素或二甲双胍单用。结论:黄连素合用二甲双胍对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脂代谢紊乱有协同作用,有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二组:(A)普伐他汀组联合应用格列吡嗪50例,(B)普伐他汀联合联合应用二甲双胍组52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4w的TC、TG、LDL-C及HDL-C的血清浓度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TC、LDL-C、TG三项较单药治疗组更易达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普伐他汀联合二二甲双胍治疗较普伐他汀联合格列吡嚷能更有效地使TC、LDL-C、TG达标,而且_二甲双胍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价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降糖调脂灵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性、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双胍治疗组;降糖调脂灵治疗组.3个月后空腹测定血糖(BS)、糖化血红蛋白( GHbA1c)、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糖尿病模型组BS,GHbA1 c,INS,TC,TC,LDL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SI,HD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双胍治疗组BS,GHbA1c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血清INS,ISI,TC,TG,LDL,HDL水平较糖尿病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降糖调脂灵治疗组BS,GHbA1c,TC,TG,LDL水平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ISI,HDL明显高于糖尿病模型组和双胍组(P<0.05).结论 降糖调脂灵具有降低TC,TG,LDL,升高HDL的作用;降糖调脂灵具有明显降低血糖、减低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降糖调脂灵的降糖作用虽然略低于二甲双胍,但其减低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却明显优于二甲双胍. 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讨决明子提取物对高脂-高果糖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调脂保肝作用。方法收集SD大鼠36只,雌雄各一半,将其随机分两组,6只正常对照组和30只模型组。饲养到第六周后,把模型组随机分为SCE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2g/kg)、二甲双胍组、模型对照组。持续灌胃给药四周之后,测定大鼠血清中AST、ALT、GST活性,测量HDL-C、LDL-C、TC、TG的含量。结果模型大鼠血清LDL-C、TG、TC、GST、ALT、AST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且HLD含量明显下降(P0.05);经二甲双胍、SCE的处理四周后,均有所下调模型大鼠的血清LDL-C、TG、TC含量,并升高了HLD含量(P0.05)。结论决明子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有着调脂保肝效果。  相似文献   

7.
何岳 《右江医学》2013,(6):854-856
目的 比较辛伐他汀与脂必泰胶囊治疗单纯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8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脂必泰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两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检测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TC、TG、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8周后,观察组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有所升高,对照组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有所升高,两组治疗后的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辛伐他汀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明确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二甲双胍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168例,随机分为二组:(A)阿托伐他汀组80例,(B)阿托伐他汀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88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2w的TC、TG、LDL-C及HDL-C的血清浓度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TC、LDL-C、TG三项较单药治疗组更易达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较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能更有效地使TC、LDL-C、TG达标,而且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价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调血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珺彦  刘小杰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1):2296-2299
目的 探讨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血脂康胶囊阳性对照组及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低、中、高剂量(0.167、0.333、1.0 g/kg)组。各组大鼠在喂饲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模型的同时,ig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45 d,观察试药对模型大鼠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结果 给药45 d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和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血脂康胶囊组TG、TC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G、TC和LDL-C水平有所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血清TG、TC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脂康胶囊和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各剂量组大鼠血清HDL-C无明显变化。结论 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具有调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杜仲茶口服给予大鼠辅助降血脂功能进行评价,为该茶饮用于人体辅助降血脂的功能提供动物试验资料。方法 选择72只雄性SD大鼠,先按体重随机取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维持饲料,剩余60只动物给予模型饲料进行造模。2周后,根据TC水平选择48只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和供试品低、中、高剂量等4组。供试品各剂量组灌胃杜仲茶粉悬液,给药7、14、21、28、35、42天称重。30、45天分别测定血清TC、TG、LDL-C 、HDL-C水平。结果 大鼠在给予模型饲料2周后,与正常对照比较,模型组血清TC和LDL-C值显著升高(P<0.01、P<0.01),大鼠混合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建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给予供试品30天时,供试品各剂量组显示有降低血脂趋势;45天时,与模型组比较, 供试品低、高剂量组血清中TC、LDL-C值显著降低(P<0.01、P<0.05)、(P<0.01、P<0.01),低、中和高剂量组TG值显著降低(P<0.01、P<0.01、P<0.01),同时,HDL-C值不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5、P>0.05)。结论 杜仲茶粉以低剂量0.43g/kg、中剂量组0.86g/kg和高剂量组1.71g/kg在灌胃给予SD大鼠30天后,血清中TC、TG、LDL-C水平有降低的趋势。调整剂量为低剂量0.43g/kg、中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总酚酸、山楂总黄酮组分配伍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影响。方法采用基线等比增减设计法重组丹参总酚酸、山楂总黄酮配伍,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正常组予以普通饲料喂养,丹参、山楂配伍A、B、C、D、E组和立普妥(降脂阳性对照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35 g/d)。丹参、山楂配伍A、B、C、D、E组分别剂量灌胃给予丹参总酚酸(mg/kg)∶山楂总黄酮(mg/kg)=120∶0、90∶30、60∶60、30∶90、0∶120,立普妥组按2.2 mg/kg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至第30天,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MDA、SOD活性,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TC/HDL-C)。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TC/HDL-C、MDA水平升高,HDL-C、SOD水平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模型复制成功。丹参酚酸和山楂黄酮按不同比例配伍后均可明显降低TC、TG、LDL-C、TC/HDL-C、MDA水平,提高HDL-C、SOD水平。其中C、D组降脂、抗氧化活性优于其他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总酚酸、山楂总黄酮配伍可增强降脂和抗氧化效应,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大蒜素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非诺贝特组[80 mg/(kg·d)]、大蒜素组[60 mg/(kg·d)]和联合用药组[大蒜素20 mg/(kg·d)+非诺贝特30 mg/(kg·d)]。复制模型4周,证实模型成功后用药干预8周。实验第12周末,腹主动脉取血分别检测血脂、血清ALT和AST水平,并做肝脏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血清TC、TG、LDL-C及HDL-C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血清TC、TG及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而非诺贝特组和联合用药组血清HDL-C水平明显增高(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血清ALT及AST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血清ALT及AST均明显降低(P〈0.01);与非诺贝特组相比,大蒜素组和联合用药组血清ALT及AST均明显降低(P〈0.01)。(3)肝脏组织形态学检查发现,模型组发生重度肝细胞脂肪变性,各用药组肝细胞脂肪变性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但非诺贝特组可见肝细胞点状坏死,胆小管扩张。结论大蒜素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大鼠混合性高脂血症,其疗效与单纯应用加倍剂量的非诺贝特相当,但对肝脏损害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脂代谢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40只金黄地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on组)、模型对照组(HFD组)、阳性对照组(Simvastatin组,6 mg/kg)及大黄素组(emodin组,70 mg/kg),除Con组外,各组给予高脂饮食诱导形成高脂血症模型,并于给药治疗4周后测定血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收取血浆样品绘制脂蛋白谱及进行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结果 1高脂血症金黄地鼠给予大黄素治疗后,血中TG、TC和LDL-C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脂蛋白谱分析显示,大黄素可调节脂代谢紊乱金黄地鼠血清脂蛋白亚型的分布及不同脂蛋白亚型内的脂质含量,调节高密度脂蛋白脂质运载能力;3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结果表明,大黄素可改善血浆内源性分子的代谢轮廓,其改善效果与辛伐他汀相当。结论 大黄素具有改善高脂血症金黄地鼠的脂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降脂作用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高脂血症患者30例,服用氟伐他汀40 mg.d-1,服药4周后若血清总胆固醇(TC)〉5.18 mmol.L-1,则剂量加倍,疗程12周。服药前及服药后4、8、12周测血清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结果治疗4周氟伐他汀降低TC、TG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46.6%,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为53.3%。治疗4、8、12周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hs-CRP均明显下降(P〈0.05),HDL-C明显增高(P〈0.05)。治疗4、8、12周相互间比较TC、TG、LDL-C、HDL-C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4、8、12周相互间比较hs-CRP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清TC、TG、LDL-C、hs-CRP,升高HDL-C水平,并具有独立于调脂功能的降低炎性因子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柱强 《西部医学》2013,25(7):992-993,99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4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2)与对照组(n=72),观察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接受二甲双胍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2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TG、TC、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阿托伐他汀可纠正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6.
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及对血清hs-CRP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降脂作用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高脂血症患者30例,服用氟伐他汀40 mg.d-1,服药4周后若血清总胆固醇(TC)〉5.18 mmol.L-1,则剂量加倍,疗程12周。服药前及服药后4、8、12周测血清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结果治疗4周氟伐他汀降低TC、TG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46.6%,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为53.3%。治疗4、8、12周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hs-CRP均明显下降(P〈0.05),HDL-C明显增高(P〈0.05)。治疗4、8、12周相互间比较TC、TG、LDL-C、HDL-C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4、8、12周相互间比较hs-CRP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清TC、TG、LDL-C、hs-CRP,升高HDL-C水平,并具有独立于调脂功能的降低炎性因子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蕾  李辉  王丽 《疑难病杂志》2014,(6):579-58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石)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将134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每天1次;对照组64例,仅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每天1次。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I-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TNF-α、IL-1、IL-6水平及IMT、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TC、TG、LDL-C、HDL-C、TNF-α、IL-1、IL-6、IMT、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对照组TG、TC、TNF-α、IL-1、IL-6均下降(P<0.05),而LDL-C、HDL-C、IMT及斑块面积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TG、TC、LDL-C、TNF-α、IL-1、IL-6均下降,IMT及斑块面积均缩小,HIDL-C升高(P<0.05)。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G、TC、LDL-C及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显著减小(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减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诺和力(利拉鲁肽注射液)和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邯郸市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诺和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诺和灵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3、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治疗3、6个月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6个月时患者FPG、2hPG、HbA1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5);治疗6个月时研究组TC、TG、LDL—C继续降低(P〈0.05),HDL—C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时TC、TG明显降低(P〈0.05),HDL—C升高(P〈0.05),LDL—C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6个月时对照组TC、TG、LDL—C均降低(P〈0.05),HDL—C升高(P〈0.05);治疗3、6个月时研究组TC、TG、LD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降糖及降血脂效果均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有效性高,调脂力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382例,双盲法随机分为小剂量组(辛伐他汀20 mg/d)和大剂量组(辛伐他汀40 mg/d),每组各191例。连用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疗效,监测不良反应。结果:大剂量组的TC、LDL-C、HDL-C、TG水平较小剂量组均改善明显(P0.05);大剂量组总有效率为89.53%,优于小剂量组的78.01%(P0.05);两组均表现出良好耐受性,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