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是血尿的少见原因之一。本文首次报道1例因肉眼血尿行肾穿刺患者,肾穿刺后血尿加重,长期误诊为肾穿刺部位血肿形成,最终确诊为NCS病例。本文结合文献,探讨NCS的诊断和治疗。病例报告患者,女,36岁,因反复肉眼血尿2年,肾穿刺后加重4个月,转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程肉眼血尿,呈淡红色,时有米粒大小血凝块,以晨起和傍晚时明显,劳累和上呼吸道感染时加重,无腰酸、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皮肤紫癜、关节痛、光敏感等症状,未予诊治。4个月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就诊于当地县医院。查尿常规提示RBC(3 )、pro( )、WBC(-),24h尿蛋白定量为0.18g,肾功能及ANA、dsDNA、ENA等自身免疫状况检查未见异常;给予肾动静脉彩超、膀胱镜检查亦无特殊发现,遂行肾穿刺,光镜提示“轻微病变”(图1),免疫荧光(-)。即予缬沙坦(代文)80mg qd治疗。但是肾穿刺后次日出现持续全程深红色尿,给予静卧、止血等对症处理,半月后血尿程度减轻,恢复至肾穿刺前状况后出院。4个月后患者因血尿迁延不愈转我院就诊。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月经规则,...  相似文献   

2.
胡桃夹综合征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过程中,因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形成的夹角内受到挤压,而引起临床症状称为胡桃夹现象,也称之为胡桃夹综合征或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它是左肾静脉受压,伴发血尿,或直立性蛋白尿,腹痛和精索静脉曲张的一种疾病,本病临床少见,笔者从事外科工作多年,偶遇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儿 ,女 ,12岁。 2 0 0 0年 2月 14日因持续血尿 9月余入院。该患儿 9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 ,活动后加重 ,俯卧位血尿减轻 ,不伴有发热、腰痛、腹痛 ,无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与治疗不详 ,效果不明显。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尿常规 :红细胞“ ++”。肾脏彩超所见 :左肾静脉夹角段直径约 0 .19cm ,肾门段直径约 0 .79cm ,其比值 0 .19 0 .79=0 .2 4<30 %。超声提示 :左肾静脉受压现象成立 ;双肾未见异常现象。故以“胡桃夹”现象收入院。该患儿无肾炎病史 ,无家族性血尿病史。查体 :KT36 .…  相似文献   

4.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是左肾静脉行经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所形成的夹角时受压而引起的临床症状。文中从NCS的解剖基础、受压原因、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对NCS的诊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胡桃夹现象又称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 ,近年被临床广泛重视及认同 ,本病主要以左肾静脉受机械性挤压后肾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引起左肾静脉高压综合征 ,临床上以反复性、发作性蛋白尿、血尿为主要特点。本文对近 1年我院儿科诊断为较典型胡桃夹现象 6例报道如下。l 临床资料1 1 基本资料  6例病人均为我院儿科住院病人 ,男 3例 ,女 3例。 6~ 9岁 2例 ,12~ 14岁 2例。反复蛋白尿者 2例 ,病史长者 8个月 ,短者 2个月。反复查肾功、肝功、三对、肾静脉彩超、抗“O”、补体C3等有关理化检查 ,未见阳性所见。 2例查尿直立试验均阳性 ,曾被诊断…  相似文献   

6.
左肾静脉下移术治疗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改进治疗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的手术方法.方法:2例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患者采用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结果: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4 min和13 min.肉眼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1 d、第4 d,镜下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5 d、第7 d.随访3个月,症状无复发.结论: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治疗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方法较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牛德强  胡萍 《新疆医学》2013,43(7):28-29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胡桃夹综合症"的价值。方法:采用平卧位、直立位、蹲位、右侧屈膝位分析10例"胡桃夹"综合征的左肾静脉远端和近端血管内径及流速。结果:平卧位、蹲位、右侧屈膝卧位与直立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平卧位、蹲位、右侧屈膝卧位可以使左肾静脉远心端内径(b)/近心端内径(a)减小,Va/Vb减小。结论:彩超对观察"胡桃夹"综合征不同体位左肾静脉内径及血流改变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胡桃夹现象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桃夹现象 (Nut-Cracker)又称左肾静脉 (LRV)压迫综合征 ,是指行走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 (SMA)之间的左肾静脉受到挤压而引起的高压综合征。临床常以血尿或 (和 )蛋白尿为主要表现 ,常于运动后发作 ,休息后减轻。吾师邵朝弟教授业医三十余年 ,学验俱丰 ,尤其善治肾系疾病。跟师期间 ,遇 1例胡桃夹现象患者 ,经中医辨证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杨某 ,男 ,14岁 ,1999年 9月 8日初诊。患者反复腰部隐痛 ,伴运动后蛋白尿 2年余。 1997年 8月 2 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 ,T :38 2°C ,伴眼睑浮肿 ,市儿童医院以蛋…  相似文献   

9.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 是指左肾静脉回注下腔静脉过程中需穿经由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 形成的夹角内受到挤压而引起的血尿、蛋白尿和左腰腹痛等临床症状, 故又称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1 ].我院收治4例NCS,其中2例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胡桃夹现象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一种生理现象。其主要表现为直立性蛋白尿、血尿,偶尔合并腹痛或精索静脉曲张。超声检查对胡桃夹现象的诊断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付维林  贾策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4):321-321,323,F0003
1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间断上腹部痛伴消瘦4个月余入院。入院前4个月余劳累后出现上腹部胀痛,以剑突下为著,呈间断性发作,夜间及饥饿时明显。查体:发育正常,神志清楚,言语清晰、流利,查体合作。  相似文献   

12.
例1,男,12岁。因间断肉眼血尿1个月就诊。患儿常于剧烈运动后出现肉眼血尿,有时感左下腹痛,坐立或平卧位时疼痛可缓解,晨尿常规化验RBC(-~+)、蛋白(+),活动后RBC(++)、蛋白(+~++)、不伴浮肿、头痛、尿少。在当地医院拟诊“肾炎”,经服中药无好转。发病以来食欲、睡眠、学习正常,大便正常。生长发育正常,否认既往有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病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体格检查:血压14.5/9kPa,身高160cm,体重46kg,全身无浮肿,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各输尿管压痛点无压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左侧精索静脉迂曲扩张。实验室检查:尿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计算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压差的方程式 ,并检验其在胡桃夹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依据伯努力方程推导出计算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压差的六个方程式 ,并将利用压差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临床对比 ,以证实其准确性。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 ,两种方法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别。结论 :应用该方法能够计算出左肾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压差 ,为胡桃夹综合征诊断提供明确的信息。方法简便易行 ,准确性与传统方法比较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闫永红  宋光辉  沈嫱  钟锐  党欢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2):1289-1290,1292
目的: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征(mutcracker syndrome,NCS)的价值。方法:43例NCS患者和23名对照者平卧位分别于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夹角处和AA左侧测量左肾静脉(LRV)内径、血流峰值速度,背部后伸位15 min后重复测量上述指标。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诊断分界值。结果:NCS患者SMA与AA夹角处LRV明显偏细,AA左侧LRV明显扩张,平卧位两者内径之比(D2/D1)、峰值流速之比(V1/V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背部后伸位患病组上述改变更加明显。D2/D1与V1/V2ROC AUC积分别为0.966、0.969,临床诊断界值分别为3.1和4.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NCS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赵文革  赵海燕 《吉林医学》2006,27(3):243-24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4岁,170cm,50kg,发现蛋白尿、血尿半年,双侧精索静脉曲张.左侧较重.挤压后不变小,左侧腰痛3月。尿KBC为正常形态血尿。肾活检无异常。动脉DSA及B超提示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手术:解剖清楚血管后,结扎其分支后,将左睾丸静脉在腰4水平横断,发现静脉近端迅速充盈.说明肾静脉内血压高于精索内。血流方向为自上而下。将解剖好的静脉近端,跨过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前方,吻合到下腔静脉上。检查发现,如阻断左肾静脉,则新建立的侧枝血流量明显增大。证明吻合成功。结束手术。术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补充血容量。调整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病人恢复良好,切口愈合佳。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6.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例胡桃夹综合征(NCP)患者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均见左肾静脉明显受压变窄,狭窄前均扩张,仰卧位左肾静脉狭窄前扩张部位近端内径(b)/比狭窄处内径(a)宽2倍以上,脊柱后伸位后宽4倍以上,最宽者达9倍。NCP组狭窄部位流速增快,呈高速湍流频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NCP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胡桃夹综合征误诊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19岁,反复镜下血尿2年,无家族史,肾功能正常。院外曾多处诊断血尿原因,被诊为隐匿性肾炎等,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后,脊柱前突试验阳性。彩色B超检查,俯卧位两侧对比,发现左肾盂轻度分离,并延伸至肾门处,CDFI显示分离暗区为蓝色血流信号充填,测其宽为11mm;[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16排螺旋CT扫描结合HPR(多平面重建),探讨其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12例患者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Brightspeed16排螺旋CT机增强扫描,得到轴位图像,同时图像资料传递到pics系统GE工作站上进行HPR图像重建.在后处理图像上测量在肾静脉水平的AO与SHA夹角,同时在轴位扫描图像上观察LRV穿过AO和SHA之间时的直径变化情况.结果 通过螺旋CT断层和HPR重建图像,可以清楚的显示LRV、SMA、AO及其分支管的解剖全貌,在工作站上进行图像后处理,清楚真实地再现SMA与AO的空间结构及立体走向,从不同角度观察其异常病理形态进一步证实SMA与AO夹角狭小是NCS产生的直接原因.结论 鉴于螺旋CT及其MPR(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显示血管关系的优越性,其临床应用必将变得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5岁,11年来间断出现左上腹疼痛,伴低热、恶心、呕吐,呕吐出胃内容物后症状缓解。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尿常规:微量蛋白尿。上消化道钡透示:十二指肠憩室,十二指肠水平段可见笔杆样压迹,近端十二指肠轻度扩张,逆蠕动较频繁(图1)。动静脉血管成像示: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与腹腔干起始部间距约7.4 mm,与腹主动脉夹角22°,左肾静脉  相似文献   

20.
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胡桃夹综合征误诊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19岁,反复镜下血尿2年,无家族史,肾功能正常。院外曾多处诊断血尿原因,被诊为隐匿性肾炎等,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后,脊柱前突试验阳性。彩色B超检查,俯卧位两侧对比,发现左肾盂轻度分离,并延伸至肾门处,CDFI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