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①目的 调查山东省青岛地区2000~2003年汉坦病毒的流行情况,研究病毒在该地区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②方法 采集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急性期病人血清标本64份,提取血清中病毒RNA作为模板,根据GenBank中汉坦病毒基因序列,设计HTN型和SEO型的通用外套引物,同时分别设计HTN型特异性引物和SEO型的特异性引物作为内套引物,RT—nest—PCR扩增汉坦病毒基因组M片段G1区基因序列并测序。测序结果利用DNA Star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③结果 在64例标本中用HTN型特异性引物扩增阳性6例,占9%;用SEO型特异性引物扩增阳性25例,占39%;总阳性率为48%。总体来看青岛地区流行的汉坦毒株以SEO型为主。SEO型汉坦病毒间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相对较小,在核苷酸序列水平其基因的离散度为0.3%~8.9%。HTN型汉坦病毒的变异率较高,其基因的离散度为2.6%~11.2%。④结论 青岛地区汉坦病毒的流行以SEO型为主,HTN型并存,其中HTN型主要发生在胶南市。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鼠肺中获得汉坦病毒分离株并进行基因鉴定与分型。方法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并进行RT—PCR鉴定,之后对目的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和序列分析。结果从黑线姬鼠鼠肺中分离到一株汉坦病毒,编号HL83。用汉滩型(HTN)汉坦病毒M基因特异性引物检测得到预计大小的片段,此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HL83与HTN型参考毒株的同源性较高,与汉城型(SEO)参考毒株的同源性较低,进化树分析表明HL83位于HTN型所在的支系。结论HL83为HTN型汉坦病毒。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汉坦病毒基因分型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汉坦病毒基因型分布。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核苷酸测序法和系统发生树分析上海宿主动物中获得的36株汉坦病毒M基因片段。结果 上海地区郊区和郊县汉坦病毒流行株有HTN型和SEO型,以HTN型为主;市区流行株为SEO型。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及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上海地区在HTN型汉坦病毒存在3个不同分支,不同HTN型病毒间的核苷酸的差异在6%~19%。结论 上海地区汉坦病毒以HTN型为主。可能存在汉坦病毒的不同基因亚型,对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近年来汉坦病毒HTN湖北株M基因片段G1编码区部分基因序列的变异情况。方法 :根据汉坦HTNM片段G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 ,利用RT PCR方法对 75份病程在 7d以内的肾综合症出血热 (HFRS)患者 (经临床诊断和ELISA确诊 )血清标本进行检测 ,并对扩增出的目的基因片段选用 3种限制性内切酶AluⅠ、RsaⅠ、MboⅠ进行酶切 ,根据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筛选出变异毒株 ,继而通过序列测定 ,得到变异毒株G1编码区部分核苷酸序列 ,并与标准株HTN76 118及地方株HTN 114的相应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5份血清标本通过RT PCR方法进行检测 ,阳性率为 77.3 %。扩增片段用 3种限制性内切酶AluⅠ、RsaⅠ、MboⅠ进行酶切分析 ,发现 4份阳性产物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HTN 76 118均不相同 ,但其中 3份阳性产物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地方株HTN 114基本相同 ,1份与HTN 114株不完全相同。对该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 ,其核苷酸序列与标准株 76 118的同源性为 83.3 % ,与地方株HTN 114的同源性为 96 % ;推导氨基酸序列与HTN 76 118的同源性为 93.2 % ,与地方株HTN 114的同源性为 99%。结论 :①近年来引起湖北地区HFRS的主要毒株仍为HTN地方株。②从分析的病  相似文献   

5.
山东地区汉坦病毒重要基因序列进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山东地区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分布。方法 :应用RT -PCR法和直接核酸测序法 ,对来源于山东省 11个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地区的患者中获得的 31份汉坦病毒部分M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结果 :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及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 ,山东地区SEO型汉坦病毒至少存在 4个不同亚型 ,HTN型汉坦病毒至少发现有 4个分支 ,不同HTN型汉坦病毒亚型间的核苷酸序列的差异达 13.0 %~2 2 .7% ,而不同SEO型汉坦病毒分支间相对保守 ,差异仅 5 .0 %~ 7.7%。结论 :山东地区存在汉坦病毒的不同的基因亚型 ,这一发现将促进汉坦病毒流行规律、致病性和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汉坦病毒HTN型与SEO型、HTN型与PHV型之间基因重排的频率和特点。方法分别用相同滴度的汉坦病毒HTN型与SEO型(76-118株与SR-11株),及汉坦病毒HTN型与PHV型(76-118株与PHV株)毒株分别混合感染VeroE6细胞,用空斑形成试验挑选子代病毒克隆,挑得的单个病毒克隆在VeroE6细胞上扩增。分别用分型引物对子代病毒进行RT-PCR实验,以确定子代病毒L、M、S片段核酸的来源,鉴定子代病毒基因型。结果发现76-118株与SR-11株混种的子代病毒株基因30/44株来源于亲代病毒,9/44株子代病毒发生了基因片段重排。76-118株与PHV株混种的子代病毒株基因26/36株来源于亲代病毒,3/36株子代病毒发生了基因片段重排。76-118株与SR-11株混种的子代病毒株的基因重排率(20.45%)明显高于76-118株与PHV株混种的子代病毒株(8.33%)。结论这种重排率的差异可能是由于HTN型与SEO型HV基因核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较高,而更容易发生基因重排。而HTN型与PHV型HV基因核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较低,发生基因重排的机会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山东地区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分布。方法:应用RT-PCR法和直接核酸测序法,对来源于山东省11个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地区的患者中获得的31份汉坦病毒部分M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结果: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及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山东地区SEO型汉坦病毒至少存在4个不同亚型,HTN型汉坦病毒至少发现有4个分支,不同HTN型汉坦病毒亚型间的核苷酸序列的差异达13.0%-22.7%,而不同SEO型汉坦病毒分支间相对保守,差异仅5.0%-7.7%。结论:山东地区存在汉坦病毒的不同的基因亚型,这一发现将促进汉坦病毒流行规律、致病性和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国湖北地区汉坦病毒的遗传学特征。方法:采集2000~200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血液标本,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汉坦病毒M片断基因。22例IgM阳性患者中,从5例患者的血凝块中扩增得到特异性PCR产物。结果:对550bp和403bp扩增产物进行的系统进化分析揭示汉坦病毒至少存在3个不同分支。W613株和W1141株与原型株HTN76-118,CUMC-B11(韩国),cl-l和cl-2(日本)同一分支;W1219株和H8205同一分支;另外两株与A9和HV114同一分支。结论:首次发现湖北地区人类汉坦病毒株与韩国和日本的HTN型具有高度序列同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汉坦病毒(HV)包膜糖蛋白M的克隆载体;研究M基因的变异情况,并对其序列进行系统发生树分析。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GM04—38M片段的基因。产物纯化后克隆于PMD-18T载体。经氨苄青霉素筛选,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软件将它与世界范围内分离的病毒株同一基因序列分析比较。结果:筛选出含有HVM蛋白基因的克隆。GM04—38株M片段的全基因序列共3651个核苷酸。4种核苷酸的比例分别为:A30.46%。T30.13%,G20.84%。C18.57%。序列同源分析表明。GM04—38株与Z37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7.3%)。属于SEO型HV。与其他SEO各株的差别均小于18.0%:绘出了核苷酸系统发生树。结论:成功地建立汉坦病毒M蛋白基因克隆载体:中国不同地区汉坦病毒流行株基因序列存在明显差异。这为研究HV遗传与变异以及制备有效的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a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主要流行区汉坦病毒主要流行株的基因型及其变异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河北省东北部地区捕获的啮齿动物,均为褐家鼠,取鼠肺组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检测,抗原阳性的标本进行汉坦病毒(Hantavirus,HV)M部分片段扩增并测序,与该地区以往序列及其他部分标准株进行系统发生树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收集164份鼠肺标本,经IFA检测26份阳性,挑选9份有代表意义的标本进行逆转录巢式PCR扩增,9份鼠肺标本经RT-PCR检测均为汉城(SEO)型HV,病毒间变异不大,同源性达95.2%~100.0%。以往测序株与新测序株比较同源性为99.0%~100.0%。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表明9份标本均为SEO型HV,且为S3亚型。结论河北省HFRS主要流行区HV以SEO型为主,亚型为S3亚型。同型HV基因相对保守,具有区域稳定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探讨PCR-测序法在啮齿类动物汉坦病毒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以Genebank7种血清亚型24株汉坦病毒代表性毒株为基础,从病毒基因S片段序列设计引物,采用邻位相连法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以该方法对浙江省近年从野生啮齿类动物中临床分离的汉坦病毒毒株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所建系统发育树将所分析的毒株分为5个区域,引起HFRS的四种血清型具有较稳定的拓扑结构,且能与引起HPS的血清型进行区分。11株实验毒株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表明该引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9株浙江省分离的血清型未知毒株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其包含引起HFRS的3株HTN和1株SEO血清型,并同时发现其它5株汉坦病毒属于两种未知血清型。讨论 提示本文所建立的PCR-测序法具有用于临床检测汉坦病毒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CR-测序法在啮齿类动物汉坦病毒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Genbank 7种血清亚型24株汉坦病毒代表性毒株为基础,从病毒基因S片段序列设计引物,采用邻位相连法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以该方法对浙江省近年从野生啮齿类动物中临床分离的汉坦病毒毒株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所建系统发育树将所分析的毒株分为5个区域,引起HFRS的四种血清型具有较稳定的拓扑结构,且能与引起HPS的血清型进行区分.11株实验毒株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表明该引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9株浙江省分离的血清型未知毒株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其包含引起HFRS的3株HTN和1株SEO血清型,其他5株属两种未知血清型.讨论 所建立的PCR-测序法具有用于临床检测汉坦病毒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汉坦病毒(HV)的检出率。方法:设计了两对新的汉坦病毒(HV)通用引物,建立新的RT-PCR方法,对流行于湖北省不同地区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在对166份血清中HV RNA的检测显示HTN型阳性率为80.1%(133/166),SEO型为19.9%(33/166);对不同浓度的HV RNA检测结果显示,本法最低可检测出血清中72 pg病毒基因组。结论:说明本法用于检测HFRS患者血清中HV RN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很高,且我国中部地区HFRS流行以HTN为优势型,这一结果不仅为HFRS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也为HFRS的防治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温州市瓯海地区宿主携带汉坦病毒的状况和型别。方法经间接免疫荧光(IFA)试验初筛为阳性的鼠肺标本,用巢式RT—PCR扩增阳性标本中汉坦病毒的S基因片段上的目的核苷酸序列(620~999nt),并以ClustalX(1.831和Phylip3.63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分型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温州市瓯海地区共捕获啮齿动物148只,5份鼠肺标本中汉坦病毒抗原阳性,其中褐家鼠3只,黄胸鼠2只,病毒携带率为3.38%,与汉坦病毒分型标准比较,均属于SEOV型。结论瓯海地区褐家鼠和黄胸鼠携带S1和S3亚型汉坦病毒,显示出汉坦病毒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调查1999年后巴彦淖尔市及周围区域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的原因。方法对2005年春末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有HFRS病人的居民区捕获褐家鼠119只、小家鼠21只、获得鼠血条126份、9份病人血清和2份正常人血清样本。以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等流行病学检测技术,综合全市人文地理特征分析。结果恢复期病人及病人密切接触者的IsG均显示对SEO型L99株抗原的反应滴度高于HTN型76-118株,从褐家鼠筛选出9个阳性标本,对其部分S和部分M核苷酸序列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均为SEOI亚型。结论汉城病毒为巴彦淖尔市流行性出血热暴发的主要病原体。褐家鼠为优势鼠种,有很高的感染率和带病毒率,是主要传染源和储存宿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