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15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搜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等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结果:15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危险因素中处于第一位的是吸烟,排在第二位的是高血压和高脂血症,而糖尿病在青年冠心病中不占重要地位;冠脉血管以单支病变为主,吸烟和饮酒成为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最主要的诱因.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尽早戒烟戒酒,对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之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18):100-100
目的:分析30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搜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等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结果:30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危险因素中处于第一位的是吸烟,排在第二位的是高血压和高脂血症,而糖尿病在青年冠心病中不占重要地位;冠脉血管以单支病变为主,吸烟和饮酒成为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最主要的诱因。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尽早戒烟戒酒,对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特点在青年与老年患者间的差异.方法 收集2009年-2010年我科收治的35例青年AMI患者与同期随机抽取54例老年AMI患者病例,分析危险因素、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组与老年组相比,大量吸烟(65.7%)为明确诱因;危险因素中青年组吸烟、酗酒、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冠心病家族史者所占比率均明显高于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临床表现典型胸痛占100%,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P〈0.05).结论 吸烟、酗酒、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是促进AMI发病年轻化的重要因素,培养青年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对青年AMI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4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为青年AM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将收治的36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青年组)患者和78例中老年(≥4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老年组)作对比,从危险因素、临床情况及冠脉造影3方面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青年组中男性为主要危险因素,其次为吸烟史、过度劳累或精神压力、大量饮酒史、家族史等。中老年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比例较青年组高。青年组典型心绞痛症状较中老年组多,中老年组合并心力衰竭者较青年组多见。青年组中以单支病变为主,冠状动脉正常者占有一定比例。中老年组以多支病变为主,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明显高于青年组。结论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积极控制血压,降低血脂有助于减少青年A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CCU病房2005年1月—2011年7月住院做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4例,其中青年(≤44岁)46例(男性44例,女性2例),老年(≥60岁)128例(男性80例,女性48例),将老年组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绝大多数为男性,有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家族史者比例显著升高,典型胸痛、有诱因者较老年组多,冠脉以单支病变为主。老年组发病与高血压病、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有关,心功能下降多见,冠脉以多支病变为主。糖尿病、血脂异常、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饮酒、吸烟、家族史与青年AMI密切相关,胸痛典型,常有诱因,冠脉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也随之增加,结合我院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我们对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死亡病例的危险因素,以期减少住院死亡率。方法 1收集山西博爱医院心内科和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2008年—2012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采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至死亡时间、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病史,是否有吸烟史、家族史、饮酒史,是否再灌注治疗、住院期间合并症。2用Logistic统计分析方法筛选与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发病时间和死亡时间采用圆分布资料分析。结果女性死亡是男性的2.5倍;高龄组死亡是低龄组的2.3倍;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死亡是对照组的2.8倍;再灌注治疗者死亡是对照组的0.45倍;泵衰竭组死亡是对照组的16.8倍(P〈0.05);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和吸烟史、家族史、饮酒史以及肺部感染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的1月1日前后(Z=4.762,P〈0.01),死亡高峰集中在每年的12月19日前后(Z=4.26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与年龄、性别、有无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是否合并泵衰竭及致死性心律失常有关,再灌注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风险。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和死亡高峰均与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冠心病发病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血管病已逐渐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死亡因素。据2005年的统计,我国每年新发急性心肌梗死(AMI)50万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为青年人。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对提高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3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溶栓再通41例,占68.3%;临床治愈58例,治愈率96.7%;死亡2例,死亡率3.3%。结论: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多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临床发病症状典型,并发症少、病死率低、预后较好。青年人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对高危人群要加强健康教育,定期体检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将185例AMI病人按是否合并心源性休克分为休克组(CS组)24例和非休克组(AMI组)161例,比较两组病人心血管痰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并发症发生率及再灌注治疗,近期病死率。结果休克组高血压痛、糖尿痛、年龄、心率、收缩压、梗死面积、机械并发瘟及肺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均高于非休克组,再灌注治疗率低于非休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以高龄者居多,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且梗死面积大,在治疗过程中心律失常,机械并发症,肺炎和肾功能不全发病率高,积极血运重建可明显降低其痛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脏部分心肌发生急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多数与冠状动脉硬化有关,常发生于45岁以上。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不规律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吸烟、酗酒、运动量减少等,中青年患者心肌梗死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其发病率已经占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3%-6%。加强对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发病特点进行研究已经成为热门课题。所以我们对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该病进行预防以及早期诊断,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时2005年1月--2008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28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糖尿病患者占38.9%,AMI并发糖尿病组(DM组)患者、高血压、周围动脉硬化症和心肌梗死后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NDM组,P〈0.05);DM组三酰甘油(TG)明显高于NDM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低于NDM组(P〈0.05)。造影结果分析:DM组冠状动脉总病变数、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C型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均高于NDM组(P〈0.05);而单支病变、A和B1型病变低于NDM组(P〈0.05)。DM组右冠状动脉病变明显高于NDM组,而前降支病变、回旋支病变和心肌梗死部位的比较,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多并发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病变受累范围广,病变严重、弥漫。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病,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和心肌梗死后相关的全身症状;特征性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升高;可能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衰等,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但据统计,约32%急性心肌梗死无胸痛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彳艮容易产生误诊和漏诊,因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影响疾病预后。为更好的早期识别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降低误诊率,以便及时有效的临床诊治,现对我院的4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供临床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57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茂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188-189
为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笔者就我院内科11年中收治的57例60岁以上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49例60岁以下中年患者进行对照分析,以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率,降低病死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性治疗的广泛开展,心电图诊断也有了较大的改观,尤其是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更加显露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改变与冠状动脉解剖、心脏功能及再灌注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了临床工作者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的认识。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若干进展加以浅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及冠脉病变的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17例不同年龄急性心梗患者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青年组的吸烟史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低于老年组(P〈0.01);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青年组单支病变多于老年组(P〈0.01);三支病变低于老年组(P〈0.01);双支病变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组冠脉严重狭窄程度明显低于老年组(P〈0.01);冠脉痉挛明显大于老年组(P〈0.01);室壁瘤形成两组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过量吸烟、高甘油三酯、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可能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青年人冠脉病变以单支狭窄为主,严重狭窄程度低。且冠脉痉挛较多。 相似文献
17.
刘宇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3):1418-1419
目的讨论不同年龄层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2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36例、中年组166例、老年组120例,这些患者均经PCI术治疗。通过病例对照关联分析进行统计。结果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患者年龄分别为(40.6±6.3)岁、(60.7±7.6)岁、(71.2±5.5)岁;冠造结果显示,青年组患者单支病变为主,犯罪血管以前降支病变占主要部分,与中年组、老年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与中年组、老年组相比,青年组在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方面患病率更低。结论中、老年患者以多支病变为主,多为长期病变急性加重,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受累主要累及前降支,病变相对单一,提示遗传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直接PCI)中出现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07年10月~2011年12月收住的291例行直接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作种类、再灌注心律失常与发病至冠脉再通时间及心肌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1.47%。前降支、右冠状动脉闭塞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AMI后6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6~12h开通者(P<0.05)。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再灌注早期更易发生。快速型再灌注心律失常主要发生于前降支闭塞患者,缓慢型再灌注心律失常主要发生于右冠状动脉闭塞患者。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预后较特殊,为提高对老年人心肌梗死的认识,笔者分析了1996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岁以上和59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不典型心电图类型和特点。方法: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心电图不典型AMT患者,对所有患者心电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各异,以T波改变为主(占42.8%),梗死定位也比较广泛。全组AMI患者发生房室传导阻滞12例,下壁组的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率高于前壁组,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脏传导阻滞的类型与心肌梗死的部位有关,部分AMI早期心电图表现虽不典型,但具有与AMI相关的固有特点,有助于AMI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