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临床常用剂量的地佐辛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年龄30 ~60岁,择期腹腔镜下子宫或附件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5mg组(D1组)、地佐辛10 mg组(D2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15分钟D1、D2组分别静注地佐辛5 mg和10 mg,C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患者拔管后在手术间或PACU的RS躁动评分、VAS视觉模拟评分、Ramsay镇静评分(RSS),苏醒时间和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D1、D2组RSS躁动评分和发生率明显小于C组(P<0.05),D2组又明显小于D1组(P<0.05);三组患者苏醒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可安全有效的预防全麻后患者躁动,减轻疼痛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氯胺酮麻醉和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46例3岁以下ASA I级患儿随机分为K、D两组,K组氯胺酮麻醉组和D组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组,KD两组均肌注氯胺酮6mg/kg入室,K组以静脉泵入氯胺酮维持,D组入室后行骶管穿刺,单次给予0.2%罗哌卡因0.75ml/kg.结果 D组氯胺酮用量、术中躁动,术后苏醒和术后疼痛明显优于K组.结论 氯胺酮基础麻醉辅助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安全、有效,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复合地佐辛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帕瑞昔布钠+地佐辛组(PD组)、地佐辛组(D组)和等容生理盐水组(C组)4组(n=30)。P组麻醉诱导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组、PD组麻醉诱导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并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地佐辛0.1 mg/kg、D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地佐辛0.1 mg/kg,C组给予等容生理盐水。观察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P、PD、D组苏醒期躁动发生显著减少(P〈0.01),BCS分级和Ramsay评分更高(P〈0.01),VAS评分更低(P〈0.01);与P组和D组比较,PD组苏醒期躁动发生显著减少(P〈0.05或0.01),BCS分级和Ramsay评分更高(P〈0.05或0.01),VAS评分更低(P〈0.05或0.01)。结论帕瑞昔布钠40 mg复合地佐辛0.1 mg/kg能更好地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有效提高苏醒期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芬太尼超前镇痛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行全身麻醉上腹部手术患者100例,A S AⅠ~Ⅱ级,随机分为地佐辛组(A组)、芬太尼组(B组)、地佐辛复合芬太尼组(C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25例。A、B、C三组切皮前10min分别给予静脉注射地佐辛0.2mg/kg、芬太尼1μg/kg、地佐辛0.15mg/kg+芬太尼0.6μg/kg。围术期以首次剂量1/2,间隔30~40min静脉注射持续镇痛;D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麻醉维持采用持续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胺。记录四组患者手术缝皮后(T0)、拔管时(T1)、拔管后5min (T2),血压(BP)、心率(HR)的变化;记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前Riker镇静躁动评分、RSS躁动评分。结果:A组、D组T1、T2时的BP、HR明显高于T0时(P<0.05),B组、C组同时间点BP、HR明显低于D组(P<0.05);B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长于A组、D组;C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 P<0.05)。结论:地佐辛+芬太尼联合超前镇痛能预防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不会延长患者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5.
程鹏   《中国医学工程》2012,(8):24-25,29
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式用于小儿疝气手术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0月-8岁、择期行疝气手术40例,随机分为2组,七氟烷吸入麻醉组(S组)和骶管阻滞组(C组)。入室后静脉给予0.1mg/kg咪唑安定、1mg/kg盐酸氯胺酮,S组给予面罩吸入七氟烷,根据血压、心率调节吸入麻醉药浓度;C组在左侧卧位下行单次骶管阻滞,穿刺成功后一次性骶管注入0.2%罗哌卡因1mL/kg。围麻醉期间连续观察SBP、DBP、HR、SpO2,记录手术结束后、清醒的时间及苏醒质量,记录患儿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时间和清醒时间有明显差别(P〈0.05),两组在麻醉前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差别,在手术开始时S组心率明显高于C组(P〈0.05),在苏醒时及清醒时S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SpO2无明显变化,S组在苏醒期有30%患者出现屏气,SpO2〈90%,经面罩吸氧后能维持SpO2≥98%,50%患者出现恶心、呕吐,80%发生苏醒期躁动;而C组仅有5%患者出现屏气(P〈0.05),10%患者出现恶心(P〈0.01)、呕吐,25%发生苏醒期躁动(P〈0.01)。其余不良反应如喉痉挛、低氧血症、呼吸抑制等两组均未发生。结论小儿骶管阻滞用于疝气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七氟烷吸入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0例(ASAI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各20例,术毕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10mg(A组)、帕瑞昔布钠40mg(B组)、地佐辛10mg+帕瑞昔布钠40mg(C组)及等容量生理盐水(D组)。比较四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苏醒及意识恢复时间、镇痛及镇静评分情况。结果A、B、C三组的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和镇痛评分明显低于D组(P〈0.05),而C组又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B、D组的镇静评分高于A、C组(P〈0.05);四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可有效预防或减少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在小儿肠套叠急症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急症行肠套叠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5例。所有患儿入室前肌肉注射地西泮0.2 mg/kg、东莨菪碱0.01 mg/kg。A组采用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注射,给予氯胺酮1~2 mg/kg,入睡后局麻下行骶管穿刺,成功后注入0.25%罗哌卡因0.7 ml/kg,术中如出现流泪、哭叫或头、躯干、四肢躁动,则静脉给予氯胺酮1~2 mg/kg。B组用0.1%氯胺酮静脉麻醉,术中酌情追加氯胺酮1~2 mg/kg。结果:A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各时点均无明显改变(P>0.05),而SpO2有所升高(P<0.05)。B组MAP、HR和SpO2在切皮及手术结束后5 min均比术前有所升高(P<0.05)。B组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苏醒后燥动发生率与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5~P=0.215)。A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肠套叠手术是一种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少的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麻醉方法、氯胺酮、咪唑安定的用量及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ASAI~II患儿随机分为A、B2组,A组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咪唑安定0.1mg/kg后开始手术。B组不能合作者先静脉注射氯胺酮1~2mg/kg、咪唑安定0.1mg/kg,入睡后行骶管阻滞术,单次注入0.25%罗比卡因2mg/kg。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HR、NBP、ECG、sPO2无明显变化。两组氯胺酮、咪唑安定用量、术中肢体挣动,B组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是小儿脐以下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地佐辛对小儿七氟醚复合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短小手术的患儿100例,年龄1~3岁,随机分为地佐辛0.03 mg/kg 组(D1组)、0.05 mg/kg 组(D2组)、0.10 mg/kg 组(D3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面罩吸入6%的七氟醚,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给予瑞芬太尼1μg/kg 置入喉罩,术中吸入1.5%~2.5%七氟醚,并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在手术开始前 D1组、D2组、D3组分别给予地佐辛0.03、0.05和0.10 mg/kg ,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拔除喉罩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PACU 期间躁动发生情况,采用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患儿入 PACU 即刻(T0)及15 min(T1)、30 min(T2)行 FLACC 评分和 Ramsey 评分。记录术后24 h 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2组和 D3组躁动发生率、PAED 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D2组和 D3组各时点 FLACC 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Ramsey 评分均明显升高(P <0.05)。与 D2组比较,D3组 Ramsey 评分明显升高(P <0.05)。 D3组PACU 停留时间较其他3组均明显延长(P<0.05)。结论0.05 mg/kg 及0.10 mg/kg 地佐辛都可以有效减少小儿七氟醚复合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但0.05 mg/kg 地佐辛可减少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且镇静强度适当,不延长 PACU 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0.
骶管麻醉与喉罩-七氟醚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桥  李秀泽  谢东武  袁玲 《四川医学》2009,30(7):1019-1021
目的观察骶管阻滞麻醉与喉罩一七氟醚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2~5岁择期行斜疝或隐睾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静脉复合骶管麻醉组(S),喉罩-静吸麻醉组(L),每组30例。观察患儿术中生命体征、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氯胺酮用量、围术期并发症。结果BP、HR和SpO2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麻醉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长于L组(P〈0.01),S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多于L组(P〈0.01)。S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L组(P〈0.05)。结论两种方法都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静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苏醒时间明较长,但是可以明显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地佐辛和曲马多用于预防小儿全凭静脉下行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在全麻下行双侧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曲马多组、地佐辛组、对照组三组,每组20例。地佐辛组在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在一侧标本切下后(大约手术结束前10~20 min)静注地佐辛0.1 mg/kg;曲马多组在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曲马多2 mg/kg,一侧标本切下后静注生理盐水2 mL;对照组在两个时间点均注射生理盐水2 mL,观察三组患儿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躁动评分、疼痛评分以及所有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拔管时和清醒时对照组患儿的MAP和HR高于曲马多组和地佐辛组,与麻醉前和停药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躁动评分和疼痛评分均高于曲马多组和地佐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与曲马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曲马多组中有8例出现恶心呕吐,地佐辛组和对照组有2例和3例出现呕吐,曲马多组与地佐辛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均无呼吸抑制。结论地佐辛和曲马多均可有效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维持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但应用地佐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更低、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全麻苏醒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地佐辛组(D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手术结束前约20min给予D组肌注地佐辛0.1mg/kg,A组不给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前、拔管时、拔管后10minMAP、HR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疼痛、寒战及躁动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结果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前MAP、HR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拔管后10minMAP、HR的变化和术后发生寒战、躁动的例数及镇痛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手术结束前20min肌注地佐辛能有效抑制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寒战、躁动的发生率,且不影响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全麻插管术后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择期行插管全麻手术者180例随机均分成NS组,芬太尼组和地佐辛组(分别在手术结束前15 min静注NS 2 mL、芬太尼1μg/kg及地佐辛0.1 mg/kg)。比较3组在苏醒期的躁动及疼痛评分;记录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拔管后5 min呼吸频率(RR)及不良反应。结果:芬太尼和地佐辛组躁动发生率和疼痛评分明显低于NS组(P〈0.05);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较NS组延长(P〈0.05),拔管后5 min RR芬太尼组较NS组减少(P〈0.05);地佐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NS和芬太尼组。结论:地佐辛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全麻术后的苏醒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赵其宏  张颖  梅枚  刘刚  朱琳琳  周菊 《安徽医学》2012,33(3):285-287
目的探讨地佐辛防治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躁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6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N组)和地佐辛组(D组)。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并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2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 h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和地佐辛5 mg。观察苏醒期的躁动情况,记录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拔管即刻(T1)、拔管后30 min(T2)和60 min(T3)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VAS、Ramsay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和眩晕的发生率。结果 D组术后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以及MAP、HR(T1、T2)、VAS评分(T1~T3)和Ramsay评分(T1、T2)显著低于N组(P0.01);2组自主呼吸恢复和拔管时间、SpO2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能安全有效地预防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智勇  包义勇  丁美平  吕辉 《安徽医学》2012,33(12):1659-1661
目的探讨七氟醚丙泊酚联合骶麻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60例,ASAI级,年龄1~7岁,随机分为4组(n=15):七氟醚丙泊酚联合骶麻组(A组),七氟醚联合骶麻组(B组),氯胺酮丙泊酚联合骶麻组(C组),氯胺酮联合骶麻组(D组)。A、B组七氟醚6%~8%面罩吸入诱导,氧流量5~6 L/min,C、D组肌肉注射氯胺酮4~6 mg/kg、阿托品0.02 mg/kg基础麻醉,鼻导管吸氧,4组患儿均行骶管阻滞。术中A、C组静脉泵注丙泊酚、B组七氟醚持续吸入、D组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维持麻醉。分别记录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术前基础值(T1)、切皮时(T2)、切皮后15 min(T3)、术毕(T4)各时点的MAP和HR,术中呕吐、体动、呼吸道分泌物增加、SpO2%和苏醒期躁动情况及评分。结果与C、D组比较,A、B组诱导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D组比较,A、B、C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T1比较,T2~T4时D组MAP升高、HR增快(P<0.01);与A、B、C比较,T2~T4时D组MAP升高、HR增快(P<0.01);与A、B、C组比较,D组术中体动、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及苏醒期躁动率均增高(P<0.01);与D组比较,A、B组苏醒期躁动评分降低(P<0.05)。结论七氟醚丙泊酚联合骶麻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徐西通 《河北医学》2014,(12):1979-1983
目的:探讨临床运用右美托咪定、地佐辛或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开胸术患者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为Ⅰ或Ⅱ级的开胸术患者192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四组,每组48例。分组为0.60mg/kg的右美托咪定组( DE组)、0.12mg/kg的地佐辛组( D组)、等剂量的右美托咪定+等剂量的地佐辛组( DED组)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 C组)。 DE组、DED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 D组、DED组至关胸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地佐辛。对照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5min,关胸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麻醉前( T0)、气管拔管后5min(T1)、10min(T2)、20min(T3)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并同时观察四组患者恢复期躁动、镇静程度及其不良反应。结果:运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得知,四组患者在T0时SBP、DBP、HR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与C组比较,DE组、D组和DED组的T1-T3时的高血压,心动过速情况有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C组比较,DE组、D组和DED组的躁动程度及其发生率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E组和D组比较,DED组的躁动程度及发生率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在全麻恢复期均没有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地佐辛或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定和地佐辛均可降低开胸术患者恢复期的躁动程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但联合用药可更好预防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曲马多在全麻苏醒期急性疼痛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择期行全麻开腹腹部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地佐辛组(D组)、舒芬太尼组(S组)、地佐辛+曲马多组(DQ组),各40例,分别在关腹前30 min,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DQ组:肌肉注射地佐辛0.1 mg/kg+曲马多2mg/kg。观察3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苏醒期疼痛(VAS)评分,镇静躁动(SAS)评分,舒适度(BCS)评分,并记录呼吸抑制、嗜睡、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三组比较,S组较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CU停留时间,三组比较,S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苏醒后的VAS、SAS、BCS评分比较,DQ组和S组VAS评分与SAS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Q组和S组BCS评分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Q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S组和D组。结论:三组给药方式均能有效缓解麻醉苏醒期急性疼痛,但肌肉注射地佐辛联合曲马多患者镇痛效果好,作用时间长,苏醒迅速,苏醒质量较高,不良反应最少,优于舒芬太尼组和静脉使用地佐辛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复合喉罩通气用于婴幼儿下腹及会阴部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60例拟进行下腹会阴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骶管阻滞复合喉罩通气组(A组)与氯胺酮麻醉组(B组),A组先行骶管阻滞,成功后静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2ug/kg、丙泊酚2mg/kg,根据患儿体重置入相应大小的喉罩,术中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4-6mg/(kg·h)维持,B组静注咪唑安定0.1mg/kg、氯胺酮2mg/kg,10-15min后或术中有体动时追加氯胺酮1-1.5mg/kg,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切皮时、术中、术毕时的MAP、HR、SPO2。纪录麻醉苏醒时间、术中肌松、体动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诱导后HR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无明星差异;A组切皮时及术中MAP、HR平稳,B组较基础值明显增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中SPO2始终维持在100%。B组患儿有7例术中SPO2下降至95%以下,两组差异显著(P〈0.01);肌松优良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苏醒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结论骶管麻醉复合喉罩通气技术能为婴幼儿下腹及会阴部手术提供满意的镇痛、肌松及理想的镇静深度,术中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地佐辛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2~9岁,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和对照组。地佐辛组在手术结束前约30 min静注0.1 mg/kg地佐辛,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患儿拔管后0 min、10 min、20 min及30 min的躁动评分和CHEOPS镇静评分;同时记录手术、麻醉、清醒和拔管时间及术后6 h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地佐辛组无/轻度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vs 20%)(P<0.05),而中、重度躁动评分发生率地佐辛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3%vs 80%)(P<0.05);地佐辛组各时点CHEOPS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手术结束前约30 min静注0.1 mg/kg地佐辛可获得苏醒期良好的镇静效果,减少躁动发生,且不增加拔管时间和术后6 h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