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常见急症,心源性休克是AMI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20%,病死率60%~80%,约1/2发生在发病后24h以内。对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是广大医务人员共同关心的阃题。现将本院2006年收治的16例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最严重类型,也是心血管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是临床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常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是最严重合并症之一。下面就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救治情况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中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50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按冠状动脉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分A组(6h之内)27例和B组(6h~12h)23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梗死相关血管情况、冠脉病变范围及支架植入情况,并随访梗死后3年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再灌注治疗后中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①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入院至IRA开通时间、抗凝用药、溶栓治疗、梗死前24h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PCI前室性心律失常、PCI前心肌肌钙蛋白T(cTnT)升高及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发生率、冠脉病变范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采用雷帕酶素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支架的直径和长度无统计学意义,支架植入后取得满意的血管再灌注。③本研究中不同IRA开通时间组间除B组有1例患者再次血运重建外,两组在随访期内均无其他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及时有效的血管再灌注治疗极大地降低了AMI患者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改善其中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国际公认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其来势凶猛,病情重,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AMI病人的主要急救目标是抢救可逆性缺血组织,早期快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再灌注,挽救更多濒死心肌,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急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性大等优点,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首选的治疗方梨,而术后良好的护理、预防及杜绝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糖耐量异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46例非糖尿病AMI患者随机分为糖耐量正常组(21例)和糖耐量异常组(25例),在入院第4周统计两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心源性病死发生率的差异,观察1年内心绞痛积分和再次AMI发生率.结果 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糖耐量异常组患者在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积分和再次AMI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非糖尿病AMI糖耐量异常患者较之糖耐量正常者预后较差,控制AMI患者血糖水平,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影响。方法:将我院心内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4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有无心绞痛史分为心肌缺血预适应组(IP组)和心肌非缺血预适应组(NIP组),经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含量、心肌梗死面积以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IP组患者的CPK、LDH及AST峰值均显著低于NIP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IP组患者小面积心肌梗死18例,占78.26%,大面积心肌梗死5例,占21.74%,NIP组患者小面积心肌梗死23例,占45.10%,大面积心肌梗死28例,占54.9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IP组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再发AMI的发生率显著低于NIP组患者,但IP组患者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高于NIP,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P能够提高心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梗死后的心功能,降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为临床治疗AMI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如并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可使心排血量明显降低,梗死范围扩大,并可诱发和加重心源性休克。临时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可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提供了支持。在AMI发生的12h内(6h尤佳)行急诊PTCA+支架植入术已成为临床治疗AMI,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治疗手段。急诊PTCA治疗AMI的优点是能达到再灌注而无溶栓治疗的出血危险。大规模随机研究显示:PTCA(在有经验的中心实施)在90min时梗死相关血管开放率为90%,溶栓治疗为65%,这样有助于梗死区的愈合,减少左心室扩张与重构,降低病残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及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本病发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因此,及时有效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程序,能有效地降低急性心梗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降低死亡率,可缩小梗死面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辉文  唐志军 《新中医》2002,34(4):34-3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其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0例AMI患者入院时的血糖进行测定,并根据血糖测定结果,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正常组)和高血糖组,比较2组间血糖水平与AMI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00例AMI患者急性期有55例出现高血糖,发生率为55%,高血糖组的死亡危险比正常组高3.26倍,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出现率分别比正常组高2.6倍,2.9倍和2.6倍,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急性期的血糖水平升高是AMI高危的标志,其死亡危险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与同期住院治疗的50例急性心梗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患者住院病死率及病死原因对比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05),心力衰竭为主要死亡原因,占到17.41%。合并糖尿病组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及合并两个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早期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对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病率、病死率十分必要。临床医师应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认识.以百好的改善患者预后.促讲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荆肾病(CIN)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收集我院13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病人中25例并发造影剂肾病病人的llg床资料,分析造影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和护理方法。结果:25例CIN患者中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5例,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8例,合并高血压6例,大剂量使用造影剂2例,高龄2例。经积极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AMI患者行PCI术后并发造影剂肾病发病率高,危险性大,采取有效的早期预防和护理对改善痰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6月210例AMI患者行PCI治疗的病史资料。结果 135例(64.3%)患者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前壁梗死较下后壁梗死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较多,但无统计学意义;下后壁梗死较前壁梗死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多见(P〈0.01)。6 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6 h~12 h开通者(P〈0.01),且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较多见。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在直接PCI术中发生率较高;类型与心肌梗死部位有关,再灌注的时间影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王滢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256-1257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尽管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手段已取得明显进步,其近期预后有了明显改善,但心源性休克仍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结合本院2008—2009年间收治的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从辨证施护角度浅谈心源性休克的救治和护理。  相似文献   

14.
肖坚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2):40-40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作用。方法:在静脉溶栓及其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症状及休克血压的改善中总有效率76.67%。结论:参附注射液的确具有强心、升压、稳压、减少坏死心肌面积、改善微循环等功效,是治疗心源性休克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作为急性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必备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与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方法:选择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为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生化指标以及梗死部位等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特点以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无痛性的AMI比例是32.50%,与对照组15.00%的无痛性AMI比例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感染、心律失常等方面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2.50%、36.25%以及61.25%,其死亡率为16.25%,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Ⅱ型糖尿病的患者中比较容易并发心律失常、感染以及心力衰竭等情况,主要为多部位的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比较差,预后比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的冠脉血管再通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近5年来180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梗死前心绞痛组(PA)和非梗死前心绞痛组(NAP)。比较两组患者冠脉再通率、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浓度、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及出院前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溶栓后PA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NAP组,分别为为76.9%和51.0%(P〈0.05)。PA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浓度较NAP组显著降低,重度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在PA组明显低于NAP组,分别为2.6%和13.7%(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患者溶栓后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明显升高,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和重度左室功能不全比例明显降低,表明梗死前心绞痛对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糖升高与AMI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1995—2002年65例确诊的非糖尿病AMI患者,按空腹血糖值分组,≤6.4mmol/L为血糖正常组,>6.4 mmol/L为血糖升高组,比较2组患者的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血脂水平和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率及近期病死率。结果血糖升高组的心肌酶等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2组间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升高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AMI早期血糖升高与AMI的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各项相关指标。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5月间诊治的1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预后状况分为两组,并随访其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临床症状及溶栓治疗等相关资料。结果:发病4周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死亡的风险与年龄、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就诊时间≤12h、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WBC增高等因素密切相关(P<0.05),而与胸痛、合并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等因素无显著关联。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何萍  袁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8):148-149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是AMI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传统治疗下其住院死亡率是80%-90%。有临床研究证实,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简称IABP)有利于稳定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通过左心室辅助装置,反搏是心室舒张期转换主动脉血流的过程,IABP作为心血管疾病有效的机械循环辅助装置,可以明显的降低心源性休克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不典型胸痛及典型胸痛急性期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本组 99例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及心脏彩超确诊为AMI ,均未采取溶栓治疗。将患者分为 2组 :不典型组 35例 ,典型组 6 4例。急性期并发症 (住院 4周内发生 )包括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结果 不典型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典型组 (P <0 .0 5 ) ,而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 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但总的并发症发生率 2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不典型胸痛AMI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典型者 ,因此 ,对于不典型胸痛AMI应提高警惕 ,以免误诊 ,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