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了解听力学及前庭功能检查对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耳源性眩晕患者进行纯音听阈测试,甘油试验,耳蜗电图,冷热水试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结果纯音测听曲线以平坦型,上升型为主,早期主要影响低频部分,晚期波及所有频率范围。耳蜗电图异常率为(70)%,甘油试验阳性率为(58.6)%,冷热试验阳性率为(62.6)%,前庭诱发电位异常率为(38.6)%。结论每一项检查都有它的客观性和局限性,梅尼埃病的诊断应根据临床发作期或间隙期的症状体征,选择两项以上的检测手段,以达到早期诊断,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梅尼埃病耳蜗电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梅尼埃病患者耳蜗电图特征及其对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52例梅尼埃病患者,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34~71岁,平均(51.2±10.6)岁.患者根据其治疗前纯音听力水平被分成临床早期组和临床中晚期组,所有患者其患耳和健耳均接受耳蜗电图检查,以-SP/AP≥40%判定其耳蜗电图异常,分析其耳蜗电图特征及其在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因2例系患有双侧梅尼埃病,故共计患耳54耳,健耳50耳.50只健耳中,未能引出耳蜗电图者6耳(12.0%),但在可引出耳蜗电图之健耳的耳蜗电图异常率为0.54只患耳中,未引出耳蜗电图者16耳,其未引出率(29.6%)明显高于健耳耳蜗电图未引出率(12.0%),P< 0.05;耳蜗电图正常者18耳(33.3%);而耳蜗电图异常者20耳,异常率为37.0%,其中临床早期组患者的耳蜗电图异常率(9/19,47.4%)高于临床中晚期组患者(11/35,3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临床早期组患者的耳蜗电图未引出率(1/19,5.3%)明显低于临床中晚期组患者(15/35,42.9%),P<0.05.结论 耳蜗电图可作为诊断梅尼埃病尤其是早期患者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耳蜗电图(Electrocohleogram,ECochG)等在梅尼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例85耳梅尼埃病用鼓室外法检测的耳蜗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3例SP/AP比值异常增高,阳性率51%,仅波型异常增宽11耳,总阳性率为64%,甘油实验阳性54耳(62%),耳蜗电图和甘油实验改变一致的41耳,总阳性率为80%,结论:我们认为耳蜗电图诊断梅尼病的敏感性不如文献报告那么高,在目前仍无敏感而特异的诊断手段的情况下,在梅尼埃病的诊断中它可起着与临床及其它诊断依据相印证和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ALHLl的发病机制。方法:对41例ALHL患者进行耳蜗电图检测,并测量-sP、AP的幅值,AP潜伏期及-SWAP比值。结果:41例ALHL患者-sP幅值分别为:患耳(0.55_±0.46)μv,健耳(0.29±0.21)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幅值分别为:患耳(1.31±0.84)μV,健耳(1.29±0.73)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潜伏期分别为:患耳(1.73±0.20)ms,健耳(1.71±0.28)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0.05)。-SP/AP比值分别为:患耳0.42±0.18。健耳0.24±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患耳(41耳)中有24耳(58.54%)-SP幅值异常增高,27耳(65.85%)-SP/AP比值异常增高。健耳(41耳)中有9耳(21.95%)-SP幅值异常增高,3耳(7.32%)-SP/AP比值异常增高。结论:急性低频听力损失患者患耳较多出现-sP幅值和-SWAP比值异常增高,提示急性低频听力损失可能与内淋巴积水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进一步了解听力学及前庭功能检查对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0例耳源性眩晕患者进行纯音听阈测试,甘油试验,耳蜗电图,冷热水试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结果 纯音测听曲线以平坦型,上升型为主,.早期主要影响低频部分,晚期波及所有频率范围.耳蜗电图异常率为(70)%,甘油试验阳性率为(58.6)%,冷热试验阳性率为(62.6)%,前庭诱发电位异常率为(38.6)%.结论 每一项检查都有它的客观性和局限性,梅尼埃病的诊断应根据临床发作期或间隙期的症状体征,选择两项以上的检测手段,以达到早期诊断,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6.
耳蜗电图配合甘油试验诊断梅尼埃病10耳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甘油试验对梅尼埃病诊断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纯音测听甘油试验敏感性欠佳。本组病例传统的纯音测听甘油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数日后再行耳蜗电图甘油试验,显示SP振幅及-SP/AP比值减小,表明耳蜗电图甘油试验是诊断梅尼埃病的一种更为客观、可靠且阳性率高的方法。 临床资料 患者8例10耳,男4例5耳,女1例5耳,平均年龄47.5岁。均以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的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就诊。耳镜检查鼓膜无异常,纯音测听呈感音神经性聋,声导抗检查提示有重振现象。符合1996年10月中华医学会制订  相似文献   

7.
听力学及前庭功能检查在ALHL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听力学结合前庭功能检查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ALHL)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ALHL患者行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双侧)、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前庭双温试验(冷热气)、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检查。结果前庭双温试验:冷热试验单侧减弱异常19例(47.5%);优势偏向23例(57.5%);VEMP:总异常17例(42.5%);耳蜗电图:总阳性26例(65.0%)。结论上述检查可达到早期诊断、提高确诊率的目的,同时可对ALHL患者病变范围进行估计,有利于早期治疗干预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耳蜗电图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32例 6 0岁以上 ,病史 >10年的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 ,另选 30例 6 0岁以上 ,平素身体健康 ,无任何致聋原因的老年人为对照组 ,又选择 30例身体健康 ,无耳疾及耳聋史的年轻人 ,作为各项检查的正常值。进行耳蜗电图 (ECochG)的检查 ,观察 -SP/AP的异常性、AP反应阈和AP潜伏期 ,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高血压患者ECochG出现异常的检出率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AP反应阈升高和AP潜伏期延长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高血压病对老年人耳蜗电图有明显的影响 ,进一步证明高血压病可造成耳蜗功能的损伤 ,是加重老年性耳聋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耳蜗电图(Electroctocohleogram,EcochG)等在梅尼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83耳梅尼埃病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及用鼓膜外法检测的耳蜗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2耳- sp/Ap比值异常增高,阳性率63%.纯音测听高频下降63耳,阳性率76%.耳蜗电图与纯音测听高频下降改变一致的43例,阳性率82%.结论:我们认为耳蜗电图诊断梅尼埃病的敏感性不如文献报道高,但在目前仍无敏感而特异的诊断手段的情况下,在梅尼埃病的诊断中它起着与临床及其他诊断依据相互印证和补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耳蜗电图是目前诊断美尼尔氏病较为客观的检查。其特点是异常增大的-SP,本文47例美尼尔氏病,异常增大的-SP发生率占77%。与文献报道的82.9%基本接近。1资料与方法测试仪器为中国科学院ZABR-200型,脑干反应侧听仪。病例选择和诊断标准参照Coats及美国眼耳鼻喉科学会的标准。测试步骤,检查当天详细记录耳鸣、眩晕、耳内堵塞感等症状,做纯青测听及蜗电图。2结果2.1测量一SP和AP的振幅,并计算一SP/AP(短声105dBHL),将一SP/AP比值j40%定为一SP异常增大。测试结果47例美尼尔氏病患者中36耳一SP>40%,占77%。与国内…  相似文献   

11.
8只豚鼠静脉注射速尿(40mg/kg),耳蜗电图持续观察记录注药前、注药后1~30minSP-AP复合波.实验发现注药后AP振幅、-SP振幅、SP/AP比值下降,以3min时最为明显,甚至-SP变为正值,10min后开始恢复,其中-SP振幅和SP/AP比值在15min时出现超常增大.对上述现象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并且推测-SP振幅在15min后超常增大是否与耳蜗性聋的重振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的眼震电图(ENG)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6例SAS患进行了视眼动系统反应、自发性眼震、冷热试验、位置性眼震试验检查。结果 视眼动系统反应14例(44.4%),7例(19.3%)记录到自发性眼震,30例(83.3%)引出位置性眼震,SAS患SPV比较对照组有显性差别(P<0.05)。冷热试验20例出现异常。结论 SAS患病变可累及前庭及其中枢,ENG可客观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甘油试验和耳蜗电图在梅尼埃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型中的意义。方法 梅尼埃患者急性发作期行甘油试验,耳蜗电图检查,按中医辨证分型(肝阳上亢型、痰湿中阻型、上气不足型、髓海不足型、寒水上泛型)入选150例,每组30例入组分析。比较甘油试验和耳蜗电图与梅尼埃病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 在5组病例中痰湿中阻型甘油试验、耳蜗电图的阳性率最高,阳性率分别是78.3 %和60.0 %,而肝阳上亢型甘油试验和耳蜗电图分别是26.6%和20.0%,上气不足型分别是 33.3%和28.3 %,髓海不足型分别是25.0 %和20.0%,寒冰上泛型分别是53.3 %和 31.6 %,甘油试验、耳蜗电图与梅尼埃病急性发作期痰湿中阻型相关(P<0.05)。结论 在梅尼埃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型中以痰湿中阻型多见,甘油试验和耳蜗电图与梅尼埃病急性发作期痰湿中阻型相关。利用现代医学方法对梅尼埃病发病机理有了进一步认识,为梅尼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患者耳蜗电图(ECochG)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的关系.方法:对57例(57耳)梅尼埃病患者及10例(20耳)听力正常青年人的ABR及ECochG进行对比观察.结果:57例梅尼埃病患者中,25耳(43.9%)Ⅰ波潜伏期延长,10耳(17.5%)Ⅴ波潜伏期延长.Ⅴ波的延长多由Ⅰ波延长向后推移的影响.在中、重度听力损失组ABR Ⅰ波潜伏期延长与ECochG AP (N1)潜伏期延长均可达66.7%,同时-SP/AP比值加大.结论:部分梅尼埃病患者ABRⅠ波潜伏期确有延长,而且常伴有-SP/AP比值加大,后者可作为应用ABR检查法的梅尼埃病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的前庭功能损害的特点及部位。方法:采用眼震电图描记法,对38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系列的眼震检查,结果:糖尿病的前庭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89.47%,其中温度试验异常率为最高(100%),眼跟踪试验异常率次之(41.18%),发生中枢性前庭功能损害者与糖尿病有无合并症和病程长短有关。结论:糖尿病可以导致前庭系统不同部位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突发性聋伴眩晕耳蜗电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突聋伴眩晕及不伴眩晕耳蜗电图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3 0例突聋伴眩晕患者及同等数量不伴眩晕患者进行耳蜗电图的检查 ,观察 -SP/AP的异常性和N1 潜伏期 ,并进行两组的对比研究。结果 :3 0例突聋伴眩晕的耳蜗电图 -SP/AP治疗前后值分别为(0 62± 0 16)、(0 3 6± 0 10 ) ,与不伴眩晕组同一方法治疗前差异显著 (P <0 0 1) ,治疗后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与此相矛盾的是 ,N1 潜伏期两组治疗前差异显著 (P <0 0 1) ,治疗后仍有较大差异 (P <0 0 5 )。突聋伴眩晕组波异常性较不伴眩晕组为高。结论 :耳蜗电图 (ECochG)的检查方法对突聋伴眩晕的诊断、病情评估、指导治疗方面意义较大。但还应当结合诸多因素作出判断 ,以避免假阳性结果的误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2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及56例不伴分泌性中耳炎的鼻咽疾病患儿,检测外周血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抗体(MP-IgM、CP-IgM);并对比分泌性中耳炎组MP-IgM与CP-IgM阳性率及对照组MP-IgM与CP-IgM阳性率,对比分泌性中耳炎组与对照组的MP-IgM、CP-IgM阳性率。结果分泌性中耳炎组MP-IgM阳性率为20.98%,CP-IgM阳性率为12.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对照组MP-IgM阳性率为8.95%,CP-IgM阳性率为7.1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泌性中耳炎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MP-IgM阳性率(P〈0.05);而两组CP~IgM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可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但与肺炎衣原体感染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和耳蜗电图对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acute low frequency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LFHL)预后的预判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的60例单侧首次ALFHL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行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ography,EcochG)、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检查;于治疗开始前,治疗后1周、2周和1月行纯音测听检测。EcochG-SP/AP>0.4和SP/AP面积比>1.92为异常。cVEMP和oVEMP波形引出与否,振幅比(≤1.61)和不对称比(≤0.29),其中任何一项异常为异常。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McNemar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ALFHL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自身抗体与生化指标在1型糖尿病(T1DM )和2型糖尿病(T2DM )临床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T1DM患者(T1DM组)与577例T2DM患者(T2DM )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两组胰岛自身抗体及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并分析其特征。结果 T1DM组患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 )、胰岛细胞瘤相关蛋白‐2自身抗体(IA‐2A)、抗胰岛细胞抗体(ICA)及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nT8A)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 T2DM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DM组患者起病年龄、空腹C肽(CP)、餐后2 h CP、空腹胰岛素(INS)、餐后2 h INS、三酰甘油(TG)和体质量指数(BMI)均低于T2DM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高于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CP及餐后2 h CP水平在T1DM组均随着病程延长呈下降趋势,且不同病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2DM组无明显的下降趋势。病程小于2年的患者空腹CP、餐后2 h CP鉴别诊断T1DM与T2DM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0.902(0.850~0.954)、0.905(0.852~0.958)。当空腹CP诊断界点为0.283 nmol/L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6%、89.2%;餐后2 h CP诊断界点为0.421 nmol/L 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8%、89.2%。结论T1DM、T2DM患者的起病年龄、BMI值及血清GADA、IA‐2A、ICA、ZnT8A、INS、CP、葡萄糖、HbA1c、TG 、HDL‐C水平等指标存在差异,可辅助临床对其进行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视频头脉冲试验在鉴别前庭性偏头痛与后循环缺血导致眩晕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2015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60例为前庭性偏头痛组,后循环缺血〔包括小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50例为后循环缺血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行视频头脉冲试验和冷热试验。结果 前庭性偏头痛组患者病变侧前庭-眼动反射(VOR)慢相的增益值低于正常侧,代偿性扫视阳性率高于正常侧(P<0.05)。后循环缺血组患者病变侧VOR慢相的增益值与正常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缺血组患者病变侧代偿性扫视阳性率高于正常侧(P<0.05)。3组VOR慢相的增益值与代偿性扫视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前庭性偏头痛组VOR慢相的增益值较对照组和后循环缺血组降低(P<0.05);前庭性偏头痛组代偿性扫视阳性率较对照组和后循环缺血组升高(P<0.01)。3组冷热试验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前庭性偏头痛组冷热试验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和后循环缺血组(P<0.01)。结论 前庭性偏头痛组患者视频头脉冲试验VOR慢相的增益值较对照组和后循环缺血组降低,代偿性扫视阳性率较对照组和后循环缺血组升高,视频头脉冲试验可用于鉴别前庭性偏头痛与后循环缺血导致的眩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