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3月后,2组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TG、TC、LDL—C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月后,治疗组颈动脉癍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而斑块数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小于对照纽(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给予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40mg治疗组(辛伐他汀组),分别治疗7d。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和IL-6的值。同时选3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他汀类短期淄疗能降低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且阿托伐他汀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阿托伐他汀(10 mg/d)联用依折麦布(10 mg/d)相比单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冠脉狭窄50%~70%的冠心病患者100 例,均为不植入支架治疗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阿托伐他汀10 mg/d联合依折麦布10 mg/d组)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 mg/d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一年时化验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肌酶,记录一年内主要冠脉不良事件(MACE)和血运重建情况.结果两组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一年时间内试验组MACE发生率、血运重建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降脂疗效提高的同时,还可能进一步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丹参酮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疗效。方法:将我院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ZL)及对照组(DZ),治疗组在常规阿托伐他汀类钙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再住院率降低,且以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和丹参酮联合可降低血脂水平、稳定易损斑块,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弱冠脉的炎症反应,减少冠脉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冠心病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3组,阿托伐他汀组、通心络组、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通心络),观察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均缩小,斑块总积分减少,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和斑块总积分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阿托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比较,治疗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TC、LDL-C、TG下降幅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治疗前后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治疗后比较,TC、LDL-C、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降TG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联合治疗作用互补,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影响大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降浊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降浊饮,两组患者均给药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68.3%(P〈0.05);两组患者TG、LDL-C、T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组TG、TC、LDL-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益气活血降浊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厄贝沙坦联合用药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共人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弹用厄贝沙坦)和治疗组(阿托伐他汀联用厄贝沙坦),治疗12周后观察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论:厄贝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有助于改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比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与辛伐他汀组两组,分别采用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进行3个月治疗。比较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状况。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疗效优于辛伐他汀组,两组各项指标治疗后的组内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各项指标治疗后对应比较均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轻微,不影响继续治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血脂康组较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有较好的降脂作用,而阿托伐他汀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时相使用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用Hanks’液替代培养基进行饥饿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自噬的方法。分别在诱导自噬前和诱导过程中,使细胞分别与含或不含阿托伐他汀的正常培养基或Hanks’液共孵育,RT—PCR技术检测组间Beclin-1和Map11c3两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诱导前和诱导中都应用阿托伐他汀组和仅在诱导中应用阿托伐他汀组的Beclin-1和Map11c3两基因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诱导前应用阿托伐他汀组的表达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前和诱导中都应用阿托伐他汀组的表达低于仅在诱导中应用阿托伐他汀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自体吞噬,这一作用可能与阿托伐他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6例)和对照组(132例)。对照组口服雷米普利(2.5~15)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托)20mg/d。心房颤动发作时均给予胺碘酮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共随访1年。结果1年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75.73%、C反应蛋白2.71mg/L±0.46mg/L均优于对照组55.30%、4.13mg/L±0.45rag/L;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缩小分别为2.58mm±1.53mm、2.37mm±1.59mm,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米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C反应蛋水平,缩小左心房内径,降低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AF的复发及较好地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1.
孙继明 《中国中医急症》2013,(12):2112-211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将7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35例作为治疗组,阿托伐他汀治疗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其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栓素B2(TXB2)、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TXB2、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TIA疗效确切,能迅速缓解症状,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MCSF、OX—LDL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各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试验组血清MCSF、OXLDL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前M—CSF与OXLDL成正相关(r=0.49,P〈0.05),治疗后M—CSF下降幅度与OXLDL下降幅度亦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MCSF、OX—LDL水平,抑制了炎症过程.稳定了斑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颈动脉粥样斑块50例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结果:治疗组明显可改善颈动脉粥样软斑分级。而对照组则随访前后比较斑块分级无明显差异。同时随访期间均未见有明显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疗效好,且阿托伐他汀治疗剂量20mg/d较10mg/d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脂康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1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予血脂康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B组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后测血清hsCRP、血脂(TC、TG、LDL-C、HDL-C)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hsCRP、TC、LDL-C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A组较B组改善更明显(P〈0.05);A组HDL-C较入院时升高(P〈0.05)。结论血脂康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ACS可有效降低血清hsCRP水平,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血脂和血压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和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血脂和血压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血压药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和血脂,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96例确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UAE(原蛋白定量)、Scr(血肌酐)以及BUN(尿素氮)的水平,详细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UAE、Scr以及BUN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lI缶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80例自2008年6月到2009年3月住院和门诊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缬沙坦60mg/d,口服,同时给阿托伐汀钙20mg/d,口服;对照组缬沙坦60mg/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CRP、Scr和UAER较治疗前均有效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CRP、Scr、UAER和T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和缬沙坦对肾脏保护具有协同作用,以有效抑制微血管炎症性损害,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且不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逐瘀降浊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塞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塞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给予逐瘀降浊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逐瘀降浊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患者,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3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3例,起始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mg,次日每日20mg;B组40例,每日阿托伐他汀20mg。于服药前、服药后1周分别测定sICAM-1及hs—CR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ICAM-1及hs—CR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O.05),服药后1周A组sICAM-1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B组(P〈O.05)。结论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sICAM-1及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N)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粥样斑块稳定性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DN合并CAS患者共11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7),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加用百令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血脂相关指标、肾功能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IMT、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CS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 0. 05);观察组IMT、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CS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TC、TG、LDL-C、SCr、UAER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α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DN合并CAS患者的粥样斑块具有稳定作用,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与肾功能,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