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miR-195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例首治的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及相应的石蜡包埋组织以及同期10例正常女性的血清作为对照组,从血清中提取总RNA,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195在乳腺癌和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195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血清中miR-195上调的相对表达量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相关(P〈0.05)。miR-195所得ROC曲线下面积为83.9%,区别乳腺癌和正常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和70%。结论血清miR-195可作为乳腺癌一项潜在的诊断标记物,并对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究血清miR-103在乳腺浸润性癌患者中表达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搜集50例首
治的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及相应的石蜡包埋组织和50例正常女性的血清作为对照,从血清中提取总RNA,运用荧光定量PCR的
技术检测miR-103在乳腺癌和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运用SPSS16.0软件行t检验、ANOVA、χ2检验、秩和检验及MedCalc
软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R-103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血清
中miR-103 上调的相对表达量与乳腺癌临床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P<0.05)相关。miR-103 所得ROC 曲线下面积为
84.3%,区别乳腺癌和正常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70%。结论血清miR-103可作为乳腺癌一项潜在的诊断标记物,
并对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49例死亡乳腺癌患者(死亡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与同期预后较好的女性乳腺癌患者49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死亡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临床分期Ⅲ期及C-erbB-2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雌激素(ER)和孕激素(P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较晚及C-erbB-2过表达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血清microRNA-27a(miR-27a)、microRNA-203a-3p(miR-203a-3p)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23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人群6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研究组术前和对照组体检时血清miR-27a、miR-203a-3p的表达。分析食管癌患者血清miR-27a、miR-203a-3p相对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miR-27a、miR-203a-3p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血清miR-27a、miR-203a-3p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肿瘤分期Ⅲ期、分化程度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前血清miR-27a、miR-203a-3p相对表达量高于肿瘤分期Ⅰ、Ⅱ期、分化程度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5)。不同年龄、性别及肿瘤位置食管癌患者根治术...  相似文献   

5.
徐志勇  周建龙  周娟  谢波  郑积华 《西部医学》2020,32(12):1749-1753
目的 探讨长非编码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AFAP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关系。〖HTH〗方法 提取7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2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的总RNA,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长非编码RNA AFAP1-AS1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关系。结果 与正常肺组织相比,长非编码RNA AFAP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上调,并且与肿瘤的大小、TNM分期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肿瘤体积大于3 cm的患者相对表达量高,TNM分期越晚的患者相对表达量越高,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表达量也明显上调。结论 长非编码RNA AFAP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上调,可能作为一个癌基因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许晓松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0):993-996
目的: 分析荷瘤乳腺癌女性外周血髓样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表达浓度及意义。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我院肿瘤外科初次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41例,入选对象均未接受过各种治疗。对照组选择同期参加我院医院体检结论健康志愿者26例。乳腺癌组在开始治疗前接受了外周血MDSC(CD11b+、CD33+、CD14-)表达浓度检测,对照组在体检期间接受了相同检查。结果:荷瘤乳腺癌女性患者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年龄荷瘤乳腺癌女性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均明显高于相同年龄对照组(P均<0.001)。不同临床表现荷瘤乳腺癌女性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比较中, 肿瘤淋巴结转移(TNM)Ⅲ期组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明显高于TNM Ⅰ期和Ⅱ期组(P<0.01),而年龄小组与年龄大组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分布无明显区别(P>0.05)。不同病理情况荷瘤乳腺癌女性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比较中,淋巴结转移组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而肿瘤体积小组与肿瘤体积大组、组织学Ⅰ级和Ⅱ级组与组织学Ⅲ级组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分布均无明显区别(P均>0.05)。不同分子学分型荷瘤乳腺癌女性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比较中, 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乳腺癌等分子学分型荷瘤乳腺癌女性外周血MDSC表达浓度分布均无明显区别(P均>0.05)。结论:外周血MDSC可作为乳腺癌生物学辅助诊断特异性标识,且与乳腺癌临床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69例和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293例肿瘤组织VEGF表达情况,分析VEGF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VEGF阳性率为46.38%(32/69),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33.45%(98/293)(P<0.05)。三阴性乳腺癌组VEGF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组织VEGF高表达,VE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王璐  刘敏 《新乡医学院学报》2022,(9):827-832+83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B7-同源物2(B7-H2)和B7-同源物3(B7-H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5例为乳腺癌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2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中B7-H2、B7-H3表达水平;通过查阅病历采集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病理类型、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等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中B7-H2、B7-H3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7-H2、B7-H3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乳腺癌组患者血清中B7-H2、B7-H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B7-H2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病理类型、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及ER、PR、HER-2表达均无关(P>0.05);B7-H3表达水平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  相似文献   

9.
舒畅  朱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78-80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病理科2011年10月~2012年10月150例乳腺癌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其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以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对其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TNM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 c-Met阳性表达及阴性表达的例数为62(41.33%)、88(58.67%).c-Met在正常乳腺组织中为阴性表达.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中,Ⅲ~Ⅳ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发生发展中c-Met不是其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乳腺癌中的c-Met蛋白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淋巴结出现转移后及患者具有较高的TNM分期则其表达出现增强,提示c-Met在乳腺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癌初诊患者血清miR-20a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集45例原发胃癌初诊患者血清,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加入cel-miR-39作为数据标准化指标,检测血清miR-20a的表达量。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中miR-20a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低分化组血清miR-20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分化组和高分化组。miR-20a在Ⅱ、Ⅲ、Ⅳ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期,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miR-20a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miR-20a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可能用于胃癌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检测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114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外周血CK-19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化疗前乳腺癌患者的CK-19mRNA阳性率为36.8%(42/114),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绝经状态、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无关(P〉0.05),而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1)。化疗后CK-19mRNA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CK-19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位置、病理性质、ER、PR、HER-2基因表达以及患者年龄之间的关系、规律,以明确各因素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决定地位,为临床乳腺癌根治性手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2005.11-2007.10间152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筛选出危险因素并对每个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52例乳腺癌患者中,腋窝淋巴结存在转移者74例(48.7%),筛选出肿瘤大小、生长部位、病理性质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与患者的年龄、肿瘤ER、PR、HER-2基因的表达没有关系。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主要是由多因素决定的,不应以某一因素作为乳腺癌手术中放弃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散发性乳腺癌中影响易感基因(BRCA1)蛋白表达的因素及其与临床指征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48例乳腺癌组织中BRCA1的表达。结果在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例中,BRCA1蛋白阳性位于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100%(10/10);48例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核或细胞核和胞浆,阳性率为56.3%(27/4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CA1的失表达率在〉40岁的发病年龄组高于≤40岁的发病年龄组(P〈0.05);BRCA1在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失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而在不同的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以及肿瘤大小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的失表达与高发病年龄、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相关,BRCA1基因表型的改变为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使用美兰染料法示踪和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和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准确性。方法对66例临床0-Ⅱ期乳腺癌患者在乳晕下及肿瘤周围皮下注射国产蓝色染料亚甲蓝示踪和定位前哨淋巴结,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并腋窝淋巴结清扫,对全部的前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行病理检查并分析结果。结果66例中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62例,检出率93.9%(62/66);SLN对ALN状况预测的灵敏度为85.5%(53/62);准确性为91.9%(57/62);假阴性率为12.2%(5/41);假阳性率为0(0/41)。结论使用国产染料亚甲蓝示踪和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是可行的,在乳腺癌中有良好的成功率,能较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Y14和Upf1在乳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以及人乳腺癌组织中Y14和Upf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激光共聚焦方法测定Y14和Upf1在人乳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乳腺癌组织中Y14和Upf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②在乳腺癌组织中,组织学Ⅲ级组的Y14和Upf1表达明显高于Ⅰ和Ⅱ级组(P〈0.05)。③有腋窝淋巴结的乳腺癌组织中Y14和Upf1表达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p〈0.05)。结论Y14和Upf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乳腺组织。在组织学Ⅲ级和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Y14和Upf1表达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6.
p5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52例三阴性乳腺癌中资料完整的42例乳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状态,分析其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疾病进展时间的关系。结果42例乳腺癌组织中p53阳性表达率为52.38%(22/42),其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月经状态无关(P〉0.05)。p53阳性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15个月(95%:8.3~21.7),P53阴性组中位TTP为21个月(95%:10.3~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阳性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TTP明显低于p53阴性组,p53阳性可作为判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复发转移后生存5年以上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就诊、确诊时为Ⅰ-Ⅲ期、在之后的治疗随访过程中出现复发转移,且复发转移后生存期长于5年的乳腺癌患者72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因素及治疗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复发转移时中位年龄46岁,原发肿瘤≤5cm者80.5%;腋窝淋巴结转移0~3个者69.5%;受体阳性者74.5%;以软组织转移为主者69.4%;中位无病生存期为31个月。一线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42.5%,中位完全缓解持续时间达26个月。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是总生存期(P=0.03)和复发转移后生存期(P=0.04)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复发转移后长期生存的乳腺癌患者通常具有更多有利的临床病理指标并且在复发转移后接受了合理的综合治疗。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是独立的预后因素,有长期预测总生存和复发转移后生存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结合免疫组织化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8例病理确诊单发肿块的乳腺癌患者为样本,以乳腺癌超声声像图征象、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为自变量,术后腋窝淋巴结状态为因变量,采用二分类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48例乳腺癌超声图像的直接征象中形态不规则、呈小分叶、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血流分级Ⅱ~Ⅲ级、RI≥0.7出现频率较高,出现率>50%。超声图像的间接征象中48例乳腺肿块有高回声晕、浅筋膜模糊或中断、Cooper 韧带模糊或中断、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3 mm、淋巴结血流表现为无或门型在肿块中的出现率较高,出现率>50%;(2)48例乳腺癌肿块内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为(35.69&#177;126.47)个/视野,腋窝淋巴结转组的 MVD 计数为(92.30&#177;13.20)个/视野,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组的 MVD 计数为(56.90&#177;8.84)个/视野,腋窝淋巴结转组的 MVD 计数明显高于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组的MVD 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乳腺癌肿瘤血流分级0~Ⅰ级 MVD 计数为(51.46&#177;6.52)个/视野,Ⅱ~Ⅲ级 MVD 计数为(95.16&#177;11.28)个/视野,Ⅱ~Ⅲ级 MVD 计数显著高于0~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二分类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肿块的血流分级Ⅱ~Ⅲ级、腋窝淋巴结的最大皮质厚度≥3 mm 及肿块 MVD (P <0.05)是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 值分别为33.445、46.964、96.879。结论乳腺癌超声征象中的原发灶血流Ⅱ~Ⅲ级、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3 mm 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MVD值与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极为密切,对乳腺癌的临床诊疗方法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扩增基因1(amplified in breast cancer 1,AIB1)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13例乳腺癌标本的AIB1表达,并整理临床资料,用SPSS 18.0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研究AIB1表达是否与乳腺癌生存具有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AIB1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病理类型、绝经状态、生存时间均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远处转移部位、是否三阴型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IB1不是影响乳腺癌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OR=0.548,P=0.128),影响乳腺癌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别是远处转移部位的多少(OR=1.526,P=0.002)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数目(OR=1.813,P=0.034)。结论 AIB1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检测AIB1蛋白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cl-2在ER+和ER-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Bcl-2在36例ER+(组织学Ⅰ级5例,Ⅱ级20例,Ⅲ级11例;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3例,不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23例)和31例ER-乳腺癌(组织学分级Ⅰ级4例,Ⅱ级21例,Ⅲ级6例;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2例,不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9例)中的表达,用其周围正常组织(手术缺损区组织)作对照,分析其在ER+和ER-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Bcl-2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9%(41/67)和22.39%(15/67),其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ER+和ER-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78%(28/36)、41.94%(13/31),其在ER+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ER-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 ER+乳腺癌组织学分级Ⅰ、Ⅱ、Ⅲ级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0%(4/5)、75%(15/20)、72.73%(8/11),其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ER+乳腺癌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和ER+乳腺癌不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2%(10/13)、78.26%(18/23),其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且其表达与ER+表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