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核磁共振技术找出小青龙汤证大鼠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为小青龙汤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小青龙汤组大鼠的尿液进行核磁共振氢谱检测,经MestRenova 预处理和积分后,再用SIMCA-P+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得到相应的散点图和载荷图,进行比较后找出差异性代谢物。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肌酸酐、胍基乙酸、三甲胺、牛磺酸、尿囊素等代谢物含量升高,琥珀酸、2-酮戊二酸、乳酸、甘氨酸、甲基烟碱等代谢物含量降低。用药后小青龙汤组中肌酸酐、三甲胺、尿囊素、牛磺酸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但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乳酸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但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胍基乙酸、2-酮戊二酸、N-甲基烟碱的改变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分析可以看出,所找出的这些物质主要与能量代谢、炎症反应和免疫抵抗力有关,与能量代谢相关的物质变化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气虚证的潜在生物学基础.方法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气虚证模型组各10只,气虚证模型组大鼠采用限制饮食+游泳力竭法制备气虚证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自由饮水、正常进食.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HPLC-QE-MS)的代谢组学技术对各组大鼠尿液代谢物进行检测.通过SIMCA...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尿液代谢组学变化。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与假手术组,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制造心肌梗死后心气虚证心力衰竭大鼠模型,于造模后第8周末收集尿液,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检测2组大鼠尿液小分子及大分子代谢物情况,建立大鼠尿液代谢图谱,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bZ-乘判别分析(OPLS—DA)对代谢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及模式判别,以观察心气虚证心力衰竭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尿液小分子及大分子代谢物均能明显区分。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3-羟基丁酸、乙酸、丙酮、磷脂酰胆碱、三甲胺、马尿酸含量升高;谷氨酰胺、肌肝、牛磺酸、柠檬酸、苹果酸、苯基丙氨酸含量下降。结论心肌梗死后心气虚证心力衰竭大鼠出现尿液代谢组学变化,差异代谢产物主要与能量代谢、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紊乱及肾、胃肠道功能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4.
人参因对机体的整体调节和促进作用,其长期服用具有一定滋补功效。然而其滋补作用的靶点以及长期服用对于机体可能带来的毒副作用并不是很明确,尿液代谢组学的方法因其非侵入、同时监测机体整体代谢状态的特点,适用于中药的长期药效及药理毒理研究。该研究以实验大鼠为对象,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其尿液代谢物组成的动态变化,分析长期服用人参主要有效成分——人参总皂苷对大鼠机体尿液代谢谱的影响。结果显示短期和长期服用人参皂苷均不会对正常大鼠尿液的代谢组造成非常显著的影响(主成分分析分组不能成功建模),相比之下,服用人参皂苷在短期内(1~3周)对机体尿液的代谢谱影响最大,包括能量代谢、儿茶酚胺类物质以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代谢,中期(6~10周)作用的逐渐减小,长期(27周)几乎无作用,同时证明短期和长期服用人参皂苷对机体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脑梗死及头部电针干预对脑梗死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的影响,探究电针治疗脑梗死的差异代谢标志物及关键代谢通路.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电针组取大鼠“百会”“前神聪”穴.各组均在术后1d、3d、5d、7d和14 d用Ludmila Belayev12分评分法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血压心衰心气阴虚证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的特征,筛选潜在差异性代谢物,为心衰中医证候现代化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周龄盐敏感大鼠(Dahl/ss)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7只和正常组6只,其中正常组给予低盐饮食,模型组给予高盐饮食(8%氯化钠浓度)并喂养20周,制备高血压心衰模型并验证中医证型;然后利用代谢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对高血压心衰大鼠粪便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20只Dahl盐敏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模型组(7只)和参麦注射液组(7只),以高盐饲料(8%NaCl浓度)喂养模型组、参麦注射液组大鼠20周建立高血压心衰模型。给药15 d后收集各组粪便样本,运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联用的代谢组学技术进行研究。结果: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得分图显示,3组大鼠的代谢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参麦注射液组神经氨酸、别石胆酸、丙氨酰色氨酸、3,9-十六碳二烯酸、N-棕榈酰酪氨酸、亚油基肉碱、3-羟基-顺式-5-十四碳酰肉碱表达水平回调。结论:参麦注射液干预高血压心衰的机制涉及优化氨基酸代谢、蛋白质代谢、肉碱代谢、胆汁酸代谢、脂质代谢等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研究姜炭炮制前后对虚寒性出血症大鼠尿液的代谢表型变化,探讨姜炭炮制前后药效及作用机制的变化。方法: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建立大鼠尿液的代谢指纹谱,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研究空白组与模型组、姜炭组、干姜组相互间的代谢物谱差异,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在尿液中发现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通过矫正率筛选姜炭温经止血的药效生物标志物。结果:姜炭可使虚寒性出血证大鼠发生紊乱的内源性生物标志物回归正常水平,而干姜作用较弱。筛选出与虚寒性出血症相关的7种生物标志物,其中乙酰乙酸、丙酮酸、氮氧三甲胺、牛磺酸、色氨酸为姜炭温经止血的药效生物标志物。结论:代谢组学研究能较全面地反应生物体的生理及代谢状态,为中医"证"的本质研究及中药炮制前后药效评价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基于气-质联用(GC-MS)技术的尿液代谢组学预处理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人群尿液样本进行代谢组学研究。收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液样本54例;正常对照组尿液样本25例。对所有样本采用以葵酸作为内标的硅烷化衍生反应,及GC-MS分析测试方法得到谱图之后,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和主成份分析及ROC曲线比较慢性肾功能衰竭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谱峰的差异性,并利用NIST谱库、Mainlib数据库和Wiley数据库鉴定差异性代谢产物。慢性肾衰患者和正常人的尿液样本,共筛选出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峰有8个。其代谢物为:肌醇、L(-)-阿卓糖、D-呋喃木糖、己糖醇、核糖酸、2-甲氧羰基-3-甲基-3-丁烯酸甲酯、丙酸、廿二烷。此结果显示气-质联用(GC-MS)技术能为慢性肾衰的物质基础进行标志物的筛选,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研究提供一定的科研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肾阳虚大鼠尿液代谢表型的经时轨迹变化,鉴定与肾阳虚相关的代谢标志物来探讨肾阳虚相关代谢途径.方法: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建立大鼠尿液的代谢指纹谱,应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肾阳虚大鼠尿液代谢表型的经时轨迹变化,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的代谢物谱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在尿液中选取生物标志物.结果: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肾阳虚大鼠尿液代谢表型呈现明显的轨迹变化,在尿液中鉴定了与肾阳虚相关的13种生物标志物.肾阳虚大鼠机体能量代谢紊乱、肠道菌群受到扰动、甲基转移反应被抑制、氨转运功能受阻,同时,伴随一定程度的肾损伤.结论:该研究为探讨肾阳虚证的发生、发展及其病理机制、诊断的客观化和补肾阳中药的药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亚健康肝郁证的尿液代谢组学特征,阐述肝郁证的生物学本质。方法:对12例健康者和12例亚健康肝郁证的尿液样本进行氢核磁共振(1H-NMR)检测。将其所得NMR数据通过正交信号校正(OSC)处理之后再采用PLS分析方法,研究健康者与亚健康肝郁证者之间尿液代谢产物谱的差异。结果:两组尿样核磁共振氢谱的OSC-PLS(ctr)分析结果图显示,健康组与亚健康肝郁证组能够被区分,两组尿液样本之间的代谢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肝郁证组尿液中乳酸(δ1.34,4.14)、柠檬酸(δ2.54,2.66)、甘氨酸(δ3.58)、氧化三甲胺(δ3.26),马尿酸(δ3.98,7.54,7.58,7.62,7.66,7.82,7.86)的含量低于正常组,而3-羟基丁酸(δ1.18,1.22)、肌酐(δ3.06,4.06)的含量则高于正常组,其谱峰相对积分面积明显增高。结论:两组尿液样本的1H-NMR代谢谱存在差异,能从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出特异的标志性代谢产物。尿液代谢物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亚健康肝郁证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尿液代谢组学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寻找冠心病(CHD)心血瘀阻证尿液代谢产物谱,综合分析CHD心血瘀阻证的代谢途径。方法 1运用GC-MS鉴定心血瘀阻证组和非心血瘀阻证组、健康组3组尿液代谢产物,通过对不同组之间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分析。2综合分析CHD心血瘀阻证代谢途径。结果 1主成分分析:3组样本主成分得分显示分聚于椭圆形得分图的3个区域。尿液19种代谢产物中甘油、油酸酰胺、葡萄糖、丙酮等物质含量升高,而马尿酸、木糖醇降低。2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显示健康组远离心血瘀阻证组与非心血瘀阻证组,心血瘀阻证组与非心血瘀阻证组位置比较靠近可以判别他们同属一类;从标准化偏最小二乘系数图可见心血瘀阻证组与、甘油、油酸酰胺高度正相关,与马尿酸、木糖醇高度负相关。按照VIP值依次排列各变量依次是葡萄糖、甘油、木糖醇、马尿酸、油酸酰胺和丙酮。3差异性分析:有明显变化的代谢产物中,葡萄糖、甘油、油酸酰胺、丙酮在冠心病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心血瘀阻证中增高最为明显(P0.01);其中甘油、油酸酰胺、丙酮在非心血瘀阻证组与健康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核糖醇、马尿酸在心血瘀阻证组和心血瘀阻证组中均降低(P0.01),而以心血瘀阻证组降低最为明显(P0.01)。结论 1葡萄糖、甘油、木糖醇、马尿酸、油酸酰胺、丙酮为CHD心血瘀阻证尿液生物代谢产物谱。2CHD心血瘀阻证代谢途径涉及脂质代谢紊乱以及应激因素,同时也与肝肾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健康脾虚证的尿液代谢组学特征,阐述脾虚证的生物学本质。方法:对12例健康人和12例亚健康脾虚证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氢核磁共振(1H-NMR)检测。将所得NMR数据通过正交信号校正处理后再采用PLS分析方法,研究健康组与亚健康脾虚证组之间尿液代谢产物谱的差异。结果:两组尿样核磁共振氢谱的OSC-PLS(ctr)分析结果显示,健康人与亚健康脾虚证患者能够被区分,两组尿液样本之间的代谢物含量有明显差异。脾虚证组尿液中3-羟基丁酸(δ1.18,1.22)、乳酸(δ1.34,4.14)、甘氨酸(δ3.58)、肌酐(δ3.06、4.06)、马尿酸(δ3.98、7.54、7.58、7.62、7.66、7.82、7.86)的含量低于正常组,而氧化三甲胺(δ3.26)、柠檬酸(δ2.54、2.66)的含量则高于正常组,其谱峰相对积分面积明显增高。结论:运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可以成功区分亚健康脾虚证和正常人的尿液,初步得到其证型的代谢表型与差异性代谢物,尿液代谢组学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亚健康脾虚证的发生机制,从而阐述亚健康脾虚证的生物学本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实寒证原发性痛经患者与正常组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差异,从整体角度阐释实寒证原发性痛经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揭示寒邪致痛经的生物学本质。方法:采用病证结合模式,以实寒证原发性痛经患者及正常组为研究对象,选择N-甲基-N-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MSTFA)作为衍生化试剂对月经周期第2天(MC2)尿液代谢产物进行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检测,得出两组总离子流色谱图(TIC),结合非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CA)进行多维统计分析,寻找实寒证原发性痛经与正常组的差异代谢产物。结果:痛经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代谢产物有葡萄糖、果糖、木糖醇、半乳糖、异柠檬酸、马尿酸、丙氨酸、甘氨酸8种;其中痛经组升高的有葡萄糖、果糖、木糖醇、半乳糖、异柠檬酸、马尿酸;降低的有丙氨酸、甘氨酸。结论:实寒证原发性痛经患者与正常组尿液的差异代谢物质涉及到糖、氨基酸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维胃方治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尿液代谢表型的变化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乙酸灼烧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获得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自愈组与维胃方高、中、低剂量组的大鼠尿液代谢物谱.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寻找表征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的生物标记物;使用主成分分析(PCA)考察维胃方不同剂量组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并根据标记物水平的变化解释相关机制.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尿液代谢物谱具有显著差异;获得的生物标记物包括有机酸、氨基酸等,两组标记物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维胃方不同剂量组的物质水平出现不同程度回调,以中剂量组幅度最大.结论 胃溃疡大鼠出现代谢异常,维胃方通过调节机体的代谢机能有效治疗胃溃疡,且以中剂量为佳;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可从整体上揭示中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与机制.  相似文献   

16.
大鼠肾阳虚证的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观察糖皮质激素所造的肾阳虚证大鼠模型的内源性代谢物特征.方法 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模型给药组各8只;肌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造模;造模成功后,给予模型给药组大鼠白附片溶液灌胃,连续14 d;末次给药24 h后取血制备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内源性代谢物.结果 正常组与模型组相比,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和468.4m/z的未知化合物的谱峰峰形改变较为明显.发生改变的代谢物可作为肾阳虚证的生物标志物做进一步研究.结论 从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出特异的标志性代谢产物,以利于深入研究中医证候的生物学本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传统用药习惯,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来验证甘遂-甘草以1∶4比例配比时对大鼠肾脏的减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其减毒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甘遂组,甘草组和甘遂-甘草1∶4组。应用核磁共振技术(NMR)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分析给予大鼠甘遂、甘草和甘遂-甘草1∶4配比液后的大鼠肾脏代谢物变化,并结合血浆生化分析和肾脏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检测,明确甘遂-甘草1∶4配伍的减毒作用机制。结果:甘草组极少引起血浆生化指标和病理学改变,同时对大鼠肾脏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不大;甘遂组能引起血浆葡萄糖的升高和肌酸、肌酐的下降,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和空泡变性,肾小球个别出现瘀血的现象,同时引起肾脏内源性代谢物如胆碱,磷酸胆碱,苯丙氨酸,谷氨酰胺的减少和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乙酸,肌酸/肌酐的增加;而甘遂-甘草1∶4组并未出现明显的血浆生化指标改变,仅出现肾小球轻微瘀血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扩张的现象,同时仅引起胆碱,磷酸胆碱和苯丙氨酸的减少。结论:甘遂-甘草以1∶4配伍存在明显的减毒作用,主要是通过甘遂毒性生物标志物含量的变化和肾脏毒性传统指标的下调来体现其减毒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虚寒证原发性痛经患者与正常组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差异,从整体角度阐释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深化中医整体观在现代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方法: 采用病证结合模式,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技术,以N-甲基-N-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MSTFA)作为衍生化试剂,检测虚寒证原发性痛经患者及正常组月经周期第2天(MC2)尿液代谢产物,得出两组总离子流色谱图(TIC),结合非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CA)进行多维统计分析,寻找两组的差异性代谢产物。 结果: 虚寒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代谢产物有果糖、麦芽糖、阿拉伯呋喃糖、异柠檬酸、乳酸、马尿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软脂酸、硬脂酸、原藻醇12种。与正常组比较,虚寒组升高的有乳糖,降低的有果糖、麦芽糖、阿拉伯呋喃糖、异柠檬酸、马尿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软脂酸、硬脂酸、原藻醇。 结论: 虚寒证原发性痛经组与正常组尿液的差异代谢物质涉及到糖、氨基酸、脂酸代谢及肠道微生物菌群。  相似文献   

19.
利血平所致大鼠脾虚证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利血平所致脾虚大鼠血清和尿液代谢表型的变化,鉴定与脾虚相关的代谢标志物以探讨脾虚相关代谢途径.方法 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建立大鼠血清和尿液的代谢指纹谱.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的代谢物谱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在血清和尿液中选取生物标志物.结果 利血平所致的脾虚大鼠血清和尿液代谢表型发生明显的变化,在血清和尿液中分别鉴定了与脾虚相关的12种和10种生物标志物.结论 脾虚大鼠机体糖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氨代谢紊乱,同时,转甲基作用被抑制.该研究为探讨脾虚证的本质、诊断的客观化和脾虚证动物模型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脾气虚证大鼠尿液的代谢表型变化,筛选出与脾气虚证相关的代谢标志物,并探讨补中益气汤的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建立大鼠尿液的代谢指纹谱。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研究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补中益气汤组之间的代谢物谱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在尿液中选取生物标志物。结果 模型组及补中益气汤组的代谢表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筛选出与脾气虚证相关的9种代谢产物,补中益气汤对部分生物标志物有逆转作用。结论 脾气虚证大鼠的脂质及氨基酸代谢都出现了紊乱,能量代谢降低;经补中益气汤治疗后大鼠蛋白质代谢明显增强,保证了大鼠机体能量的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