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建业 《当代医学》2000,6(7):22-24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 (SEPLA)较之于其他分娩镇痛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拟就SEPLA的方法、所用药物及其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分娩疼痛被看作是自然界中的正常现象,随着"无痛分娩中国行"的推广,椎管内分娩镇痛近年来在国内越来越得到普及.但它潜在的麻醉并发症日益显现,其中产时发热是导致胎儿窘迫的常见原因之一,不仅影响分娩方式导致"顺转剖",严重者还会引起新生儿窒息.本文作者对椎管内分娩镇痛麻醉并发症产时发热的发生机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防范措施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产妇发热对新生儿评分的影响。方法制定病例入选标准,入选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后681例孕妇按入选病例在实施椎管内神经阻滞镇痛后至产程结束是否出现发热(>37℃)分为发热组( A组)和非发热组( B组)。对两组病例的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 两组生产过程中总产程、是否使用催产素、器械助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B两组产妇产出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产妇发热对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初产妇、单胎、头位、产科检查认为可行阴道试产的100例产妇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未行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疼痛、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的评分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第2产程、第3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分娩镇痛方式,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孔清 《医学综述》2013,19(6):1111-1114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与进步,分娩镇痛的研究逐渐成为产科临床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由原来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方式的研究到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常用的药物,最后到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母婴产生的影响。该文着重从上述三方面对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分娩疼痛作为孕妇的一个生理存在,长时间剧烈的疼痛可引起孕妇较为强烈的内分泌反应,体内儿茶酚胺增高会引起子宫胎盘血流下降,子宫受体激活及宫缩减弱等不良后果。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分娩镇痛作为现代文明产科的标志,在分娩过程中要求镇痛已成为趋势。分娩镇痛的方法多样,目前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是全世界公认最有效的方法,其具有镇痛效果好、改善胎盘血流、减少代谢紊乱、产妇满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祖文 《河北医学》2002,8(11):1030-1032
分娩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由于疼痛及由此产生的紧张、恐惧,从而影响了子宫的收缩,甚至导致分娩过程的异常.因此,寻找安全而有效的镇痛方法对缓解产妇的分娩疼痛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分娩镇痛的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派生出药物镇痛,椎管内神经阻滞镇痛,局部神经阻滞镇痛及吸入麻醉镇痛等,而椎管内神经阻滞镇痛是目前应用最多、效果最好的镇痛方法.本文对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8.
张相明 《当代医学》2016,(13):19-20
目的 探讨椎管内阻滞和导乐仪联合应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2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均行导乐仪镇痛,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另给予椎管内阻滞麻醉,比较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以及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主要表现为0级和I级,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内阻滞麻醉联合导乐仪应用于分娩具有良好分娩镇痛效果,可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分娩痛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女性一生所承受的最疼痛经历之一。所谓分娩痛是指分娩时产妇经历的恐惧-紧张-疼痛综合征,其使产妇焦虑紧张、烦躁不安,导致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子宫收缩抑制、宫缩不协调、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等[1]。产妇因对分娩痛的恐惧多数选择剖宫产[2]。  相似文献   

10.
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是近年来用于减轻产痛的有效方法之一。无数产妇由于环境改变 ,对分娩过程及婴儿的担心 ,都或多或少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加之在临产时宫缩痛更增加产妇的精神紧张 ,导致胎儿宫内酸碱紊乱致窘迫。同时导致产妇肌肉紧张抑制宫颈的扩张 ,影响产程的进展。因此 ,我科近年来采用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 ,现将其产时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取自我科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6月正常妊娠孕足月单胎头位的初产妇 2 32例使用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的产妇。2 硬膜外镇痛的方法产妇正式临产后 ,待产妇宫口扩张至 2~ 3cm开始…  相似文献   

11.
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伟斌 《医学综述》2013,19(8):1475-1478
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因其用药量小、起效快、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轻微及母婴影响小等优点,近年来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随着患者自控镇痛技术的出现和成熟及新药物的临床应用,许多研究表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能应用于产程早期,可缩短产程并降低剖宫产率,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已成为目前比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并于近几年来在国内临床趋于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阻滞与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与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单胎、头位、足月临产的初产妇450例,随机均分为成三组,宫口开大3cm时,A组应用0.1%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镇痛,B组应用氧化亚氮吸入(50%氧化亚氮和50%氧气)镇痛,C组为对照组,同期无镇痛药物干预。分别观察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催产素使用情况。结果A组和B组均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A组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均产程时间缩短,剖宫产率下降(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三组第二产程时间、阴道助产、产后出血及催产素使用率无增加,对胎儿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结论两种镇痛方法均能提供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与氧化亚氮分娩镇痛相比,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更确切,更适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鞘内应用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5组:S2组、S3组、S4组、S5组、S6组。各组镇痛方法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留管产妇自控镇痛。鞘内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各组剂量分别为2.0μg、3.0μg、4.0μg、5.0μg、6.0μg;各组硬膜外维持用药相同。观察记录鞘内给药后5、10、15、30、60、90min时的VAS评分;维持时间、运动阻滞、各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min和5minApgar评分及全程分娩镇痛的满意度;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S2组、S3组在各时间点镇痛效果均比S6组差,90min时S4组的镇痛效果明显差于S6组。维持时间和满意度比较,S2组、S3组的维持时间明显短于S5组、S6组(P<0.05),满意度最差,而S5组、S6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各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瘙痒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纯舒芬太尼鞘内4.0~6.0μg均可提供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效果,但综合评估国人鞘内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剂量以5.0μg更佳。  相似文献   

14.
梁富华 《中外医疗》2014,(22):136-137
目的探究应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该院2010—2012年收治的足月初产妇共10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产妇50例。对照组产妇不采取任何镇痛方法,为自然分娩,观察组产妇则接受盐酸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方法。对比两组产妇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失血量、生命体征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下肢肌力等无显著差异性,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镇痛时间影响性以及产程时间等对比于对照组产妇具有显著优越性,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之后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足月分娩产妇应用盐酸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临床效果突出确切,对产妇和新生儿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例ASAⅠ~Ⅱ级足月单胎初产妇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例条件相近但不给分娩镇痛的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宫口开大至3~4cm时行CSE操作,蛛网膜下腔注入0.2%罗哌卡因1.5ml(3mg)。在腰麻后40min行PCEA镇痛,注入0.1%罗哌卡因与芬太尼2μg/ml混合液,基础输注速率6ml/h,单次PCA3ml,锁定时间10min。宫口开全时停泵。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评估镇痛情况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观察并记录产妇生命体征、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均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两组产妇活跃期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第2产程、第3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的Apgar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CSEA分娩镇痛时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对运动神经阻滞轻且不影响产程和母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瑞芬太尼在镇痛分娩中运用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择单胎、头位、自然分娩、无病理性妊娠因素孕妇102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A组)50例,导乐法组(B组)52例。A组在孕妇进入活跃期后,缓慢静注瑞芬太尼0.5μg/kg ,后持续微量注射泵注入0.04μg/(kg · min),孕妇述疼痛加剧时,单次静脉追加0.5μg/kg。B组采用常规非药物镇痛-导乐法分娩。记录宫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呼吸循环指标、胎心监测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催产素应用及器械助产情况等指标。结果:A组镇痛后VAS评分各时段均低于B组(P<0.05),其他呼吸循环、胎心监测、Apgar评分等指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注0.5μg/kg复合泵注背景剂量0.04μg/(kg · min)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本院通过麻醉分娩镇痛的孕妇174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潜伏组和对照组,两组孕妇均给予常规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治疗,对照组孕妇在宫口开大高于3 cm时给予实施,潜伏组孕妇在宫口扩张1~2 cm时给予实施,在孕妇宫口开始扩张时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对孕妇进行疼痛评估,统计分析所有孕妇产程时间、疼痛情况、分娩结局和围产儿结局。结果:潜伏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宫口扩张60 min内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组产妇分娩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组产妇产后围产儿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方式可有效缩短产妇产程时间,快速缓解产妇疼痛,有助于实现产程无痛分娩,增强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对降低剖宫产率有积极作用。同时改善孕妇妊娠结局和围产儿结局,有利于提高新生儿预后水平,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初产妇180例,随机分六组,每组30例,分别为对照S0组,实验组S0.1组、S0.2组、S0.3组、S0.4组、S0.5组。各组镇痛方法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留管产妇自控镇痛。鞘内镇痛药物为5.0μg舒芬太尼,硬膜外维持为0.15%罗哌卡因分别合用0、0.1、0.2、0.3、0.4、0.5μg/ml浓度的舒芬太尼,鞘内给药后90min开启硬膜外维持药,以相同的参数(负荷剂量6ml,维持7ml/h,PCA 3ml,锁定时间15min)行分娩镇痛。观察各组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启泵后15、30、60、90、120min后VAS评分,新生儿Apagr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副作用(瘙痒、低血压、胎心异常改变、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结果:S0组、S0.1组在各时间点VAS、S0.2组在15min VAS均高于S0.5组(P<0.05);S0组在各时间点VAS均高于S0.4组(P<0.05),S0.1组在15min、30minVAS、S0.2组在15min均高于S0.4组(P<0.05)。各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各组间比较均基本相似(P>0.05)。双下肢改良Bromage评分各组间均为0~1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最常见的副作用是瘙痒,其他如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各组均未观察到。S0.5组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S0组(P<0.05)。结论:鞘内应用5.0μg舒芬太尼后,硬膜外0.15%罗哌卡因复合0.3~0.4μg/ml浓度的舒芬太尼分娩镇痛,镇痛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邓伟雄  郑文忠  钟文明 《医学综述》2012,18(14):2303-2304
目的观察地佐辛注射液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静脉镇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地佐辛和芬太尼两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地佐辛注射液和芬太尼注射液进行术后静脉镇痛,并记录术后5个时点的镇痛评分和镇静评分作为评估参考,同时记录不良反应例数。结果两组患者的镇痛评分和镇痛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芬太尼组在术后4、8 h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地佐辛组(P<0.01)。芬太尼组的不良反应记录亦明显高于地佐辛组。结论地佐辛具有和芬太尼相当的镇痛效果,且镇静程度适当,并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