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风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辨证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可为早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提供帮助.根据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对缺血性中风危险因素的中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治未病"思想对缺血性中风防治的指导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因此运用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研究防治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与措施则是目前的重点与热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众多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无法进行干预的因素,其中有年龄、性别等方面,以及可干预的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酗酒等,且这些危险因素多有"致瘀"的共同病机特点,因此,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学术思想出发,及时采取措施阻断这些危险因素的进一步施加,应该能有效减轻血液瘀滞的病理状态而达到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祝美珍 《四川中医》2008,26(4):20-21
由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因此运用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研究防治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与措施则是目前的重点与热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众多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无法进行干预的因素,其中有年龄、性别等方面,以及可干预的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酗酒等,且这些危险因素多有“致瘀”的共同病机特点,因此,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学术思想出发,及时采取措施阻断这些危险因素的进一步施加,应该能有效减轻血液瘀滞的病理状态而达到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中风复发是导致患者死亡、再次住院、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缺血性中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有利于临床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完善该类患者二级预防工作,有助于预防和减少中风的复发。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国内外文献,系统总结归纳近5年缺血性中风病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展望了目前危险因素研究存在的问题,为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复发事件的预测及其二级预防提供提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再发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方法:对236例首发及164例再发缺血性中风病人分组,对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缺血性心脏病、颈动脉斑块及吸烟、饮酒等易患因素及中医证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易患因素中糖尿病、高血压病、颈动脉斑块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饮酒无明显差异。再发组中医辨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多见(39%)。结论:糖尿病、高血压病、颈动脉斑块是再发缺血性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临床上要重视糖尿病、高血压病、颈动脉斑块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探讨青年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特点及与血浆HCY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将186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六型,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血浆HCY水平.结果 缺血性中风始发状态组中医证型特点是以风、火热、痰证为主,而风、火热、痰证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血瘀、气虚、阴虚阳亢证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3~4周组中医证型特点是以风、痰、血瘀证为主,而风、痰、血瘀证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火热、气虚、阴虚阳亢证组.结论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特点与HCY水平一致,为中医辨证施治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提供了依据,亦证明高HCY血症是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75例具有主要中风危险因素、症状、体征等指征的患者进行观察,并检查血液流变学等理化指标,分析制定出缺血性中风先兆证诊断标准;对确诊者设治疗及对照组验证,认为本标准对早期诊断,及时防治本病,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病例组为237缺血性脑卒中例患者,对照组为238例既往无缺血性脑卒中人群。本研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缺血性脑卒中与中医体质及中风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组与对照组的体质比例显著不同,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在脑卒中组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脑卒中组(P0.05),而平和质的比例显著低于非脑卒中组(P0.05)。经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脑卒中相关的体质和卒中危险因素按OR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吸烟、高血压和平和质。结论痰湿质与脑卒中发病有关,且较传统卒中危险因素贡献大,平和质为脑卒中的保护性体质。  相似文献   

10.
中医在治疗缺血性中风上具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但同时应进一步挖掘中医防治缺血性中风的优势,故立足中医理论,继承和挖掘中医对血和脉的认识,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血脉并病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理,认为痰瘀互结,脑脉闭塞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机,调和血脉是论治缺血性中风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从中医体质与缺血性中风发病、复发、康复三方面对目前中医体质与缺血性中风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当前研究结果认为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偏实证者以痰湿质、血瘀质为主,偏虚证者以气虚质、阴虚质为主。而在中医体质与缺血性中风复发、康复及发生机制关系方面,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结论存在差异,原因可能与研究地点对体质的影响及体质的可变性有关,今后仍有较大探索空间。参考文献36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文献整理深入研究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素分布、组合规律。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共80例,在计算机检索法的帮助下对近20年来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中医治疗文献进行检索,以纳入与排除标准为依据筛选文献并提取证素,通过统计分析中医证素的分布与组合,得出相应的规律。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素的影响因素共有16个,累积构成比高达80.40%;脑是主要的病位要素,共有22种组合,累积构成比为45.45%。结论关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中医证素分布、组合有一定的规律性,有助于规范中医症候诊断的规范性,提高诊断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脑卒中己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杀手。笔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和文献调研,就我国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临床常见风痰阻络型缺血性中风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其发病预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以期为中医药临床诊疗思路及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4例依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5型,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中医证型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中医证型分为5个,以气虚血瘀证最多,其后依次为风痰瘀阻证、阴虚风动证、肝阳上亢证和痰热腑实证。本研究304例患者中,男性200例,占65.79%,男性患者中以风痰瘀阻证最多;女性104例,占34.21%,女性患者中以气虚血瘀证最多。肝阳上亢证与年龄、吸烟、糖尿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关系密切(P0.05);风痰瘀阻证与HHcy关系密切(P0.05);阴虚风动证与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关系密切(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肝阳上亢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吸烟、糖尿病和HHcy;风痰瘀阻证的危险因素是HHcy;阴虚风动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与中医气血理论密切相关。本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以气血亏虚为本,血瘀络阻为标。治疗当疏通经络,平衡气血阴阳,根据病程的不同阶段,辨证灵活运用益气、养血、化瘀、通络等法。本文论述了运用中医气血理论诊治缺血性中风的思路,以此为中医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缺血性中风属中医学“中风”的范畴。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医在治疗本病上积累了很多经验。近10多年来,随着临床和基础等方面对中风病研究的不断规范和深入,中医治疗中风病的机制得到一定程度的阐明,临床治疗效果也得以不断提高。 1传统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传统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多与先天禀赋不足、长期饮食失衡、起居失宜及思虑烦劳过度有关。上述因素能导致人体气血阴阳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而致虚损、痰湿、风火及瘀滞交作。本病多因情志过激,劳累过度,酒食不节,气候改变而诱发。现代中医病因学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进展型卒中与缺血性卒中各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性进展型卒中与缺血性卒中各个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研究缺血性进展型卒中的辨证分型与缺血性卒中的辨证分型的差异,为从中医治疗方面预防缺血性进展型卒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脑梗死患者427例,其中进展型卒中136例,非进展型卒中291例。结果两组间中医辨证分型中辨证为火热证者二者差异显著。结论中风火热证者极易演进为进展型卒中。中医辨证分型对预测卒中的进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可进一步指导中医药对于进展型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边宁涛  马菲鸿 《光明中医》2014,(6):1141-1141,1273
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中风防治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可降低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通过探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对中风防治,纵览《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体会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精髓,并将其应用到中风的防治之中,普及中风的防治知识,让公众了解中风的了解中风的危险因素、先兆症状、有效预防措施,加以主动干预,使中风的危害降至最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始发状态中医证型与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关系。方法将186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6型,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缺血性中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并检测血脂水平。结果缺血性中风始发状态中医证型以风、火热、痰证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以痰证患者LDL—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与痰证血浆HCY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568.P〈0.01)。结论证明了高HCY血症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风、火热、痰证血浆HCY水平显著增高及痰证血浆HCY、LDL-C水平显著增高且呈正相关为中医辨证施治缺血性中风始发状态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包括中医证候演变特点在内的多种复发因素对于缺血性中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339例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资料,随访1年,运用Cox回归分析多种可能因素对于缺血性中风复发的影响。结果缺血性中风患者1年复发率为11.7%(39/333),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风险是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2.573倍,恢复期阴虚阳亢证显现的患者复发风险是未显现患者的3.991倍,男性复发风险是女性的2.74倍,急性期使用中药汤剂患者复发风险是未使用患者的34.3%。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男性患者、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阴虚阳亢证的显现是中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期中药汤药治疗是复发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