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发生慢血流和无复流现象是目前介入治疗的难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中更容易发生,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1]。而此种现象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微血管再灌注损伤、微血管的阻塞及痉挛导致微血管的功能障碍有关[2-4]。当无复流发生时,如何解除微血管的阻塞,迅速、完全地恢复心肌组织的灌注,恢复前向血流,成为目前困扰心血管介入医生的难题。我院从2008年6月开始在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慢血流和无复流现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9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A组),PCI+替罗非班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即刻的血流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胸痛缓解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A组心肌灌注明显增加,TIMI血流及TMPG血流明显改善,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内胸痛缓解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血栓负荷、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脉内早期联合注射参麦注射液及替罗非班注射液预防急诊介入术中冠脉无复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在导丝通过闭塞病变且相关血管远端有血流后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直接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缓慢推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结果:观察组PCI后血流恢复TIMI 3级及术后2 h心电图ST下降幅度≥70%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总出血率、30天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冠脉内联合使用参麦注射液及替罗非班注射液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无复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6例非ST段抬高性ACS患者,观察替罗非班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改善程度及出血事件、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替罗非班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心肌缺血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在非ST段抬高性ACS患者的治疗中不但能显著控制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肌供血,近而可改善其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清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CT)的影响。方法将NSTE-ACS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替罗非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 h、24 h血清MCT的变化。结果替罗非班组血清MCT浓度在治疗后24h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6 h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血清MCT浓度在治疗前、治疗后6 h及治疗后24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以降低NSTE-ACS患者血清MCT的含量,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治疗冠脉介入术(PCI)中无复流采取替罗非班与三磷酸腺苷(AT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PCI术中无复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替罗非班组和ATP组,每组30例。替罗非班组采取替罗非班治疗,ATP组采取ATP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观察两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ABP)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无复流恢复时间,同时检测两组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对比替罗非班组,ATP组TIMI血流分级3级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K-MB、H-ABP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较于替罗非班组,ATP组指标均降低(P<0.05);ATP组较替罗非班组无复流恢复时间显著缩短(P<0.05);治疗前两组IL-10、hs-CRP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替罗非班组相比,ATP组指标均降低(P<0.05)。结论对PCI术中无复流患者给予ATP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具有心肌保护作用,改善预后,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内应用尿激酶原(pro–UK)联合替罗非班(TIR)对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过程中心肌灌注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潮州市人民医院 2019 年 7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STEMI 患者 70 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5 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双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 PPCI +冠状动脉内推注 TIR 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 pro–UK 冠状动脉内靶向推注。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不良事件发生率、梗死相关动脉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术后 2 h 内心电图(ST 段抬高总回落率)、治疗 1 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术后随访 6 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 2 组患者 TIMI 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TIMI 血流分级相较于对照组患者部分提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 2 h 内 ST 段抬高总回落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1 周后两组患者 LVEF 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随访 6 个月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有一定减少,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 pro–UK 联合 TIR 可以有效改善 STEMI 患者心功能,保障心肌再灌注情况,患者预后效果良好,TIMI 血流分级得到改善,ST 段抬高总回落发生率改善、术中及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在普宁市人民医院确诊的 82 例 AMI 患者,根据术后替罗非班维持剂量差异分为半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 41 例。对所有纳入对象行 PCI 术治疗,术中均给予替罗非班 10 μg·kg-1 静脉泵注,术后,常规剂量组给予替罗非班 0.15 μg·kg-1·min-1 静脉泵注,半剂量组给予替罗非班 0.075 μg·kg-1·min-1 静脉泵注,两组均持续泵入 48 h。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明显上升,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 二聚体(DD)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且常规剂量组 LVEF 水平明显高于半剂量组,常规剂量组 FIB、DD 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半剂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常规剂量组患者术后 ST 段完全回落率明显高于半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期间,半剂量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常规剂量组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常规剂量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半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行急诊 PCI 的 AMI 患者,常规剂量替罗非班可获得更理想的溶栓效果,发挥更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利于心功能改善和 ST 段回落,改善高凝状态,预防术后栓塞,但半剂量组的术后凝血功能受到的影响更小,可减少术后出血事件,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产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2例老年NSTE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国产替罗非班,2组疗程均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67%)(P0.05);在改善心肌损伤标志物方面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老年NSTEMI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无复流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的患者分成无复流组和血流正常组,于术后24h、术后4周测定血浆脑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4周行6min步行试验,评估无复流现象对左室功能的影响。结果血流正常组在术后24h及4周BNP值较无复流组显著降低LP〈0.05),LVEF、6min步行距离较无复流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无复流患者左室功能低下,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9月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替罗非班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及术后静脉输注替罗非班0.15μg/(kg.min)持续36h~48h。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术。观察两组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无复流或慢血流、TIMI帧计数,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盐酸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TIMI血流改善,盐酸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为(56.8±13.3)%vs(51.7±11.4)%。两组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MA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和左室收缩功能,且不增加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替罗非班药物对ACS冠脉注射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4例ACS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替罗非班,对照组常规治疗,疗结束后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观察组TIMI 3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CTFC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Bluse分级3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无脑部急症和出血。观察组10例发生二次胸痛,对照组39例发生二次胸痛,两组差异显著(P=0.0000)。结论: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ACS可有效避免并发症,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1月于夏津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ACS患者共8...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因AMI行直接PCI并于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患者共63例,以单纯行PCI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抽吸+替罗非班组在就诊距球囊扩张时间(D—B)、围手术期大出血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无复流率、术后再梗、24小时后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心衰、住院期间病死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行直接PCI前应用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65例急诊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疗程术后24h~36h。结果替罗非班组30d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7%/20.5%,P〈0.001)。替罗非班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14h峰值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压迫止血时间试验组较对照组延长,但不增加穿刺点的出血和血肿。两组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均未见有血小板减少的病例。结论替罗非班在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好,不增加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患者术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136例行急诊PCI术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在球囊扩张病变血管后经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之后予0.15μg/(kg·min)静脉持续泵入24 h,对照组仅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比较2组PCI术后即刻校正的TIMI帧数(CTFC)、心肌灌注分级(TMPG)以及术后随访半年时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即刻CTFC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MPG分级2级以上获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LVD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诊PCI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是安全的,可以改善心肌微循环水平的灌注和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有利于提高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安阳市人民医院 2018 年 10 月至 2020 年 5 月收治的 124 例行 PCI 术治疗的 AMI 患者临床资料,62 例采用双联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为对照组,62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舒张 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长分化因子 –15(GDF–15)、血 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及 PCI 术后 3 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LVEF 水 平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GDF–15、 PAF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3 个月,观察组患者 MACE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替罗非班在 AMI 患者 PCI 术后应用效果显著,可通过降低 GDF–15、PAF 水平改善心功能,减少 MACE 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10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PC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国产替罗非班进行治疗。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 ,并将统计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TIMI血流3级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对经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并于术后当天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注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当天加服通心络胶囊,共治疗6个月。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检测分析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状况和血清炎性因子改善状况,并分析患者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TIMI 0级和TIMI 1级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TIMI 2级和TIMI 3级例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CRP、ICAM-1、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清除PCI术后支架内血栓,提高患者冠脉血流灌注,缓解局部炎症反应,提高预后疗效。  相似文献   

20.
探讨安心颗粒联合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120例病例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AMI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PCI术前30 min均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PCI术前和术后均给予安心颗粒。于术后6 h检测组织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术后4周观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术后6 h,治疗组患者组织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术后90 min的心肌缺血状态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术后4周治疗组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学表现尤其是自汗乏力症状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2组病人均未发生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表明安心颗粒联合替罗非班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内皮功能,并且没有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