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水平表达及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1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Hcy、hs-CRP和IL-6水平;检测高血压患者高Hcy血症组与Hcy正常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的差异,同时检测并比较2组之间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观察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高Hcy血症发生率36.25%(58/160);高Hcy血症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均高于Hcy正常组,同时颈动脉狭窄超过50%的患者明显高于Hcy正常组。结论高Hcy是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在临床中高血压患者应常规检测,筛选高危人群,早期药物或非药物干预,同时高Hcy血症与颈动脉硬化程度及不稳定斑块形成有关,早期控制血Hcy水平可降低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对脑梗死的早期预防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Hcy的测定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100例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为75例(75%),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为25例(25%)前者平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1.03umol/l)明显高于后者(15.84umol/l),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高Hcy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瘀证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入72例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患者,其中血瘀证组34例,非血瘀证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腹围、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CY及IMT等。结果血瘀组与非血瘀组相比年龄、性别、腹围、FPG、SBP、DBP、LDL-C及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瘀组与非血瘀组TG比较,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血瘀组与非血瘀组相比,两组HCY、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观察病例中,血瘀组与非血瘀组TG、HCY及IM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G、HCY、IMT与血瘀证辨证密切相关,TG、HCY、IMT异常增高是代谢综合征血瘀证的发病原因之一,对其临床治疗与预防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斑块稳定性关系。方法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共398例,经颈动脉彩超确诊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增厚者217例,非IMT增厚者181例;217例IMT增厚患者根据颈动脉斑块状态分为管壁增厚组、硬斑块组、混合性斑块组和软斑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cy浓度,统计学分析IMT增厚组与非IMT增厚组、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之间Hcy浓度的差别。结果 IMT增厚组较非IMT增厚组Hcy浓度增高;不稳定性斑块组较稳定性斑块组Hcy浓度增高。结论 Hcy浓度与AS程度、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16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液标本,测定血清Hcy,并对脑梗死患者做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比较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脑梗死组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血清Hcy水平变化。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清Hcy水平升高分别有96例和5例,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7.87±7.31)μmol/L和(12.05±3.33)μmol/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脑梗死组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6例确诊的ACI患者为脑梗死组,另选同期住院的75例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同时检测2组患者血浆Hcy、血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Hcy和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CI合并高Hcy组与非高Hcy组血脂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CI伴CAS斑块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无CAS癍块组(P〈0.05)。结论Hcy水平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CAS斑块形成可能与血浆Hcy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66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OCSP分型标准将其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28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45例、后循环梗死(POCI)组46例、腔隙性梗死(LACI)组47例,同时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无斑块组43例、稳定斑块组63例及不稳定斑块组60例;比较不同OCSP分型以及不同颈动脉斑块性质患者的血UA水平差异。结果 TACI组UA水平和PA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CI组UA水平和LA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ACI组和PACI组UA水平均明显高于POCI组和LACI组(P均0.05),进行关联性分析,ACI患者的UA水平与OCSP分型存在相关性(r=0.214);不稳定斑块组UA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UA水平与无斑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的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存在相关性(r=0.223)。结论 ACI患者的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分型存在高度相关性,UA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ACI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在2012年1~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19例,其中脑梗死合并高血压73例(合并组),脑梗死血压正常组46例(脑梗死血压正常组),并另抽取同期我院体检志愿者50例(对照组)。观察所有研究对象的Hcy水平,并对三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比较分析得出,合并组及脑梗死血压正常组的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的Hcy水平明显高于脑梗死血压正常组(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存在相关性,常规检测患者血清Hcy水平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预防、治疗、预后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动眯硬化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颈动脉超声征象的关系,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医微观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入选的68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风痰火亢证、风痰瘀阻证4组,观察不同证型与颈动脉超声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动脉内...  相似文献   

10.
梁健芬  刘泰  胡跃强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2):1527-1528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痰瘀阻型、痰热腑实型、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痰湿蒙神型7组,采用荧光偏正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脑梗死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浆Hcy水平,并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中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的血浆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结论:血浆Hcy水平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浆Hcy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管超声变化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2019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 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 100 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 10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两组均进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管超声变化的情况及临床意义。结果:两组超声检查指标比较, 观察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低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CCA)、血管阻力指数(RI) 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检测出软斑和溃疡斑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硬斑患者比 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扁平斑检出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测对于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预警和预防性干预可能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化分析仪循环酶法测定90例脑梗死患者及9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28.05±19.67)μmol/L,健康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15.33±7.32)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叶酸及普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158例病人随机分为叶酸组(56例)、普伐他汀组(50例)、叶酸+普伐他汀组(52例)。叶酸组口服叶酸5mg,每日1次;普伐他汀组口服普伐他汀10mg,每日1次;叶酸+普伐他汀组同时口服叶酸和普伐他汀,服药剂量及次数同叶酸组、普伐他汀组。结果 3组治疗后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叶酸+普伐他汀组用药后血浆Hcy水平与叶酸组及普伐他汀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叶酸和普伐他汀联用对降低血浆Hcy水平优于单用叶酸或普伐他汀,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在邕宁区中医医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老年受检者40例和中青年受检者40例分别为为老年对照组和中青年对照组,比较各组Hcy、叶酸、维生素B 12水平。再根据Hcy水平将120例患者分为Hcy正常组(Hcy<15.0μmol/L)与Hcy升高组(Hcy≥15.0μmol/L),比较各组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和管腔狭窄构成比例。采用Pearson多重线性分析Hcy与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结果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Hcy水平均高于中青年对照组和老年对照组,老年对照组Hcy水平高于中青年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Hcy水平高于内膜正常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Hcy水平高于内膜增厚组,管腔狭窄组Hcy水平高于斑块形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叶酸、维生素B 12水平低于中青年对照组、老年对照组、正常组和内膜增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cy正常组46例,Hcy升高组74例,Hcy升高组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和管腔狭窄构成比例明显高于Hcy正常组(P均<0.05)。老年对照组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和管腔狭窄构成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对照组(P均<0.05)。Pearson多重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呈正相关(r=0.491,P=0.027)。结论Hcy水平与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呈正相关,对高Hcy水平患者进行适当干预可能对阻止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进展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调控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3个月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患者分为同型半胱氨酸达标组和同型半胱氨酸未达标组,观察两组入院时及3个月后Hcy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结果入院时两组Hcy水平无明显差异,3个月后达标组(11.88±2.49)μmol/L,较未达标组Hcy(25.78±7.83)μmol/L明显降低(P〈0.05)。入院时两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3月后达标组NIHSS评分较未达标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控制Hcy水平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传统保健穴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同时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随机分成西药组、保健穴针刺组,每组各30人,其中西药组给予口服叶酸片和甲钴胺片,保健穴针刺组给予针刺气海穴、关元穴、双侧足三里穴,疗程30天,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保健针刺组降低较西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传统保健针刺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传统保健穴不仅能够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而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3月-2012年01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检测结果,并与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群血浆Hcy检测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为(26.87±8.21)mg/L,对照组血浆Hcy水平为(14.43±4.37)mg/L,急性脑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浆Hcy水平检测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周冬梅  刘红权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2):221+277-221,277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二元回归法对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部动脉超声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阳暴亢型脑梗死患者的颈部动脉超声提示有不稳定斑块占40%,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的颈部动脉超声提示有不稳定斑块占42%,两者相近,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2种证型中颈部动脉超声均提示有明显的动脉硬化。结论颈部动脉的不稳定斑块与急性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其结论对强不稳定斑块的治疗及中风急性期的辨治及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者,对脑梗死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痰瘀阻型、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型、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痰湿蒙神型7组,分别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浆Hey及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ey及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中,风痰瘀阻型血浆Hcy水平较其他6型明显增高(P<0.05);痰热腑实型、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的血清hs-CRP水平较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及痰湿蒙神型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液Hcy、hs-CRP水平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液Hcy、HsCRP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健康对照者血浆Hey及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ey及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中,风痰瘀阻型血浆Hcy水平较其他6型明显增高(P< .05);痰热腑实型、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的血清hs-CRP水平较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及痰湿蒙神型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液Hcy、hs-CRP水平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液Hcy、HsCRP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健康对照者血浆Hey及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12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同时作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分别与正常同型半胱氨酸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结论:高同型芈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脑梗死早期预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