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60例(60眼),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均分为2组(n=30)。分别使用不同治疗方法对2组患者进行治疗后,以视力变化情况为主要考查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在接受青光眼阀引流装置植入治疗之后,平均眼压为(20.21±3.17)mmHg,视力提高者17眼(56.67%),术后眼球疼痛7眼(23.33%);对照组患者平均眼压为(29.73±5.49)mmHg,视力提高者13眼(43.33%),眼球术后眼球疼痛12眼(40.00%)。观察组患者手术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时,可采用青光眼阀引流装置植入的手术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情况,减轻患者术后眼球疼痛情况,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两种方法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萍  许霞  吴国海 《浙江医学》2010,32(4):572-573
难治性青光眼是指应用药物和手术难以控制的青光眼,过去常采用常规滤过性手术或睫状体破坏性手术(如睫状体冷冻)进行治疗,但疗效均较差,而且并发症较多。近年来,我院对难治性患者施行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及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现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作一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研究通讯》2003,32(3):51-52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比观察2种手术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VG)的疗效。方法:对46例57眼手术治疗的NVG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根据手术方式分Ahmed青光眼阀( AGV)植入术组( A组,24例31眼)和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TSCPC)组( B组,22例26眼),比较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显著降低,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组视力变化无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B组,其中眼球疼痛、前房出血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AGV植入术与TSCPC治疗NVG均有效,但AGV植入术是滤过性手术,而TSCPC是睫状体破坏性手术,后者术后并发症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7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结果该组患者经手术后,术后3个月时的平均眼压与术前平均眼压相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经治疗后,成功率为85.4%,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患眼视力提高及无改变患眼占比87.8%。未发现引流管外露、脱出、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1.5%。结论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技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虽仍可能引起部分术后并发症,但仍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内窥镜下激光睫状体光凝术治疗人工晶体术后继发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评价眼内窥镜下激光睫状体光凝术(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ECP)在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青光眼中的疗效.[方法]采用Endo Optiks,URAM E2激光内窥镜系统对21例21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青光眼进行了ECP治疗,观察术后眼压变化、视力以及并发症情况,术后分别随访了6~26个月,平均18.7个月.[结果]21只眼术前眼压平均(5.08±1.69)kPa,术后平均眼压(1.96±1.23)kPa,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平均使用降眼压药物3.3种,术后下降到0.6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元需应用药物治疗而眼压≤2.8 kPa者占71.4%,需要应用局部药物治疗控制眼压≤2.8 kPa者占14.3%.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有增高(P<0.05).21只眼中有1只眼术后出现前房积血,有19只眼术后瞳孔区出现纤维素样渗出,1只眼术后发生渗出性脉络膜脱离.这些并发症出现在早期,并在1周内愈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眼压过低、眼内炎、交感性眼炎等并发症.[结论]ECP能有效地降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青光眼的眼压,无严重并发症.ECP是一种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岳立晖 《当代医学》2011,17(17):103-104
目的评价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42眼)难治性青光眼患眼行810nm半导体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眼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首次激光治疗后,33眼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眼压控制良好,手术有效率78.6%(33/42);9眼眼压控制欠佳,其中绝对期青光眼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眼。经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再次治疗后,6眼眼压控制在〈30mmHg,临床症状缓解;3眼眼压控制不良眼压〉30mmHg,行睫状体冷冻术,眼压控制,症状缓解。所有患者术后4~6周平均眼压(25.39±8.01)mmHg,与治疗前眼压(61.92±16.66)mmHg相比,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差异性。41例(42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术后多数患眼出现不同程度的结膜水肿,前房积血2眼,反跳性眼压升高12眼,葡萄膜炎1眼,但经积极治疗后并发症得到良好的控制。结论应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显著降低患者眼压,缓解疼痛症状,且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993年7月-1998年1月为103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国产房水引流物置入术。术后平均随访32.8月。术后1年时平均眼压2.2±1.4kPa。术后1-5年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3.8%,80.4%,77.1%,71.0%及64.3%。  相似文献   

10.
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用于抗青光眼的治疗已有悠久历史,睫状体破坏术已有近百年历史,经巩膜睫状体光凝(trans-scleral cyclophotocoagulation,TSCPC)首次报道见于1970年代初,此后数种波长的激光相继应用,近年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因其简单、安全、有效成为临床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2例23眼眼压失控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前瞻性连续病例研究。每眼均接受小梁切除手术和(或)睫状体破坏性手术治疗和(或)给予最大量药物治疗,基础眼压仍在(43±7)mnlHg(1mmHg=0.133kPa)。手术大体成功的判断标准为:术后眼内压(tOP)≤20mmHg,与用药和不用药时的基线IOP相比:IOP下降30%;无视盘凹陷进行性加深;无视野进行性受损。当不需要药物治疗时认为手术完全成功,未达到以上标准需要手术矫正或进一步行前房穿刺的病例视为治疗失败。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6)个月。结果术前平均IOP为(43±7)mmHg,术后平均10P(13±5)mmHg,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2,P〈0.01)。术后随访16~20个月,19眼(82.6%)获得大体成功,16眼(69.5%)为完全成功,4眼(17.3%)失败。无一眼术后出现严重的浅前房、低眼压或脉络膜上腔出血。无因硅管植入而发生异物排斥反应、局部或全身炎症或感染。2眼(8.6%)因前房出血而行前房冲洗术,1眼(3.4%)因硅管脱位与角膜内皮接触而将硅管取出,3眼(13.0%)因硅管后部结缔组织形成阻塞硅管而导致引流失败者。结论这一新方法的优点是巩膜内引流通路减少了结膜糜烂和感染的危险,将硅管置于睫状体之上避免了手术性睫状体脱离,将硅管连接至脉络膜上腔可充分利用脉络膜的再吸收能力,除确保充分引流外,也能提供自然的对抗压力,避免严重的术后低眼压。该方法可能成为较有效的手术技术,为难治性青光眼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采用G-探头810nm波长,功率900~1200mW,时间2s,光凝斑15~35点数。做180°~270°范围。对30例难治性青光眼进行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结果22例眼压≤21mmHg(其中包括第2次手术4例)。治愈率70.3%。8例眼压≥21mmHg,比首诊眼压降低20%~30%。治疗前后平均眼压分别为(47.43±2.13)mmHg,30~71mmHg;(19.74±1.29)mmHg,8.~37mmHg;眼压下降平均15.01mmHg;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Р<0.05)治疗前后视力相同。眼部疼痛缓解28例。术后并发症为早期前房炎症反应20例,前房出血8例,角膜水肿7例。结论虽然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后发生前房出血并发症,但其能显著降低眼压,减少患者痛苦。因其方法简便仍为目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皮撬拨复位石膏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0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6例采用经皮撬拨复位石膏固定(A组),24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B组),比较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随访患者均骨性愈合,并获得10~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4.6个月.通过测定治疗前后跟骨Bohler角及Gissane进行比较,按Maryland评分,A组优良率为80.8%,B组为87.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可获得相似的治疗效果,经皮撬拨复位石膏固定特别适应于软组织条件及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术后的切口皮缘坏死及感染风险,降低患者经济负担.若软组织条件较好,可选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利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把丝裂霉素-C(MMC)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把难治性青光眼43眼,分为丝裂霉素-C组23眼,进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对照组20眼,小梁切除术中不用丝裂霉素-C。结果 术后6mo,MMC组功能性滤过泡的比例为15/23(65.22%),对照组为7/20(35%)(P<0.05)。术后6mo,MMC组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73.91%和91.30%;对照组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40%(P<0.05)和555(P<0.05)。结论 MMC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术,功能性滤过泡的比例和手术成功率均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36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50例采用伽玛钉(ON)固定.所有病人按中医骨科三期辨证原则,早期服用本院中成药:伤科合剂1号,外敷伤科粉;中期服用接骨合荆;后期服用壮骨舍剂.伤口愈合后,外用下肢熏洗方熏蒸.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9个月~2年,平均15.2个月.DHS组远端内移1例,股骨头坏死2例;GN组拉力螺钉切出1例,股骨头坏死1例;予对症处理骨折愈合.余患者于术后10~15周骨折达临床愈合.髋关节功能根据Brumback评价标准评定,6个月后,DHS手术治疗者优24例,良10例,差2例;GN手术治疗者优35例,良13例;差2例.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案应综合考虑骨折类型、内固定器材特点以及患者病情,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配合术前、术后中医辨证用药及内外用药,能够提高疗效、减轻症状及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寻找一种成功率高又不影响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 358例患分氨甲喋呤(MTX)分次给药(A组),天花粉肌肉注射(B组)进行比较。结果 B组血β-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较短,治疗成功率高(P<0.01),可作为临床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7.
陈晓云  李贺  杨新东  吴贤敏  张悦 《浙江医学》2011,33(8):1155-1157,1233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出血灶电凝术和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82例难治性鼻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内镜下出血灶电凝组(直接止血组)68例。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组(间接止血组)21例。所有病例随访12~48个月,治疗后第3个月末,记录患者的止血情况,随访期间最末次复查记录患者的复发情况。比较两组的止血成功率和术后鼻出血复发率。结果直接止血组、间接止血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89.7%和9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P=0.918)。两组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7.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44,P=0.033)。结论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与内镜下出血灶电凝术相比较,近期疗效相当。远期疗效更佳,复发率低,为鼻内镜下不能明确出血灶或电凝术失败的鼻出血患者的治疗提供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8.
青光眼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尤其是各种类型的难治性青光眼一般难以通过常规滤过手术或药物获得满意疗效.随着青光眼引流装置(glaucoma drainage devices,GDD)的发明和发展,青光眼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也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问题,尤其是如何预防并发症以及提高手术成功率等.近年来与此相关的新进展更是层出不穷,该文就常用的GDD在治疗成人青光眼中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1例(31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其中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的17例设为房角分离组,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14例设为小梁切除组。分别观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房角,同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前后组内眼压、视力、房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组间的眼压、视力、房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角分离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小梁切除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改良型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及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纯改良型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单纯组8眼)或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联合组8眼)的14例(16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3、6、12个月。结果术后患者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种类及数量较术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组用药种类及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型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显著减少术后抗青光眼药物使用种类及数量,可作为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