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乙肝疫苗在幼儿人群的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性。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 检测血清中的抗HBs。结果 乙肝疫苗免疫后,按0-1-6免疫程序和不按0-1-6免疫程序免疫后2-3年抗HBs 阳性率分别为91.5%和76%;4-6年抗HBs阳性率分别为79.8%和58.3%。结论 幼儿按0-1-6免疫程序接种乙 肝疫苗有较好免疫应答和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共144例,随机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72),其中观察组采用10μg/剂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对照组采用5μg/剂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2组新生儿的免疫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抗-HBs阳转率为98.61%(71/72);对照组抗-HBs阳转率为90.28%(65/72),2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转阳率均相对较高,但接种10μg/剂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的效果会优于5μg/剂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新生儿接种国产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从东莞市石碣医院预防接种门诊登记的,2005年7~12月出生的,按规定接种程序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新生儿中随机抽取303名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新生儿免疫后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01.36±14.89)mIU/ml。母亲乙肝HBsAg阳性/阴性、母亲乙肝HBeAg阳性/阴性、男/女、是否出生低体重、是否早产、本地/外地的新生儿之间抗-HBs抗体GMT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转率为97.69%,达到卫生部规定的免疫成功率指标(85%)(t=6.19,P<0.001);母亲HBsAg阳性/阴性、HBeAg阳性/阴性的新生儿之间抗-HBs阳转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HBsAg阳性率0.33%,母亲乙肝HBeAg阳性/阴性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为96.16%。结论新生儿接种国产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与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联合使用,有良好的母婴传播阻断保护作用。母亲乙肝感染状况(HBsAg、HBeAg阳性)是影响新生儿乙肝抗-HBs阳转率的危险因素;母亲乙肝HBeAg阳性是影响新生儿乙肝疫苗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在我国的感染率较高,近年来随着预防免疫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乙肝疫苗免疫注射。接受注射后4周即可产生抗HBs,从而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为了观察注射乙肝疫苗后抗体产生的情况,我们随机对日照市部分注射乙肝疫苗人员进行了抗HBs定量检测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885例均为经乙肝疫苗3次全程免疫注射的日照市内健康干部、学生和儿童。乙肝疫苗均为上海生物技术研究所产品,免疫时间1~8年,无追加免疫者。1.2 方法 采用固相放射免疫定量测定方法。抗HBs试剂盒购…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抽取200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阴性的中专学生作为试验组,按0、1、6方案接种,接种后7、12、24、36个月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抗-HBs和HBsAg.同时抽取200名未接种疫苗的HBV感染阴性的学生作为对照组,比较感染率.结果试验组全程免疫后,200名学生中有179人HBV抗HBs阳性,3年中HBV感染率1%(2/200),抗HBs阳转率达89.5%.对照组HBV感染率4.50%(9/2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免疫效果,能有效阻断HBV感染,预防乙型肝炎发生,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是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中山市小榄镇8月龄~7岁儿童接种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免疫持久性,为传染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08年1月1日-6月30日在小榄人民医院检测乙肝"二对半"且已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的8月龄~7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成功率为92.00%,8月龄~7岁免疫儿童HBsAb阳性率为67.78%,且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性别之间无差异性;8月龄~7岁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为0.43%;乙肝疫苗是否及时接种HBsA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31.70%的免疫儿童乙肝"二对半"5项标志物均为阴性,且随年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结论中山市小榄镇已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的8月龄~7岁儿童HBsAb阳性率明显高于全国自然人群的平均水平,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普通人群的平均水平,达到了在免疫人群中将HBsAg阳性率降到相似文献
10.
王建博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8):945-946
目的探讨乙肝基因重组疫苗对儿童的免疫效果及持久性。方法选择出生时母亲HBsAg阴性的3-5岁儿童,已严格按0、1、6程序全程接种注射重组酵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按免疫后不同的时间分别进行抗-HBs、HBsAg和抗-HBc检测。结果随着免疫后时间的增长,抗-HBs有效阳性率的逐年下降,由6个月内的96.19%降低至第5年的40.27%,全程免疫后的时间与抗-HBs有效阳性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接种免疫之后5年之内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均未见随年限延长而增张的趋势。结论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对儿童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免疫效果最少可以保持5年,在全程免疫后5年内没有必要进行加强注射。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兴山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兴山县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3~20岁2269人采集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样本的HBsAg和HBsAb。结果人群HBsAb阳性率为75.58%,HBsAg阳性率为0.84%。3~6岁组HBsAb阳性率为89.59%,HBsAg阳性率为0.41%。7~14岁组HBsAb阳性率为84.07%,HBsAg阳性率为0.57%。15~20岁组HBsAb阳性率23.90%,HB-sAg阳性率2.44%。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手段。兴山县实施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在控制乙肝流行,降低HBsAg阳性率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核酵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在易感藏族人群中的免疫原性。方法为1 609名从横断面调查中筛选出的HBV易感者接种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剂量10ug/mL,程序0、1、6个月。免疫7个月后,随机整群选择615名接种者采集静脉血标本,固相放射免疫(RIA)法定性检测HBsAg、抗-HB,Abbott公司的MEIA试剂定量检测抗-HBs。结果共549名接种者抗-HBs阳转,阳转率89.3%,抗-HBs阳转者几何平均浓度(GMC)为3 514.6mIU/mL;抗体阳转率和GMC均呈随年龄降低的趋势,而与接种者的性别、职业、居住地等无关;观察结束时检出8名HBsAg阳转者,其原因待查。结论藏族人群对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有良好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大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加强免疫的问题,以指导今后乙肝预防工作。方法:2001~2002年在某医学院校对1997年后入学的大学生,两次分层随机抽样的基础上,选择明确知道入学时乙肝疫苗接种史的481名学生,进行乙肝HBsAg和抗-HBs检测。结果:大学生接种疫苗后,其抗-HBs的平均应答率为77.34%,5年内能维持在较好水平。免疫无应答率为22.66%,多次接种可提高其应答率。应答率与年龄有关,与性别无明显关系。无应答者是乙肝高危人群,极易成为传染源。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其高水平抗-HBs应答率和持续时间,降低无应答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我市制订乙型肝炎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通过对从化市1995~2005年学龄前儿童进行乙型肝炎感染的血清学检测,分析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结合对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当年该市农村学龄前幼儿HBsAg携带率进行比较,用以对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进行回顾性评价。结果:随着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的逐年上升,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则逐年下降,学龄前儿童HBsAg携带率由1995年的15.8%下降到2005年的4.5%(P〈0.05)。乙型肝炎保护性抗体(抗-HBs)则逐年上升,由1995年的39.9%升高到2005年的71.3%(P〈0.05)。同一时期内,城区学龄前儿童HBsAg携带率较农村儿童HBsAg携带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能够有效地降低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城区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及接种效果均高于农村儿童。加强对乙肝易感人群的有计划的免疫,是降低乙肝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在贫困地区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应用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项目的市县采取组群抽样(PPS)方法,抽查12—24月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同时采集未梢血用胶体金乙肝表面抗原试剂条检测HBsAg,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sAb。结果项目地区共抽查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9.0%,首针及时接种率为64.9%,抗-HBs阳转率为79.3%,保护率为100%,儿童HBsAg携带率为1.3%;住院分娩儿童全程接种率和第一针及时接种率明显高于在家分娩儿童,差异有显著性,两者HBsAb阳转率和HBsAg携带率无显著性差异;医院接种儿童HBsAb阳转率高于在家接种儿童,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全程接种儿童与未全程接种儿童间HBsAb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城镇与农村儿童、少数民族与汉族儿童间接种率、HBsAg携带率和HB&Ab阳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贫困地区新生儿推广应用乙肝疫苗,有效地提高了接种率,降低了HBsAg携带率,乙肝疫苗对不同的人群有同等的免疫保护效果。如何提高在家分娩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国产乙肝基因重组疫苗20~40岁年龄段人群中免疫及反应效果。方法:采用ELISA、RIA等法检测接种对象血清中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对乙肝病毒感染阴性者,按0、1、6月3针方案,每次接种国产乙肝基因重组疫苗10μg/ml。结果:全程免疫后,抗体阳转率达90.88%(279/307)。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结论:国产酵母重组10μg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阳转率可达90.88%,而且抗-HBs滴度在接种后9个月(T9)时显示随接种的次数、时间而增高。 相似文献
17.
小鼠对HBV DNA疫苗的免疫应答及细胞因子的免疫佐剂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编码小鼠 IL- 2及 IL- 12的真核表达载体 ,对 HBV DNA疫苗诱导 Balb/ c小鼠 (H- 2 d )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稳定表达 HBs Ag的小鼠肥大细胞瘤 P815细胞 (P 815 - HBV- S)成瘤性的影响。 方法 :肌内注射HBV DNA疫苗及细胞因子真核表达载体 ;背部皮下接种 P 815 - HBV - S细胞 ,观察成瘤情况 ;EL ISA法测定血清抗HBs;4h5 1 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 CTL 活性。 结果 :免疫 8周后 ,以 p CR3.1- S、p CR3.1- S+IL- 2及 p CR3.1-S+IL- 12免疫的小鼠血清 ,45 0 nm A值分别为 0 .87± 0 .1、1.98± 0 .17及 1.6 7± 0 .15 ,均较 p CR3.1组显著提高(P<0 .0 5 )。CTL 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 (5 0 .5± 6 .4) %、(6 1.9± 7.1) %及 (73.3± 8.8) % ,后两组与 p CR3.1- S组比较差异均显著 (P<0 .0 5 )。脾细胞悬液经抗 CD4+ 单克隆抗体处理后 ,CTL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 (48.3± 5 .9) %、(5 6 .2± 7.5 ) %和 (75 .6± 9.1) % ,抗 CD8+ 单克隆抗体处理后分别为 (10 .6± 1.4) %、(13.6± 1.9) %和 (16 .9±2 .3) %。对照组成瘤率为 10 0 % ,p CR3.1- S组小鼠成瘤率为 12 .5 % ,p CR3.1- S+IL- 12真核表达载体组成瘤率为0 ,对照组平均存活期和 6周后存活率分别为 2 8.4天和 0天。后两组分别 >38.2天及 45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广西隆安县乙肝血源疫苗长期免疫效果,为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隆安县开展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766名1987—1989年出生,并于出生72 h内全程接种乙肝血源疫苗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清标本用微粒子酶免疫法(microparticle enzyme immunoassay,MEI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 Ag,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结果 766名研究对象中,HBs Ag携带率为4.96%,首针不及时接种组(10.42%)显著高于及时接种组HBs Ag阳性率(4.60%)(P0.05)。首针及时接种的718例研究对象中,HBs Ag和Anti-HBc阳性率分别为4.60%(95%CI:3.29~6.38)和22.42%(95%CI:19.52~25.62)。Anti-HBs阳性率为21.59%(95%CI:18.73~24.74)。Anti-HBs阳性者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98.39 m IU/m L(95%CI:60.87~135.91),单独Anti-HBs阳性者平均GMC为47.34 m IU/m L(95%CI:40.58~54.10),随着免疫年限延长呈下降趋势。GMC10 m IU/m L组随着免疫年限延长构成比呈上升趋势,而100~999.99 m IU/m L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首针及时接种乙肝血源疫苗保护率为74.30%。结论乙肝血源疫苗免疫后26~28年抗体水平已降至较低水平,疫苗保护HBV感染和发病的效果已显著下降。建议继续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对Anti-HBs阴性(GMC10 m IU/m L)且未感染HBV者应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9.
丰淑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10):784-786
目的比较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将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118例根据知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9例。分别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20μg重组CHO(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乙肝疫苗,检测婴儿出生和12月龄时HBsAg和抗-HBs水平,比较不同剂量疫苗免疫后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结果婴儿出生时,接种10μg和20μg乙肝疫苗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8.47%和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月龄随访时,接种10μg和20μg乙肝疫苗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3.4%和1.7%,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3.1%和8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μg乙肝疫苗组婴儿抗-HBs无/弱应答率高于20μg组婴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2.5%vs 33.9%,P<0.05)。结论 20μg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优于10μg乙肝疫苗,对于母亲HBsAg阳性的婴儿,建议接种20μg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YDV)的免疫效果。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运用RevMan 4.2.8软件对YDV免疫效果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5ugYDV免疫后5~10年与免疫后1年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的OR值为0.96,其95%可信区间为(0.46,1.99);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的OR值为1.10,其95%可信区间为(0.69,1.75),免疫后5~10年与免疫后1年的HBsAg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无显著差别。结论乙肝疫苗在5~10年内的免疫效果良好,不须开展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