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长亮 《现代医院》2004,4(10):49-50
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 (神经根、椎动脉、脊髓和交感神经 )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者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和交感神经型 4型 ,椎动脉型在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居第二 ,仅次于神经根型。椎动脉于前角肌内侧越过第七颈椎横突穿过上位 6个颈椎横突孔垂直而上 ,最后绕过环椎侧块经枕大孔进入颅腔 ,负责大脑的血供。对颈椎疾患的影像学诊断不仅要求显示颈椎复杂的基本骨性结构 ,还需要显示骨性椎管内的硬膜囊、脊髓、脊神经、韧带、椎间盘和椎动脉等椎旁软组织结构。传统的颈椎影像学检查方法是X…  相似文献   

2.
椎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大致为颈椎因素、椎动脉原有因素等,包括如动脉硬化性狭窄及血管先天畸形,并涵盖了椎动脉发育纤细、走向异常以及神经性因素等。本文详细介绍了颈椎横突孔与椎动脉供血不足之间关系的影像学表现,尤其是对于正常横突孔影像及椎动脉走行、横突孔位置改变、横突孔狭窄以及横突孔周围结构变化导致的椎动脉供血不足进行详细分析,并用实例说明横突孔原发、继发性狭窄,或者是由于横突孔周围结构退变所导致椎动脉扭曲、受压变窄以及交感神经兴奋,甚至是反射性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均可以致使椎动脉供血不足。由此提出任何导致横突孔狭窄、错位的因素都可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3.
1椎动脉的正常解剖与变异1.1椎动脉的正常解剖结构左、右椎动脉分别起源于左、右锁骨下动脉[1]。椎动脉分为4个节段:V1节段是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起源,在颈长肌和前斜角肌之间向头后方向行走,至第6颈椎横突孔之间的部分。V2节段是从第6颈椎横突孔到第2颈椎横突孔之间的部分;在V2节段椎动脉发出细小分支,为相应节段椎体、肌肉、脊髓供血,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是继发于椎间盘退变的一种常见病,常表现为椎间盘突出、椎体边缘及小关节肥大、增生、横突孔变小,导致脊髓与神经根和椎动脉受压,形成如脊髓型、神经根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CT应用为本病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本文分析了本院1995年至1998年经CT扫描和临床诊断的颈椎病l30例,以探讨CT扫描的临床价值。 一、资料及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83例,女47例;年龄26~78岁,其中40岁以下患者18例,40~50岁患者45例,50岁以上患者67例,平均年龄49.3岁,临床表现大多有颈后、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眩晕多是由于供应平衡器官血液的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功能性障碍所致。供应大脑血液的血管是由颈前部的一对颈动脉和在颈后部的一对椎动脉组成的。在支撑头颅的第七节颈椎两侧横突中有一孔,称横突孔。左右侧各一支椎动脉上行于上六节颈椎的横突孔,并经枕骨大孔入颅,两支椎动脉合成一条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分别发出一些分支小动  相似文献   

6.
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技巧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中椎动脉的保护。方法6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行CT、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根据不同病因及椎动脉受累的影像学特点选用了7种手术方式治疗。其中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7例,钩椎关节切除减压术8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8例,椎间隙植骨融合术9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椎间孔扩大术12例,前路减压及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10例,横突孔切开、钩椎关节切除、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7例。结果全部患者手术经过顺利,疗效满意,总优良率为93.4%。术中误伤2例各1支椎动脉,分别行缝扎及骨块外包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未见明显椎动脉缺血症状。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术前应准备必须的显微器械,掌握手术技巧,对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技巧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中椎动脉的保护。方法6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行CT、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根据不同病因及椎动脉受累的影像学特点选用了7种手术方式治疗。其中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7例,钩椎关节切除减压术8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8例,椎间隙植骨融合术9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椎间孔扩大术12例,前路减压及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10例,横突孔切开、钩椎关节切除、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7例。结果全部患者手术经过顺利,疗效满意,总优良率为93.4%。术中误伤2例各1支椎动脉,分别行缝扎及骨块外包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未见明显椎动脉缺血症状。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术前应准备必须的显微器械,掌握手术技巧,对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检测反复眩晕青年人颅外段椎动脉的价值及颅外段椎动脉先天性发育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对123例反复发作眩晕青年患者及8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颅外段椎动脉检查。结果:病例组颅外段椎动脉先天性发育异常83例,单纯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33例;单纯先天性发育不良26例;颈段C型或S迂曲11例;先天性入横突位置异常并先天性发育不良11例。结论:彩色多谱勒对颅外段椎动脉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颅外段椎动脉先天性发育异常是青年反复眩晕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也有年轻化的趋势[1]。颈性眩晕属颈椎病之椎动脉型.是由颈椎间盘突出、退化病变、外伤、炎症和慢性劳损等刺激、压迫和激惹椎动脉及椎动脉神经丛引起的椎动脉、  相似文献   

10.
脑的营养来自两条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由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 以及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由椎动脉供应。进入中年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管壁弹性下降,管腔狭窄,或受外界因素压迫(如颈椎骨质增生,使穿行在颈椎横突孔内上行的椎动脉受压),导致脑部血流量减少,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彩色多谱勒超声与多层螺旋CT在椎动脉先天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椎动脉先天性发育异常患者的彩色多谱勒超声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椎动脉开口位置异常彩色多谱勒超声与多层螺旋CT符合率为60%,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及椎动脉先天性发育异常两者符合率为90%。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在椎动脉先天发育异常应用价值高,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述健康成人在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 MRA)体格检查时椎动脉的变异情况,探讨MRA评价椎动脉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3D-TOF MRA检查的442名体检者影像资料,统计椎动脉起源、走行异常的发生率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442名体检者中,椎动脉起源异常21例,发生率为4.75%,且均为单侧,其中左侧19例(占90.48%),右侧2例(占9.52%),左侧异常者均起自主动脉弓,右侧异常者均起自右侧颈总动脉。21例椎动脉起源异常均伴有行径异常,入第4颈椎(C4)或第5颈椎(C5)横突孔;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42例,发生率为9.50%,40例为单侧(占95.24%),左、右侧各半。结论:椎动脉起源异常主要发生在左侧,起源异常的椎动脉常伴有行径异常。而3D-TOF MRA在对健康成人椎动脉变异的检出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为临床手术及相关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脑的营养来自两条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由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以及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由椎动脉供应。进入中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管壁弹性下降,管腔狭窄,或受外界因素压迫(如颈椎骨质增生,使穿行在颈椎横突孔内上行的椎动脉受压),导致脑部血流量减少,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相似文献   

14.
张伟 《医疗装备》2011,24(6):23-24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hlips Envisor彩色超声诊断仪分别检测椎动脉型颈椎病组165例及正常对照组153例颅外段椎动脉。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组椎动脉狭窄、走行迂曲、入横突孔位置异常、血流速度减低及血流量减低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显著,而两组阻力指数改变无明显差异。CDFI对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敏感性89%,特异性92%。结论:彩色多谱勒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首选及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鲁光华  叶磊  赵厚睿 《疾病控制杂志》2006,10(5):472-472,475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为椎动脉Ⅱ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后至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或刺激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症候群。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是诸型颈椎病中最复杂的一型,据统计约30%的颈椎病患者属此类型。C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对颈椎间盘内压力的影响,以提供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9例),于射频消融前后分别测量颈椎间盘内压力,并于术后1周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其疗效,探讨颈椎间盘内压力的变化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后,3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间盘内压力较术前降低(1.84±0.96)kPa(P=0.000),术后1周JOA评分较术前升高(3.27±1.35)分(P=0.000);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间盘内压力较术前降低(1.72±0.92)kPa(P=0.000),术后1周JOA评分较术前升高(2.78±0.67)分(P=0.000).相关分析表明椎间盘内压力的降低程度与JOA评分的升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可以降低颈椎间盘内压力,从而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7.
<正>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1])。但颈椎病在康复中出现痛觉敏感性增高少见,本文将1例颈椎病在我社区康复中出现痛觉敏感性增高的  相似文献   

18.
《家庭医学》2007,(7):62-62
人到中年以后,机体功能开始衰退,颈椎间盘可出现退变、破裂,因而常由于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引起颈椎神经孔及椎动脉孔狭窄,从而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及椎动脉,产生颈椎病.  相似文献   

19.
《家庭医学》2007,(14):62-62
人到中年以后,机体功能开始衰退,颈椎间盘可出现退变、破裂,因而常由于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引起颈椎神经孔及椎动脉孔狭窄,从而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及椎动脉,产生颈椎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椎-基底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用Siemens 16 CT机对随机选择30例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重建,观察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和周围骨性结构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30例中,椎-基底动脉表现正常3例,椎动脉表现异常27例54条:其中椎动脉走行迂曲12条;椎动脉变细12条;椎动脉局部狭窄28条;单侧椎动脉闭塞2条。另2例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其中1例伴有动脉瘤形成;7例基底动脉局部狭窄。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等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