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再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再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首发脑出血患者进行比较。结果:54例患者62次再发,再发间隔时间为3.7±3.5年,34.4%在1年以内再发。再发类型以基底节-基底节最多见,其次为基底节-丘脑和基底节-脑叶,多在对侧再发,很少在同一部位再发。与首发患者相比,再发脑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病,病程较长且控制不良。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与再发脑出血正相关,首次发病年龄与再发脑出血负相关。结论:脑出血后3年以内再发危险性较大,积极控制高血压有助于防止脑出血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一直以来认为复发性脑出血和高血压关系不大.本研究探讨复发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原因及预后. 方法 我们评估了359例脑出血患者(其中22例为复发性脑出血).结果 原发性脑出血中5例年龄超过70岁(23 %),原发性和复发性病人平均年龄 分别为60和63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86 %),糖尿病(27%),抽烟和喝酒(分别为14%).结果 表明有35%的病人胆固醇是低的.复发性脑出血最常见部位是基底节,主要与高血压有关.总死亡率为32 %.致残率和轻度后遗症率分别为41%和27%; 轻度后遗症中有两例为复发性脑出血.基底节出血预后差,在轻度后遗症病人中少见.分析其危险因素认为再次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 56%的患者是因为初次出血后血压没有很好的控制.结论 复发性脑出血并不少见.最常见的是基底节出血,主要原因可能是高血压;脑叶出血不太常见可能和脑血管淀粉样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出血复发的时间、部位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4~ 2 0 0 2年间我科 52例复发性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患者 2年内复发率最高 (76 9% ) ,再出血部位在首次出血的对侧占 78 8% ,同侧占 2 1 2 % ,无 1例发生于同一部位。结论 :高血压及脑淀粉样血管病 (CAA)为目前复发性脑出血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首次出血后有效控制血压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脑出血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出血(ICH)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首发脑出血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62例患者复发间隔时间为(3.9-3.7)年,38.19%在1年以内复发。复发类型以基底节—基底节最多见,其次为基底节—丘脑和基底节—脑叶,多在对侧复发,很少在同一部位复发。与首发患者相比,复发性脑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病,病程较长且控制不良,并与糖尿病,高血脂等有关;且病情重,预后差。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与复发脑出血呈正相关。结论脑出血后5年内复发率高,积极有效控制高血压和其他因素,可以预防脑出血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脑出血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临床观察,复发性脑出血(ICH)并不罕见,对我院经CT证实的住院脑出血病人520例中有78例发生再出血,脑出血复发率为15%,其常见的出血类型为基底节-基底节型和脑叶-脑叶型。高血压病和淀粉样脑血管病可能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再发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再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再发脑出血占同期脑出血的6.83%,高血压患者占再发脑出血的74.9%,再发脑出血时间间隔为3.2±2.8年,患者平均年龄72.3岁,主要出血部位为基底节(52.4%)及脑叶出血(25.6%),多在对侧复发,很少在同侧复发,高血压控制不良及血管淀粉样变性是再发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再发脑出血的机制是多方面的。积极控制高血压有助于防止多数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再发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再发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再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再发脑出血占同期脑出血的6.83%,高血压患者占再发脑出血的74.9%,再发脑出血时间间隔为3.2±2.8年,患者平均年龄72.3岁,主要出血部位为基底节(52.4%)及脑叶出血(25.6%),多在对侧复发,很少在同侧复发,高血压控制不良及血管淀粉样变性是再发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再发脑出血的机制是多方面的.积极控制高血压有助于防止多数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琳  董亚茹  杨震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500-1501
目的:探讨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MCH)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通过CT临床检查对52例病人进行观察分析。结果:AMCH占同期脑出血病人的3%,主要病因为高血压73%(38例),脑血管畸形5.8%(3例),白血病5.8%(3例),脑淀粉样血管病7.7%(4例),原因不明7.7%(4例)。出血好发部位依次为基底节51%,脑叶39%,脑干和小脑5%。按出血部位依次为小脑幕上型、小脑幕下型和混和型3型。结论:AMCH病因多为高血压,虽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借助临床上出现的多灶性体征,部分病人临床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9.
祁占宁 《西部医学》2016,28(12):1684-1689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复发间隔时间、服药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幸存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调查脑出血患者共1800例,其中复发性脑出血患者367例,有高血压病病史201例; 第1次出血到第2次出血时间以1年内复发率最高; 复发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达20年。再出血发生于对侧200例,同侧74例,病人未规律服药是诱发再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脑出血的复发率及死亡率比未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明显升高(P<0.05)。电话随访复发性脑出血367例,其中有67例因电话停机、空号等因素不能接通,12例接通后拒绝进一步回答并挂断电话,12例诉“电话打错了”。其余274例患者,经电话随访得知已有50例去世,45例日常生活不能自理,130例生活可自理,49例不详。结论 复发性脑出血病灶大多在首发病灶的对侧,病死率、致残率高,且再发与高血压关系密切,任何可能引起血压剧烈波动的原因都可能导致脑出血的再发,因此控制血压是防止复发性脑出血发生的关键,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至关重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获益与风险仍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大多数患者生活态度乐观并坚持康复锻炼,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有一部分患者因再次出血后出现抑郁等不良情绪,对其终点事件(死亡)起到了推动作用; 主要死因为脑疝形成、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及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再出血及其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出血再出血的发生率,型式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988年1月至199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734例再出血患者进行全面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无再发的脑出血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988年1月至199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724例脑出血患者,34例再出血,再发率为4.7%,第1次出血到第2次出血时间最短4月,最长72月,平均18.15±14.22月,第1次出血在基底区18例,脑出血16例,第1次出血在脑叶患者62.5%有高血压,而第1次出血在基底节区患者100%有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最常见再发型式为基底节→对侧基底节(13例)和脑叶→对侧脑叶(11例)。同时将脑出血再出血患者与同期住院的无再发的脑出血患者比较,发现脑叶出血以及不规则服用降血压药物为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提倡终生服用降压药物,对脑叶出血患者应常规脑血管造影或MRA检查明确病因,尽早外科治疗,是防治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脑出血患者,男性36例,女性15例,均有高压病史。基底节区出血45例(28~90ml),皮质下出血6例(25~55ml),其中有11例破入脑室。根据CT定位,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性穿刺针穿刺抽吸血肿,术后辅以尿激酶纤溶治疗。结果穿刺引流时间18h-5d。51例患者,术后血肿完全清除19例,清除80%以上27例,清除60%~80% 5例。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简单、安全、创伤小,能较快清除血肿,解除占位效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王燃 《中外医疗》2013,32(7):17-17,19
目的研究与分析自发性脑出血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19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与研究自发性脑出血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结果①流行病学特点:该组198例患者中,其中男112例,女86例,男女患者结构比经比较(χ2=17.09,P<0.05);年龄分布中,51~80岁年龄段的患者明显多于≤20岁、21~50岁、>80岁年龄段的患者,经比较(均P<0.05);季节分布中,第1季度与第4季度发病率明显高于第2季度与第3季度,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临床特点:该组198例患者中,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区最为多见,发病原因以高血压病史最为多见。结论性别、年龄、季节及高血压史等因素均为影响自发性脑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故为了降低其临床发病率可以根据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进行有针对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复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180例首次脑出血病人,随访5年,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例(4.4%)病人随访中脑出血复发,其中7例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良,1例无高血压但高龄。8例脑出血复发病人中,4例死亡,2例留有重度后遗症,2例留有轻度后遗症。结论复发性脑出血临床并不少见;血压控制不良及脑淀粉样血管病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复发性脑出血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成杏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4,(33):4473-4474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素。方法收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1例的临床病历资料,观察发病构成比、出血部位及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男∶女≈1.68∶1,以46岁~55岁年龄段居多(37.2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部位以壳核部最多(41.18%),其次为丘脑部(21.57%)。吸烟、饮酒及基础性疾病为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诱因较多,临床应强化护理干预指导,严格控制基础危险因素,强化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强化心理干预指导及康复护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复发性脑实质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将脑出血患者260例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影像学等纳入研究范围,并记录患者第一次脑出血发生年龄及时间、间隔发生的时间、出血量、部位、发病因素和入院时GCS评分。结果:260例中有62例(23.8%)发生再出血,主要为基底核出血(62.9%),时间间隔为3 d至118个月。舒张压>95 mmHg者脑出血复发率为44%,舒张压在临界值以下者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张压控制越好,脑出血复发的危险性越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自发性脑出血后继发癫痫的发作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后继发癫痫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颅内出血部位与继发性癫痫的发作类型、发作时间之间的相关性、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8例脑出血继发癫痫患者中脑叶出血91例,其中58例为强直阵挛发作,33例为部分性发作,非脑叶出血67例,53例为部分性发作,14例为强直阵挛发作。脑叶出血中强直阵挛发作占63.7%,非脑叶出血强直阵挛发作占20.9%,两者比较有差异。另91例脑叶出血继发癫痫患者中早发型癫痫为58例,67例非脑叶出血继发癫痫的患者中早发型仅16例,两相比较有差异。对158例脑出血继发癫痫患者,均采用常规一线抗癫痫药物治疗,排除最终12例死亡患者,133例患者均无再发癫痫,有效率达91.1%。结论:脑出血继发癫痫患者,脑叶出血多早发型,发作类型以强直阵挛发作常见,非脑叶出血多迟发型,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常见。脑出血继发癫痫通过常规一线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年脑出血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6年8月收治的20~45岁青年脑出血患 者401例,按年龄将其分为20~29岁组,30~39岁组和40~45岁组,比较3组患者病因和危险因素差异。结果:在401例 青年脑出血患者中,男273例,女128例。有明确病因者294例(73.32%),病因不明者107例(26.68%)。在294例中高血 压性脑出血226例(56.36%),脑血管畸形41例(10.22%)(包括颅内动静脉畸形2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8例、颅内动脉 瘤8例),其他原因27例(6.73%)(包括烟雾病9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6例,吸毒4例,瘤卒中3例,颅内感染2例,系 统性红斑狼疮1例,药源性1例和子痫1例)。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史237例(59.10%),吸烟123例(30.67%),饮酒74例 (18.45%),其他高危因素19例(4.74%)(包括妊娠/产褥期8例,脑出血家族史8例和抗凝/抗血小板药物3例)。3组脑出血 患者病因比较,高血压脑出血所占比例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增加(P<0.01);20~29岁组脑血管畸形比例较其他两组明显 增加(P<0.01),40~45岁组原因不明者比例明显减少(P<0.01),其他原因在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脑出 血患者高危因素比较,高血压所占比例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增加(P<0.01),而吸烟、饮酒及其他高危因素不同年龄组相 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青年脑出血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男性多于女性;高血压病是主 要病因,且随着年龄增长其比例明显增加,其次是脑血管畸形,且年龄越小该病因可能越常见;在青年脑出血患者 中年龄越小原因不明者越常见;高血压病史、吸烟及饮酒可能为青年脑出血三大常见可控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明确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与脑微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搜集55例既往磁共振磁敏感成像显示脑微出血的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估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的位置是否与既往检测到的脑微出血位置一致。结果 其中34例脑出血,21例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位置与脑微出血相对应仅有1例(4.8%),脑出血相对应21例(61.8%)。在脑出血患者中,深部脑出血组对应比例(19/24,占79.2%)高于脑叶出血组(2/10,20%)。结论 脑出血和脑微出血之间的紧密位置关联表明,脑微出血代表容易出血的微血管病变。此外,深部脑出血组和脑叶出血组之间的不同的对应比率,可能归因于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诊断亚急性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脑血管结构异常的临床价值,为脑血管结构异常的检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病1周内的患者183例,使用DSA和MRA法检测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基本结构血管异常。结果:MRA和DSA检测,顶叶、额叶和豆状核3个部位自发性脑出血的几率最大,分别占全部出血部位的17.5%、16.9%和14.2%;存在脑血管结构异常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的发生率小于不存在脑血管结构异常患者(P<0.05),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与患者年龄、高血压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r=0.43,r=0.46,P<0.05);MRA和DSA检测脑血管畸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DSA为诊断金标准,MRA检测脑血管畸形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8%和96.9%。 结论: MRA与DSA均可应用于诊断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管结构异常,MRA有无创性的优势,更值得临床推广。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