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鞍区磁共振成像对中枢性尿崩症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枢性尿崩症患者鞍区磁共振成像 (MRI)的影像变化。方法 :对 12例非尿崩症对照者及 48例临床诊断的中枢性尿崩症 (CDI)患者同时进行鞍区MRI扫描。结果 :12例对照组垂体后叶均见高信号存在 ,垂体柄正常 ;48例CDI中 44例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 ,18例伴垂体柄增粗 ;48例中仅 10例证实鞍区存在器质性病变。结论 :MRI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 ,是CDI患者特征性表现 ,部分伴垂体柄增粗 ,对CDI的病因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MRI与CT对鞍区常见肿瘤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79例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MRI及MSCT检查对鞍区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分析鞍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MRI检出垂体腺瘤25例,鞍区生殖细胞瘤12例,颅咽管瘤20例,鞍区脑膜瘤18例,诊断正确率为94.37%;MSCT检查检出垂体腺瘤24例,鞍区生殖细胞瘤7例,颅咽管瘤12例,鞍区脑膜瘤17例,诊断正确率为77.22%,明显高于MSCT检查(P<0.05)。结论 MSCT检查及MRI检查可清楚显示鞍区瘤的影像学特点,MRI的总体诊断正确率高于MSCT,但是MSCT显示钙化的能力优于MRI。  相似文献   

3.
82例中枢性尿崩症MRI特点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枢性尿崩症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结合临床分析以期评价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禁水-垂体加压素试验证实为阳性的中枢性尿崩症患者126例,其中82例[男46例,女36例;年龄(25±3)岁;病程20 d~15年]进行了脑部 MRI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和MRI表现,探讨该病行MRI检查的重要性.结果:82例中58例显示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占70.7%;16例显示垂体后叶高信号仍存在,占19.5%;8例鞍区有肿瘤,占9.8%.结论:MRI是目前显示垂体结构最佳的影像学方法,对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鞍区生殖细胞瘤属异位松果体瘤,分为生殖性和非生殖性细胞瘤,常以尿崩症为首发症状,术前不易明确诊断,常误诊为颅咽管瘤.我院2001年8月至2006年8月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生殖细胞瘤7例,现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诊断、影像学特点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脑部影像表现,并与临床相关性作探讨。方法复习36例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资料,对其做过CT或/和MRI检查的脑部影像表现及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生殖细胞瘤6例,颅咽管瘤5例,下丘脑胶质瘤2例,垂体腺瘤2例,郎汉氏细胞组织增生症5例;28例行MRI检查病例中,除了2例具有正常垂体后叶T1加权像高信号外,26例垂体后叶T1加权像高信号均消失,其中垂体小、发育不良8例,垂体柄异常16例。结论儿童中枢性尿崩症中继发性尿崩症比例较高,且病因各异,因此对临床确诊的儿童中枢性尿崩症非常有必要做CT或/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脑部影像表现,并探讨临床相关性。方法:复习36例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资料,对其CT或(和)MR/检查的脑部影像表现及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生殖细胞瘤6例。颅咽管瘤5例,下丘脑胶质瘤2例,垂体腺瘤2例,郎罕氏细胞组织增生症5例;28例行MRI检查病例中,除了2例具有正常垂体后叶T1加权像高信号外,26例垂体后叶T1加权像高信号均消失,其中垂体小、发育不良8例,垂体柄异常16例。结论:儿童中枢性尿崩症中继发性尿崩症比例较高,且病因各异,因此对临床确诊的儿童中枢性尿崩症非常有必要做CT或(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的MRI影像学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MRI表现.结果 59例颅咽管瘤患者,40例(67.8%)病灶位于鞍上,16侧(27.1%)位于鞍内,3例(5.1%)位于鞍旁,视神经受压、变形、移位51例,垂体正常显示32倒,垂体受压变小15例,垂体未显示12例.肿瘤的信号在T2WI上多呈混杂高信号,而T1WI上可有高、等、低等多种表现.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鞍区肿瘤与周围结构,其多信号变化反映了肿瘤囊液成分的不同,MRI是诊断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关系,并探讨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对1例鞍区生殖细胞瘤孕妇患者行MRI检查误诊为垂体大腺瘤,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鞍区生殖细胞瘤,总结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诊断特点,并与鞍区其它肿瘤(垂体大腺瘤、脑膜瘤)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妊娠合并生殖细胞瘤相关文献回顾分析。结果本例鞍区生殖细胞瘤发生于孕37周的孕妇,MRI影像于垂体窝内见一等T1稍长T2软组织信号肿块,增强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突向鞍上池,双侧海绵窦受压,蝶鞍扩大。患者急诊行剖宫产术,3天后急诊全麻下行内镜经鼻蝶肿瘤切除术,标本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为鞍区生殖细胞瘤。结论妊娠合并鞍区生殖细胞瘤非常罕见,其影像表现容易误诊为垂体大腺瘤及脑膜瘤,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9.
罗雪松  朱江 《四川医学》2013,34(5):744-746
目的探讨鞍区常见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收治入院的50例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鞍区肿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MRI诊断垂体腺瘤32例,颅咽管瘤10例,鞍区脑膜瘤5例,星形细胞瘤1例,转移瘤1例,畸胎瘤1例,与病理结果相一致。结论 MRI具备高软组织分辨率、无骨伪影、多平面成像的优点,结合Gd-DTPA增强扫描,是鞍区肿瘤诊断的有效方法,可以弥补CT的不足,对鞍区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枢性尿崩症的MRI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中枢性尿崩症的低场MRI表现。方法:对31例中枢性尿崩症、43例下丘脑-垂体区病变及12例结核性脑膜炎行MRI检查;分析了丘脑和神经垂体的MRI改变,探讨尿崩症与病变的关系。结果:中枢性尿崩症垂体后叶高信号96.8%消失,呈低信号;继发性尿崩症在下丘脑-垂体区存在浸润性病灶,病灶浸润下丘脑有85.7%出现尿崩症,垂体及正中隆起病变,使下丘脑受压,有5.3%的人出现尿崩症,仅1例(5%)垂体腺瘤出现尿崩症;病灶的大小与尿崩症无相关性。结论:中枢性尿崩症垂体后叶96.8%呈长T1低信号;下丘脑浸润性病灶多导致继发性尿崩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治疗经鼻内窥镜鞍 区肿瘤切除术并发尿崩症。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鼻内窥镜下鞍区肿瘤切除术。9例患者中,6例为垂体腺瘤,2例颅咽管瘤,1例囊性畸胎瘤。结果:6例垂体腺瘤中,1例发生轻度尿崩症,服用双氢克尿塞后痊愈。2例颅咽管瘤和1例囊性畸胎瘤发生较重尿崩症,先静点垂体后叶素,后口服双氢克脲噻、卡马西平治疗痊愈。结论:鼻内窥镜下切除鞍区肿瘤组织,尽量减少对垂体前后叶、柄、下丘脑等的损伤、牵拉,可以预防尿崩症的发生,减轻其症状;并发尿崩症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点垂体后叶素,口服双氢克脲噻、卡马西平可以控制尿崩症症状,以待下丘脑-垂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鞍区包含脑垂体这一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特殊结构,鞍区肿瘤常表现出内分泌系统异常的症状,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鞍区肿瘤主要包括垂体腺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脑膜瘤,炎症与鞍区肿瘤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白细胞介素(IL)6与垂体腺瘤细胞增殖有关,并可促进垂体生长激素瘤和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释放相关激素。颅咽管瘤中同样可见IL-6高表达。核因子κB在垂体腺瘤中表达水平升高。体外实验表明,环加氧酶抑制剂可抑制垂体腺瘤和脑膜瘤的增长。炎性细胞与颅咽管瘤、脑膜瘤、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有关炎症与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研究较少,但与之类似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表明ILs和炎性细胞起重要作用。未来仍需更多体内试验来进一步探究炎症网络与鞍区肿瘤形成的具体作用模式,从而能研制出针对炎症过程的肿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鞍区肿瘤包括垂体肿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异位松果体肿瘤 ,常需手术治疗。鞍区含有视神经、颈内动脉、丘脑下部等重要结构 ,术后可发生昏迷、高热、尿崩症、视力障碍等并发症 ,故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应视为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现结合我科 1995~ 1999年对 118例鞍区肿瘤患者的术后观察及护理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18例 ,男 6 8例 ,女 5 0例 ,年龄 2 2~ 74岁 ,平均 48岁 ,垂体肿瘤 80例 ,颅咽管瘤 2 2例 ,鞍结节脑膜瘤 16例。术后发生中枢性高热 3例 ,尿崩症 12例 ,视力障碍、偏瘫 3例 ,血管痉挛性脑水肿 4例 ,其中 2…  相似文献   

14.
中枢性尿崩症408例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探讨中枢性尿崩症(CDI)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1956-2000年所收治的408例中枢性尿崩症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包括113例鞍区肿瘤导致CDI患者,并对初诊不能明确病因诊断的35例CDI患者进行了3个月-16年的随访。结果 在儿童青少年时期CDI的发病多在8-12岁,在成人CDI的发病多在25-35岁之间;CDI病因中特发性尿崩症占52%,儿童青少年时期鞍区肿瘤占33%,其中以生殖细胞瘤为主,占65%;而成年人鞍区肿瘤占22%,并且外伤导致的CDI占11%,明显高于儿童时期(占5%);组织细胞增生症均发生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占3%;伴有生长迟缓或生长速度下降的GH缺乏,是诊断鞍区肿瘤导致的CDI的独立危险因素;CDI患者无明显诱因症状突然缓解,是CDI病情加重的提示性征象;鞍区薄层MRI检查是CDI病因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对于初诊不能明确病因的CDI患者,应该3-6个月复查MRI。结论 有86%的患者在2年随访期内得到明确的病因诊断;除肿瘤之外的CDI患者只要进行激素的替代治疗,预后良好,几乎不会因CDI而死亡;放射治疗是治疗鞍区生殖细胞瘤最有效的方法,采用正规的放射治疗或加手术均可使CDI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莫泽纬  高勇义 《海南医学》2013,24(12):1852-1853
颅咽管瘤是鞍区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2%~5%[1],约55%的病例发生在20岁之前[2]。因肿瘤毗邻下丘脑、垂体等重要神经组织结构,其本身压迫、侵犯或手术损伤易导致患者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中枢性尿崩症是颅咽管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患病率可高达86.8%[3]。深静脉血栓(DVT)也是神经系统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4],而国内尚无颅咽管瘤术后DVT与中枢性尿崩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中枢性尿崩症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中枢性尿崩症(CDI)的MRI表现.结果提示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消失是CDI的MRI特征,CDI的病因复杂,MRI对CDI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云霞  牛瑜  时天鹭  王述进 《海南医学》2023,(10):1474-1477
本文报道一例以中枢性尿崩症为首发症状的颅咽管瘤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辅助检查、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口渴、多饮,伴头晕3个月,影像学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颅咽管瘤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的CT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8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患者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其中13例CT检查,8例MRI检查,17例同时做CT和MRI检查。讨论了颅咽管瘤的病理及分型、临床及预后,CT和MRI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肿瘤累及鞍上9例、鞍内15例、鞍上鞍内联合受累14例;CT、MRI表现多样,CT显示肿瘤钙化较佳,MRI有助于显示肿瘤范围及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结论:CT与MRI相辅相成,为颅咽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报道1例影像学表现为中枢性尿崩症的先天性肾性尿崩症患儿诊治经过。患儿因反复发热、呕吐于院外对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 后因再次发热就诊, 入院后发现血钠升高, 多饮多尿, 诊断为尿崩症。头颅MRI提示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 予以去氨加压素对症治疗后疗效欠佳, 经基因检查提示先天性肾性尿崩症。  相似文献   

20.
鞍区动脉瘤在临床上不多见,其好发于颈内动脉的虹吸部,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与其他鞍区占位病变有相似之处,如误诊为垂体腺瘤、颅咽管瘤等进行手术,风险极大,故应仔细鉴别。本文报告我院近期发现的1例鞍区动脉瘤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