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文献报道黄芪和丹参均可诱导间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实验以乳腺癌患者乳腺再生为最终目的,通过MTT比色法分析不同剂量黄芪和丹参对体外分离培养的乳腺成体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6—0912007—09在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放射生物实验室完成。①对象:女性非家族性乳腺癌癌旁病理证实为正常的乳腺组织取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共24例,患者年龄29-45岁,对治疗及实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实验方法:取切除的正常乳腺组织,去除血管及脂肪,剪碎至1.0mm’块,组织块消化培养传代后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收集MUC^-、ESA^+标记的细胞,即乳腺成体干细胞,按1×10^8L^-1。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无血清培养48h后更换培养基,设立4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黄芪注射液组分为25,50,100,200mI几4个亚剂量;丹参注射液组分为12.5,25,50,100mL/L 4个亚剂量;黄芪+丹参复合注射液组分为(25+12.5),(50+25),(100+50),(200+100)mL/L 4个亚剂量。③实验评估:各组加入对应药物后培养72h,加入5g/L MTT溶液20μL,再加入二甲基亚砜振荡溶解,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测定各孔的吸光度值,分析乳腺干细胞的增殖情况。 结果:①乳腺细胞形态观察:乳腺组织原代培养后形成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②乳腺干细胞增殖检测:黄芪注射液以50mL/L为界,剂量越小对乳腺成体干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越强(P〈0.01),达200mL/L时产生抑制作用(P〈0.05)。丹参注射液剂量在12.5~100mL/L范围内变动时,均能够促进乳腺成体干细胞的增殖(P〉0.05)。黄芪与丹参复合注射液以(100+50)mL/L为界,复合剂量越小对乳腺成体干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越强(P〈0.01),且复合用药效果好于单独用药,当剂量达到(200+100)mL/  相似文献   

2.
背景:黄芪甲甙是中药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诱导分化,但涉及具体作用机制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中药黄芪甲甙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血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和单克隆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加药组分别用25,50,100,200 g/L黄芪甲甙100 μL孵育72 h,对照组仅加等量DMEM-LG培养液.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其生物学特性,MTT法检测黄芪甲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法检测黄芪甲甙干预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血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第3代骨髓间充质于细胞高表达CD44,低表达造血细胞表面标志CD45.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甲甙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以200g/L黄芪甲甙干预72 h促增殖作用最强(P<0.05).与对照组比较,加药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CF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TPO,GM-CSF,TGF-β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不表达自细胞介索3.黄芪甲甙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可能与其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SCF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单独黄芪注射或嗅鞘细胞移植均可促进多种神经元的存活及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若联合嗅鞘细胞移植和中药黄芪注射液治疗脊髓损伤,是否可达到更好临床效果?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嗅鞘细胞增埴及其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24 h内SD大鼠嗅鞘细胞并纯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取培养至第8天的嗅鞘细胞,种植于多聚赖氨酸包被的96孔板,置于37℃、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饥饿24 h后,加入2mg/L,20mg/L,200mg/L,2 g/L,20 g/L黄茛注射液作用24 h,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黄芪注射液对嗅鞘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以血清培养液组为阴性对照.结果与结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20 mg/L质量浓度黄芪注射液可明显促进嗅鞘细胞增殖(P<0.05,P<0.01):不同质量浓度黄芪注射液均增加嗅鞘细胞G1细胞比例,减少S、G2期细胞所占比例,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各质量浓度黄芪注射液均显著减少嗅鞘细胞凋亡数量(P<0.05):2 mg/L质量浓度黄芪能对嗅鞘细胞分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果说明黄芪注射液可协同嗅鞘细胞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功能衰竭研究中,文献报道黄芪制剂可刺激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在体内外促进脐血干细胞向肝细胞的分化,以及增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肝衰竭的效果.方法:取传至三四代的人脐血干细胞,药物筛选实验设立4组,分别加入0,40,200,400 mg/L黄芪,筛选适宜脐血干细胞生长的黄芪浓度;干细胞分化实验设立2组,分别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10 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10 μg/L+黄芪200 mg/L.采用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法制备大鼠肝衰竭模型,建模48 h后仍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对照组、黄芪组、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联合组、联合+环磷酰胺组、联合+地塞米松组.RT-PCR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甲胎蛋白及白蛋白mRNA的表达,观察相关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不同质量浓度的黄芪制剂对人脐血干细胞生长影响不同,200 mg/L黄芪最适宜细胞生长和增殖.与单纯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的人脐血干细胞比较,另加入200 mg/L黄芪的人脐血干细胞白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 < 0.05).随干预时间的延长,联合组、联合+环磷酰胺组、联合+地塞米松组肝脏组织白蛋白mRNA的表达均强于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而甲胎蛋白mRNA的表达在早期均强于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在后期则表达消失.干预7 d后,联合组、联合+环磷酰胺组、联合+地塞米松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模型对照组、黄芪组、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P < 0.05),而此3组间各项指标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 > 0.05).提示200 mg/L黄芪在体内及体外均可以促进人脐血干细胞生长并分化为肝细胞,减轻肝脏损害,增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表明,黄芪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4代细胞,以50,100,200 g/L的黄芪注射液作用5,12,24 h,MTT实验观测黄芪注射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原代培养细胞在8~10 d后接近80%~90%融合状态,可进行传代.传至第3代基本完成细胞的纯化.MTT实验显示,伴随黄芪注射液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逐渐升高,出现类似神经细胞形状改变,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黄芪不仅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并且对细胞具有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芪对人皮肤表皮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利用干细胞技术修复创面是当前医学领域治疗伤口愈合的重要策略,黄芪具有扶正固本、益气活血、延缓衰老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病证的治疗.目的:探讨黄芪对人皮肤表皮干细胞增殖活性的调控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于2005 09/2008-06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材料:烧伤整形患者植皮剩余皮片来源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中心.黄芪注射液为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207114,每毫升含黄芪甲苷≥1.0 mg,相当于含生药2 g.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和乙二胺四乙酸联合消化法分离表皮,Ⅳ型胶原快速贴附法纯化培养人表皮干细胞.实验组以含黄芪、表皮生长因子和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组成的表皮干细胞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对照组不含黄芪,其余培养条件相同.主要观察指标:计算细胞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图像定量分析法观察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的变化.结果:表皮干细胞呈贴壁生长,10 d左右有大的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组人表皮干细胞克隆形成率、G0/G1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17,P<0.01;t=2.83,P<0.05).两组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均呈阳性表达,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平均吸光度值和阳性面积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25,P<0.05;t=4.12,P<0.01).结论:黄芪可有效增强人皮肤表皮干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和体外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课题组前期实验已经证实,神经干细胞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叶酸可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激活ERK1/2的磷酸化,进而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目的:探讨叶酸在体外缺氧条件下对神经干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鼠神经干细胞,以1×10~8 L~(-1)接种于培养瓶,设立4组,除正常对照组外,缺氧模型组、叶酸缺乏组、叶酸添加组细胞均于第3天放入自制缺氧装置,37 ℃恒温箱中缺氧培养6 h,4组的叶酸含量分别为4 mg/L,4 mg/L,0.65 mg/L,8 mg/L.收集增殖6 d的细胞,锥虫蓝计数细胞密度,RT-PCR法检测pERK1/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模型组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pERK1/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与缺氧模型组比较,叶酸添加组能促进缺氧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增殖以及pERK1/2 mRNA、蛋白的表达,而叶酸缺乏组则抑制缺氧条件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以及pERK1/2 mRNA、蛋白的表达,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01).证实添加叶酸后可激活ERK1/2磷酸化,进而促进缺氧条件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BDE-209对体外培养新生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十溴联苯醚(BDE-209)对体外培养新生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1 d的SD大鼠海马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并分组,空白对照组,DMSO对照组,实验A组的BDE-209浓度为10μg/mL,实验B组的BDE-209浓度为30 μg/mL,实验C组的BDE-209浓度为50μg/mL.实验组分别对海马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染毒,染毒72 h后分别测量各组神经球直径及数目,并于染毒后24、48、72、96、120 h记录各组光吸收度A值.结果:从新生鼠海马分离培养的细胞巢蛋白阳性.染毒72 h后测量各组神经球直径及数目,发现随着染毒剂量加大,神经球明显变小,数目变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MTT结果显示随着BDE-209暴露浓度及时间增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1).结论: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的新生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能力,BDE-209可以导致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发生改变,随BDE-209暴露浓度及时间增加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背景:黄芪对神经功能缺损疾病治疗及神经再生的作用已受到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研究者的密切关注,其对神经干细胞的影响也成为一个新的探索方向。目的:探索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神经干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Wistar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采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巢蛋白染色阳性,原代培养细胞传至第2代纯化后,随机分为对照组、50,200,400g/L黄芪注射液组分别培养6,12,24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通过比较细胞活性,选50g/L黄芪注射液组诱导分化7d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MTT显示药物作用6h,50,200,400g/L黄芪注射液组细胞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但24h后不同质量浓度的黄芪注射液对细胞活性逐渐趋于一致(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0g/L的黄芪注射液组诱导的细胞分化快速,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数量也明显增加(P〈0.05)。实验提示黄芪注射液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对细胞分化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应用生长因子样物质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裂与增殖,所以作者推测吡咯喹啉醌小分子化合物也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裂增殖。目的:体外观察氧化还原酶辅酶吡咯喹啉醌促进鼠成体神经干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Wistar胎鼠成体神经干细胞成球体后,于培养液中加入1×10-8mol/L吡咯喹啉醌,对照组加入同等剂量的Hanks溶液。应用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增殖率,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测周期蛋白激酶(CDK2)和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P27)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吡咯喹啉醌处理16h和24h后,S期和G2期细胞数的比例显著增高,而细胞的凋亡率降低;CDK2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强,而P27的表达显著降低。结果显示低浓度的吡咯喹啉醌即能促进鼠成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9.
The adequacy of implementation of present proteinuria diagnostic thresholds under examination of pregnant women was examined. Th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ll urine samples of pregnant women from December 2009 to March 20010. The amount of protein in urine was concurrently evaluated by turbidimetric analysis with sulfosalicylic acid, colorimetric analysis with pyrogallol red, "dry chemistry" technology (the diagnostic strips).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mentioned techniques of analysis of protein in urine provide independen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colorimetric analysis are characterized by better precision and adequacy. However, in case of pregnant women the diagnostic threshold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shifted from 0.120 to 0.150 g/l.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