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丛翔  刘吉勇  杨涛 《山东医药》2004,44(34):64-65
研究证实,造血干细胞(HSC)不仅可分化为各系血细胞,还可在体内外特定条件下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血管内反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现就HSC转分化为肝脏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哺乳动物个体的发育起源于受精卵的形成,受精卵是个体的第1个全能干细胞。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逐步形成相对定向的胚胎阶段的多种干细胞及组织特异性的成体干细胞,包括成体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在内。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在人和小鼠中,HSC是成体内各系造血细胞的来源,单个HSC即可在合适的宿主体内重建整个造血系统。HSC移植是临床上组织器官移植的首个成功范例,在白血病和其他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已有  相似文献   

3.
骨髓属于辐射敏感器官,造血功能障碍是放射损伤最基本的病理变化。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释放是通过造血细胞与基质细胞上的黏附蛋白配体结合而实现的。以往研究证明川芎嗪可以改善骨髓微环境,提高基质细胞黏附功能。本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造血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表达水平的变化及骨髓造血恢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4.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存在于成体骨髓中的一种非造血干细胞(HSC),是骨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作为滋养层支持HSC的生长,而且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相应组织的细胞。由于MSC具有易于分离、扩增及体外操作  相似文献   

5.
组成免疫系统的细胞来自骨髓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造血干细胞(HSC)。虽然成熟T细胞在胸腺产生,但从根本上说它们来源于造血干细胞。通过接受分化信号,HSC定向分化为淋巴和髓系细胞。T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T细胞能表达特异性识别非自身抗原决定簇的抗原受体,不同T细胞克隆数量足以识别任何分子。这一识别系统所需的多样性来自抗原受体位点的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在造血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同系小鼠股骨、骨壳、注入骨髓条的塑料管及经20 Gy γ-射线照射的股骨分别植入同一小鼠腹部皮下,观察1、2、3、4 w各移植物造血重建情况.观察髓腔内微循环结构与机能、组织学、分化不同阶段的造血细胞数目与机能等变化,以及骨皮质体外间充质干细胞(MSC)培养与扩增规律.结果 乏造血干细胞(HSC)的骨皮质异位移植完全可以造血重建,在移植后4 w,移植物已形成完整的封闭的具有正常造血组织的股骨,其重建的程序、速度与具有大量HSC的完整股骨移植的重建基本一致.而经射线破坏和注入塑料管内的骨髓条完全失去造血重建功能.结论 骨皮质可能是骨髓MSC的源泉,BM-MSC是造血重建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碱性纤维生长因子(bFGF)是一种与机体多种类型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关的多向性细胞生长因子。它本身并不是造血因子。最近的研究提示造血细胞可分泌bFGF并且表达纤维生长因子受体。bFGF可与许多造血因子如干细胞因子、白介素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6协同作用,并通过拮抗造血抑制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而刺激骨髓造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原代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VEGF,SCF和TPO)体外诱导ES-D3细胞造血分化的效率,探讨体外高效诱导胚胎干细胞生成造血干/祖细胞的方法。方法:取6~8周昆明鼠骨髓制备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饲养层。采用二步诱导法,先将ES-D3细胞诱导分化为拟胚体(EB),再将EB置于4种体系下诱导分化造血干/祖细胞;第1组:自发分化对照组;第2组:细胞因子组(VEGF加SCF加TPO);第3组:BMSC饲养层组;第4组:BMSC饲养层加细胞因子组(BMSC加VEGF加SCF加TPO)。诱导分化1周的部分细胞行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培养7d和14d的各组细胞中干细胞特异抗原(CD34)、祖细胞特异抗原(c-kit)、粒细胞表面抗原(CD11b)、红系细胞特异抗原(Ter119)阳性表达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CD34、c-kit、CD11b、Te〉119阳性细胞。RT-PCR检测造血转录因子GATA-2、FIk-1、SCL、p-H1和p-major珠蛋白的表达。结果:诱导7d生成的细胞均表达造血CD34和Pkit,诱导14d生成的细胞表达单核巨噬细胞、CD11b和Te〉119,且诱导细胞表达造血转录因子(GATA-2、SCL、β-H1、β-major)基因mRNA,培养在特定条件下可形成造血祖细胞集落。从生成造血细胞和造血集落的数量分析,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与细胞因子合用时诱导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与细胞因子合用,体外可以促进ES-D3细胞的早期造血分化,产生的造血前体细胞可进一步形成造血集落并分化成熟,表达与造血转录和早期造血分化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9.
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输注促进化疗后造血功能的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输注促进化疗后造血功能的恢复赵杰易永林姚程骨髓基质细胞是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利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ABMSC)体外扩增再回输,于常规化疗后的白血病患者,以修复造血微环境,促进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缩短骨髓抑制期。一、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10.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vmal stem cells,MSCs)是中胚层来源的一种成体于细胞,具有诱导分化为多种成体细胞如脂肪、成骨、软骨、肌肉、神经、内皮等细胞的功能.此外,MSCs还可支持和调节造血细胞生成,改变造血微环境,参与炎症、外伤等引起的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1.
血管紧张素Ⅱ对定向造血祖细胞BFU-E体外扩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参与造血调控的机制及其对造血干/祖细胞BFU-E定向优势分化的作用。方法:将脐血来源的CD34^ 细胞在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中悬浮培养,使它们向红系造血祖细胞优势分化,分别在不同时间对培养细胞进行3种处理:一部分细胞提取:RNA,用RT-PCR方法检测AngⅡ受体:mR-NA的转录;一部分添加AngⅡ和其他细胞因子继续培养3天后转移到半固体培养基中进行集落计数;其余细胞在原来的条件下继续悬浮培养。结果:新分离的CD34^ 细胞表面无AngⅡ受体mRNA的表达,此时添加AngⅡ对造血祖细胞生长无明显作用;在CD34^ 向红系优势分化体系中悬浮培养7天后,细胞中能检测到AngⅡ受体mRNA的表达,此时添加AngⅡ可刺激BFU-E的扩增;在培养第14天,细胞中己无AngⅡ受体表达,此时添加AngⅡ对红系祖细胞的扩增已无明显作用。结论:红系祖细胞在分化过程中有AngⅡ受体mRNA的表达,AngⅡ可刺激早期红系造血细胞的增生,并可提高造血细胞向红系定向优势分化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造血细胞群中存在着一小部分造血干细胞 ,这些原始的造血干细胞通过分化 ,形成不同系列的造血祖细胞 ,祖细胞不断地增殖并继续分化 ,发育为成熟细胞 ,以维持正常血液细胞群体的稳定 ;同时 ,干细胞在这一增殖分化过程中 ,通过自我更新机制来维持其数量及功能的恒定。因此 ,造血干细胞最基本的特征是自我更新与增殖分化。人类对造血干细胞的认识正逐渐加深 ,检测方法亦不断完善 ,尤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成功 ,更是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但尚需更深入地对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并发展更为准确的检测方法。  造血干细胞的生物…  相似文献   

13.
慢性髓系白血病粘附缺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造血细胞的分化成熟并有序地从骨髓释放入外周循环,依赖于细胞粘附分子的正常表达。近年来研究表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存在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缺陷,这种缺陷在体内可能是导致大量幼稚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以及髓外造血(肝脾肿大)的机制之一。本文就CML细胞粘附分子缺陷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简述如下。1粘附分子的种类在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作用是通过细胞粘附分子实现的。粘附分子的正常表达,是造血干/祖细胞定居造血基质进行增殖、分化和发育成熟所必需。细胞粘附分子为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迄…  相似文献   

14.
再障的定义根据Heimpel 及Kubaneck 的意见可概括为:“临床应有全血细胞缺乏而外周血细胞未有明显破坏,骨髓及/或髓外造血组织增生低下,没有骨髓纤维化症或恶性肿瘤疾病在骨髓中的浸润.其细胞动力学变化,主要是干细胞贫乏,使造血细胞池中分化及成熟细胞缺乏”.简言之,应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症。再障的发病机理已从三方面探索:造血干细胞缺乏、造血微环境(HIM)损害以及机体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细胞的发育级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发育级系中与造血细胞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成年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用FCM鉴定其纯度。应用RT-PCR检测细胞是否携带白血病特异性基因,结合流式细胞术观察多种造血调控因子刺激后是否具有造血细胞的表面分子标志及基因标志,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造血细胞特异性白血病基因,细胞因子作用2周后未出现血细胞表型,CD34及CD45均为阴性,结论:造血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之间似乎不存在交叉分化现象,为解释其他细胞间的相互转化提出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 ,MSCs)是中胚层起源的原始细胞 ,可分化成间质组织 ,包括骨、软骨、脂肪、肌肉、肌腱和骨髓基质 ,以及最新研究发现的神经组织。MSCs作为干细胞不仅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 ,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1 ] ,本文综述MSCs的生物学特性、临床应用前景以及与自身免疫病 (autoimmunediseases,AD)的关系。1 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MSCs和造血干细胞 (hematopoieticstemcells ,HSC)均主要来自于骨髓 ,但MSCs是一类与HSC截然不同的干细胞。原因如下 :①MSCs不表达造血细胞系的表面标记物 ,如脂…  相似文献   

17.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细胞分化成熟障碍,未成熟造血细胞异常堆积的疾病.有人提出采用某些新的药物或某些小剂量的化疗药物,诱导白血病细胞从原始阶段变为分化成熟阶段,从而治愈.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在寻找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药物及分化机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实验用的白血病细胞株与原代白血病细胞目前供实验室研究用的诱导分化细胞株主要  相似文献   

18.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将造血干细胞(HSC)从骨髓中动员到外周血循环中,刺激HSC和骨髓基质细胞(MSC)向脑缺血病灶归巢,促使HSC和MSC与缺血半暗带细胞相互作用,促进神经营养因子产生.G-CSF还具有抗神经元凋亡作用,驱动神经发生.利用G-CSF动员自体HSC和MSC治疗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可缩小脑梗死体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铁过载对脐带血(UCB)来源的造血干祖细胞及造血支持细胞,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损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UCB-MNCs)和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向培养液中添加200 μmol/L的枸橼酸铁胺(FAC) 24 h建立铁过载模型.分为MNCs-CTL组、MNCs-FAC组、MSCs-CTL组、MSCs-FAC组,每组设3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物质(ROS)水平变化、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造血支持作用.结果 对UCB-MNCs进行铁过载,MNCs-FAC组造血集落形成单位(CFU-E、CFU-GM、BFU-E、CFU-mix)计数显著低于MNCs-CTL组(P<0.05),MNCs-FAC组造血干细胞(CD+34)、髓系造血细胞(CD+33)、红系造血细胞(GlyA+)比例及计数均显著低于MNCs-CTL组(P均<0.05);MNCs-FAC组的凋亡率高于MNCs-CTL组(P<0.05).MSCs-FAC组的群体倍增时间明显长于MSCs-CTL组,且其凋亡率亦高于MSCs-CTL组(P<0.05).结论 铁过载可抑制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诱导其凋亡,也可抑制MSCs的增殖能力,诱导其凋亡,降低其造血支持能力,且此过程中ROS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抑制造血活性和诱导凋亡活性及其逆转对策。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电镜、流式细胞术观察39例再障患者血清体外抑制正常人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及促进正常人造血细胞凋亡的作用,并用不同浓度的造血细胞因子组合影响患者血清抑制造血活性和诱导凋亡活性。结果12例重型再障(SAA)和27例非重型再障(NSAA)患者血清在体外均可明显抑制正常人骨髓红系祖细胞和粒一单系祖细胞的增殖,患者血清作用后的集落细胞中有较多细胞呈现凋亡形态学改变,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AA患者血清集落形成抑制活性和诱导凋亡活性均强于NSAA患者血清;培养体系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造血细胞因子,集落细胞产率可不同程度的恢复,集落细胞的凋亡率可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再障患者血清具有抑制造血活性和诱导造血细胞凋亡活性,造血细胞因子可不同程度地减弱其两种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