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和ESBLs的检测及其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AmpC酶和ESBLs的产生情况并分析其耐药特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的酶提出物三维试验法对186株阴沟肠杆菌进行AmpC酶和ESBLs检测,用K-B法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86株阴沟肠杆菌中,产AmpC酶的菌株63株,占33.9%;产ESBI_s的菌株有28株,占15.1%;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有18株,占9.7%。药敏结果显示,186株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头孢西丁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舒普深的耐药率较低。结论阴沟肠杆菌已呈现出多重耐药性,其耐药机制较为复杂,可表现为阻遏高产AmpC酶、产ESBLs,也可表现为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等多种耐药表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产ESBLs和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月间,确认为阴沟肠杆菌感染及产ESBLs和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81株阴沟肠杆菌中,29株产ESBLs,检出率35.0%;31株产AmpC酶,检出率38.3%;14株同时产生此二类酶,检出率约17.3%。酶抑制剂联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细菌耐药率为3%,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和2%。结论阴沟肠杆菌为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之一,产ESBLs、AmpC酶已成为阴沟肠杆菌耐药的二大主要因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对AmpC酶和ESBLs均稳定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重症感染。  相似文献   

3.
林平  陈佳玉 《疾病监测》2010,25(6):443-446
目的探讨阴沟肠杆菌ESBLs和AmpC酶的产生情况、AmpC酶的耐药基因型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选药参考。方法采用VITEK-6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推荐的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K-B纸片法测定药敏结果;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疑产AmpC酶阳性菌株,并通过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接合试验、PCR测序等实验分析该菌株的基因型。结果 157株阴沟肠杆菌ESBLs和AmpC酶总检出率分别为31.21%和32.48%,其中,单产AmpC酶、同产AmpC酶+ESBLs、单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17.20%、7.64%和23.57%;AmpC酶阳性菌株的耐药基因型:30株为DHA型,9株为CIT型。产酶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耐药现象在同产AmpC酶和ESBLs菌株中更为严重,产与非产AmpC酶(和)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几乎达100%。结论台州地区阴沟肠杆菌产ESBLs和AmpC酶菌株检出率较高,AmpC酶以DHA-1基因型为主。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呈高度耐药,限制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减少产酶株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阴沟肠杆菌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分析细菌产酶与药物耐药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非重复阴沟肠杆菌共174株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SI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多底物协同-拮抗法(MSSAT)检测ESBLs和AmpC酶。结果 174株阴沟肠杆菌中,单产AmpC酶92株(52.87%),其中高诱导型25株,部分去阻遏型33株,完全去阻遏型22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 54株(31.03%);单产ESBLs 1株(0.57%);AmpC酶和ESBLs均不产有27株(15.52%);阴沟肠杆菌产酶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酶株的耐药率(P0.05),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的耐药率高于单产AmpC酶株的耐药率(P0.05);产AmpC酶和ESBLs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高于92.0%,对氨曲南耐药率高达88.9%,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14.8%),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结论阴沟肠杆菌以产AmpC酶为主,单产ESBLs菌株少,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对三代头孢菌素、单环类、青霉素类具有高度耐药性,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依然是治疗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感染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特性及其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方法对2005年4月-2007年7月的各类标本进行阴沟肠杆菌的分离培养,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ESBLs检测采用NCCLS纸片确证试验,用酶提取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结果在63株阴沟肠杆菌中,20.6%的菌株单产AmpC酶;38.1%的菌株单产ESBLs;9.5%的菌株同时产生AmpC酶和ESBLs;31.8%的菌株均不产AmpC酶和ESBLs。产酶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耐药现象在同时产生AmpC酶和ESBLs的菌株中尤为严重。结论本地区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和ESBLs的流行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产AmpC酶及ESBLs的细菌耐药性不完全相同,产酶类型不同,需选用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3种检测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对58株第3代头孢菌素或氨曲南 敏感性减低的阴沟肠杆菌采取三维试验法、改良三维试验法、表型筛选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并对部分 ampD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结果 三维试验法、改良三维试验法和表型筛选法对58株细菌产AmpC酶的检出率 分别为70.69%、65.52%和86.21%。PCR扩增显示ampD基因的阳性率84.48%(49/58),对11株耐药菌株的 PCR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其中8株去阻遏高产突变株均存在羧基端可疑的突变位点。结论 表型筛选法是 一种结果可靠、操作快速简便、适于微生物实验室常规开展的检测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结构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与ampC结构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药物敏感试验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3株耐药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的结构基因行PCR扩增并进行产物序列分析,测序的3株阴沟肠杆菌与E.cloacae p99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比较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3株阴沟肠杆菌耐药株ampC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E.cloacae p99的同源性为9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仅Ala-58-Pro发生点突变。结论:阴沟肠杆菌ampC结构基因突变可能与其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检测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的三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3种检测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对58株第3代头孢菌素或氨曲南敏感性减低的阴沟肠杆菌采取三维试验法、改良三维试验法、表型筛选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并对部分ampD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结果三维试验法、改良三维试验法和表型筛选法对58株细菌产AmpC酶的检出率分别为70.69%、65.52%和86.21%。PCR扩增显示ampD基因的阳性率84.48%(49/58),对11株耐药菌株的PCR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其中8株去阻遏高产突变株均存在羧基端可疑的突变位点。结论表型筛选法是一种结果可靠、操作快速简便、适于微生物实验窜常规开展的检测阴沟肠杆菌产AmDC酶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该院阴沟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的情况,以及其对常用抗菌剂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K-B法做体外药敏实验,并同时进行AmpC酶及ESBLs的检测。结果 91株阴沟肠杆菌中共检出产酶菌株39株(42.8%),其中产AmpC酶21株(23.1%),产ESBLs 13株(14.3%),同时产AmpC酶及ESBLs 5株(5.5%)。产酶菌株感染分布以老年病科及ICU为主。药敏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对抗菌剂耐药性严重,除亚胺培南100.0%敏感外,产酶菌株对其他抗菌剂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P<0.05)。结论阴沟肠杆菌对常用抗菌剂具有较高耐药性,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剂,加强对阴沟肠杆菌耐药性监测,碳青霉烯类抗菌剂可作为阴沟肠杆菌严重感染的首选抗菌剂。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产生情况,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检测方法、原理及其评价,以便对耐药菌株采取及时有效的监控和治疗措施,防止院内感染的暴发。  相似文献   

11.
阴沟肠杆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自顺 《检验医学》2010,25(1):55-55,60
阴沟肠杆菌广泛存在于水、土壤等外界环境和人或动物肠道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引起泌尿道、呼吸道和伤口感染以及菌血症等。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加上各种侵袭性诊疗手段的普遍应用,阴沟肠杆菌导致的感染日益增多,尤其是产AmpC酶菌株的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12.
两种检测阴沟肠杆菌AmpC酶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16,自引:7,他引:116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简便易行的AmpC酶的表型筛选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表型筛选和三维试验,对144株阴沟肠杆菌进行AmpC酶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检测部分菌株的等电点和ampD基因。结果 144株阴沟肠杆菌表型筛选结果显示高产AmpC酶的菌株共有35株,占24.31%(35/144)。表型筛选与三维试验相比总符合率为89.58%(129/144)。2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反的5株菌,其中4株 等电点条带均不能被氯唑西林抑制,另1株菌株等电点检测有5条带(其中2条被氯唑西林抑制)。3株ampD基因阳性菌株测序结果显示均存在71,72,75位氨基酸发生改变,其中有2株还存在101位氨基酸改变。结论 表型筛选法检测AmpC酶结果可靠、方法简易,易于在临床实验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的感染部位、AmpC酶的检测情况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征.方法用VITEK-AMS60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法测定药敏结果,通过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产AmpC酶菌株.结果阴沟肠杆菌感染部位广泛,尤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现象严重,表现为高耐药和多重耐药,但第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低,另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耐药率极低,仅为0.8%.58株阴沟肠杆菌中检出产AmpC酶21株,检出率为36.2%.结论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可作为阴沟肠杆菌感染的经验治疗的首选药物,第四代头孢菌素可作为产AmpC酶菌株感染的治疗,亚胺培南可作为二线用药治疗其混合感染及其高耐药菌株的感染.临床实验室对阴沟肠杆菌进行药敏分析、检测AmpC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 lactamases,ESBLs)及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特征.方法 选择49株阴沟肠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确证试验检测产ESBLs阳性菌株;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初步筛选产AmpC酶阳性菌株,采用PCR检测AmpC酶基因.结果 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西丁、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氨曲南的耐药率均达79.6%以上,对美罗培南敏感率较高,达91.8%.49株阴沟肠杆菌中对头孢西丁耐药的菌株46株(93.9%);产ESBLs菌株29株(59.2%),PCR 扩增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36株(73.5%),同时产两种酶的菌株为13株(26.5%).结论 产ESBLs 及AmpC酶阴沟肠杆菌普遍且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瑞安市人民医院临床标本分离出的的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瑞安市人民医院2006年1~12月临床标本分离到的96株阴沟肠杆菌,用纸片扩散法对14种抗菌药物进行了药敏试验,用改良三维试验进行持续高产AmpC酶和ESBLs的双重检测。结果96株阴沟肠杆菌中11株(11.5%)高产AmpC酶;2株(2.1%)既持续高产AmpC酶又产ESBLs;40株(41.6%)只产ESBLs;其余43株(44.8%)未发现持续高产AmpC酶或ESBLs。结论使用改良的酶提取物三维试验可同时检测高产AmpC酶和ESBLs菌株,应根据阴沟肠杆菌产生不同的ESBLs来选择性用药。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简便、快速、准确的AmpC酶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表型筛选法、双纸片协同试验和三维试验同时对39株阴沟肠杆菌进行AmpC酶的检测,将前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分别与三维试验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 三维试验结果显示39株阴沟肠杆菌中高产AmpC酶的菌株共有10株。表型筛选法特异性为69.0%,灵敏度为90.0%。 其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三维试验(P<0.05);双纸片协同试验特异性为93.1%,灵敏度为80.0%。其阳性检出率与三维试验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双纸片协同试验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可以替代三维试验在各级医院常规应用。表型筛选法敏度高,容易操作,可以在基层医院用于产AmpC酶菌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耐药情况及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维普数据库中2000~2007年的关于阴沟肠杆菌耐药性的文章共汁99篇,进行统计学汇总分析。[结果]药敏结果分析显示阴沟肠杆菌对广谱青霉素氨卞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98%;对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均达45%以上;对头霉素类的头孢美唑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为88.4%和89.2%;对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稍低;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比较敏感。阴沟肠杆菌产AmpC类耐药酶株占30.4%;产ESBLs耐药酶株占24%;同时产两种耐药酶的菌株占11.1%。[结论]我国阴沟肠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并呈多重耐药,今后要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我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Ⅰ类整合酶基因(int Ⅰ 1)、qacE△1-sul Ⅰ基因和质粒AmpC酶基因(AmpC MIR、AmpC DHA)存在状况.方法采用ATB药敏试验板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分离的20株阴沟肠杆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耐药基因.结果该20株菌呈现多重耐药,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对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吩和头孢西丁完全耐药,头孢吡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25.0%和85.0%,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60.0%~90.0%之间,其余的耐药率在80.0%~95.0%之间.int Ⅰ 1、qacE△1-sul Ⅰ、MIR和DHA基因的阳性株数(%)分别为19株(95.0%)、17株(85.0%)、17株(85.0%)、1株(5.0%).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int Ⅰ 1、qacE△1-sulⅠ和MIR基因携带率很高.在阴沟肠杆菌中检出intⅠ 1、qacE△1-sulⅠ以及质粒型AmpC MIR基因在我国大陆均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阴沟肠杆菌Ⅰ类整合酶基因及质粒AmpC酶基因检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明确我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Ⅰ类整合酶基因(intⅠ1)、qacE△1-sulⅠ基因和质粒Am鄄pC酶基因(AmpCMIR、AmpCDHA)存在状况。方法采用ATB药敏试验板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分离的20株阴沟肠杆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耐药基因。结果该20株菌呈现多重耐药,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对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吩和头孢西丁完全耐药,头孢吡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25.0%和85.0%,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60.0%~90.0%之间,其余的耐药率在80.0%~95.0%之间。intⅠ1、qacE△1-sulⅠ、MIR和DHA基因的阳性株数(%)分别为19株(95.0%)、17株(85.0%)、17株(85.0%)、1株(5.0%)。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intⅠ1、qacE△1-sulⅠ和MIR基因携带率很高。在阴沟肠杆菌中检出intⅠ1、qacE△1-sulⅠ以及质粒型AmpCMIR基因在我国大陆均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