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避免病人检查和标本采集、送检缺陷及医疗纠纷发生的对策。[方法]对2006年1月1日—2006年6月30日(简称整改前)本院肿瘤科住院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缺陷原因分析,针对原因提出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后,再次进行临床观察,且与整改前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6个月,病人检查及标本采集、送检的缺陷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主动负责的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避免病人检查及标本采集、送检的缺陷发生,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正确采集血液标本的方法,避免发生医疗纠纷.方法 将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和护理干预组51例,对照组常规采集血液标本,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干预.然后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标本正确送检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对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护理干预,使标本准确、及时、元误的送检,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眼科门诊病人潜在的安全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对眼科门诊病人医疗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总结,制订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实施防范措施1年来,未发生一例外伤及由于护士的技术操作原因发生的医源性眼部损伤,未发生医疗纠纷.[结论]加强眼科门诊医疗安全隐患的防范是减少病人的并发症及避免医疗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马玉叶  韦如仙  杜巧 《全科护理》2013,(35):3332-3333
[目的]探讨尿液标本采集纳入专科护理质量评价的实践与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改进前)在肾内科住院病人尿液标本采集情况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2013年6月(改进后)再次对尿液标本采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改进措施后尿液标本正确采集率高于改进前、因护士和病人因素造成的标本采集错误率低于改进前,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标本采集纳入护理质量评价,通过质量监测,减少了尿液标本采集的错误发生.  相似文献   

5.
宋国菊  主文艳 《护理研究》2012,26(28):2636-2637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肺炎监测标本采集的质量监控方法,以提高标本采集成功率与送检率.[方法]采用1SO9001程序管理模式,对住院肺炎患儿监测标本采集过程实施质量监控.[结果]护理人员及患儿均未发生交叉感染 ;标本采集成功率、送检率及检测结果回馈率均为100% ;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明显提高.[结论]实施质量监控,使肺炎监测标本采集规范化,提高了标本采集成功率与送检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医院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7年6月发生医院感染的老年病人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病人感染部位前3位的为呼吸道、泌尿道和胃肠道;基础疾病以脑血管疾病、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感染率最高;与创伤性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意识等有关.[结论]加强医院病房管理,提高医务人员交叉感染意识,认真遵守无菌原则,提高病人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周革霞  李倩  邵京华  张晴  王硕 《全科护理》2020,18(11):1368-1371
[目的]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肾病科病人尿标本采集流程进行分析与优化,建立肾病科病人尿标本标准化采集流程。[方法]应用FMEA对尿标本采集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制订具体改进措施,比较改进措施实施前后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值、病人尿标本采集与送检质量、病人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实施后宣教不到位、监督力度不够、病人理解不到位、标本采集与送检流程不清晰、多人管理、职责不明确等失效模式的RPN值与实施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病人标本留取方法与留取量正确率分别由85.75%、91.19%上升至97.41%、98.59%;条码漏扫率与标本丢失率分别由12.69%、7.51%下降至4.71%、3.29%,病人满意度由91.41%上升至97.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MEA模式对肾病科病人尿标本采集与送检流程进行管理,对提高病人尿标本采集与送检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点环节干预对提高临床护士标本采集认知水平和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6月—8月不合格标本采集情况,同期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500名临床护士,应用自行设计的标本采集认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依据干预前收集的资料分析结果制定干预措施,从标本采集前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存储及送检三方面进行重点环节干预。干预后收集2016年9月—12月不合格标本采集情况,同时应用相同的问卷对干预后的5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干预前后临床护士的标本采集认知水平及标本采集不合格率情况。[结果]干预后护士对标本采集的认知评分(18.60分±1.36分)高于干预前(12.25分±3.32分),不合格标本率(0.18%)低于干预前(0.61%),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加强重点环节干预,可提高临床护士标本采集认知水平,有效降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病人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老年住院病人发生自杀的行为的原因、时间、方式等特点,制订并实施老年住院病人安全管理措施,对自杀高危病人进行评估、跟踪、护理干预等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进行护理干预.现察并比较干预前后自杀行为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发生自杀行为15例,发生率为1.86%,护理干预后发生自杀行为13例,发生率为0.90%(X<'2>=3.93,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和病房安全管理可减少老年住院病人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进一步规范护理记录,提高护理记录质量,防范医疗纠纷发生.[方法]2007年7月-2007年12月,从病案室抽查240份一级护理病人的护理记录,对其进行逐页检查.[结果]护理记录合格率≥90%为210份(87.50%),合格率<90%不达标的30份(12.50%),存在缺陷52处.[结论]应加强护士法律意识,规范护士执业行为,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以提高护理记录的质量,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低病人外送检查风险的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 536例次住院病人外送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评估后正常外送检查4 241例次,不能正常外送和延后检查295例次,外送检查均未发生医疗纠纷.[结论]对住院病人在外送检查前进行预见性的评估再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可提高病人外出检查时的安全性,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老年糖尿病人对低血糖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对中老年糖尿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针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实验组对出院病人进行电话或上门随访,2006年12月42例病人转至护理专科门诊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结果]延续性护理干预前10.00%的病人了解低血糖发生的原因,20.00%病人了解低血糖症状,13.33%了解低血糖处理的方法,干预后对这3项了解分别为85.71%、66.67%、50.00%.[结论]老年糖尿病人对低血糖防治知识缺乏了解,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应高度重视低血糖的防治,以减少低血糖发生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李忠英 《家庭护士》2009,7(15):1329-1330
[目的]探讨针对性综合干预对住院精神病病人间冲突事件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病室管理、病人、护理人员三方面综合干预方法,对43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与往年同期412例住院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发生冲突事件5例(1.16%),对照组12例(2.91%),并且冲突导致的损伤情况存在差异.[结论]对住院精神病病人进行综合性干预,可以减少冲突事件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防止精神分裂症病人复发的社区护理措施.[方法]对辖区内2006年3月-2007年2月30例巩固、维持期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家属实行健康教育、个人服药计划、生活能力训练和社会角色训练等护理干预措施.入组时、入组1年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BPRS及SDSS得分、服药依从情况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家属的护理干预,可减少精神刺激因素、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胡曙荣  蔡娜 《当代护士》2014,(1):172-174
目的 分析影响急诊不合格血标本的因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 本院急诊科科室于2010年6月~2011 年3月之间收集22420例血液标本,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2组,每组各11210例,对照组的标本为未进行干预管理前采集的标本,而干预组的标本则是在干预管理后完全按照标准程序送检,且送检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影响结果的因素,检查内容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液生化以及其他项目,最后对检验出存在不合格因子的血液标本进行记录,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探究分析不合格原因以及预防干预的具体措施.结果 对照组不合格率达到了7.823%,而干预组不合格率仅为0.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标本发生溶血、送检的存放标本的试管出现错误、检验人员查对不严、管理不到位、检验技术不到位出现检验错误、送检不及时标本发生变性、试管放置时间过久、患者自身原因如采集前食用油腻食物以及院内检验的管理不到位等.  相似文献   

16.
血液标本采集和运送中的缺陷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嘉英 《当代护士》2007,(11):67-69
总结了45例血液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中发生的护理缺陷.认为需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血液标本采集、送检规范的知识及操作培训;改进不合理的工作流程;建立不合格标本登记本;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等措施,对血液标本采集的全过程进行安全管理,提高标本采集合格率,确保标本送检质量,降低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后遗感的定义、发生原因、护理措施和预防方法.[方法]对2006年4月-2009年5月进行穴位注射后发生后遗感的20例次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发生后遗感的病人进行有效的护理及预防.[结果]中老年及体弱者,医护人员操作手法过重或不熟练是穴位注射后遗感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及预防措施,是使已发生的穴位注射后遗感病人得到完全恢复并减少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标本采集质量。方法:对微生物标本质量进行监测,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患者准备不足、标本污染、采集量不足、送检不及时、标本送检数量不合要求、暂存不当等问题,进行干预后,各类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加强患者健康指导,完善标本采集手册,系统培训标本知识,落实标本采集的环节控制,加强科间联系等干预措施可提高标本送检质量。  相似文献   

19.
总结本院2015年1~12月期间14006件手术病理标本采集及送检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手术标本留取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认为正确留取手术病理标本,定期核查、追踪手术病理标本的情况,能提高标本送检的正确率,规范标本管理,从而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促进冠心病病人的身体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2006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病房的268例冠心病病人进行有计划的健康管理及行为干预与效果观察.[结果]观察组病人的行为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均优于管理前.[结论]对冠心病病人进行有计划的健康管理与行为干预,可促进其身体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缓解症状、稳定病情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