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尧 《药品评价》2006,3(5):337-338,373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我国慢性肝炎发生除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我国一般人群HCV感染率为3.2%.约3800万人感染HCV。与慢性HBV病毒在感染的肝细胞内难以清除不同.有效的抗病毒常常可使HCV从体内清除.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如何达到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治疗比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3.
<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极易慢性化,病情呈隐匿性进展,是导致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及终末期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1]。近年研究表明慢性HCV感染患者的病情发展、转归与患者因素、病毒因素及治疗情况等有关[2]。本文对本科近年所诊治的259例慢性HCV感染患者的宿主因素、病毒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影响慢性HCV感染患者病情发展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约50%~80%可发展为慢性肝炎,部分病例可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丙型肝炎慢性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病毒和宿主两方面。病毒因素主要包括HCV的高度变异性、泛嗜性、基因型的差异、与抗体结合表面蛋白的缺失、HCV与脂蛋白  相似文献   

5.
42例乙型重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炎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 ,本文对乙型肝炎重叠丙型肝炎 (乙丙型肝炎 )与单纯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特点作初步分析 ,并对使用α 干扰素后病毒标志转阴进行对比。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996年 10月至 1998年 10月本院住院病人。诊断标准参照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所订标准。全部病例作血清乙肝标志物 (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抗HEV、抗HCV、抗HAV IgM、抗HDV(ELISA)。其中 68例HBsAg阳性及抗 HBe、HBeAg、抗 HBc一项或两项阳性、ALT异常为…  相似文献   

6.
7.
张宇 《国外药讯》2005,(4):51-52
WHO估计,全世界约有1/3人口接触乙型肝炎病毒(HBV),从而导致全球有3.5~4亿人感染了慢性肝炎。然而,推测只有不到1/3的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HCV)病人接受治疗。大多数病人居住在东南亚和下撒哈拉非洲,多数是出生就受到感染。感染HCV的较少,估计有2亿左右。  相似文献   

8.
美国肝病学会(AASLD)近期对慢性乙、丙型肝炎治疗实践指南进行了修订,并在AASLD网站上(www.aasld.org),公布了其完整版本和文献综述。这不仅此原方案先进,也更新了我们的观念。比如,慢性HBV感染者需终生监测,以及时发现抗病毒治疗时机和并发症。代偿性肝病初治,除有禁忌证或无应答者外,干扰素α、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疗效相似,均可应用。HBeAg(-)者宁可道选干扰素α或阿德福韦。ALT在正常值2倍以下者暂不考虑治疗。丙型肝是治疗对象是HCV RNA( ).肝活检有纤堆化,不论ALT高低都应治疗,其通用方案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和利巴韦林(RIB)联用,RIB的剂量应根据基因型和体重而定.基因Ⅰ型、体重小于75kg者为1.0,体重大于75kg者为1.2:基因Ⅱ、Ⅲ型的慢丙肝不论体重大小均为0.8,等等;本文结合近期资料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内源性循环红细胞(EPO)自体抗体与慢性丙型肝炎感染相关的贫血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被诊断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检查信息,共有121名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血清抗EPO抗体水平,采用商用试剂盒测定血清中EPO水平,RT-PCR法测定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抗EPO抗体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贫血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共有53名贫血和67名非贫血患者,贫血患者年龄、网织红细胞比例、血清EPO水平和抗EPO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非贫血组。但血红蛋白、白蛋白和丙型肝炎病毒RNA负荷水平均低于非贫血组。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随抗EPO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EPO水平较低(P0.001),但丙型肝炎病毒RNA负载却呈现出较高的水平(P0.001)。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随抗EPO抗体阴性患者中血清EPO水平与血红蛋白水平呈现出负向相关性(P0.001),并呈现出明显的反向剂量反应关系,但该相关性并未在抗EPO阳性患者中发现。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网织红细胞比例每增加1%,血清EPO水平每增加1 mU/mL,贫血发生风险分别增加32.2%、8.9%,抗EPO抗体阳性患者贫血发生风险增高5倍。结论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贫血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有关。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随抗EPO抗体阳性患者有较高的贫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进程影响因素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爱萍  常洁  刘芳  邱蔚蔚 《江苏医药》2007,33(6):635-635
为了解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病程进展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判断慢性丙肝的自然转归及愈后提供依据,我们对128例住院或门诊慢性丙肝病毒感染患者进行了随访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将聚乙二醇(FEG)化学连接于治疗蛋白质能增加血浆半衰期、减少毒性、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性。PEG结合蛋白质通过减少免疫系统发现和攻击外源物的能力以增加其治疗效果。由活化的PEG单体与蛋白质偶联制备PEG蛋白结合物,这种偶联策略有多种选择。PEG化干扰素-α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性感染已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工作,并获得肯定的疗效。已有3种PEG蛋白结合物被FDA批准,临床应用于治疗严重的复合性免疫缺陷病和治疗各种白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治疗继发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某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纳入的124例继发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其中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治疗。评估两组患者肝功能、临床疗效、不同病毒基因型感染者病毒学应答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均降低,观察组ALT及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但观察组TBil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及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非HCVⅠ型感染者EVR、ETVR和SVR均高于HCVⅠ型感染者(P <0.05);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9.35%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明显更低(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14.
李胜南 《药学进展》2006,30(5):241-241
Valeant公司研发的Viramldine盐酸盐是一种鸟嘌呤核苷类似物,为一种口服、肝靶向的病毒唑(ribavirin)前体药物,可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使用以治疗慢性丙型肝炎。Viramidine具有吸收迅速,能被肝脏大量吸收的特点,而且能在肝中转化为活性代谢物。该药2003年底进入Ⅲ期临床,实验使用的剂量为600mg,每天两次。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10年中,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方法有了极大的进展。病毒唑的发明,以及最近其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ylatedinterferon)的联合使用代表着改进治疗效果上的两个里程碑。总之现在持续的病毒学反应可能会发生在43% ̄46%的基因型1型感染的患者中以及75% ̄80%的基因型2或3型感染的患者中。另外,现在已经确定了与对治疗产生较低或者较高反应的相关因素,这就为针对不同患者人群的要求而改进现有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基础。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根据治疗所诱发的病毒清除时间而实施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提供了一种安全且性价比高的治疗方案,同时也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丙型肝炎(HCV)RNA水平及谷丙转氨酶(ALT)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能持久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敏  刘同华  张恩娟 《中国药房》2003,14(4):249-250
临床评价慢性丙型肝炎(CHC)抗病毒治疗效果一般根据生化、病毒学和组织学等指标 ,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血清丙型肝炎病毒 (HCV)RNA负荷和肝穿刺活检得出的肝活动指数(HAI)[1]。本文结合以上指标 ,对CHC抗病毒治疗的有关进展作如下综述。1干扰素治疗干扰素 (IFN)有α、β、γ3种 ,以IFN -α临床使用资料最多。IFN -α包括天然淋巴母细胞干扰素(IFN -α-nl)、基因重组干扰素(IFN -α-2a、IFN -α -2b、IFN -α-1b)和基因重组复合干扰素(Consensusin…  相似文献   

18.
郑金国 《河北医药》2002,24(11):854-855
与HCV感染有关的免疫反应是导致多种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产生和慢性HCV感染肝外表现的重要原因。在血液单个核细胞 (PBMC)中复制的HCV做为激活T和B淋巴细胞的持续刺激物 ,导致自身抗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1] 。从总体上说 ,80 %的慢性HCV感染患者至少有一种自身免疫现象。例如 ,2 0 %~ 3 8%的病例抗核抗体(ANA)阳性 ,66%抗平滑肌抗体 (SMA)阳性 ,2 2 %~ 2 8%有抗心磷脂或抗 β2 糖蛋白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抗 LKM )、抗甲状腺抗体 (ATPO)以及含有HCV及其抗体的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都是具…  相似文献   

19.
孟祥俭  邬颖华 《中国药业》2011,20(21):98-100
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目的 是根除或长期抑制病毒复制,抗病毒是治疗的关键.该文就干扰素、利巴韦林前体药物、治疗性疫苗、蛋白酶抑制剂以及中药制剂等几类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临床研究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α-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8例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选用α-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对照组选用α-干扰素单独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