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性,42岁,因近2月来时感右上腹隐痛,体检发现肝占位性病变入院。10年前曾患肝炎治愈。化验检查:HBsAg(-),抗-HBe(+),抗-HBc(+),AFP(-),肝功能正常,外科检查无明显异常。肝脏 B 超显示肝右后叶有3.2×2.8cm 增强区,内部回声不匀,边界清楚。CT 扫描显示肝右后叶3×2.7cm  相似文献   

2.
患者1,男,69岁.2004年10月体检时B超发现肝左叶一大小约55mm×43mm的实性占位病变,边界清,呈低回声.于2004年11月行肝左叶切除术,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为原发性肝癌.术后两个月超声检查见肝右叶近膈顶处一个17.6mm×13.2mm的低回声.CDFI:低回声周边及内部未见血流信号.超声诊断:肝右叶局限性病变,不排除增生结节.进行超声造影及CT检查,均考虑为增生结节.一年随访超声观察病变无明显变化.至2006年1月彩超检查见肝右叶一大小约23.7mm×27.3mm低回声,边界清,周边无暗晕.肝右叶近膈顶区见一个35.6mm×31mm的低回声,边界不清,周边见不均质高回声区,内回声不均匀.CDFI:肝右叶和近膈顶区的低回声内部及周边均可见稀疏的血流信号;肝左叶的低回声内测得血流信号,血流速度约15.7cm/s.超声诊断: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提示恶性肿块可能性大.在外院超声造影等检查结果为肝癌.并进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肝癌治疗术.  相似文献   

3.
患,女,21岁。于1998年11月22日体检行B超检查发现肝右后叶一实质性占位病变,行肝脏CT平扫提示“肝右后叶巨型占位”;肝脏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肝占位病变”。查血AFP正常,乙肝两对半检查均阴性。既往体健,无肝炎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于1998年12月2日收入院行肝介入治疗1次,45d后即1999年3月准备  相似文献   

4.
1 对象和方法 患者男性,44岁。右上腹阵发性钝痛 1mo,疼痛向右肩背部放散。查体:上腹部饱满,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叩诊肝下缘位于右锁中线肋缘下 2cm,剑突下 5cm。腹部B 超提示:肝内多发实质性占位(提示肝癌),以“肝癌”入院。入院后,腹部 CT示:肝脏弥漫性实质性占位(考虑转移性肝癌)。胸部X 线提示:转移性肺癌。胃镜示:胃体癌。肝功示:ALT 88.3U/L,AST 112.4U/L,GGT  相似文献   

5.
患者,35岁。因反复右上腹隐痛不适一月余,于1996年2月9日入院。体查:肝区轻叩病,余无特殊。化验:肝肾功能正常,AFP0.14mmol/L。B超(BUS)示右肝后叶有一低回声给节,直径约2cm。CT及MRI示右肝后叶占位性病变,直径约2.5cm,拟诊“肝癌”。进一步行肝动脉造影数字减影(DSA)示右肝后叶约5cm×4cm之肿瘤染色,由肝动脉右后叶分支血供,于动脉唤期见动脉抱球征,并见少量“肿瘤”血管;病变位置与CT、MRI所示相同。诊断为右肝后叶肝癌;于同月13日在气内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们及右肝段处有一约2.scm之实质性肿物,界尚清…  相似文献   

6.
陈怡  朱卫国  崔芳  寇雪梅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9):757-758,F0004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未婚.主因"右上腹胀痛伴后背放射痛1个月"入院.平素生活不规律,内分泌失调,但未使用激素治疗.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42 U/L.AFP、CEA,CA19-9正常,HbsAg阴性.B超:肝右叶见一低回声实性团块大小为68 mm×62mm,周边及内部血运丰富,余实质回声均匀弥漫中低水平细光点,管腔结构清晰,肝内血流充盈好.增强CT:肝右后叶见60 mm×60 mm×80 mm不规则结节影,动脉早期和动脉晚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与肝实质密度基本一致,延迟期病灶呈略低密度,病灶中心见星形低密度影,各期均无强化.临床诊断:肝右叶后段多血供占位性病变,以局灶性结节增生可能性大.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患者入院前1周曾做乳腺肿物切除,病理诊断为乳腺导管上皮中-重度非典型增生,见图1(见封四).  相似文献   

7.
肝错构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错构瘤 (Hepatichamartoma)是一种罕见的胚胎和胎肝发育异常的肿瘤样团块 ,多见于婴幼儿。我们近期收检 1例 ,现结合文献复习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 ,男 ,1612 岁。因右上腹包块 8mon入院。查体 :发育正常 ,右上腹扪及约 5cm× 6cm的包块 ,质硬 ,活动度差。B超见肝左叶 6 7cm× 5 5cm大小实质性等回声区 ,形态欠规则 ,边界尚清 ,内部回声均质。CT提示肝左叶巨大占位性病变 ,考虑为肝母细胞瘤。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术后见肿块约 10cm× 8cm× 5cm大小 ,位于肝左外叶膈面前下方凸出于肝表面…  相似文献   

8.
1 病例资料患者 ,女 ,2 0岁 ,患者于入院前 1个多月因右上腹、右腰部疼痛并畏寒、高热 ,在当地医院“抗炎”等治疗 ,因疗效欠佳转入本院。 8年前曾在外院行“胰腺囊肿”手术和“膀胱切开取石术”。入院后体查 :体温 37~ 38℃ ,消瘦 ,右上腹直肌旁和下腹正中可见手术疤痕 ,右上腹、右腰部触叩痛明显。血常规 :Hb94 g/L、WBC7.3× 199/L。尿常规 :RBC (+)、WBC(++)。B超及CT检查提示 :肝右后叶下段一约 5 0mm× 4 5mm低回声肿块 ,内有液性暗区 ,右肾体积略小 ,肾皮质变薄 ,肾盂内可见强回声斑块 ,肾周界限模糊 ,造影强化右肾未见明显…  相似文献   

9.
病例简介 患者女,28岁,因左上腹发现无痛性包块20多天入院.病后无畏寒、发热,无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过去曾做过甲状腺癌切除术.体检:一般情况尚可,腹平软,左肋缘下可触及一约5cm×6cm×8cm大小包块,边缘尚清,表面触及小结节,活动度差,质硬,轻压有胀痛.包块无搏动、无震颤.右肋缘下肝、胆触及不清.肝功能:HBsAg(+)、AFP(-).胸正侧位片:未见异常.B超:肝左外叶见约7.4cm×6.5cm大小的强弱不均匀回声团,边界欠清,内回声紊乱.诊断:肝左外叶实质性占位病变.CT:平扫肝左外叶一约5.5cm×7cm×8cm大小的团块状混杂密度影,边界欠清,实质CT值47~59Hu,内见大量斑点状、斑片状钙化影占据;增强后肿物实质轻度强化,CT值62~95Hu.CT诊断:肝左外叶占位;①肝转移癌?②肝寄生虫病?手术及病理:取上腹部正中切口,胃、脾、胰探查未见异常.肝左外叶见约8cm×8cm×9cm大小的肿物突出,呈黄白色,结节状,质硬,不易出血.切除肝左叶连同肿物一并取出.病理诊断:肝转移性乳头状癌并广泛钙化灶.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无诱因渐感肝区胀痛不适发现肝区肿块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营养中等,心肺无异常.右上腹明显膨隆,肝右肋下4cm可触及,腹软无压痛、无移动性浊音,肝区无叩痛.化验甲胎蛋白AFP、CEA未见明显异常,HBsAg(-).CT扫描肝右叶显示一类圆形低密度灶,12.1cm×14.9cm×19cm大小,肝门及腹膜后间隙清楚,无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示病灶比较均匀性强化,病灶边缘与正常肝组织界限清楚,门脉及肝左叶受压左移,未见门脉瘤栓.CT诊断:肝右叶巨大占位病变,考虑良性肝肿瘤.超声检查:肝右叶体积明显增大,显示一大小170mm×155mm×136mm的巨大实质性肿块图像,该肿块与周围肝组织界限清楚,边界规则、包膜完整平滑呈强回声带(图1)无低回声晕.  相似文献   

11.
1病例 患男性,50岁。B超:见肝右后上叶有一约。2.2×20cm占位病变。提示:①肝囊肿;②血管瘤。CT报告为小肝癌。实验室检查:AFP及CEA均阴性,肝功能正常。外科检查,无明显异常。手术探查:无肝硬化,在右后叶上段触及约2×2cm硬块。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工人,因肝区胀痛1周,发热3天入院.体查:T38.2℃,R20次/分,P102次/分,BP17/10kPa,消瘦,巩膜、皮肤无黄染,心肺(一),腹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区叩击痛,肝肋下1.5cm,质中等,脾(一),腹水征(一),余(一).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1.3×10~9/L,NO.72,LO.28,尿常规(一),肝功(一),AFP(一).B超:肝右前叶1.5cm×2.3cm类圆形实性低回声病灶,其后不伴声影,B超诊断:肝大,肝脓肿.  相似文献   

13.
肾畸胎瘤1例     
患者女性,42岁.因右上腹部疼痛两月余入院.查体:右上腹局限性隆起,可触及一15cm×12cm×1Ocm大小的肿块,质硬,表面凹凸不平,活动差,有压痛及叩击痛.B超检查:右肾区见一62mm×62mm无回声区,边界欠规则,内见少许中强回声团,并可见分隔与右肾上极紧贴.提示,右肾周囊性占位.x线检查:腹平片见右肾影增大,其内可见形状似牙齿  相似文献   

14.
病例:男性,56岁,住院号185697。主诉右上腹隐痛不适一月余,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无阳性体征发现,各项化验检查均在正常范围。B超提示肝脏右后叶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血管瘤,CT提示肝脏右后叶多囊状不规则病灶,考虑肝内胆管局限性囊性扩张症合并肝胆管结石可能性大,胆管囊腺癌待排除(图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摘要 女,23岁,已婚,口服避孕药史1年.主因发热5天,右上腹痛4小时入院,无外伤史.查体:右上腹可触及一约6cm×5cm肿物,质硬,触痛明显.超声检查:肝右叶可见约12.8cm×9.5cm×8.6cm的中等回声实性肿物,未见明显包膜回声,靠近肝表面处回声不均,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  相似文献   

16.
男40岁.平素体健.1990年11月24日B超检查发现肝右叶靠近肾脏上极边缘有一2.2×2.0 ×2.0cm椭圆形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均匀,周边有明亮的边界回声,双肾回声正常.B超示:肝有叶实质占位病变。1个月后B超复查,在右肋间及右肋下斜切扫查时,发现肿物似位于肝右后叶内;当右肾背部纵切时,肿物位于右肾上极内上方,下腔静脉后方.通过多切面、多方向扫查,见肿物与肝脏及右肾均不相连.超声提示:右肾上腺实质肿瘤。1991年1月31日行右臂上腺肿瘤探查术,术中见肿瘤约4.0×1.9×1.5cm,包膜完整,切面呈黄色,均匀细腻.病理诊断: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病人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 ,5 9岁 ,因进行性吞咽困难 3月余前来就诊。应用Medison 6 0 0 0型超声诊断仪检查 :贲门部管壁不规则增厚 ,厚约 6~ 1 5mm ,呈偏心性的“靶环”征改变 ,大小约 38mm× 31mm ,边界清 ,形态不规则。于胰尾背侧探及 1 2mm× 1 1mm的类圆形低回声结节 ,边界清 ,有包膜。另于肝右叶下缘角、肝右后叶、肝左外叶下段分别探及 32mm× 1 7mm、1 9mm× 1 3mm和 2 2mm× 1 5mm的低回声 ,边界清 ,周边有暗晕。超声诊断 :①贲门癌并肝脏转移癌 ;②胰尾背侧的低回声结节 ,考虑为肿大淋巴结。肝脏CT示 :肝左右叶占位病变 ,考虑为转移性肝癌。胃…  相似文献   

18.
陶筱琴 《医学文选》2001,20(5):748-748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 ,2 8岁 ,因左上腹发现无痛性包块 2 0多天入院。病后无畏寒、发热 ,无胸闷胸痛 ,无恶心呕吐。过去曾做过甲状腺癌切除术。体检 :一般情况尚可 ,腹平软 ,左肋缘下可触及一约 5 cm× 6 cm× 8cm大小包块 ,边缘尚清 ,表面触及小结节 ,活动度差 ,质硬 ,轻压有胀痛。包块无搏动、无震颤。右肋缘下肝、胆触及不清。肝功能 :HBs Ag ( )、 AFP(- )。胸正侧位片 :未见异常。 B超 :肝左外叶见约 7.4cm×6 .5 cm大小的强弱不均匀回声团 ,边界欠清 ,内回声紊乱。诊断 :肝左外叶实质性占位病变。CT:平扫肝左外叶一约 5 .5 cm×…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59岁,因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伴右肩部放射性痛一月余就诊,在当地医院B超检查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于1994年2月22日入住本院。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好,皮肤、巩膜无黄染,肝肋下2.0cm,质中等,轻度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AFP定量>800μg/L,HBsAg(+),B超检查示:肝右叶可见6.8cm×7.4cm稍强回声团块,CT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上腹部持续性胀痛伴恶心4d,于1996年6月10日入院。入院前4d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胀痛,伴恶心,无呕吐及体重明显减轻。直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肝肋下未及,剑突下稍饱满,拟们及一包块。腹部移动性浊音(-),直肠指检(-)。实验室检查:AFP<20μg/t,HBsAg(-),肝功能正常。AKP、CEA均为阴性。B超:左肝外叶可见一约65mm×54mm实质强回声包块,边界尚清晰,其内可见不规则片状强回声,其余回声稍低。拟诊:肝癌。CT检查:肝左外叶可见一约65mm×56mm密度欠均匀的略低密度影,边界尚清晰,拟诊:左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