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横纹肌样脑膜瘤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 ,3 6岁 ,反复发作性前额胀痛半月。患者无肢体活动障碍 ,无抽搐。体检无阳性发现。CT及MRI检查示右额部及右侧基底节区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为“胶质瘤”行手术切除。术中发现右额颞顶部硬膜张力较高 ,探查右额颞顶部可见一较大肿瘤 ,灰白灰红色 ,约 3 5cm× 4 0cm× 4 5cm ,质地较软 ,边界尚清 ,血供丰富 ,与侧脑室相连。切除大部分肿瘤送检。病理检查 眼观 :灰白灰红破碎组织一堆 ,总体积 3cm× 2 5cm× 1 5cm ,质地偏嫩。镜下观察 :肿瘤细胞体积中等偏大 ,胞浆丰富 ,均质嗜酸性 ,内有淡染包涵体样结构 ,核中等偏大 ,多偏于一…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15个月,因左侧阴囊空虚1年余伴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1个月就诊。入院体检:左侧阴囊发育差,左侧腹股沟区未扪及睾丸。右侧阴囊发育可,阴囊内可扪及约1.5cm×0.8cm×0.4cm睾丸,右侧腹股沟区未扪及包块,患儿哭闹时可见右侧腹股沟区明显包块,能自行复位,触诊为肠管,外环口明显增大。B超检查示:左侧腹股沟区及阴囊未探及睾丸,右侧阴囊可探及1.0cm×0.6cm×0.4cm睾丸,右侧腹股沟区未发现明显异常。患儿术前诊断为:(1)左侧腹腔高位隐睾可能。(2)右侧腹股沟斜疝,拟行腹腔镜探查及右侧腹股沟高位疝囊结扎术。腹腔镜探查时,左侧后腹膜及内环…  相似文献   

3.
<正> 患者男,65岁。因右眼睑晨起肿胀3年余,右眼球前突,酸胀2月入院。专科检查:右眼睑轻度肿胀,右眼球向前突出,眼压稍高,右眼球向上运动轻度受限,无视力、视野改变,无复视。眼底静脉迂曲扩张。颅脑CT示眼眶内球后上方见1.2cm×1.5cm×2.0cm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影,CT值为38.4HV。眼球受压前移,但形态正常,边缘可见弧形高密度钙化影。其邻近右侧蝶骨,右侧额、颞、顶部分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papillary glioneuronal tumor,PGNT)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例PGNT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3例同时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仅行MRI增强扫描,对病变部位、大小、形态、边界、性质、信号特点、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及病理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4例PGNT均位于幕上,颞叶皮质区、额叶脑室周围白质区、三脑室及鞍区各1例。肿瘤最大径1.7~5.0 cm,3例病变边界较清楚、1例边界不清,肿瘤可呈囊实性(3例)、囊性伴壁结节样(1例)2种形态。平扫病变实性部分以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为主,囊性区内可见线条状T2WI低信号分隔及T1WI、T2WI低信号斑,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壁结节明显强化,线样分隔呈轻度强化,囊壁可呈无强化、环状轻度强化或明显强化。1例有轻度占位效应,2例瘤周轻度水肿,2例幕上脑室扩张。病理光镜下均可见特征性假乳头样结构。结论:PGN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在PGNT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确诊还需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5.
病例1女性,31岁,主因突发头痛半月余,恶心、呕吐6 d入院。入院查体未见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颅脑CT平扫示右侧桥小脑角区可见团块样占位病变,第四脑室形态欠佳。颅脑MR I检查见右侧桥小脑角区4·5 cm×3·0 cm×3·5 cm稍长T1、不均匀稍长T2异常信号影,边界清楚,无强化。右内听道口扩大,桥脑右侧及右小脑半球受压,第四脑室受压变形,余脑实质未见异常信号,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稍扩大,小脑扁桃体下端略低于枕骨大孔水平(图1)。行电测听检查,右耳高频听力下降。脑干诱发电位示左侧Ⅰ~Ⅴ间期正常,右侧Ⅰ~Ⅲ间期2·82 m s,Ⅰ~Ⅴ间期4·48 m s均延…  相似文献   

6.
脑动静脉畸形术后再出血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以"间断头痛3年,加重伴视物模糊1年"入院.神经查体无阳性体征.头部MRI可见左额颞顶枕长T1短T2占位病变,诊断脑动静脉畸形(AVM).全脑血管造影示病变以左颞叶为主,大小约3.5 cm,向上矢状窦、乙状窦引流.未见深静脉引流.分别为大脑前、中及椎动脉分支供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征象,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分析病灶的分布、形态、密度、信号特点及强化特征.结果 18例患者中,单发病灶12例,6例多发,均位于幕上,位于额顶叶深部10例,额顶叶及颞叶灰白质交界区4例,基底节区2例,枕叶1例,顶枕叶交界处1例,其中1例病灶跨中线生长,累及胼胝体8例,病灶多呈类椭圆形、团块状或不规则形,CT平扫多为等或稍高均匀密度肿块,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高或等信号,DWI多为稍高或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多呈中度及明显均匀性强化,内囊变、坏死及钙化少见,7例病灶可见开口包绕邻近血管的脐凹征,5例病灶边缘不规则,瘤周水肿及占位征象较轻.结论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与其它脑内肿瘤有相似之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6岁.因"右侧颞部胀痛不适5个月"主诉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右侧颞部软组织肿胀,皮下触及肿物,边界不清,质地韧,无明显压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双眼视力、视野正常,颈部无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头颅MR增强提示:右侧颞下窝区见一片状信号异常影,大小约为3.0 cm×3.0 cm×4.5 cm,呈长T1长T2改变,增强扫描呈片状强化,边界欠清,局部脑膜可见强化.诊断:右侧颞下窝占位.予以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后,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颞部开颅肿物切除术"治疗,术中见:肿瘤位于颞下窝,有包膜,边界欠清楚,质地韧,血供丰富,与周围颞肌、软组织粘连紧密,部分颅骨受浸润,颅底硬脑膜局部明显增厚.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7岁,因发现咽部肿物40余天就诊,平日体健,无其他不适主诉。查体:于右侧舌根扁桃体下极可见一3cm×2cm×2cm的肿物,同侧淋巴结肿大约1cm×1cm×1cm。取部分肿物组织送病理。1周后,病理报告:"右侧舌根扁桃体下极类癌",再次就诊耳鼻喉科发现肿物体积增大4cm×3cm×2cm,同侧淋巴结1.5cm×1.5cm×1.5cm,患者不同意进一步诊治,2周后死亡。病理检查:大体:灰白色不整形软组织数块,共计1.0cm×1.0cm×0.8cm。镜下:瘤细胞呈小而一致的圆形细胞,巢状排列,有纤维间质包绕,免疫组织化学:CgA(+)。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1岁,因间歇无痛性肉眼血尿7d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量中等,以清晨为重,至夜间逐渐减轻。不伴发热,无腰痛及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曾口服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治疗,病程7d,血尿消失,为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门诊行双肾B超示:左肾中极探及3.6cm×3.0cm混合回声占位,占位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提示左肾占位病变。入院后为明确诊断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示:左肾上盏充盈缺损;行双肾+盆腔CT(增强+三维重建),示左肾上极可见皮质内一混杂密度结节影(见图1、2标记处),大小约3.8cm×3.8cm,中心密度较低,增强后有强化,…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3 2岁。因间歇全程肉眼血尿半个月于 2 0 0 1年 4月入院。排尿通畅 ,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腰腹部疼痛 ,不发热。未见泌尿系统阳性体征。 IVU、B超检查示占位性病变及 MRI膀胱前壁一 4.0 cm× 3 . 5cm× 3 .0 cm肿块 ,呈T1WI低信号、T2 WI高信号 ,膀胱镜见前壁宽蒂菜花状新生物 ,未行活检。行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手术 ,切除范围达周围正常组织约 1.5cm,深达肌层。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见病变组织大量肌纤维母细胞增生 ,其间明显水肿并散在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部分呈肉芽组织样改变 ;增生肌纤…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 ,5 2岁 ,因剧烈头痛 15 d伴左肢体乏力 10 d而就诊。查体 :双肺 (- ) ,体温 36℃ ,化验 :WBC10 .5× 10 9/ L,N0 .74 ,L 0 .2 1,M0 .0 5。经 CT诊断 :右额顶叶胶质瘤。行右额顶开颅脑瘤切除术 ,摘除肿物约 4 cm× 4 cm× 3cm大小 ,肿物周围水肿明显 ,肿物部分呈襄性 ,襄内容物为脓性液体 ,经培养为淡黄色奈瑟球菌。参考药敏结果 ,选择氯霉素、青霉素抗炎 ,脱水治疗 ,术后 15 d出院。1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脓液接种于血平板 ,置于含 5 %~ 10 % CO2 的环境中培养 2 4 h,菌落为淡黄色、光滑 ,粘附于培养基上。能在不含CO2 环境…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14岁,无月经来潮,因无明显诱因下腹疼痛、阵发性加重14d,以处女膜闭锁、经血潴留入院。查体:身高151.5cm,体重46.5kg,乳房发育欠佳,乳头内陷、着色深,未见腋毛。妇科检查:外阴发育可,幼女型,无阴毛,大、小阴唇未着色,可见尿道开口。处女膜闭锁,向外膨出,呈青紫色,未见阴道开口。肛查:盆腔可扪及6cm×8cm囊性占位、欠活动、轻压痛。门诊超声示:子宫前位,前后径4.1cm,内膜厚0.3cm(单层),宫颈管及阴道内查见5.1cm×3.8cm×8.0cm囊性占位,内见细弱光点,肌壁回声均匀。入院诊断:先天性处女膜闭锁,经血潴留。次日行处女膜切开整形术。术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ET)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DNET的MRI资料,13例均行常规MRI检查,其中10例平扫与增强同时进行,3例仅行常规MRI检查。结果 13例DNET中5例位于颞叶,4例位于额叶,3例位于顶叶,1例位于右侧半卵圆中心。8例为单发,5例为多发。病灶均位于或主要累及皮层,病变以囊性成份为主,单发病灶呈倒三角形或楔形。4例单发病灶内可见多个分隔。MRI表现呈均匀或混杂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上病灶周边和分隔呈高信号,DWI扩散不受限呈略低信号,仅1例周围可见水肿及占位效应,余未见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10例增强扫描患者,4例囊性内分隔及1例囊性内结节强化。结论 DNET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倒三角形或楔形变以及多发囊变或囊内多发分隔为DNET的特异性表现,结合MRI表现有助于术前确诊。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2岁,体检腹部B超示:胰头占位性质待定。CT检查:胰头部见一不规则形的肿块,大小为4cm×3cm,与十二脂肠降段分界不清,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及低密度区,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平扫CT值:32Hu,动脉期:65Hu,静脉期:98Hu,其内低密度区始终未强化。见图1。手术所见:未见腹水,胰头部扪及肿物,约4cm×4cm,质硬,表面不光滑,周围无明显粘连,肠系膜根部可扪及多个肿大淋巴结。病理诊断:胰腺实性—假乳突状瘤。见图1。讨论胰腺实性一假乳突状瘤较罕见,属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多见于青年女性,肿瘤内常见钙化,切除肿瘤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CT、MRI表现。结果 6例均为单侧卵巢肿块,大小约5.9cm×6.4 cm~24.6 cm×26.1cm,为类圆形或分叶状,分为实性肿块型、囊实性肿块型、囊性肿块型三类。4例CT检查卵泡膜细胞瘤中3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部分平扫密度与子宫相仿,增强扫描2例呈轻度强化,其中1例实性部分可见数条纤细、迂曲的肿瘤血管影,2例实性部分呈不均匀性结节、云絮状延迟强化;1例为囊性肿块型,囊壁薄而光整,平扫CT值16HU,增强扫描未见强化。2例MRI检查卵泡膜细胞瘤为实性肿块型。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伴有等信号成分,且伴有腹水,增强扫描肿块呈欠均匀中高度强化,内见不规则相对低强化区,与子宫肌壁强化程度相仿。结论 充分认识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加强鉴别诊断,将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例 1.男 ,5 0岁。发现右上腹肿块 3d ,既往无高血压、高血糖、心动过速史。彩超可见右肝肾之间 5 9cm× 4 4cm实性肿物 ,其间可见多个无回声区 ,最大的 3 3cm× 2 4cm。核磁发现右肾上腺区约 5 8mm× 5 8mm× 5 3mm占位。ECG基本正常。血常规示HGB 15 4g/L ,HCT 3 8 5 % ,PLT 198× 10 9/L。临床诊断为右上腹肿块 ,拟行剖腹探查术。术前用药 :鲁米那钠 0 1g ,阿托品 0 5mg术前半小时肌注。患者入室后血压 12 0 /80mmHg ,心率 84bpm ,SpO2 95 % ,右侧卧位 ,屈膝弯腰 ,拟行硬膜外穿刺 ,血压突然升高至 2 3 0 /14 0mmH…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的MRI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患者进行MRI影像回顾性分析。结果:(1)18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病灶多位于大脑半球且同时累及灰白质(86.95%),额叶8例,颞顶叶1例,顶枕叶2例,颞枕叶2例,岛叶2例,小脑1例,胼胝体及左侧侧脑室1例,第三脑室1例;多发病灶4例,单发病灶14例;WHO-2级10例, WHO-3级8例(间变性)。(2)MRI表现:肿瘤内部多见大小不等坏死灶或囊变区(86.95%),T1WI及T2WI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轻至中度强化,囊变区无强化。结论: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MRI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但与少突胶质瘤鉴别比较困难,而囊变或坏死的发现有可能成为鉴别诊断的关键。MRI检查可明确病灶部位及范围,结合临床可以倾向性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的低场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枕骨大孔区肿瘤的低场MRI资料。结果 19例中,脑膜瘤6例,表现为T1WI、T2WI均呈等或略低信号,增强扫描多明显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神经鞘瘤3例,均位于延颈髓交界区,有沿颈1、2椎间孔向外生长趋势,除囊变外较明显强化;室管膜瘤3例,均伴囊变,实性部分不均匀中度强化;表皮样囊肿1例,主要位于小脑蚓部,向下达椎管内,类似水样信号,增强无强化;骨转移6例,表现为斜坡下半部、枕骨鳞部前缘、寰椎等T1WI多低T2WI多高信号影。结论低场MRI对颅枕骨大孔区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分析术前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诊断的准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内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的MRI平扫、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特征性表现。结果:单发病灶15例,多发病灶3例。其中脑干1例,小颅蚓部1例,大颅半球14例,基底节区1例,右侧丘颅1例。术前误诊4例(均诊断为颅内胶质瘤)。18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18例病变均表现为占位性肿块,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行马根维显增强扫描,无坏死病灶均呈较均匀显著强化,伴有坏死时,坏死区无强化。16例瘤周中度水肿,2例瘤周重度水肿。10例行DWI序列扫描病变呈均匀高信号表现。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平扫、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特点综合分析可提高对本病诊断率。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特点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