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吕静 《护理学杂志》2010,25(7):68-68
胸腔闭式引流常用于心脏术后患者,其顺利引流对排出积液、积气,重建胸膜腔负压,预防纵隔移位,缩小或消灭胸膜残腔,防止造成心包填塞引起心脏骤停等并发症。术后12h内应每隔15~30min挤压引流管1次,利用负压将引流液吸出。为保证引流管通畅,在输注冷沉淀及应用止血药物后,挤压引流管间隔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2.
胸腔闭式引流常用于心脏术后患者,其顺利引流对排出积液、积气,重建胸膜腔负压,预防纵隔移位,缩小或消灭胸膜残腔,防止造成心包填塞引起心脏骤停等并发症.术后12 h内应每隔15~30 min挤压引流管1次[1],利用负压将引流液吸出.为保证引流管通畅,在输注冷沉淀及应用止血药物后,挤压引流管间隔时间缩短,甚至间隔5 min就需挤管1次,使护理工作量增加.鉴此,笔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管进行改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胸膜腔负压是维持肺气体交换的重要条件[1],胸腔闭式引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气胸、胸腔积液和各种胸腔手术后的病人,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措施。2010-03—2012-03,我科对73例安置胸腔引流管的病人实施综合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固定胸腔引流管的有效措施.方法 自行研制胸腔引流管固定器,应用于28例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固定效果满意度,有无引流管滑脱、扭曲及皮下气肿发生.结果 28例患者无1例发生胸腔引流管滑脱、扭曲及皮下气肿,疼痛可耐受,患者对固定效果满意.结论 此固定器可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胸腔引流管固定,能有效解决胸腔引流管滑脱和术后疼痛问题.  相似文献   

5.
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常置放引流管,引流期间,保证引流管的妥善固定及引流液通畅是手术成功、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1]。目前,大多数科室采用胶布和胸腹带加压固定的方式固定引流管,但这种固定方法安全性差,在患者躁动时,胸腹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的常见急症,胸腔闭式引流是迅速解除自发性气胸引起的呼吸困难的首要措施。患者经胸腔闭式引流4~7min喘憋即能缓解,呼吸平稳。妥善固定引流管是此操作的关键环节,如固定不妥,常引起患者疼痛或引流管滑脱致治疗失败。我科采用3L一次性粘贴手术巾(下称手术巾)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皮肤穿刺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血气胸患者在院前急救时能采用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应用一次性输液器、无菌生理盐水250ml及18号一次性注射针头现场自制成简易胸腔引流装置并将其应用于25例严重的血气胸患者,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呼吸困难及呼吸音的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25例,有2例在途中因合并脑疝抢救无效死亡,23例患者胸闷及呼吸困难的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14例气胸患者及2例血胸患者回院后因引流缓慢、易堵管需改大导管引流,另外7例气胸患者经继续应用一次性输液器改制成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治疗,直到治愈。结论在院前急救血气胸时应用自制简易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是有效治疗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固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胸腔闭式引流,常规的固定方法是将侧翼固定导管后,缝合于皮肤上,穿刺部位予以消毒纱布覆盖,操作繁琐且增加患者痛苦。我科自2009年1月起对30例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患者应用3M透明敷贴加布胶布固定引流管,取得了很好的固定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双腔气囊尿管在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6月至2005年8月,我们在35例行单纯自发性气胸的胸腔闭式引流术中尝试使用双腔气囊尿管代替普通硅胶引流管,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腹腔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的临床效果,为腹腔引流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52例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应用标准30号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实验组32例应用艾贝尔 F12号腹腔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其引流效果,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带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其切口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腹腔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切口愈合快,能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而且便于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在胸外科常规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目的是排除胸腔内的积液、积气,恢复胸腔内负压,使肺复张,同时预防和治疗胸腔内感染。胸腔引流管的留置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如皮下气肿、疼痛、行动不便、胸腔内感染等,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而且随着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延长更加剧上述不适与危险。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影响引流管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旨在减少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的常见急症,胸腔闭式引流是迅速解除自发性气胸引起的呼吸困难的首要措施.患者经胸腔闭式引流4~7 min喘憋即能缓解,呼吸平稳.  相似文献   

13.
刘艾霞 《护理学杂志》2011,26(14):61-61
临床胸外科使用的胸腔闭式引流瓶由于瓶身较高,引流管又硬又长,放在地上易倾倒,挂在床边和下床行走时瓶上的挂钩又比较单薄,时刻存在瓶子摔倒导致气胸的危险。为此,我们设计制作了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盒,用于患者卧床时放置引流瓶及行走时携带,方便了护士的工作和患者的活动,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1.1材料18 cm×15 cm、10 cm×22 cm木板各2块,  相似文献   

14.
56例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胸腔闭式引流管是胸腔术后常规安置的引流管,利用半卧位达到顺位引流及利用虹吸原理进行封闭式引流。当肺组织本身扩张及患者有效咳嗽时,利用呼吸时的压力差,使胸部引流通过水封瓶将术侧胸腔内积气、积液、积血引流排出体外。调节胸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有助于肺的  相似文献   

15.
胸腔闭式引流是通过密闭性装置排出胸膜腔内积液积气,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复张,是治疗急性脓胸、胸外伤、张力性气胸及胸外科大手术后用于引流的常见治疗手段[1]。胸瓶密闭性是否良好是关系到急性脓胸、胸外伤、张力性气胸及胸  相似文献   

16.
胸腔闭式引流是食管癌、肺癌、肝癌等手术后常用而且重要的一项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的治疗和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15年来共做剖胸手术3659例,术后全部装置胸腔闭式引流,在引流期间曾经出现过系统漏气、引流管堵塞、引流瓶破损等情况,经护理人员周密的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使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制引流夹在整形外科术后各部位引流管固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1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整形外科手术后留置空针引流管的11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3M胶带方法固定,观察组采用自制引流夹方法固定。比较两组引流管固定和松解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引流管固定及松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3M胶带固定方法相比,自制引流夹固定方法方便操作,可节省护理人员每次更换时间,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且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血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部损伤的诊断和救治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胸部损伤可以引起呼吸和循环功能变化。血气胸是常见的胸部损伤的一种临床表现,随着伤后病理生理的发展或并发症的发生,病情可以出现急剧变化。而胸腔闭式引流又是一种重要的救治措施,放置胸腔引流管,可以排除胸腔内积气或积血,促使肺膨胀恢复呼吸功能。同时胸腔闭式引流也便于观察肺漏气及引流量,有助于判断胸内是否继续渗血,也是预防胸腔内感染及突发张力性气胸的重要方法。因此,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早期诊断、转归及并发症的出现与否。笔者从日常工作中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胸腔积液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对48例接受胸腔闭式引流的胸腔积液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穿刺过程未出现胸壁、肺部和内脏组织等损伤。引流管留置时间(3.27±2.38)d,每日引流量(938.17±436.26)m L。发生并发症3例(6.25%),其中切口感染1例,恶心、呕吐2例。未发生心律失常、气胸及复张性肺水肿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接受胸腔闭式引流的胸腔积液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能缩短置管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液气胸68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液气胸的主要手段之一,切开胸壁粗管或弗氏导尿管[1,2]引流创伤较大,病人活动明显受限.2002年2月~2003年4月我科采用深静脉(或称中心静脉)导管作为引流管治疗液气胸68例,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