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本院急诊出车接诊的AMI患者156例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AMI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AMI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进行急救护理,对比两组的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确诊时间及开始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好转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给予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干预,进而衔接快捷可行的绿色通道路径,使患者提前获得干预,并缩短开始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能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腹部外伤并发休克患者中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了急诊绿色通道建立近4年来220例创伤患者急救情况,以过去4年急救的100例腹部外伤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常规组。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绿色通道组120例患者死亡6例,病死率5%,常规组100例患者死亡20例,死亡率20%(P〈0.05)。绿色通道组在抢救室抢救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入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和完善,缩短了患者的救治空间和时间,显著降低伤死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对抢救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实用价值。方法比较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前126例(对照组)和建立绿色通道后132例(绿色通道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救治情况。结果绿色通道组患者死亡率为0.7%(1/132),并发症发病率11.4%(15/132);对照组死亡率为5.6%(7/126),并发症发病率20.6%(26/126),绿色通道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一氧化碳中毒至得到急救时间、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出现意识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院前得到有效急救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救治率,大大缩短了救治时间,保证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收住的严重创伤急诊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实施急救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抢救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创伤急诊患者应用急救护理干预后,采取急救护理干预方案后,临床救治流程针对性强,操作失误率低,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诊急救手术绿色通道工作流程重组后的效果。方法:运用流程重组理论对原有门诊急救手术绿色通道流程进行分析、重组,建立无缝隙、无障碍的门诊急救手术绿色通道,比较重组前后的救治反应时间。结果:绿色通道组救治反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结论:门诊急救手术绿色通道工作流程的重组,明显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群体交通伤患者院前及院内急救模式,以提高急救效率与规范急救模式的途径。方法:以2006年1月-2008年12月救治的群体交通伤为对照组,以2009年1月-2011年12月救治的群体交通伤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救治两组伤员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伤者的年龄、性别、受伤类型、受伤程度、现场伤亡人数、出诊平均时间、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等均无明显差异(P〉O.05);研究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死亡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O.叭。结论:急诊科加强院前现场救治,专科医生快速介入急诊抢救.全院统一的应急预案及绿色通道模式是基层医院提高群体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院前救护程序改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荣 《护理学报》2008,15(1):53-55
目的探讨改良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院前急救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按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救护车出诊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观察组60例,双号为对照组59例。观察组实施改良的救护程序:第1步先进行快速护理诊断,根据GCS昏迷评分标准确定昏迷等级;第2步保持呼吸道和静脉通道有效开放;第3步测定瞳孔、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为进一步采取急救措施提供依据;第4步,应对措施处于预启动状态,包括心肺复苏、抗休克、伤口处理、头部CT检查和术前准备,形成院前救护-CT室一手术室的绿色通道。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接到“120”呼救电话至气管插管、头部CT检查、入手术室时间,两组术后3d内意识进展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接到呼救电话至入手术室时间、至头部CT检查时间、至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P〈0.05);术后3d内意识好转、意识恢复率提高(P〈0.05或P〈0.01),2周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改良院前救护程序能有效缩短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院前急救时间,是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的有效急救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方案对脑卒中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1月起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分别于实施前后回顾性收集脑卒中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2年1—12月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13年1—12月实施一体化救治护理的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质量与转送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分别为(11.2±2.7),(17.2±8.1)min,对照组分别为(14.1±4.5),(22.8±12.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95,2.378;P<0.05);观察组患者存活率、转送意外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2.5%,7.5%,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3,4.501, P <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方案有效缩短了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时间,改善了其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创伤救护模式。方法选取梁平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1~6月的严重多发伤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急救方法进行救治,将2013年7~12月的严重多发伤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运用规范化、程序化的创伤救护模式进行治疗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为(38.06±11.24)min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3.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创伤救护模式能缩短抢救时间,保证各个环节的救护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是值得推广的现代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组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急救中心收治1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比较2组救治时间、入住专科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死亡率。治疗前后评估2组神经功能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院内急救时间、入住专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 0. 05);救治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神经功能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死亡人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抢救治疗后,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连贯高效的院前急救能为入院救治争取更多有效时间,从而缩短病程,预防院前院内不良事件发生,降低脑卒中死亡率,显著改善存活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对院前急救出车时间的影响。方法评估院前急救出车现有流程,对存在的问题通过规范流程、优化流程、再造流程,全方位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流程管理。比较流程管理前后院前急救出车时间。结果流程管理前后院前急救出车时间由(2.68±0.94)min缩短到(2.04±0.7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管理前后,除2—3min时间段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段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流程管理应用于院前急救出车流程中,能有效缩短院前急救出车时间,提高院前急救出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在群体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群体性创伤急救护理模式,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对群体创伤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再造,采用全程护理服务流程,观察记录流程再造前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效抢救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流程再造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有效抢救时间缩短,轻度创伤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均为P〈0.05,重度创伤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群体创伤患者进行全程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群体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不同急救模式救治严重创伤的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常规急救模式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为对照组(n=294),以2013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创伤绿色通道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为观察组(n=322),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总体死亡率、进入抢救室的死亡率、在急诊绿色通道中的停留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创伤绿色通道急救严重创伤患者较常规急救模式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提供常规的急诊护理同时予以院前急救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方式实施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肌再灌注时间、急救反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肌再灌注时间、急救反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并发症总发生率与死亡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可有效缩短患者心肌再灌注时间、急救反应时间及住院时间,提升救治效率,减少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院前急救护理优化方案在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在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期间接收的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 78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39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 理措施;实验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优化模式。分析对比两组的急救相关指标(院前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接诊速度)、救治有 效率以及急救服务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接诊速度时间、院前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实验组 的救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急救技术、护患沟通、服务态度等各项急救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比对照组显 著提高(P<0.05)。结论 院前急救护理优化流程应用于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护理中,能改善急救相关指标,提高救治有效 率,提高急救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效快捷的产科出血院前救护管理模式。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0月新的院前急救管理模式接入的产科出血患者47例为实验组,选择2003年1月~2005年9月旧的院前急救管理模式接入的产科出血患者51例为对照组。比较在不同的院前救护模式中其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上的差异,观察患者在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方面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出车速度及5km内、5km外平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均快于对照组(P〈0.05,P〈0.01),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日缩短(P〈0.05),无产科出血并发症。结论:加强对院前急救时效性的管理、缩短急救半径、尽早针对产科出血的原因采取救护措施,可有效节约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保障母婴安全,减少产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9年6月以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的120例多发伤患者的效果,并与2003年6月—2006年5月收治的106例非绿色通道组患者的救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ISS及伤后至入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死亡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率(13.2%)(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滞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出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及入院至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1)。结论:绿色通道急救模式缩短了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急诊院前急救中可视喉镜的应用方法与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需行院前急救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普通喉镜急救,观察组接受可视喉镜急救,对比两组插管用时、1次插管成功率与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结果观察组插管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插管中与插管后患者MAP和SpO2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院前急救中,可视喉镜有效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急救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纳络酮在院前急救酒精时毒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院前急救的74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纽,每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院前急救,观察组在院前急救过程中联合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转归时间、动脉血气分析、血清β-内啡肽水平变化情况,同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显效、治愈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缩短(P〈0.01)。观察组治疗后1hpH值、动脉血气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1h、2h血清β-内啡肽水平逐渐降低,且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1h、2h观察组血清β-内啡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点(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纳洛酮用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中能有效提高急救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施规范化院前急救流程对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12月实施规范化院前急救流程后的1494次院前急救案例作为观察组,2015年1~6月常规急救流程院前急救1308次案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抢救成功率、院前干预次数、患者满意度、家属满意度、往返时间及医疗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院前测量心率及血压、心电图检查、快速血糖检测、监测呼吸频率、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吸氧、GCS 评分、夹板固定等的抢救干预率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院前急救收集既往病史、外伤止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4.85%、家属满意度95.85%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92.74%、89.4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抢救患者往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医疗纠纷发生率0.47%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1.15%( P <0.05)。【结论】实施规范化院前急救流程有助于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应予以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