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亢性肝损害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2 0例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 :(1 )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 4 3.5 % ,年龄越大 ,甲亢病程越长 ,肝损害发生率越高 (P <0 .0 5 ) ;(2 )肝损害症状多数 (6 8.2 % )轻微或无症状 (2 2 .5 % ) ,食欲大多数正常或亢进 (86 .7% ) ;(3)肝功能损害以ALT升高 (88.3% )及AKP升高 (6 2 .5 % )多见 ;(4 )治疗以控制甲亢为主 ,护肝治疗为辅。结论 :甲亢容易合并肝损害 ,肝损害的程度与年龄、病程及病情密切相关。甲亢性肝损害如诊断及时 ,治疗积极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国产头孢美唑钠治疗急性呼吸系统感染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国产头孢美唑钠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方法,治疗4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试验组20例、对照组22例)。试验药为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对照药为注射用进口头孢美唑钠(先锋美他醇),1g/次,每日2次。疗程5~12天。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和临床痊愈率分别为90&#183;00%和25&#183;0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和临床痊愈率分别为86&#183;36%和45&#183;45%;试验组细菌清除率为100&#183;00%,对照组细菌清除率为100&#183;00%,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183;05);安全性评价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183;67%与8&#1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183;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头孢美唑钠是治疗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6年我院共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49例,其中29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83;1一般资料49例均经电子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治疗组29例中,男20例,女9例,年龄19~65岁,中位年龄46&#183;6岁,病程0&#183;5~20年,十二指肠溃疡18例,胃溃疡7例,复合性溃疡4例;对照组20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0~66岁,中位年龄46&#183;2岁,病程0&#183;5~19&#183;5年,十二指肠溃疡12例,胃溃疡6例,复合性溃疡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183;05)。1&#183;2方法两组均口服奥美拉唑20mg,bid;阿莫西林1&#183;0,bid;甲硝唑0&#183;4,bi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自拟中药胃痛汤(基本方:蒲公英15g,白花蛇舌草15g,白术15g,白芷10g,白及10g,白芍10g,乌贼骨15g,延胡索15g,甘草5g。加减:寒邪客胃加吴茱萸、干姜;饮食停滞加山楂、神曲;肝气犯胃加柴胡、郁金;肝胃郁热加丹皮;瘀血停滞加三七;胃阴亏虚去白术加沙参、麦冬),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2结果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消失者,治疗组24例(82&#183;8...  相似文献   

4.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4~2005年载文被引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作者在医学研究工作中对以往科研成果的继承与借鉴情况以及《实用医院临床杂志》载文被引的特点和一些规律,为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依据《中国引文数据库》数据,对《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4~2005年载文被来源期刊引用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计量分析。结果30&#183;08%论文被来源期刊论文引用了265次,12&#183;8%论文被二级引证,单篇平均被引次数为1&#183;79次,最多为11次;被引论文作者数量和频次最多的单位是四川省人民医院,共45人77次(29&#183;06%);被引篇数及频次居前的栏目与学科是:专题讨论与专家论坛(29&#183;05%、35&#183;85%),临床实践(34&#183;46%、26&#183;80%),基础与临床研究(10&#183;81%、11&#183;70%),内科学(20&#183;27%、14&#183;72%),外科学(18&#183;92%、21&#183;13%),基础医学(12&#183;83%、11&#183;32%),肿瘤学(10&#183;14%、13&#183;58%)。结论《实用医院临床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突出办刊特色,已成为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要信息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时联合使用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的疗效。方法58例心跳停搏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治疗组予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对照组予标准剂量肾上腺素,观察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及恢复时间、24小时存活率、出院存活率。结果自主循环恢复率、24小时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治疗组分别为63&#183;3%、40%、30%,对照组分别为21&#183;4%、14&#183;3%、7&#183;1%;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8&#183;2&#177;2&#183;2)天,对照组(20&#183;3&#177;4&#183;2)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183;05)。结论心肺复苏期间联合应用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24小时存活率、出院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6.
酒精性心肌病(AHCM)是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心肌损害。作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动态心脏结构运动、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0年4月~2007年1月在本院住院及部分门诊治疗的患者24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均为男性,年龄31~74岁,平均(53&#177;8)岁,病程1个月~14年,均以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来院就诊。饮酒史:1~5年4例(17.7%),6~10年7例(29.2%),10年以上13例(54.11%)。饮酒量:150~250 mL/d 10例(41.7%),250~500 mL/d 8例(33.3%),500mL/d以上6例(25%)。正常对照组:正常人30例,均为男性,门诊体检健康者,年龄32~68岁,平均(45&#177;13)岁。结果见表1、2。表1对照组与AHCM组形态学指标测值比较组别例数LVDD(mm)LAD(mm)RVD(mm)RAD(mm)△T(%)正常组30 44.20&#177;4.13 30.58&#177;3.89 20.35&#177;1.57 34.61&#177;4.82 39.55&#177;6.45AHCM 24 53.38&#177;4.41 38.08&#177;2.56 24.27&#177;1.87 35.00&#177;...  相似文献   

7.
毒蕈含有毒肽和毒伞肽两大类毒素,为耐热、耐干燥、不为一般烹调所破坏的环肽类中分子物质。因其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复杂,与食用种类不易区别,常因误食或烹调方法不当导致中毒,严重者可引起肝、肾等多脏器损害,甚至死亡。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成功救治急性毒蕈中毒患者8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88例均有食用野生蕈史,食用量数克至数百克,用餐后单人或多人发病。发病时间为1~24小时,其中1~8小时58例、8~12小时25例、12~24小时5例。男53例、女35例,年龄12~94岁,中位年龄34&#183;4岁。发病高峰在7~8月。2诊治情况2&#183;1临床症状88例均恶心、呕吐、头昏、乏力,62例腹痛、腹胀、腹泻,55例胸闷、心悸,52例出现幻听、幻视,38例有流涎、口麻,18例嗜睡,10例呼吸困难。2&#183;2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心动过缓17例(19&#183;32%),Q-T间期延长31例(35&#183;23%),尿常规异常(蛋白、红细胞)16例(18&#183;2%),血白细胞升高72例(81&#183;8%),血ALT、AST升高38例(43&#183;18%),血TBIL升高33例(37&#183;5%),血BUN、Cr升高15例(17%),心肌酶升高30例(34%),低钾血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11年门诊就诊的52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甲亢性肝损害主要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升高;肝功能损害以ALP升高为主;甲亢性肝损害组患者血清ALP、ALT、AST、GGT、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甲亢病程与甲亢性肝损害密切相关(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易合并肝损害,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多发生在年龄大、病情重及病程长的患者,尽早有效控制甲亢,同时保肝治疗是关键,大多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治疗。华法林是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该药安全范围窄,抗凝过量引起的出血以及抗凝不足引起的栓塞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出血是国人抗凝治疗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183;7%~10&#183;4%患者年[1],高于欧美国家报道的1&#183;4%~2&#183;4%患者年[2]。栓塞发生率为0&#183;3%~1&#183;48%患者年,低于欧美国家文献报道的2&#183;0%~3&#183;8%患者年[3]。抗凝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外一直缺乏准确有效的抗凝监测手段。所以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抗凝监测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实验室方法的不同,抗凝监测方法可分为定性与定量两大类。1定性监测方法1&#183;1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试剂,从而反映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Ⅹ)的减少情况。PT检测中最关键的是凝血活酶试剂,由于凝血活酶来源、磷脂化及合成的个体差异,导致其对于华法林抗凝作用的敏感性不同。同时不同仪器测定的PT值也存在技术性偏倚。因此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除报告PT值外,尚需报告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以消除技术性偏倚。虽然PTR减少了只测...  相似文献   

10.
韩书宏  杨伟雄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3):2060-2062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病特点、临床相关因素及其防治策略,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同期100例无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6例甲亢患者中发生肝损害71例,发生率42.8%.患者年龄、病程与肝损害发生率有关,而与性别无明显关系;其肝损害症状与无甲亢性肝损害相比多数轻微或无症状,饮食状况改变不明显;治疗以控制甲亢为主,护肝为辅助,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病程越长,恢复越差;有4例(6%)因误诊而病情加重.结论: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病率较高,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年龄、病程长短有密切关系;医生应提高对甲亢性肝损害的认识,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合理选用治疗方案,才能减少并预防肝损害的发生;甲亢性肝损害诊断及时,治疗积极,则预后多数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