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根据罗马Ⅳ标准,当病程超过6个月,近3个月自主排便小于3次/w, 且排便时有至少1/4以上时间出现以下至少2项症状:排干球粪或硬块粪、排便不尽感、排便费力感、排便时直肠肛门梗阻感和(或)堵塞感、甚至需要用手来辅助排便者,即为慢性便秘[1]。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1.1症状与体征 患者,女性,76岁,因便秘3年、加重1年就诊。3年前无诱因出现干球状大便,1次/日,排便时有肛门直肠堵塞感,重度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自行口服芦荟胶囊、乳果糖等药物治疗,服药后症状可以缓解,停药后便秘重现。近1年症状加重,伴腹胀,无腹痛,服药无效。  相似文献   

3.
便秘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在临床上较为多见。1992~ 1998年我们诊治便秘患者 2 8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93例 ,女 91例 ;年龄 2 3~ 84岁 ,其中 ,2 3~ 4 0岁者 2 1例 ( 7.4 % ) ,4 0~ 50岁者 86例 ( 30 % ) ,>50岁者 177例 ( 62 % )。根据 1990年 11月便秘诊治标准研讨会 (北京 )制定的标准诊断 :1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困难 ;2排便困难合并一些特殊症候群 ,如长期用力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完全感或需手法帮助排便 ;3 7天内排大便次数少于 2~ 3次。 3项中有任 1项均可诊断。本组 2 84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便秘…  相似文献   

4.
金双歧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研究认为老年习惯性便秘常存在肠道菌群失调〔1〕,从而采用微生态活菌制剂金双歧治疗〔2〕,我们体会此药是老年习惯性便秘治疗的较佳选择。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2 0 0 1年 1~ 12月对在本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随机选择 3 0例 ,其中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60 85岁 ,平均 69岁。病程持续 4w以上 ,具备下列症状中的 2个或 2个以上 :大便 3d或 3d以上 1次 ,便少干硬、排便困难、无排便感、肛周疼痛、肛门下坠感、腹胀、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不尽感。无胃肠手术史 ,均经结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肠道疾病。1 2  治疗 全部病例给…  相似文献   

5.
西沙必利在治疗一些肠道推进功能障碍的疾病上有益处。研究旨在比较西沙必利和安慰剂对IBS伴便秘病人症状上的作用。 方法:70名18~75岁IBS伴便秘的门诊病人,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6个月以上,1周至少发作3次,并且以往治疗不满意。IBS便秘定义为:①腹痛在排便后缓解或伴有大便次数和性状改变;②便秘(至少符合下列2个条件):a.1周排便少于3天;b.硬便;c.排便习惯改变(费力、紧迫感或排便不尽感);d.排粘液;③腹胀或腹部膨隆。采用随机、双盲、配对方法,入选前询问详细病史并作直乙结肠镜检查,治疗前后作体检及实验室检查。40岁以上有症状的病人在近6个月内接受过  相似文献   

6.
根据罗马Ⅲ的标准[1],便秘的定义为:(1)排便困难,硬便,排便频率减少或排便不尽感;(2)每周完全排便<3次,每天排便量<35 g;(3)全胃肠或结肠通过时间延长.胃肠道转运状况推荐用国际通用的Bristol粪便分型来判断,符合便秘标准者多为BristolⅠ~Ⅱ型.老年性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60岁的老年人群中便秘患病率为11.5%[2],随着人口渐趋老龄化,便秘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全身性疾病,诱发直肠癌、结肠癌等,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重视老年人便秘的诊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淑慧  丁克 《山东医药》2001,41(21):58-59
便秘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目前尚无十分精确的定义 ,一般包含以下三组症状 :1排便次数减少 ;2排便困难症候群 ,如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完全感、便后下坠感以及由此所致的排便时间延长等 ;3大便性状改变 ,如变硬、变细、量少等 [1 ] 。从动力学异常的角度将便秘分为三类 ,即结肠无力型、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其中出口梗阻型便秘 (OOC)的研究近年来倍受重视 ,在许多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现将 OOC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1 病因、病理及分类粪便通过直肠和肛管时受阻导致的排便困难 ,称为OOC。因其梗阻性改变只有在排便过程中才明显 ,…  相似文献   

8.
背景:便秘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之一,有观点认为不同便秘症状或症状群对慢性便秘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有一定提示作用。肛门直肠测压是研究便秘病理生理机制的重要手段。目的:探讨便秘症状与肛门直肠测压和结肠传输试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16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行肛门直肠测压和结肠传输试验,并记录其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肛门梗阻感和腹胀症状发生情况。分析上述症状与两项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腹胀组直肠最小感觉阈值降低发生率、排便次数减少组和排便费力组直肠推进力不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症状阴性组(P0.05),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不良组排便费力发生率显著低于反射正常组(P0.05);结肠慢传输以及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良、直肠肛门矛盾运动均与便秘症状无关。结论:排便次数减少和排便费力对直肠推进力不足有提示作用,腹胀则与直肠感觉过敏有关。深入细化便秘症状并综合考虑影响粪便性状的因素可能对慢性便秘的病理生理分型具有更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伴便秘患者与功能性便秘(FC)患者的直肠肛门动力和感觉功能及其异同。方法顺序纳入男性PD伴便秘患者15例及男性FC患者45例,均经全结肠镜或结肠钡灌肠除外肠道器质性疾病。经直肠肛门测压,分析患者直肠肛门动力参数及感觉参数,将排便障碍患者进一步分为排便协同障碍(F3a)及排便推进力不足(F3b)两种亚型。结果PD伴便秘组年龄(70±11)岁,FC组年龄为(68±11)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伴便秘组直肠静息压较FC组偏高[9.0(4.0,15.0)mmHg比6.0(3.0,9.5)mmHg,1mmHg=0.133kPa],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两组肛管静息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2±17.2)mmHg比(59.7±20.4)mmHg,P=0.152]。缩紧肛门时,PD伴便秘组的肛管最大缩榨压及持续缩榨曲线下面积均显著低于FC组[(136.9±43.8)mmHg比(183.0±62.1)mmHg,P=0.010;(823.5±635.7)mmHg·s比(1392.4±939.9)mmHg·s,P=0.033]。模拟排便时,PD伴便秘组的直肠力排压及肛管力排剩余压也明显低于FC组[22.0(15.0,30.0)mmHg比42.0(31.0,55.0)mmHg,P=0.000;(46.3±23.3)mmHg比(77.9±35.1)mmHg,P=0.002];两组力排时的直肠肛管压差均为负值,异于正常排便压差,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伴便秘患者排便障碍以F3b型为主(10/15);FC组中以F3a型多见[46.7%(21/45)];但两组的排便障碍类型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PD伴便秘患者及FC患者的直肠扩张初始感觉阈值分别为(91.3±56.9)ml与(67.2±38.9)ml,均高于正常参考值,但两组间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74)。结论PD伴便秘患者及FC患者均存在直肠肛门动力和感觉异常。与FC患者相比,PD伴便秘患者的缩肛及力排的重要参数值明显降低,且测压分型以F3b型为主,感觉阈值有升高趋势。上述指标可作为PD伴便秘患者直肠肛门测压的特征参数,对PD发病机制的理解及其与相关疾病的鉴别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便秘是一种排便异常,病人一般存在排便次数减少(每周<3次)、排便困难、粪便呈干硬球状,间或有排便不尽感,甚至需用手法辅助排便等,上述症状若同时存在2种以上时,可诊断为症状性便秘[1] 。便秘在我国成年人中非常多见。北京、天津、广州、杭州的人群调查资料表明[2 ,3 ] ,便秘的人群患病率为3%~17% ,女性多于男性,老年人多于青、壮年。便秘病人的苦恼很多,其就诊率也很高。临床医生应能熟练掌握对便秘病人的诊断和处理。现从以下方面对便秘病人的诊断和处理加以探讨。1 对诊断的思考面对便秘病人,首先不能只看表面现象,满足于诊断症状性便…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时肛门直肠梗阻或阻塞感、排便不尽感等症状,且病程超过6个月[1]。对于慢性便秘的确切机制,目前的研究尚不清楚,但近年来大量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慢性便秘的发病存在密切联系。肠道微生态治疗通过采用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以及菌群移植等措施来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改善宿主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2.
慢性便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便秘是常见的病症,不仅可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也可以表现为排便困难或不尽感觉等。便秘的诊断似乎很容易,许多患者常自服泻药,处理便秘。实际上,健康人的排便习惯也并不一定每日1次。据北京地区对18~70岁普通人群的排便习性调查表明,成年人正常排便次数范围为每日3次至每周3次,多为成形软便,也可以是半成形便[1] 。对便秘概念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正确诊断和进一步合理处理。目前,国际上推出罗马Ⅱ有关慢性便秘的诊断标准[2 ] ,包括具备: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12周连续或间断出现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症状:(1)大于1/ 4的时间有排便费力,(2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评价直肠前壁全层切闭术联合口服升降白术散治疗直肠前突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直肠前突型便秘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采取直肠前壁全层切闭术治疗,实验组39例行直肠前壁全层切闭术联合升降白术散口服治疗。观察2组病例治疗前后排便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运用统计软件SPSS 17.0分析比较。[结果]直肠前壁全层切闭术联合口服升降白术散治疗与单纯采用该手术治疗直肠前突型便秘相比较,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组相比术后2周、1个月排便积分、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前壁全层切闭联合口服升降白术散可改善直肠前突型便秘临床症状,显著帮助排便,康复快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罗马Ⅲ标准分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感觉障碍及生物反馈治疗效果。[方法]对10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予以排粪造影、结肠传输试验及肛肠动力学检测临床分型,结肠慢传输型31例,出口梗阻型36例,混合型33例,予生物反馈训练,4周为一观察疗程。对生物反馈治疗效果以及三型患者治疗前、后直肠感觉功能指标(直肠对容量刺激的初始感觉阈值、排便感觉阈值、排便窘迫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t检验显示,FC患者治疗前、后排便感觉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感觉阈值、排便窘迫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1)。治疗前、后结肠慢传输型初始感觉阈值、排便感觉阈值、排便窘迫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均高于混合型和出口梗阻型。[结论]生物反馈有助于脑调节大肠的传导动力和恢复肠道感觉功能,调节直肠感觉功能,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排便规律和排便行为,增强肌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老年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老年糖尿病便秘患者65例为观察组,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75. 6±7. 2)岁;对照组为无糖尿病的老年便秘患者97例,男73例,女24例,平均年龄(76. 2±8. 6)岁。采用灌注式肛门直肠测压装置测定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初始感觉阈值、首次便意感阈值、最大耐受容量。结果观察组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对照组(t=2. 112,P=0. 036);其初始感觉阈值、首次便意感阈值及最大耐受容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合并糖尿病的男性老年便秘患者肛管最大缩榨压明显高于女性(t=3. 801,P=0. 000)。伴腹痛的老年糖尿病便秘患者的肛管静息压显著高于不伴腹痛者(t=3. 289,P=0. 002);伴排便不尽感的老年糖尿病便秘患者肛管最大缩榨压、首次便意感阈值及最大耐受容量均明显高于无排便不尽感患者(P0. 05)。结论糖尿病老年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变化有其特点,性别及腹痛、排便不尽感是肛门直肠动力学变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赵国强  李方 《山东医药》2000,40(15):59-60
自 1995年以来 ,我们采用经阴道直肠前突修补、直肠粘膜纵行排列组合结扎治疗 5 0例直肠前突与直肠粘膜内套叠导致的便秘患者 5 0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经产妇 ,年龄 2 4~ 76岁 ,病程 2~ 40年。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 ,数日 1次 ,需泻药、手助排便 ;或大便虽软 ,但排出困难 ,每日数次 ,伴肛门坠胀、排便时间延长、排便不尽感 ,小腹部、肛门疼痛 ,便血等。直肠指诊触及粘膜松软。直肠镜下见直肠粘膜松弛 ,粪便贮积直肠等。排粪造影证实为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套叠 ,或二者并存。治疗方法 :1直肠前突修补术 :术前口服灭…  相似文献   

17.
福松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胃肠道最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常有腹部不适、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本文重点探讨便秘型IBS的治疗。方法:临床资料:本文观察了40例IBS门诊患者(包括北京友谊医院和北京市房山县中医院的患者)的治疗情况,年龄最大77岁,最小19岁,平均38岁,病程1—20年,平均4年。临床症状:腹痛:40例均有腹痛,以脐周痛、全腹痛以及左侧腹痛为多见,尤以排便前为明显,排便后逐渐缓解,常伴肛门有便意感。腹胀38例,排便后减轻。便秘40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的认知治疗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bowelsyn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以腹痛 /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 (包括粪便性状、排便频率、排便不净感、便急、排便费力以及腹胀 )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 (functionalboweldisease ,FBD) ,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改变的生物学标志[1]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 ,迄今尚无定论[2 ,3] 。因此 ,目前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的积分 ,并通过一定的实验室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诊断的 ,常用的诊断标准是Manning标准和罗马标准Ⅰ[1,4 ] ,新近修订的罗马标准Ⅱ已公布 ,但…  相似文献   

19.
王振华 《临床内科杂志》2003,20(10):523-523
慢性便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应用伊托必利治疗 43例便秘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对象与方法1.对象 :2 0 0 2年 7月~ 2 0 0 3年 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便秘患者 43例 ,病程 6个月~ 10年。在过去 12个月中 ,至少有 12周每周排便少于 3次 ,伴有 1/4以上的排便费力 ,或大便硬结 ,或排便未尽感 ,或伴有与排便排气有关的腹痛或不适。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半月内均做结肠镜及其他相关检查 ,排除器质性病变可能。将 43例患者分为 2组 ,甲组 3 3例 ,男性 4例 ,女性 2 9例 ,平均年龄 (3 5 .6± 14 .1)岁 ,均为便秘无便意患者 ,少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采用J型贮袋在高龄患者保肛手术后改善排便机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2年2月至2003年8月诊治的39例高龄(≥75岁)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成两组,传统的结肠断端与直肠肛管直接端端吻合组(直吻组),结肠J型贮袋与直肠肛管行端侧吻合组(贮袋组),对保肛手术后控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术后排便次数正常的时间:贮袋组优于直吻组(P〈0.01)。术后3个月、半年,贮袋组平均排便次数明显少于直吻组(P〈0.05);延缓排便控制能力、失禁综合评分、区分排便排气能力等指标均优于直吻组(P〈0.05);但术后1年及1年半,两组控便能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贮袋组直肠测压值优于直吻组。术后控便情况满意率贮袋组高于直吻组。采用贮袋吻合术后便秘的发生率高于直接吻合术(P〈0.01)。结论(1)高龄不是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术的禁忌证;(2)采用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术能够明显改善高龄患者术后1年内控便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