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血浆中活化蛋白C抵抗(APCR)现象发生的原因以及与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狼疮抗凝物质(LA)等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对FV基因进行分析,同时用APTT-APC法、简化的单管稀释蝰蛇毒时间测定法(DVVT)以及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APCR敏感性比值、LA水平以及抗磷脂抗体Ig G(ACA Ig G)含量。结果NC正常化APCR敏感指数比值(n-APCR-SR)为(0.95±0.16),NP有22例n-APCR-SR<0.63,即APCR阳性率为44%,NC组仅为2例阳性(4%);在妊高征组(PIH)有12例,占总数的40%;习惯性流产组(HA)4例,占总数的20%。各组间在APCR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APCR阳性者均为检测到F V Leiden突变;同时发现LA阳性率和APCR阳性率在NP组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APCR可能是妊娠期高凝状态一个危险因素,但并非是FV基因点突变引起的;LA和ACAIgG可能是获得性APCR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抗磷脂抗体(APA)与抗磷脂血栓综合征(APL-T)相关性,进一步探讨APL-T血栓发生机制。方法:采用 ELISA检测ACA(IgG,M,A),PTT-LA检测LA,APTT /-APC检测APC-R。结果:20例患者符合 APL-T诊断。根据病因分类:14/100例SLE为继发性 APL-T;6/16例“原因不明”血栓与习惯性流产为原发性APL-T。根据抗体分类:12/20例LA阳性为狼疮抗凝因子血栓综合征(LA-T);12/20例ACA阳性为抗心磷脂抗体血栓综合征(ACA-T)。根据临床症状分类:7/20例静脉血栓为Ⅰ型,3/20例脑梗塞为Ⅱ型;1/20例静脉血栓合并脑梗塞,习惯性流产为Ⅳ型(混全型);9/20例习惯性流产为Ⅴ型APL-T。APL-T患者LA阳性率(12/20,6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C组0/20,0%)。患者ACA-IgG,M与N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PCR在APL-T患者中阳性率(14/20,70%)明显高于NC组(l/20,5%);LA阳性组中的APCR阳性率(10/11,90.9%)明显高于LA阴性组(l/11,9%),ACA阳性组的APCR阳性率(7/11,63.3%)与ACA阴性组(4/11,36.3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PA与APCR密切相关,APL-T中血栓发生率与APA以及APCR存在明显相关性,说明APA对PC途径的抑制引起获得性APCR可能是APL-T血栓发生的重要原因,故可将APA作为血栓危险性增加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抗活化的蛋白C(APC)在习惯性流产(RSA)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探讨APCR引起胎盘血管微小血栓形成并进而引起RSA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APC-KPTT法,ELISA法和PTT-LA法分别对16例RSA及20例正常对照(NC)进行APCR、抗心磷脂抗体(ACA)和狼疮抗凝物(LA)检测,采用一期法检恻FVⅦ:C,胶乳凝集法检测D-Dimer。结果:16例RSA患者共8例抗磷脂抗体(APA)阳性,其中4例LA阳性,2例ACA阳性,2例LA、ACA同时阳性,阳性率(50%)明显高于NC组(0/20)(P<0.005),APCR阳性率为50%,明显高于NC组(5%)(P<0.005)。APA阳性组APCR阳性率(87.5%)明显高于NC组(5%)(P<0.005)FVⅡ:C及D-Dimer阳性率均明显高于NC组(P<0.001及P<0.05)。APA阴性组APCR阳性率(12.5%)与N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FVⅡ:C明显高于NC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APA阳性组APCR发生率(87.5%)明显高于地APA阴性组(12.5%)(P<0.005)。结论:习惯性流产患者胎盘血管发生血栓一方面由于患者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另一方面由于APCR在习惯性流产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且与APA有明显相关性,APCR可能是引起胎盘微血栓形成并引起习惯性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564例抗磷脂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抗凝物(LA)、活化蛋白C抵抗性(APCR)检测与脑梗死、习惯性流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深静脉血栓等血栓相关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PIT-LA法筛选L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ACA—IgG、IgM、IgA;活化蛋白C抑制比值法检测APCR。结果在检测的564例患者中,ACA—IgG、IgM、IgA的阳性率分别为30%、24%和11%,LA的阳性率为6.5%,APCR阳性率为7.9%。其中脑梗死64例,ACA—IgG、IgM、IgA的阳性率为14%,APCR的阳性率为7.8%,未发现LA阳性的病例。265例习惯性流产的患者中,ACA—IgG、IgM、IgA阳性率分别为19%、18%和3%,LA阳性率2.7%,APCR阳性率5.8%。171例的SLE患者中,ACA—IgG、IgM、IgA的阳性率分别为35%、25%和18%,LA阳性率8.8%,APCR阳性率为6%。其他原因不明的血栓性疾病患者64例,ACA—IgG、IgG、IgA的阳性率分别为78%、55%、22%,LA阳性率为30%,APCR的阳性率为23%。结论ACA、LA、APCR的检测对SLE、脑梗死、习惯性流产,尤其是原因不明的血栓性疾病患者的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患者发病中活化蛋白C抵抗(APCR)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择68例AMVT患者和75例健康对照者,采用APC-KPTT法、ELISA法和PTT-LA法分别检测APCR、抗心磷脂抗体(ACA)和狼疮抗凝物(LA).结果 AMVT患者APCR的总阳性率(30.9%,21/68)明显高于对照组(4.0%,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VT组ACA阳性率(13.2%,9/68)高于对照组(1.3%,1/75);ACA-Ig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gM和IgA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AMVT组LA阳性率(22.1%,15/68),而对照组仅2例(2.7%,2/75).AMVT患者LA阳性组中的APCR阳性率(80.0%,12/15)明显高于LA阴性组中的APCR阳性率(17.0%,9/53)(P<0.01);ACA阳性组中的APCR阳性率(33.3%,3/9)和ACA阴性组中的APCR阳性率(30.5%,18/59)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APCR在中国北方人AMVT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且与LA有明显相关性,APCR可能是AMVT患者血栓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磷脂抗体和抗活化蛋白C(APCR)与狼疮性肾炎 (LN)的关系及APCR的可能形成原因。方法 :检测 33例LN和 37例无LN的系统性红班狼疮 (NLN) ,ELISA检测ACA -IgG、IgM、IgA、PTT -LA检测LA ,APTT±APC检测APCR。结果 :LN组APCR阳性率 5 7 6% ,明显高于NLN组 ( 32 4% ) ;LN组ACA(IgG、IgM )阳性率 42 4% ,明显高于NLN组 ( 18 9% ) ;APCR和IgG -ACA同时阳性LN的发生率 ( 7/ 7)明显高于APCR阳性而IgG -ACA阴性者( 12 / 2 4)。结论 :APCR和ACA在LN有较高的发生率 ,ACA引起的获得性APCR可能是LN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体内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抗凝物质(LA)的测定,探讨ACA,LA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14例、轻度子痫前期15例、重度子痫前期23例)及4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的血清中ACA阳性率与LA比值,并分析其在正常孕妇与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①血清中ACA的阳性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血清中LA比值: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轻度子痫前期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体内ACA阳性率、LA比值的高低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及病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抗体在不同妊娠丢失次数中的变化,为早期妊娠丢失的预防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187例妊娠丢失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丢失次数分为A组(妊娠丢失1次)50例、B组(妊娠丢失2次)87例、C组(妊娠丢失≥3次)50例。比较3组患者的组织非特异性自身抗体和组织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差异。结果 3组抗核抗体(ANA)、ANA谱阳性率,抗心磷脂抗体(ACA)免疫球蛋白(Ig)G(ACA-IgG)、ACA-IgA、ACA-IgM、抗β2糖蛋白1抗体(β2-GP1)IgG、β2-GP1IgA、β2-GP1IgM、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狼疮抗凝物初筛试验1(LA1)、狼疮抗凝物确定试验2(LA2)时间及LA1/LA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抗卵巢抗体(Ao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透明带抗体(AzpAb)、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抗体(AhCGAb)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抗活化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APCR)现象和FV Leiden在新疆正常人群、血栓患者中的发生情况。方法对414例正常体检者(N)和79例脑梗死患者组(CT)及46例心肌梗死患者组(MI),用APCR法进行APCR敏感比(n—APC—SR)(〈0.68)和APCR阳性率(〈2.0为阳性)测定,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及DNA序列分析对以上标本APCR阳性者做FV Leiden突变和凝血酶原G20210A位基因突变的检测的分析。结果APCR发生率正常对照组为6.28%,其APCR发生率在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汉族中分别是12%、8.4%、8.35%及4.8%,正常人APCR发生率在哈萨克族较高,且各少数名族与汉族APC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病例组的APCR发生率为11.39%,心肌梗死病例组的APCR发生率为8.70%;两组间以及两组APCR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人群中均未检出FV Leiden 1691 G—A突变杂合子以及凝血酶原G20210A位基因突变。结论APCR现象在新疆地区正常人少数民族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其分布与人种、地域有关。未检出FV Leiden,和凝血酶原G20210A位突变。因此,FV Leiden突变不是新疆地区人群动脉血栓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习惯性自然流产3次或3次以上孕妇凝血异常和高凝血突变的发病率及抗磷脂自身抗体水平的意义。材料和方法:测定20例未孕的习惯性流产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酶原、S蛋白、C蛋白、抗凝血酶Ⅲ和抗磷脂自身抗体水平。并且通过遗传分析技术检测凝血因子V的Leiden突变和因子Ⅱ的G20210A突变。20例现未受孕的经产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间凝血异常的发病率,因子Ⅱ或因子Ⅴ的Leiden突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20例习惯性自然流产妇女中,有9例可以测得抗磷脂自身抗体(A PA),同时,APA阳性和阴性的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