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消渴病(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近年来,我们以酸泻肝木法,运用自拟消渴方治疗消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们的临床体会介绍如下。治疗方法方药组成:白芍15克,乌梅15克,黄连10克,花粉15克,柴胡10克,玉竹15克,石斛15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甘草10克。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方剂黄柏10克苍术6克银花15克牛膝10克当归10克茯苓12克薏苡仁15克茵陈8克车前子10克地肤子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二临床加减热盛于湿者加地丁15克、蒲公英20克、大青叶15克;湿盛于热者加土茯苓10克、苦参10克、赤小豆20克;湿热在血分者加赤芍10克、茜草6克、生地15克、瞿麦10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较为常见,一般以突然发生心慌、气短、胸闷、倦怠无力、心电图异常、血沉增快为特征。笔者在临床中,以银翘散、养阴清心汤、炙甘草汤为主方加减治疗本病20例,获效较为满意。治疗药物:连翘6—8克,银花10—12克,杏仁6—9克,芦根12—15克,大青叶10—12克,板蓝根15克,南沙参9—12克,麦冬10—15克,玄参15—20克,生地10—12克,炙甘草6—10克,丹参10—12克,桂枝  相似文献   

4.
慢性唇炎,中医称之为唇风,临床比较少见,但治疗也较困难。笔者自1989年以来用泻黄散加味治疗9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于后,供同道参考。 1 治疗方法 (1)内服处方:藿香10克,栀子10克,石膏30克,甘草10克,防风10克,地肤子15克,白鲜皮15克,丹参15克。日1剂,水煎服,10剂为1个疗程。(2)外用方:内服药渣煎水浸洗或湿敷,日3次,外洗后涂以四黄解毒膏(大黄30克,黄连10克,黄柏15克,黄芩15克,共为细末,凡士林调膏)。 2 结果上药连用2个疗程停药观察,痊愈(局部症状  相似文献   

5.
咽部神经官能症(梅核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妇女患者为多。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治疗该病的经验方,效果颇佳,一般服药、三剂即愈。现报告如下: 方药组成:元参15克,香附15克,枳实10克,木香10克,白芍10克,苏子15克,板兰根30克,代赭石30克,葶苈子10克,桑皮15克,桔梗15克,甘草10克。【病案举例】陈××,女,36岁。自感咽喉不适三  相似文献   

6.
红藤汤用于治疗急、慢性阑尾炎,已有临床报告,我在临床工作中用加减红藤汤试治于肠伤寒中、后期,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性小肠炎等疾患,同样获得比较理想的疗效。方药组成:红藤30~60克、败酱草30克、丹皮10~15克、板兰根30克、蒲公英30~60克、生薏仁15~20克、生甘草10~15克、当归10~15克。每日一帖,加水煎汤一日二次分服。加减:腹痛甚加生白芍15~20克、延胡索10克,腹胀明显加广木香、陈皮、佛手片各10克;体虚甚加党参、黄芪各20~30克。  相似文献   

7.
自1985年以来,我院采用纯中药制剂排石汤治疗胆结石,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配制及其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 处方 茵陈60克、丹参30克、郁金15克、金钱草125克、海金砂30克、芒硝10克、大黄20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我们自拟感冒汤用于临床治疗,经系统观察150例患者,获得较好的效果: 方药与用法:苏叶10克、连翘15克、板兰根15克、桔梗8克、柴胡10克、杏仁10克、陈皮6克、茯苓10克、甘草3克。成人每日  相似文献   

9.
慢性头痛,属中医头风的范畴,临床缺少理想治法。几年来,我应用陈宝田老中医治疗该病的经验,疗效满意,介绍如下:基本方药:川芎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生地10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独活10克羌活10克白芷10克鸡血藤15克每日1剂,煎服。一般服30剂左右多可痊愈。  相似文献   

10.
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均依美国风湿病协会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国际诊断疗效标准判定。其中男19例;女64例;年龄5-19岁2例;20-49岁69例;50岁以上12例。病程6年以下26例,5-10年42例;10-20年11例;20年以上4例。三组病例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方法针药组:肝肾亏虚方选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0克,寄生15克、川断15克、牛膝16克、杜仲15克、秦艽12克、细辛3克、肉桂10克、茯苓20克,川芎12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生地15克、人参10克、甘草10克、防风12克、黄精15克,仙灵脾15克,阴虚明显加熟地30克、枸杞15克、女贞子15克、知母10克、麦  相似文献   

11.
笔者独创中药内服外吸之法,于临床治疗多数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其方法简便易行,疗效十分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主证:临床可见脓稠黄涕,其味腥臭,或涕清稀,奇痒不适,或喷嚏频作;前额头痛;或鼻腔干燥不闻香臭。二、主方:“饮吸并用方”由威灵仙30克、黄芪15克、苍耳子10克、鱼腥草15克、蝉退10克、透骨草10克、川芎10克、桃仁15克、冬瓜仁15克、桔梗10克、天葵子30克、黄药片15克、生甘草10克、玄参30克组成。此方固不定变,凡是鼻病皆可用之,先吸后饮。方中玄参具有养阴润燥之功,不可减少,否则熏吸后鼻腔干燥疼痛,这是笔者实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0例,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3例介绍如下。 1、汤剂处方:大生地30克生山药30克基本方女贞子20克旱莲草20 克阿胶(烊化)20克鹿角胶(烊化)15克当归10克生黄芪24克党参15克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国内运用中医药防治人工流产术中及术后诸症积有一定的资料,本文就这方面的内容作一概述,供同道参考。一恶露不净子宫复旧不良、感染、胎盘残留是引起恶露不净主要因素。我们结合中医辨证临床上分为五型:气血两虚型(多见于子宫复旧的不全)用八珍汤加减(黄芪25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12克,阿胶12克,升麻炭6克,荆芥炭10克,量多者加红参15克);阴虚火旺型:(多见于宫腔较度感染)用两地汤加减(生地15克,白芍15克,玄参12克,麦冬10克,地骨皮10克,黄柏10克,青蒿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5克,乌梅10克,阿胶12克);胞宫实热型(多见宫腔及附件急性感染)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牡丹皮15  相似文献   

14.
吴老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对胃脘痛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他认为引起胃脘痛的原因虽然很多,但肝郁气滞、脾胃虚弱、气机不利为本病主要病机,故以疏肝解郁、健脾益气为总的治疗原则,其临床疗效颇佳,现举例如下: 吴老自拟的具有清热化湿、理气疏郁的“香连芍药汤”,适应于因淤血停滞、湿热蕴结而致的胃脘痛,方由木香3.5克,当归15克,桃仁10克,青皮15克,枳壳15克,榔片10克,黄连10克,白芍15克,莱服子15克,甘草10克组成。吴老认为该方本是治痢疾泄泻的方剂,但在临床上用于湿热蕴结型的胃脘痛也可取效。体  相似文献   

15.
一、甲亢甲亢是西医病名,中医称为瘿瘤,多从滋阴潜阳去治。我临床习用李东垣的“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本方出自《兰室秘藏》,李东垣谓:治盗汗之圣药也。用量为:当归10~15克,生黄芪30克,生熟地各10克,黄连5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甲状腺肿大加夏枯草15克,乌梅10克;甲状腺瘤加橘核10克,荔枝核10克;如瘤较硬可加生牡蛎30克,兼有大便干结加京三棱10克,莪术10克效果更好;眠差加合欢皮10克,白蒺藜10克,生牡蛎亦有安神作用;心悸可用沙参15  相似文献   

16.
自1984~1988年临床观察治疗妊娠恶阻67例,应用赭石降冲汤辨证加减治疗收到满意疗效。其方药组成是:赭石12~15克,沙参、杜仲各12克,白术15克,茯苓、黄芩各10克,陈皮、苏子各6克,甘草3克。脾虚者加炒山药15克、党参12克、神曲10克;痰湿较盛者加半夏15克、生姜10克,肝热犯胃者加苏叶6克,黄连6~9克、竹茹6克。认为本  相似文献   

17.
二丁三草汤是我所已故靳文清副主任医师经过多年临床反复验主,行之有效的自拟方剂,现介绍如下: 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20克,龙胆草10克,鱼腥草20克,益母草20克,萹蓄15克,瞿麦穗15克,黄柏10克,知母15克,苦参15克,车前子(包)15克,滑石粉3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适应证:适用于因膀胱湿热蕴聚所致的小便淋涩,尿频、尿急、尿痛或伴有血尿,舌红,苔黄腻,脉细数等症。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中,常常遇到少数妇女因放置节育环以后而引起下腹部疼痛,伴腰困腰酸,白带增多,甚则阴道出血等不适证,经服西药消炎、止痛、止血等药效果不著,或服中药止痛止血之品亦未能如愿,病者甚为痛苦,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投以桂枝茯苓丸方治疗本病,多获良效,现介绍于下,仅供临床参考。方药组成:桂枝9~12克,茯苓10~15克,丹皮9~12克,芍药10~15克,桃仁9~12克。水煎服,每日1剂。腰酸困者加杜仲10~15克,白带多者加白术10~15克,海螵蛸9~12克,腹痛甚者加元胡9~12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临床上,我以两方统治之,即急性发作期用一方,缓解期用一方,并根据辨证加减药味。急性发作期(风寒湿证)以祛风除湿行痹为法,自拟桂枝苍术乌头防己汤(简称为第一方):桂枝10克,苍术15克,防己15克,川乌6克,当归15克,蚕砂30克,海桐皮15克,川牛膝10克,炮甲珠10  相似文献   

20.
报道:方一:菊花15克,银花10克,牛蒡子10克,葛根15克,薄荷3克,石斛10克,木香10克,神曲15克,青蒿15克,荷叶15克,淡竹茹10克,甘草5克。用于病程前期小于8周者。方二:银花10克,公英15克,黄芩10克,荷叶15克,薏苡仁15克,神曲15克,枳亮10克,太子参10克,滑石10克,甘草5克。用于长期发热,病程大于3周以上者。方三:公英10克,连翘10克,石斛10克,赤茯苓10克,枳壳5克,太子参10克,红枣10克,麦冬10克,神曲15克,甘草5克。用于病久体虚,热退之后巩固疗效者。笔者多年来应用上方治疗小儿夏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