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MBI)对保定市不同级别医院727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理人员的倦怠水平与医院的级别有关,医院的级别越高,护理人员情感耗竭和非人性化方面得分越高;护理人员的年龄影响其工作倦怠水平,年龄越小的护理人员情感耗竭程度高,个人成就感越低;职称为中级的护理人员情感耗竭较高,而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个人成就感表现比较突出;学历在本科以上的护理人员情感耗竭较高.[结论]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倦怠普遍存在,年龄、职称、学历和医院级别等因素对护士的工作倦怠水平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国内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现状,为缓解教师的工作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MBI)对保定市512名高校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男性教师非人性化程度比女性严重,同时比女性体会到更多的个人成就感;年轻教师情感耗竭程度高而个人成就感低;低职称教师总体倦怠水平高;博士学历教师情感耗竭程度高,本科学历教师个人成就感低;经济收入方面,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教师情感耗竭程度高。结论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在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和经济收入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工作倦怠程度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为ICU护士工作倦怠干预和选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12家医院的291名ICU护士,运用马氏工作倦怠量表(MB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进行测试。结果ICU护士工作倦怠呈现高水平,人格特征是其工作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ICU护士应注重培养外向的人格特征,提高情绪的稳定性,避免倔强的个性。应将人格特征纳入ICU护士的选拔条件。  相似文献   

4.
孟勇  曹健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488-3492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现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143名精神科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用SPSS15.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工作压力源的5个方面均与工作倦怠密切相关(P﹤0.01),且是影响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成就感降低的重要变量。积极应对与工作倦怠3个维度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消极应对与工作倦怠3个维度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是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成就感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对方式作为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倦怠间的调节和中介变量得到了部分验证。[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现状比较严重。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应对方式均是影响其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应对方式在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倦怠中有显著的调节和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倦怠现状,探讨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东莞市某镇2 019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构建个体应对方式和工作相关情况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多指标多原因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拟合、修正和评价。结果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倦怠3个维度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的得分分别为(3.92±0.83)、(3.46±0.83)、(3.40±0.94)分;男女个人成就感降低、在婚与非婚情感耗竭、不同文化程度情感耗竭及人格解体、不同年龄情感耗竭4项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的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数据,拟合指数χ2/df=2.99,RMSEA为0.059,NNFI为0.91,IFI为0.92,CFI为0.93。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环境满意度、工作单调、个体应对方式对情感耗竭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入、工作单调、个体应对方式对个人成就感降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倦怠状况比较普遍,并随着个体特征与工作相关情况的不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实习护生的情绪劳动水平,分析其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为提高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价值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情绪劳动量表和护士工作倦怠量表对本院264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情绪劳动条目均分为(3.56±0.57)分,由低到高依次为表层扮演(3.00±0.94)分、情绪表达要求(3.35±1.04)分和深层扮演(5.14±0.79)分;护生工作倦怠情感耗竭维度得分为(20.52±9.67)分,处于中度水平,去个性化维度得分为(5.21±4.97)分,处于较低水平,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为(14.63±7.03)分,处于高度水平,与护士群体工作倦怠的常模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情绪劳动的表层扮演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P<0.05),情绪劳动中的深层扮演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扮演对情感耗竭(β=0.328,P<0.01)、去人格化(β=0.361,P<0.01)和个人成就感(β=0.245,P<0.01)有正向预测作用;深层扮演对情感耗竭(β=-0.240,P<0.01)、去人格化(β=-0.288,P<0.01)和个人成就感(β=-0.400,P<0.01)有反向预测作用。结论 实习护生的情绪劳动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情绪劳动和工作倦怠感存在相关性,当护生的情绪体验与实习情景中的工作要求有冲突时,护理管理者须根据护生的不同情绪体验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管理策略,增强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减少护理后备人才的流失。  相似文献   

7.
熊燕  龚贝贝  黄海妹  陈媚 《现代医院》2022,(3):361-363+366
目的 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214名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aslash工作倦怠量表》、中文版Utrecht-9工作投入量表(UWES-9)、健康问卷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焦虑症筛查量表(GAD-7)和工作满意度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西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医护人员工作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工作倦怠的平均分为(13.50±5.823)分,其中医生的得分(15.64±7.080)分,护士的得分(12.65±5.022)分,医生的工作倦怠得分高于护士(t=-3.389,P<0.05)。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与工作投入量、抑郁症状、焦虑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3、0.715、0.657;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36。医生情绪耗竭、焦虑维度得分均高于护士,护士工作投入、工作满意度高于医生(P<0.05)。结论 医院领导和相关部门应关注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采取措施缓解医护人员焦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省农村艾滋病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状况,为进行有效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工作倦怠问卷对342名来自某省农村县、乡、村三级艾滋病定点医疗卫生单位的艾滋病医护人员进行测试.结果 农村艾滋病医生、护士及检验人员在工作倦怠3个维度上的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检验人员的高度倦怠检出率(20.0%)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医护人员的情感耗竭得分(20.12±6.76)明显高于女性(18.92±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级职称者的情感耗竭得分(20.07±6.12)和成就感降低得分(15.87±4.83)明显高于中高级职称者(分别为18.76±6.93、14.28±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业年限短的医护人员其人格解体得分明显高于从业年限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省农村艾滋病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状况比较严重,不同人口特征群体的倦怠表现不同,应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
张红云  张红梅  孙素珍 《职业与健康》2009,25(15):1577-1580
目的研究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护士工作倦怠状况,为制定医务人员健康保护措施,提高其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测试191名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护士(护士组)和72名非卫生部门脑力劳动者(对照组)工作倦怠情况;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评定护士组人格特征,分析不同人格类型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结果精神科护士情绪耗竭和消极怠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0~40岁年龄段护士情绪耗竭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工作倦怠源男护士主要为情绪耗竭,女护士主要为消极怠慢;情绪耗竭和消极怠慢均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P〈0.01);大学专科学历护士的专业低效能感最低(P〈0.01);中级职称护士的情绪耗竭和消极怠慢高于其他职称(P〈0.01)。精神科护士的情绪稳定性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内外倾向性、精神质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内向、情绪不稳定医务人员工作倦怠感明显高于外向、情绪稳定者(P〈0.01)。结论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存在明显工作倦怠,男女倦怠源不同;工作倦怠具有明显人口学特征,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士心理素质在工作倦怠及离职意愿间的中介效应,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护士心理素质量表、倦怠综合征简易筛查量表、离职意愿量表对武汉市5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1 83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心理素质得分为297.34±32.00,倦怠综合征得分为9.12±4.27,离职意愿得分为2.35±0.56,心理素质与工作倦怠及离职意愿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工作倦怠对护士的离职意愿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工作倦怠通过心理素质的中介效应显著影响护士的离职意愿,中介效应达28.48%。结论护士的心理素质低于常模水平,心理素质在护士工作倦怠及离职意愿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提高心理素质有利于稳定护士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