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延髓梗死(MI)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对延髓外侧和内侧梗死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延髓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MI患者,31例延髓外侧梗死(LMI),19例延髓内侧梗死(MMI).LMI组和MMI组的发病年龄分别为(57.3±9.3)岁和(61.4±12.6)岁.LMI组病灶多位于延髓上中段28例(90.3%),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为头晕或眩晕28例(90.3%),感觉障碍26例(83.9%),构音障碍16例(51.6%),吞咽困难19例(61.3%),共济失调17例(54.8%)等.MMI组病灶多位于延髓上段14例(73.7%),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为肢体无力17例(89.5%),眩晕13例(68.4%),构音障碍12例(63.2%).LMI组和MMI组梗死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分别为24例(77.4%)和12例(63.1%).50例MI患者总体预后良好.结论 MMI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较LMI患者大,LMI病灶多位于延髓中、 上段,MMI则以延髓上段多见.椎动脉粥样硬化是MI的最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2.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瑞兴 《海南医学》2010,21(8):62-63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结果及治疗预后。结果本组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眩晕、头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吞咽困难、Homer征、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等。20例头颅MRI显示延髓背外侧梗死,其余3例未检出病灶,仅有2例头颅CT示有脑干梗死。单纯性单侧延髓背外侧损害病例预后较好,复合性延髓背外侧损害病例预后差。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闭塞所致,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点及MRI,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诊断标准的5例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配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3个月。结果:1例患者共济失调、感觉障碍及吞咽困难症状完全缓解,3例患者仅遗留少许感觉障碍,1例患者仍存在病灶侧的共济失调症状。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根据脑桥梗死患者的症状、体征,结合脑桥的解剖学特点和头颅MRI检查对患者病灶定位,随之探讨脑桥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03年6月~2007年12月收住益阳医专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139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将病例分为A(腹内侧梗死组--脑桥旁中央动脉分布区)、B(腹外侧梗死组-脑桥短旋动脉分布区)、C(被盖部梗死组-脑桥长旋动脉分布区)、D(混合组-可能累及A、B、C多条动脉分布区),并对其病灶位置分布、神经系统体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改良Rankin评分)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39例患者中A、B、C、D组各占66(47.5%)、44(31.6%)、17(12.2%)、12(8.7%).在临床表现特点上,腹内、外侧梗死多,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偏瘫、中枢性面瘫以及构音障碍,同时伴或不伴肢体共济失调;脑桥被盖部梗死主要表现为脑神经瘫痪及感觉障碍;双侧脑桥梗死则往往表现为假性延髓性麻痹、双侧肢体运动障碍.结论 脑桥梗死病灶多位于腹内、外侧,且多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瘫痪、中枢性面瘫以及构音障碍;不同梗死部位影响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不同,不同部位的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延髓梗死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延髓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眩晕起病多见,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者病情相对较重.延髓部位的梗死以延髓背外侧多见,但预后均较好.少见的双侧延髓梗死及内侧梗死预后较差.结论延髓病变的预后与梗死部位密切相关,靠近背外侧的延髓梗死相对预后较好,双侧的延髓梗死预后不良,合并其他重要部位梗死及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延髓外侧综合征多数是小脑后下动脉阻塞引起,主要表现为交叉性感觉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Honer氏综合征、舌咽和迷走神经麻痹和眩晕、恶心呕吐等,严重影响病人的言语、吞咽、平衡障碍以及感觉功能.因此,加强护理对病人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广西区江滨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诊治延髓外侧综合征4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27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7例均急性起病,以共济失调、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Horner征、交叉性感觉障碍为常见临床表现。MRI检查24例示延髓背外侧梗死及血管病变;24例行血管检查,其中4例不同程度椎动脉病变2,例显示小脑后下动脉闭塞,1例示椎动脉闭塞伴同侧小脑后下动脉狭窄。均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以延髓背外侧局部血供不足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MRI对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有助于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酷似大脑半球病变的脑桥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定位错误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年间收治的住院患者18例.结果 起病时16例患者出现肢体力弱和言语含糊,5例患者出现头晕.查体发现16例患者出现病灶对侧肢体瘫痪,17例患者出现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16例患者有构音障碍,3例患者有非持续性水平眼球震颤.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发现在肢体瘫痪对侧的脑桥均可见片状、条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结论 早期行头颅MRI检查有助于发现酷似大脑半球病变的脑桥病变,对于起病时有构音障碍及头晕、临床表现为同侧中枢性面舌瘫、偏身运动和(或)感觉障碍的患者应考虑到病变有可能在脑桥.  相似文献   

9.
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或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声带瘫痪及咽反射消失,同侧面部痛、温度觉障碍,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同侧Horner征,对侧痛、温度觉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髓内侧梗死(MMI)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例双侧MMI及3例单侧MMI的病例,分析MMI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5例MMI患者给予氯吡格雷加阿斯匹林双联抗血小板,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类(立普妥)调脂治疗。结果MM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MI好发于高龄患者,严重的病例除肢体瘫痪等表现外,还会出现吞咽呼吸困难,常见危险因素为糖尿病、高血压。结论 MMI临床少见,尚未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MMI经典的临床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瘫痪、深感觉障碍及病灶同侧舌瘫,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行核磁共振检查可尽早诊断MMI,对治疗及判断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桥脑腔隙性梗死多为基底动脉脑桥旁中央支闭塞引起脑桥腹侧梗死所致,患者意识清楚,但四肢及面部瘫痪,不能张口说话和吞咽仅保存睁闭眼和眼球垂直运动功能,并能以此表达自己的意愿,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约75%由一侧椎动脉闭塞引起,其余由基底动脉闭塞引起所致,表现为突发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软腭提升不能和眼反射消失,同侧面部和对侧偏身痛温觉障碍,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同侧Horner综合征,根据此病人的典型病例做以下护理查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CT与MRI的特点。方法对18例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头部CT与MRI检查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经头颅CT扫描仅1例显示小脑梗死,余17例未见异常。MRI检查的18例中有2例未见异常,16例可见延髓背外侧梗死,其中9例梗死病变仅限于延髓(其中7例病变仅限于延髓背外侧,2例病变侵及半侧延髓);6例延髓合并小脑梗死;1例延髓伴桥脑梗死。结论眩晕,交叉性感觉障碍,构音、吞咽困难,同侧Homer征及肢体共济失调是最常见的临床特征,部分病例伴第6、7、8对脑神经或锥体束受累的表现。头颅MRI检查优于CT。但并不是所有Wallenberg综合征MRI检查均有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13.
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吞咽困难(Dysphagia)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的过程发生障碍。除口、咽、食管疾患以外,脑神经、延髓病变、假性延髓麻痹、锥体外系疾病、肌病等均可引起吞咽困难。与吞咽活动相关的神经支配,包括第Ⅴ对脑神经(下颌的运动及固定)、第Ⅶ对脑神经(口唇闭锁  相似文献   

14.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 allenberg综合征)是指因下橄榄核后侧延髓外侧髓质的楔形梗死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通常由椎动脉闭塞所致。同侧轴向侧步作为椎动脉闭塞的始发症状非常罕见,同时与同侧轴向侧步相关的解剖结构尚不清楚。本文描述2例以同侧轴向侧步作为始发症状的椎动脉闭塞患者。其中1例患者的背外侧延髓因卒中而受累,另1例患者更多的外侧延髓受累。本研究结果提示,同侧轴向侧步可能是由不同的解剖结构损伤所引起,这些结构包括前庭神经核、小脑脚或脊髓小脑束。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变异性:同侧轴向侧步的解剖学相关结构@Nowak D.A$De…  相似文献   

15.
延髓外侧综合征多数是小脑后下动脉阻塞引起 ,主要表现为交叉性感觉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Honer氏综合征、舌咽和迷走神经麻痹和眩晕、恶心呕吐等 ,严重影响病人的言语、吞咽、平衡障碍以及感觉功能。因此 ,加强护理对病人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广西区江滨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9 92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诊治延髓外侧综合征41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41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1 5例 ,年龄 56~ 72岁。脑干 MRI提示延髓病变 ,以左侧为主者 34例 ,右侧为主者 7例。 41例患者均出现交叉…  相似文献   

16.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很少见 ,现将我科 1 993~1 999年经MRI证实为本综合征 2 9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临床表现  全组病人均急性起病。其中眩晕恶心呕吐 2 9例 ;眼球震颤 2 6例 ;声音沙哑 2 9;吞咽困难饮水发呛 2 9;同侧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2 9;同侧Horner综合征 2 7例 ;复视 4例 ;交叉性感觉障碍 2 7例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2例 ;同侧肢体共济失调 2 9例 ;对侧肢体轻瘫 7例 ;对侧病理征阳性 5例 ;头痛 4例 ;呃逆 2 1例 ;上消化道出血 1 7例。1 2 MRI表现  延髓外侧长T1、长T2信号者 2 9例 ,呈现信号的位置分布为 :…  相似文献   

17.
孙家兰  王瑛  傅毅 《上海医学》2006,29(7):480-482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成像(MRI)的关系。方法分析2j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颅MRI检查结果。结果本组部分患者有共济失调、眩晕、头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Horner征、面部感觉障碍、偏身感觉障碍。MRI检查结果显示,延髓上部损害是经典的斜带型,常伴随严重的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和面瘫;而下部的损害常位于延髓外侧的表面,表现为明显的眩晕、眼震和共济失调。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MRI的受累部位密切相关。充分认识这一点,对于尽快给予恰当的诊断、治疗及改善预后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吞咽困难(dysphagia)是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为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的过程发生障碍.除口、咽、食管疾患以外,脑神经、延髓病变、假性延髓麻痹、锥体外系疾病、肌病等均可引起吞咽困难.与吞咽活动相关的神经支配,包括第Ⅴ对脑神经(下颌的运动及固定)、第Ⅶ对脑神经(口唇闭锁及唾液分泌)、第Ⅸ及X对脑神经(吞咽反射)、第Ⅻ对脑神经(舌的运动)和C1~4,T1~12脊髓节段等.神经原性吞咽困难,是指因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与吞咽功能相关的肌肉无力、不协调、瘫痪或运动不精确造成的吞咽困难.其中,脑卒中的急性期,吞咽困难发生率很高,约占40%~50%.随着疾病的自然恢复,多数患的吞咽功能可逐渐恢复,但约有10%的患,吞咽困难不能自行缓解,需要进行专门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9.
将微量HRP分别注入到猫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三个区域(外侧区、内侧区和背侧区),观察HRP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确定投射到PAG的纤维起源。传入到PAG外侧区的纤维,来源于PAG的内侧区和背侧区,中脑顶盖前区,后连合核,Darkshe witsch核,中脑网状结构,黑质,中缝背核,蓝斑核,脑桥网状结构,外侧丘系核,臂旁核,中缝大核和延髓巨细胞网状核。投射到PAG内侧区的纤维,来源于PAG的背侧区和腹外侧区,中缝背核,脑桥咀侧和尾侧中央核,脑桥被盖腹侧核,蓝斑核,前庭神经上核,延髓网状结构。投射到pAG背侧区的纤维,起源于PAG的内侧区和外侧区,上丘核和下丘核,蓝斑核,Darkshewitsch核,中脑网状结构,黑质,中缝背核,丘系旁核,旁二叠体核,脑桥及延髓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整理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粥样硬是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眩晕、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共济失调、Horner征、水平眼震,可伴有呃逆,复视,对侧肢体轻瘫。影像学改变为延髓背外侧异常信号,合并小脑,桥脑,枕叶,丘脑异常信号。经积极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综合征系由小脑后下动脉供血障碍所致,典型临床表现有眩晕、交叉感觉障碍、Horner征、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和共济失调,头颅MRI检查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