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生与非独生医学生卡特尔人格因素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生子女在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本研究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进行对比,以期了解独生子女个性的特异性。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从河北北方学院2002级476名医学本科生中筛出独生子女共172人。采用1∶1配对设计。在独生子女所在的小班中确定同年龄、同性别,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相近的172名非独生子女作为对照,172名独生子女中,男生90人,平均21.7±1.9岁;女生82人,平均22.0±1.5岁,男女间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246,P=0.211)。1.2工具16项个性因素测量表(16PF)[1]。包括…  相似文献   

2.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SCL-90及EPQ对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比较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睡眠障碍诊断和睡眠质量评定量表(SDSE)、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543名大学新生进行测评。结果:独生子女SCL-90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总分以及阳性项目数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SDSE除睡眠量因子无统计学差异以外,其他各因子的得分非独生子女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EPQ独生与非独生子女除情绪性分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以外,其他各分量表得分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阶段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非独生子女,两者在人格特征上也存在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作者应用卡特尔16种个笥因素测验,对医学本科新生来自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个性特点总体水平均在正常范围,但在恃强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紧张性个性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独生与一子女人格特征具有非趋同性。  相似文献   

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的学校适应感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的学校适应感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以608名初中1~3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学校适应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独生子女的学校适应感中学业负担感低于非独生子女,人际关系方面好于非独生子女。结论这种现象与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状相关联。  相似文献   

5.
独生子女的学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随机分层加1:1条件配对法确定样本,对合肥市300名8-14岁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作了学业成绩、三好学生和学生干部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应用T检验作两级期末统考成绩比较分析发现,独生子女的平均学习成绩略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无显著性差异。但应用卡方检验作两级期末综合评定成绩比较发现,独生子女的学业成绩优良人数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有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被评为三好学生和担任学生干部人数亦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独生子女在学校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学业成绩均优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6.
人格因素是人们心理的重要内容,对人的生活、学习及工作等方面均有很大影响。对师专生人格状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其人格发展的基本情况,揭示特点和规律,为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帮助。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以唐山师专93~95级在校生为研究对象,对1500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700人占46.67%,女生800人占53.33%;年龄18~24岁,平均21.1岁。1.2方法采用卡特尔16因素人格测验量表。在研究过程,就预先确定的师专生人格的基本状况、男女生、知识家庭与非知识家庭、学生干部与学生四方面,对16种主要人格因素分别进行检…  相似文献   

7.
独生子女社交倾向性的元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 ,国外关于独生子女人格特质的研究一直存在着争议。S.Hall和 E.Neter等人视独生子女为“问题儿童”,认为“独生子女本身就有弊病”。而 N.Fenton和山下俊郎的研究表明 ,就总体而言 ,独生子女在人格特质上并不存在特异性 ,甚至在某些方面上独生子女还优于一般儿童 [1 ]。我国自 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 ,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 ,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教养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 ,我国的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 ,研究结果也与国外学者有类似的争论。本研…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采用SCL—90,对425名医学本科新生进行测查,其中独生子女为232名,非独生子女为193名。测查结果显示,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独生子女比较,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因子项目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高校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适合学生特点的训练班,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2708名4-14岁儿童的品德、个性和气质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我国独生子女的品德、个性和气质差异。方法 :采用自编的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品德表、 4-9岁和 10 -14岁儿童气质表及艾森克儿童个性问卷 (EPQ)对 40 8名 (配对组 )和 2 3 0 0名(非配对组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作了品德、个性和气质的测试。结果 :品德总分在父母问卷中 ,配对组与非配对组中独生组的品德总分均显著低于非独生组 (P≤ 0 0 5 ) ,而在教师问卷中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个性类型中 ,非配对组中的学龄组独生组的外向型个性类型显著高于非独生组 (P≤ 0 0 5 ) ,而配对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在情绪稳定性方面 ,独生组的情绪不稳定型显著高于非独生组 (P≤ 0 0 5 ) ,而情绪稳定型则独生组显著低于非独生组 (P≤ 0 0 1)。气质类型中 ,配对组和非配对组中 ,独生组的胆汁—多血质型和胆汁—抑郁质均高于非独生组 (P <0 0 5~ 0 0 1)。其余各项两组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个性气质随年龄增长差异渐不明显 ,与家庭评价有关。  相似文献   

10.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家庭精神环境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初中生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精神环境特征。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应用儿童艾森克人格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检测量表家庭环境量表测查芜湖地区初中生1918人,其中独生子女1304例,非独生子女614例。结果独生子女内外向因子分高于非独生子女(t=4.998,P<0.01);独生子女的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因子分均低于非独生子女(t=-4.073,-3.527,-3.841,-5.030,-2.089,-3.185,-2.024;P<0.01或P<0.05);独生子女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因子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t=3.839,7.137,4.714,5.384,4.225,4.311,4.226,2.667;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独生子女初中生个性及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非独生子女,其家庭精神环境优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农村小学阶段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教养方式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从安徽省某农村小学,随机抽取三~六年级各1个班进行调查,共获有效被试190人,独生子女77人,女生18人,男生59人;非独生子女113人,女生80人,男生33人。利用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问卷进行测试。结果①父母对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教养方式的存在差异,独生子女在信任因子上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溺爱型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独生子女(t=2.383,-2.221;P0.05);②父亲、母亲对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教养方式上存在差异,父亲对非独生子女更为溺爱,母亲对独生子女更为信任(t=2.468,-2.031;P0.05);③父母对独生与非独生男、女在教养方式存在差异,父母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与独生男相比,父母对非独生男更为溺爱,与独生女相比,父母对非独生女更为溺爱也更为专制(t=-2.070,-2.187,-2.602;P0.05)。结论父母应注重和改善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以促进子女身心更加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10年前后非独生子女间个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倡独生子女政策之前的非独生子女与成为特殊人群后的非独生子女之间的个性有无差异?方法:分别对于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以前和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以后出生的16-18岁城市高中部非独生子女,用MMPI集中测试。结果:女性组,非独生子女之间MMPI的F、D、Ma3个量表获分析于10年前,K量表获分高于10年前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男性组,10年前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MMPI各量表获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0例前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个性有一定的差异。现在的非独生子女的个性优于10年前辈在独生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情绪适应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了2657名独生子女和2685名非独生子女,进行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抑郁、焦虑等情绪适应的问卷调查。基于准实验的研究设计,建立倾向分数配对模型,探讨"独生"对儿童情绪适应的因果作用。结果:在进行倾向分数匹配前,独生子女在情绪适应各指标上均明显好于非独生子女,但经过匹配之后,即控制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背景因素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情绪适应差异不再显著。结论:"是否独生"对儿童的情绪适应没有影响,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独生子女劣势论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已婚独生子女的婚姻调适及生活质量情况。方法选取上海市27所托幼机构0~6岁孩子的父母共计843人参与调查,其中已婚独生子女373人,应用自编社会人口学调查表、生活满意度问卷及LOCK-WALLANCE婚姻调适测定问卷对参与者进行施测。结果男性的婚姻调适(F=11.26,P=0.001)和生活满意度(F=8.69,P=0.003)显著高于女性;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量表总分高于非独生子女(t=2.948,P=0.003),在控制了性别因素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婚姻调适和生活满意度得分并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婚姻和生活质量无显著性差异,性别和婚龄是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职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高职生网络成瘾状况,并对其人格特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共有1800名江苏、山东、安徽9所高职院校学生参加本研究。其中男生1060人。女生740人。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简称16PF),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职生中网络成瘾者占7.59%.其中男士比例有显著差异。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与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有显著相关。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上有显著差异。结论高职生网络成瘾与其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亲子关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亲子关系调查吕锋,杨天一,陈廷楼,余西金,李秀泉,刘晓鹏,韩帮海独生子女的教养方式、情绪心理特点甚至行为方式都引起人们的广为关注 ̄(1,2)。本文以亲子关系问卷为调查工具,对222名独生与非独生子女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的差异。方法:选取我市部分学校中学生265人为被试,实施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量。结果:(1)非独生子女学生SCL-90总分及强迫症状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偏执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低于独生子女(t=-2.77,-4.091,-2.812,-2.239,-3.082,-3.132;P0.05),并且存在显著差异;(2)非独生子女学生在精神质因子得分上低于独生子女(t=-3.483;P0.05),并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显著差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学生在人格倔强性方面显著强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烟草依赖者的个性特征.方法 采用辽宁省教育科研所修订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16PF)测试量表对2006年1~4月份在我们医院精神科封闭式住院病房的男性吸烟非吸烟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16PF测查.研究对象在合作状态自行评定.两组16PF采用粗分与辽宁省成人男性常模粗分比较.结果 男性吸烟与非吸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6PF比较无差异(P>0.05).男性吸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16PF结果中有8个因素与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吸烟与非吸烟男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具有相似的个性因素,表现为紧张、世故、独立性差等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拥有规模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独生子女已进入婚育阶段。本文探讨已婚独生子女的婚姻质量及与家庭因素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根据方便性原则,研究对象设定在各托幼机构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青少年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青少年应对方式,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应付方式问卷(CPS)对上海市1416名青少年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①青少年学生对挫折和应激情境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②在选择应对方式上,存在着性别和年龄差异;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存在差异;④完整型与非完整型家庭中的青少年学生在应对方式的选择上也存在着差异。结论 在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充分考虑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