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及胆管内支架植入术(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经验并分析所引起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取PTBD或PTIBS的完整资料,对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所有97例均成功完成手术,2例患者因全身器官衰竭于1周内死亡,1例术后第9天出现休克患者家属拒绝继续治疗而死亡.结论 PTBD及PTIBS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3.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和分析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BD)及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PTBS)治疗后的并发症,并探讨其处理措施.方法 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77例,观察分析2月内并发症情况,总结相关处理措施和经验.结果 2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36%),包括:胆道感染15例、胆汁外渗5例、电解质紊乱8例、胆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68例(观察组),开腹手术引流组3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不能手术切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红军  常树勋  董伟风  张向锋   《中国医学工程》2012,(4):125+127-125,127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于各种肿瘤侵犯或压迫胆道,引起胆道不同部位的闭塞,胆红素明显升高,肝功能迅速衰竭,确诊时均失去外科手术机会。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回顾经我院资料完整53例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术后并发症,总结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治疗后23例患者近期(2周内)出现并发症情况,总结其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23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于PTCD术后出现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3.8%,其中肾功能衰竭5例;消化道出血4例;胆系感染11例;急性胰腺炎3例。23例并发症患者中死亡3例(4.4%),20例(29.4%)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PTCD是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方法,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龚辉  缪玉兵 《黑龙江医学》2012,36(4):299-301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5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原发行肝癌10例,胆管癌18例,胰头癌9例,胆囊癌3例,肝门淋巴结转移11例,壶腹部癌1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及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结果 52例中,36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16例行单纯外引流或内外引流,术后胆红素平均下降(128.55±93.86)μmol/L。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生存9个月,最长已29个月。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高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法和近期疗效以及影响黄疸消退的因素.方法 23例65岁以上患者,男15例,女8例,平均72.1岁.其中肝癌5例,胆管癌8例,胆囊癌2例,胰腺癌6例,转移癌2例.梗阻部位在胆总管9例,肝总管肝门区以上14例.9例单纯外引流或内外引流,14例放置了胆道支架,术后1周造影复查.术前、术后查血生化,分析影响黄疸消退的因素.结果 复查时引流通畅,支架扩张良好.黄疸消退明显16例,比较明显2例,不明显5例.患者胆红素由(345.13±127.21) μmol/L降至(215.54±124.58) μmol/L.引流术后早期出现并发症13例,死亡1例.结论 介入治疗恶性黄疸方法简单、疗效确切.但对高龄患者治疗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1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皮穿刺肝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PTIBS)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87例,男112例,女75例,PTCD治疗66例,PTCD PTIBS治疗121 例,穿刺右肝管引流143 例,穿刺左肝管引流29例,双侧肝管同时穿刺引流15例.结果 187 例中,手术成功187例,PTCD成功率100%,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菌血症或败血症 8 例,出血 2 例,胆汁血症 3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支架放置失误1 例.所有病例经对症治疗后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PTCD创伤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是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较好的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10.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与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延平 《当代医学》2010,16(23):478-479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 3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原发行肝癌14例,胆管癌8例,胰头癌4例,肝门淋巴结转移8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及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结果 19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15例行单纯外引流或内外引流术,术后胆红素平均下降(120.55±89.86)mmol/L,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100%(34/34)、97.0%(33/34)、58.8(19/34)%。结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方法简单,近期疗效确切,能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1.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是一组由胆管系统管腔内、外或管壁本身的恶性病变引起的胆管机械性阻塞,包括胆管癌、胆囊癌、原发性肝癌、壶腹癌、胰头癌及转移癌等,常伴有阻塞近端的胆管扩张、胆道感染。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变深、粪色变浅呈陶土色,全身皮肤瘙痒.伴或不伴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相似文献   

12.
缪玉兵 《吉林医学》2013,(35):7441-744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外引流及胆道支架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5例,其中26例在X线引导下行PTCD外引流,19例行胆道支架内引流,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5例均穿刺成功,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均较术前显著下降。结论:经皮肝穿胆管外引流及胆道支架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经济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3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管癌术后复发11例,胃癌术后转移8例,胰头癌9例,乳腺癌术后转移1例,肝癌8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PTCD)术(21例),裸金属内支架置入术(17例),2周后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37例,9例胰头癌患者结合聚焦超声放疗.结果 38例患者经皮肝穿技术成功率100%,PTCD或内支架置入2周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396.7±278.1 )μmol/L vs(52.3±71.6)μmol/L,P<0.01)],肝功明显改善.1例胃癌术后患者两天内死于内出血,其他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生存9个月,最长21个月.半年内,17枚支架中4例出现阻塞,25根(4例患者放置2根)引流管中因脱出或不通畅更换5条.结论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轻痛苦的姑息手段,引流通畅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术前、术后2周胆红素指标的比较,验证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比较术后与术前的TBIL、DBIL、IBIL有无差别。结果:术后胆红素指标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经皮肝胆道引流术是恶性梗阻性黄疸较好的姑息治疗方法。适时辅以动脉化疗灌注或栓塞术可以控制肿瘤生长速度,缩小肿瘤体积,延缓支架再狭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PTIBS)或结合局部动脉化疗术,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或MRI明确诊断,并确定梗阻部位.结果 23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外引流管及支架置入术.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术后23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16例黄疸消退,置入内支架术后4周在DSA下行局部灌注化疗术.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结合局部动脉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徐明奎  游玉峰  姚勇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3989-399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3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管癌术后复发11例,胃癌术后转移8例,胰头癌9例,乳腺癌术后转移2例,肝癌8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PTCD)术(21例),裸金属内支架置入术(17例),2周后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37例,9例胰头癌患者结合聚焦超声放疗。结果:38例患者经皮肝穿技术成功率100%,PTCD或内支架置入2周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395.6±278.0)limol/Lvs(52.4±60.56)wmol/L,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1例胃癌术后患者两天内死于内出血,其他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生存9个月,最长21个月。0.5a内,17枚支架中4例出现阻塞,25条(4例患者放置2根)引流管中因脱出或不通畅更换5条。结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轻痛苦的姑息手段,引流通畅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和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分析及防治.方法 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和置入内支架治疗.其中胰腺癌12例,转移性癌10例,肝门部肝癌9例,胆管癌4例.结果 26例放置了胆管支架,其中1例因左右肝总管梗阻各放置了1枚金属内支架;28例放置了内外引流管;7例单纯放置外引流管.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为胆管出血3例,无出血性休克病例;感染4例,1例出现败血症;肝功能损害8例;引流管部分移位或脱出7例,无腹腔内脱管;瘘口渗漏3例;电解质紊乱2例;胰腺炎1例;局限胆汁性腹膜炎并发反应性胸腔积液1例;引流管阻塞1例;支架置入后发生再狭窄1例.无气胸、肝脓肿等并发症.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方法简便、疗效确切,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症,规范操作技术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PTCD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梗阻性黄疸常由胆管癌,胰头癌,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肝门淋巴结压迫及侵蚀胆管所致。近年来,介入治疗方法已经部分取代了其外科手术疗法或成为外科手术前、后的重要协助手段。但PTCD术后并发症仍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甚至是致命性因素。因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治愈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恶性梗阻性黄疸采取双介入治疗,观察分析双介入疗法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39例病例在置管引流术后2周至1个月内,采用经皮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并灌人化学药物。结果3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平均生存期超过11个月。结论对恶性梗阻性黄疸采取双介入治疗是一种较好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8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比较死亡情况和术后1周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变化,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死亡情况和生存时间。结果两组血清TBIL、DBIL、ALT、ALB水平术后1周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血清TBIL、DBIL、ALT、ALB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