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锡珍 《护理学杂志》2000,15(11):651-652
对11例心脏瓣膜病儿童施行机械瓣膜置换术,术后心功能Ⅰ级8例、Ⅱ级3例,机械瓣功能均良好。护理要点:①术前将患儿心功能控制至最佳状态,指导其练习深呼吸,以利术后肺膨胀;②术后加强呼吸支持与循环监测,观察机械瓣膜功能,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抗凝药剂量,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给予术前心理支持和完善各项准备及术后病情观察与监测、用药指导等各项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1例心律失常,经对症处理及护理后痊愈,未发生低心排综合征、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积极实施围手术期各项护理措施,对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心肌保护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将1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于围手术期行系统的心肌保护治疗,对照组只限于术中低温和冷停搏液灌注作心肌保护。结果表明,治疗组自动复跳明显高于对照组,早期并发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死亡率,我们认为强调围手术期心肌氧供需平衡的调节和治疗、麻醉方法的选择、体外循环技术操作及心脏复跳后一系列的心肌保护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技术、心肌保护及围术期处理的不断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死亡率逐年下降,换瓣年龄逐年上升[1~3]。从1990年1月~1995年12月,我院为60岁以上患者行人工瓣膜置换术43例,占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4%。现将围术期处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普及,凡病程长、心功能Ⅳ级、心胸比例>0.65、反复心衰、不能停用洋地黄制剂和利尿药、肺动脉高压或伴有肺、肝、肾功能损害的重危病人,心脏瓣膜置换术之所以能顺利施行,围手术期处理占有重要地位。现将我院1988年8月至1989年6月进行的40例危重病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脏恶病质综合征瓣膜置换术病人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1例心脏恶病质综合征行瓣膜置换术的病人行围术期护理,手术成功率90.48%.提出术前改善营养状况和心肺功能,术后加强心功能监护、呼吸道管理,及时处理心律失常、出血,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控制感染,是降低术后并发症获得良好预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 1998~ 2 0 0 1年收治 1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11例 ,男 6例 ,女 5例 ,年龄 4 5~ 6 4岁 ,平均年龄 4 6岁 ,心功能Ⅰ~Ⅲ级。二尖瓣置换术 8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2例 ,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术 2例。腹部手术距心脏瓣膜手术 1至 14年。本组 11例胆囊炎、胆石症中慢性 10例 ,慢性急性发作 1例 ,择期手术 10例 ,急诊手术 1例 ,均未发生腹腔内出血及伤口渗血 ,无胆汁漏 ,伤口全部一期愈合 ,术后恢复抗凝顺利 ,1~ 2d内PT恢复手术前水平。本组住院天数最长 11d ,最短 6d ,平均 8 …  相似文献   

8.
薛卫斌  刘冰 《护理学杂志》1996,11(4):239-240
2例巨大良性心脏肿瘤围术期监护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薛卫斌,刘冰1病例简介例1,女,33岁。因胸闷伴间歇性晕厥,经门诊检查以盆腔肿瘤、卵巢囊肿、下腔静脉内癌栓形成并延伸至右心房、右心室入院。入院后心功能Ⅳ级,多次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第4d发生呼吸、心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47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28例,年龄60~79岁;风湿性心脏病35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10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畸形2例;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23例,Ⅲ级19例,Ⅳ级5例。体外循环下行心瓣膜置换术,或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TVP)、左心房血栓清除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观察手术早期病死率、并发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全组行二尖瓣置换术(MVR)2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5例,MVR+AVR5例,同期行TVP4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3例,CABG6例。全组手术时间138~412(196±52)min,体外循环时间48~301(108±3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4~196(87±21)min,住院时间12~31(19±5)d。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早期死亡2例(4.3%),死亡原因为左心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发生并发症23例(51.1%),包括呼吸功能不全6例,肺部感染5例,心律失常5例,切口感染2例,胸腔积液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肾功能不全1例。通过电话、网上视频、来院复查等方式随访生存患者45例,随访时间1~32个月,随访率100%,心功能改善至I级11例、Ⅱ级32例、Ⅲ级2例。结论针对老年瓣膜疾病的特点,提高手术技巧,改善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行低温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外科治疗与护理;2016年1~12月行相同手术的患者39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进行围手术期管理。结果观察组术后腹胀、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ICU观察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出院时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刘先桃 《护理学杂志》1993,8(4):148-149
本文报告使用药物与手术联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10例。围手术期的监护:①严密观察患者症状体征,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在采血培养时强调高热前寒战期,或在未使用抗生素前采血;同时行多次和多种培养基培养。注意出现心脏杂音,强调超声心动图的检查。②使用抗生素要及时、足量。③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营养和热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④采取多种方法控制体温,降低体内耗氧耗能,保护生命脏器。⑤观察神经体征,预防脏器栓塞。  相似文献   

12.
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62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总结合并巨大左心室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及手术适应证选择。方法:1991年5月至2002年7月共为62例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病人施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双瓣置换术56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43例,左房折叠术12例。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28例(45.2%)。早期死亡11例(占17.7%),晚期死亡4例(6.5%)。影响瓣膜置换术早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严重左室扩大[收缩末直径(ESD)≥6.0cm和舒张末直径(EDD)≥8.0cm]、严重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分数(EF)≤O.40和短轴缩短率(FS)≤0.25,围术期室颤和术后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是室颤和术前严重左室扩大伴收缩功能下降。结论:提高此类病人手术疗效的关键是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妥善处理围术期和术后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30例左心房粘液瘤患者围手术期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先桃  李莉  麦瑶 《护理学杂志》1998,13(5):283-284
我院于1982年4月至1997年9月共收治左心房粘液瘤30例,护理如下。116床资料30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5~69岁;长时间不规则低热8例,贫血21例(Hb60~90g/L,HCTO.23~0.31,RBC2.3~3.4×1012/L),肺部瘀血并双下肢水肿8例,有下肢偏瘫史3例,频发晕厥7例,咯血和胸痛7例。本组病人均有心慌、气短和阵发性呼吸困难,活动后症状加重。2例入院后呈端坐体位不能平卧;7例有频发晕厥史,病人入院后第3d即行手术。本组病人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左心房粘液瘤摘除术,肿瘤多发者6例,单发者24例。最大10cm×8cm×6cm,瘤蒂均生长…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总结1003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例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手术在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术(MVR)555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BVR)27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39例,三尖瓣置换术(TVR)26例,三瓣置换术10例。全组病人按≤40岁、41—59岁、≥60岁分为3组,分别为152、572、279例。结果975例(97.2%)恢复出院,死亡28例(2.8%)。3组死亡率分别为3.3%,1.7%,4.7%。死因分别为呼吸循环衰竭1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0例、室性心律失常5例、肾功能衰竭2例。发生各种并发症74例次。结论瓣膜置换术是治疗瓣膜病变的有效手段,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改进和完善体外循环技术,加强术中心肌保护,不断改进和提高手术技巧,尽量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能减少瓣膜置换术的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疗效。主动脉瓣置换时应尽量去除钙化的瓣叶,置入大一号的瓣膜,减少跨瓣压差,有利于左室重构。术中应常规探查三尖瓣,对瓣环明显扩大的病人予以三尖瓣成形术。心脏大的病人尤应注意围术期电解质的变化,防止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生物瓣的术后抗凝较机械瓣方便,并发症也少,应提高生物瓣的应用比例。围手术期处理得当,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老年病人术前合并症多、病情重,应加强围手术期监护。  相似文献   

16.
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重构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观察巨大左心室患者心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巨大左心室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术前、术后不同时间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和心功能变化。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2周和2个月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每搏量(SV)和心胸比率均较术前减小或降低(P〈0.05);术后2个月LVEDD和LAD较术后2周进一步缩小(P〈0.05)。术后早期心功能较术前下降,术后2个月心功能恢复达Ⅱ级的患者(38例,41.3%)较术前(5例,5.4%)明显增多。结论心瓣膜置换术对巨大左心室心瓣膜病患者术后左心室重构的早期影响明显,术后左心室、左心房明显缩小,但必须加强术后心功能维护,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8例嗜铬细胞瘤术前2周至术后72h围手术期加强监护,总结了围手术期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心律及血容量的变化,对正确指导术前应用α受体阻滞剂控制高血压症以及β受体阻滞剂纠正心律失常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尽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在我国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然而危重心脏瓣膜病人的死亡率仍然较高(13.8%~41.0%)。因此,如何改善此类病人的预后,降低其手术死亡率,已成为我国心脏外科工作者关心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总结巨大心脏瓣膜病变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探讨手术方法和要点以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完成巨大心脏(心胸比例CTR>0.7)瓣膜置换术64例,其中,二尖瓣置换39例,双瓣置换15例,主动脉瓣置换9例,三尖瓣置换1例,共置换机械瓣63例,生物瓣1例(三尖瓣)。同期行左心房血栓清除14例,左房壁部分切除术8例,三尖瓣De Vega成形18例。结果死亡4例,死亡率6.25%,分别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低心排综合征、心室颤动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完善围术期处理、注意术中心肌保护以及病变的合理矫治,是降低手术死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