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学龄期儿童低、中、高度近视患者的波前像差,特别是高阶像差的分布及变化,以进一步了解波前像差与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学龄期儿童近视患者180例360眼,年龄8~16岁,平均年龄为(11.8±2.5)岁.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进行散瞳验光,主客观验光测量屈光状态,根据等效球镜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当散光主要来源于角膜前表面或眼内时,波前像差优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对近视散光的治疗效果,评价眼内散光(ocular residual astigmatism,ORA)对波前像差优化 LASIK 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拟行 LASIK 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65例(65眼),根据术前眼内散光与全眼散光的比值将患眼分为2组,比值﹤1为低 ORA 组,比值≥1为高 ORA 组,所有患者均行波前像差优化的 LASIK 手术。术后6个月观察2组视力、屈光度、成功指数及全眼高阶像差的差异。结果术后6个月,低 ORA 组角膜平面的柱镜值为与高 OR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28)。低 ORA 组及高 ORA 组的成功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6)。低 ORA组术后慧差的增加值小于高 ORA 组( P =0.023),2组术后总高阶像差及球差的增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当散光主要来源于眼内时,波前像差优化 LASIK 对散光的矫正效果较差;对高 ORA 患者,手术的设计可综合考虑角膜及全眼散光,或采用晶体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传统LASIK矫正近视术后6个月时波前像差的变化.方法:将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近视患者69例(138眼)作为试验组,行传统LASIK的近视患者69例(138眼)作为对照组,按屈光度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3组,各23例(46眼).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视力和波前像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试验组、对照组术后6个月时视力在1.5~2.0者分别为55眼(39.86%)、22眼(1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6个月,试验组高阶像差的RMS值(RMSh)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个月,试验组低度近视Z6和Z12较对照组低,中度近视Z6、Z7和Z12较对照组低,高度近视Z6和Z12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后较传统LASIK有更好的裸眼视力.波前像筹引导的LASIK在矫正高阶像差尤其是三阶和四阶像差方面较传统LASIK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波前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波前像差引导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在中低度近视眼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中低度近视患者126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62例接受波前相差引导Lasik手术的患者,B组为64例接受波前像差引导Epi-lasik手术治疗的患者,对2组患者术后2周、1、3、6个月复查裸眼视力、屈光状态、高阶相差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术后各时期高阶相差均高于术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高阶相差值逐渐减低,但各时期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术后各时期高阶相差均高于术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高阶相差值明显增高,术后1、3、6个月高阶相差值逐渐减低,各时期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患者比较术后2周A组裸眼视力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不同时期屈光度(等效球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6个月不同时期高阶相差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波前相差引导Epi-lasik较Lasik提高视力慢,但手术引入的高阶相差增幅低,术后能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伴有中高度散光的近视眼在Toric角膜塑形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以及比较不同直径范围下的角膜高阶像差的改变情况.方法 前瞻、随机选取36例(72眼)伴有中高度散光的近视患者,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其在Toric角膜塑形术前及塑形1个月后的高阶像差,分别记录角膜前后表面及全角膜的中央3 mm、...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es,LASIK)以其安全、有效、精确度高得到近视患者的广泛接受。LASIK手术发展至今,追求术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已经不是单  相似文献   

7.
<正>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手术需要将波前像差仪与准分子激光仪联机,根据波前像差的数据形成个体化的切削方案,因而波前像差数据的准确性成为这种个体化手术成功的基础。熟练掌握波前像差仪的操作方法,耐心的引导患者,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结果的误差,才能获得最佳的手术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角膜切口位置与术后手术源性角膜高阶像差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上海市邮电医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94例(94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A组患者在颞侧10点钟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在角膜上方12点钟位行手术切口。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行角膜波前像差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3个月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B两组患者Z(3,3)分别为(0.37±0.32)μm、(0.98±0.35)μm,Z(4,2)分别为(0.03±0.02)μm、(0.08±0.08)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总高阶像差(0.77±0.26)μm,B组(1.14±0.3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B两组患者Z(3,3)分别为(0.19±0.03)μm、(0.97±0.39)μm,Z(4,2)分别为(0.03±0.03)μm、(0.08±0.0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总高阶像差(0.56±0.17)μm,B组(1.37±0.6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透明角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上方12点钟位切口,颞侧10点钟位切口的术后手术源性角膜波前像差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变化。方法对虹膜定位成功后行CustomvueTM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患者154眼,按等效球镜分为低度(0.00~-3.00D,43眼)、中度(-3.25~-6.00D,75眼)、高度(-6.25~-9.00D,36眼)近视三组,采用眼前节全景仪分别测手术前、术后1、3、6个月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在低、中度近视组中,术后各时间段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值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在高度近视组中,术后1、3个月时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6个月时这两项指标较术后1个月时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不影响低、中度近视患者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后高度,而在-6.25~-9.00D的近视患者中这两项指标可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k)适于矫正角膜偏薄,睑裂较小,曲率(k)值偏高的中低度近视患者,但对于合并有散光者矫正并不十分精确。手术过程中眼位的改变等影响了散光矫正的准确性[1]。本研究应用波前引导联合虹膜识别矫正中低度近视散光,并将结果与普通Lasek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高阶像差的变化,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对人工晶状体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44例(44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22眼)实施巩膜隧道切口(5.5mm)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22例(22眼)实施巩膜隧道切口(3.0mm)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设同龄正常晶状体眼22例(22眼)为对照组。分别采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对照组波前像差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实验组间、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间高阶像差的差异。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A组和B组之间高阶像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阶像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晶状体眼的高阶像差较正常晶状体眼增大,白内障超声乳化和小切口囊外摘除两种手术方式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修正Kappa角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LASIK)治疗近视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12月解放军总医院激光近视治疗中心就诊的符合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308例538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修正Kappa角LASIK手术组(观察组)199例350眼,行未修正Kappa角LASIK手术组(对照组)109例188眼。观察2组视力恢复情况、手术前后像差变化及手术后像差增加值。结果观察组术后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球差(Z40)、慧差(Z3-4)和对照组术后RMSh、Z40、Z3-1、Z3-1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Z40、Z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近视程度RMSh、Z40术后像差增加值和观察组Z3-1术后像差增加值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度近视三叶草(Z3-1)、Z3-1中度近视Z3-1、Z3-1和高度近视Z3-1术后像差增加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修正Kappa角的LASIK术可以降低近视患者术后水平彗差,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手术(WASCA)是将波前像差仪检查的患者的像差结果输入到MEL-8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切削,能显著提高术后视力和视觉敏感度,降低眩光和光晕的发生率,夜间视力明显改善,远视散光矫正更好,且术后无疼痛,是治疗屈光不正的最佳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05-07~2007-05采用WASCA治疗屈光不正患者166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矫正常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光学区偏中心切削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方法13例16眼光学区偏中心切削的LASIK患者,经OPDSCAN检查眼部像差后导入Final-fit软件进行设计,应用偏中心模式进行手术。结果术后随访时间(7.31±2.98)m(3~15m),无特殊并发症发生。术后3m裸眼视力由0.58±0.23提高到0.99±0.11,总像差、高阶像差、彗差分别由术前(3.620±2.122)μm、(0.954±0.240)μm、(0.823±0.361)μm降至(1.551±0.871)μm、(0.454±0.109)μm、(0.334±0.127)μ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地形图显示偏中心明显矫正[术前(0.91±0.33)mm,术后(0.43±0.21)mm,P〈0.01],患者视觉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矫正常规LASIK后光学区偏中心切削效果理想,预测性好,安全性高,是矫治偏中心切削的理想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角膜波前像差引导下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CW-G LASI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术后裸眼视力的比较,术后敏感度的变化,评价手术的有效性。方法在该中心做近视眼手术的患者382例,分成两组。一组行CW-G LASIK作为试验组。另一组行LASIK手术作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比较3个月及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波前像差RMS值及对比敏感度。结果试验组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62.8%优于其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而对照组此比例为47.6%;对照组术后高阶像差RMS值平均增加100%,而试验组平均增加35%,术后6个月对照组对比敏感度接近术前水平,而试验组优于术前。结论CW-G LASIK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优于常规LASIK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并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眼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就诊并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EK为治疗组,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为对照组,各25例50只眼,对术前、术后1、3、6个月进行视觉质量评价。结果 2组术后屈光度数及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的高阶像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EK和LASIK都会使眼高阶像差不同程度地增加,LASEK的增加幅度小于LASIK。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OPD波前像差仪在早期诊断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导致视觉质量下降中的意义及引导干预疗效。方法纳入白内障术后自觉视力下降者20例(20眼),最佳矫正视力均大于0.5,合并视觉症状,裂隙灯下见后囊膜Ⅰ级及以下轻度增殖混浊。患眼行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并分别于激光术前后利用OPD波前像差仪进行波前像差检查。结果激光术后患眼视力提高(1.10±0.91)行,主要视觉症状改善率为100%。OPD结果示激光术后总像差、眼内高阶像差和眼内像差下降,4mm瞳孔区调制传递函数曲线对应的面积比值增加(P<0.05)。结论 OPD波前像差仪可灵敏、客观地反映人工晶状体眼合并后囊膜混浊的视功能状态,为治疗时机的选择和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陈韶红  陈晓钟  王蓓 《贵州医药》2009,33(3):219-221
自从1998年Trokel等成功地进行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以来,越来越多的近视患者通过准分子激光手术摘除了眼镜,获得了良好的视力,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视觉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技术、新方法也不断地应用于屈光手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作为当今的主流手术,由于角膜瓣的制作及术后愈合可能导致新的像差的产生而影响术后的视觉质量,使得患者的满意度下降。本文现将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与传统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对LASIK术后像差影响的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