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1例,2组均在采用相同的液体疗法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热毒宁注射液,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儿发热、呕吐缓解及水样便消失时间和治疗疗效,有无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高于对照组的82.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热退、呕吐缓解及水样便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能明显缩短发热、呕吐及解水样便时间,缩短病程,效果好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3,(11):871-872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1·d-1静脉滴注,治疗组(55例)用热毒宁注射液0.6 mL·kg-1·d-1静脉滴注,疗程3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为76.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方面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热毒宁联合小儿氨基酸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方法9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按机数字表法随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4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疗法,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热毒宁、小儿氨基酸注射液。比较两组患儿止泻时间、总病程和不良反应,并评价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常规组为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联合组止泻时间及总病程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1、5.02,均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常规组为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P>0.05)。结论热毒宁联合小儿氨基酸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能显著提高疗效,快速控制症状,缩短病程,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体温、大便次数及性状改变,大便镜检病毒。结果: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组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47.5%)(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短,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快,大便镜检病毒较早恢复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热毒宁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热毒宁注射液,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疗程均为3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热毒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9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19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96例给予病毒唑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体温、大便次数及性状改变,大便镜检轮状病毒,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96例全部治愈,总有率100%,80例显效,显效率80%。对照组86例治愈,总有效率90%,10例无效后改为热毒宁注射液治愈,显效36例,显效率38%。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无不良反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热毒宁不同给药方法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以找出最佳给药方法。方法:对271例患儿随机分成3组:第1组每日给予热毒宁注射液0.8 mL.kg-1保留灌肠;第2组每日给予热毒宁注射液0.8 mL.kg-1静滴;第3组每日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1静滴。结果:治疗72 h后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84.4%,45.6%,P<0.01)、治疗后72 h大便SIgA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毒宁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与研讨热毒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71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给予热毒宁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各项观察指标变化与大便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止泻时间、病毒转阴时间与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的大便转糊状天数与大便成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热毒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较显著,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可以在临床中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9.
谢洪  周超 《中国药师》2014,(4):647-648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2例腹泻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1,ivd,qd,观察组患儿给予热毒宁注射液0.5 ml·kg-1,ivd ,qd,3 d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明显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7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均接受基础治疗,对实验组患儿使用热毒宁0.5~1.0 ml/(kg&#183;d)和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对照组患儿仅接受病毒唑10 mg/(kg&#183;d)的静脉滴注。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和71.4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实践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联合用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3名符合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1给予黄芪2ml/(kg·次),2次/d,对照组2给予西米替丁10~15mg/(kg·次),1次/d,治疗组采用黄芪和西米替丁联合用药,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组抗原转阴时间、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和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1为64.5%,对照组2为51.6%,治疗组的有效率要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的显效率也要高于两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1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黄芪与西米替丁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能有效缩短病程,提高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种方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效益.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别对常规治疗(A组)、利巴韦林(B组)、热毒宁注射液(C组)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进行疗效评价,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71%、81.08%、93.75%(χ2=9.793,P<0.05),总成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培菲康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轮状病毒肠炎患儿3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0例应用抗病毒、补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160例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培菲康口服。比较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6%,对照组71.2%,差异明显(χ^2=9.77,P〈0.01),无不良反应。结论培菲康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简便、安全、有效,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张颖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304-305
目的对2010年~2012年来自我院的140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特点分析了解。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来自我院的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急性腹泻的粪便做标本进行常规的检查,对大便潜血检查、细菌培养和轮状病毒的检测。对不到1周岁的患儿的喂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率比较高,尤其在10~12月份的发病率是高峰期。合并条件致病菌的生长率高达24%,在1岁以内的婴儿腹泻的程度与人工喂养和母乳喂养之间进行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在秋冬季的腹泻主要是轮状病毒所导致的,母乳喂养婴儿会降低轮状病毒所导致的腹泻程度。轮状病毒腹泻的时候存在着菌群的紊乱,应该对肠道的菌群进行调节,对症处理才能达到最好的治愈效果,治疗中应该避免对抗生素的滥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服补液盐散Ⅲ(ORS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所致轻、中度脱水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两组在抗病毒、调理胃肠功能、调整饮食、适当止泻等基础上,治疗组给予ORSⅢ口服,对照组子口服补液盐散Ⅱ( ORSⅡ)口服,观察两组腹泻、呕吐及脱水改善情况,24h、48 h、72h血钠监测.结果:治疗组有效77例,无效3例;对照组有效67例,无效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95,P<0.05).治疗组平均病程(4.7±1.3)d,脱水纠正时间(1.1±0.5)d;对照组平均病程(6.2±1.5)d,脱水纠正时间(1.5±0.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65、6.52,P均<0.05).两组24h、48 h、72 h血钠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SⅢ、ORSⅡ为临床治疗轮状病毒肠炎轻、中度脱水较好的补液方法,只要调配服用得当不会发生高钠血症、低钠血症、水肿等副作用,但ORSⅢ在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方面优于ORS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新生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住院的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4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所有病例根据脱水程度、性质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并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合理喂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重组干扰素α-1b注射液10 U/kg皮下注射,1次/d,连用3d,比较两组有效率、止泻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显效率治疗组71.4%,对照组4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1,P<0.01),治疗组平均止泻时间(3.1±1.6)d,平均住院时间(5.6±1.3)d,对照组平均止泻时间(4.2±1.7)d,平均住院时间(8.3±2.4)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9及8.85,P均<0.01).结论:干扰素佐治新生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显效快,止泻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旋卡多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7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给予消旋卡多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止吐、止泻、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82.1%(3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止吐、止泻、退热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消旋卡多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2013年间,24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均给予补锌、补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抗轮状病毒鸡卵黄IgY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3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中对照组患儿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抗轮状病毒鸡卵黄IgY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平均病程、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腹泻次数、SIgA水平及轮状病毒含量等。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5.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儿病程为(5.67±1.22)d,长于观察组的(4.50±1.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腹泻次数、SIgA水平及轮状病毒含量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患儿治疗后3 d轮状病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3 d、5 d、7 d及10 d后腹泻次数和轮状病毒含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 d、3 d、5 d、7 d及10 d 后SIg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轮状病毒鸡卵黄IgY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缩短病程,并有助于促进病毒清除及SIgA 形成,效果优于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新生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用胶体金法监测待测样本中的A组轮状病毒,并观察轮状病毒肠炎的症状及肠道外并发症。结果:20例患儿中入住三人间病房16例,两人间4例,无住单间病房者;患儿家长中农村及外来务工者15例,陪护家属均为老年妇女。调查结果显示这起新生儿院内感染是由于陪护人员卫生意识较差,随意丢弃腹泻患儿的尿片,造成轮状病毒经粪一口途径传播。结论:A组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院内感染,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患儿家长不良卫生习惯、临床护士对该病的重视不够、病房人员拥挤、消毒隔离措施不完善是造成传播的主要因素,应注意对新生儿轮状病毒肠道外并发症的监控,并加强对住院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监测,强化病房消毒隔离措施,在陪护人群中开展与腹泻病有关的健康教育是控制轮状病毒肠炎院内感染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