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干燥保存角膜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廷钺  马吉献 《眼科》1995,4(1):42-44
利用干燥保存7-57日及16-30个月的兔角膜,行同种异体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后,前者37只眼中,透明愈合8只眼;后者9只眼中,透明愈合3只眼。用保存10-57天的猴眼角膜移植后,观察9只猴,透明愈合3只眼,半透明2只眼。临床上,用燥保存6天至8年5个月人角膜,行治疗性和挽救眼球的各种类型穿透性角膜移植25例,观察时间,最短16天,最长5年9个月,植片透明愈合8只眼、半透明12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改  相似文献   

2.
大鼠角膜碱烧伤后差异表达基因的变化及相应基因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X  Xu JT  Cui H  Hu Q  Yang CX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0):905-909
目的探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差异基因表达情况,克隆目的基因片段并了解其同源性,检测有无新基因产生,从分子角度阐明角膜碱烧伤后变性蛋白产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胍法提取大鼠角膜碱烧伤后3d和2周的角膜RNA,合成双链cDNA。分别以正常角膜和碱烧伤角膜的cDNA为模板,应用2种锚定引物和12种随机引物,进行24种不同引物组合的差异显示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DDRT—PCR),对目的基因进行克隆、克隆鉴定、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在相同PCR反应条件下,同正常角膜相比,碱烧伤2周的角膜产生1条差异性条带,分子量为630bp。对该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与Gene Bank进行同源性的比较,发现该基因与大鼠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亚单位Ⅰ、Ⅱ、Ⅲ的基因具有部分同源性。结论大鼠碱烧伤2周的角膜有差异基因产生,与大鼠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亚单位Ⅰ、Ⅱ、Ⅲ具有部分同源性。该差异基因的产生可能与角膜碱烧伤后招氧自南基的作用有关。(中华眼科杂志.2005,41:905-909)  相似文献   

3.
侯加加  张金莎  陈新萍 《眼科》2004,13(6):335-335
我们自2001年以来用自制角膜异物取出针取出角膜异物35例,感觉较以往用异物铲、刀、针取出异物更方便实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角膜异物161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地处深圳市工业区,1993年共收治眼外伤2065例,其中角膜异物1612例,占78.1%,角膜异物已成为我院眼科门诊的一个特点,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一般情况:1612例角膜异物中,男1600例,女12例.工人1574例,干部22例,学生1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45岁.右眼790例,左眼781例,双眼41例.角膜浅层异物1606例,深层异物6例.异物绝大多数为金属(如铁屑等)为1532例,砂、碎石片58例,木屑等22例.  相似文献   

5.
角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跃生  张洁 《中华眼科杂志》1992,28(3):186-187,T012
  相似文献   

6.
纤维连接蛋白对兔角膜碱烧伤上皮愈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高英  宋琛 《中华眼科杂志》1993,29(2):111-113,T006
  相似文献   

7.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9年Fyodorov和Dumev报道在角膜前面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眼以来,关于该手术后角膜形态学研究报道很多:有兔、猴等动物实验;也有人角膜形态学研究。有裂隙灯、光学显微镜观察;也有电子显微镜研究。有观察角膜上皮改变;也有观察内皮细胞改变。有金属刀片、金刚石刀片、绿宝石刀片切开后研究,也有激光切开后形态学研究。本文综述有关报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矫正近视的看法已基本得到共识,效果是肯定的[1-3]。我院于1991年始已做放射状角膜切开术1663例。我们对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在接受相同条数切口时的手术效果进行了观察,平均随访一年半,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来我院就诊的不同程度的近视患者340例(679眼),屈光度为-3.25D~-6.00D。分男女两组,其中年龄在18~25岁的男性128眼,女性163眼;年龄在26~30岁的男性92眼,女性163眼;年龄在26~30岁的男性92眼,女性100眼;年龄在31~40岁以上的男性112眼,女性84眼,共三组。手术方法340(679眼)全部接受12刀角…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仪与散瞳验光测得的散光差异。方法以138眼(74例)近视眼为研究对象,角膜地形图仪记录角膜地形图形态、角膜屈光度、角膜散光度;散瞳后应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结合带状光检影及试镜.确定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和轴位。所有数据用SigmaSTAT软件包进行统计学配对t检验。结果二组总的平均散光度,散瞳组为-1.21±0.9D,角膜地形图组为-1.37±0.63D,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平均散光轴位:散瞳验光组为100.14°±76.4°,角膜地形图组为96.80°±78.0°,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角膜地形图仪和散瞳验光记录的散光度有差异性,轴位无显著性差异,在设计屈光性手术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潘永称  汤萍 《眼科研究》1994,12(4):262-264
采用TopconOM─4型角膜计测4~6岁儿童257例(514眼)的前角膜曲率半径和屈折力,并对角膜散光与总合散光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前角膜曲率半径呈正态分布,范围7.4~8.3mm,峰值在7.8mm。均值:水平径为7.84±0.168mm,屈折力为42.40±0.143D;垂直径为7.695±0.173mm,屈折力43.80±0.152D。总平均值:曲率半径为7.76±0.172mm,屈折力为43.10±0.201D。总合散光均值为0.925±0.17D,角膜散光均值为1.40±0.335D,两者间相关关系密切,r=0.9691,P<0.001。对儿童期构成眼散光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五、影响手术效果的各种因素了解各种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将有助于术前设计手术方案并预计术后的效果。(一)主要影响因素:有3个因素对手术效果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角膜屈光手术后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iu HC  Xie LX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2):188-192
角膜屈光手术后用现行的角膜曲率检测方法测量角膜屈光力不精确,导致该类患者白内障手术时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偏低,术后呈较严重的远视状态。随着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人数的增加,此问题在未来将日益突出。围绕这一问题,不少学者提出多种修正方案,以期提高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准确性,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角膜接触镜对眼屈光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角膜接触锐对眼屈光的影响。方法利用SEED自动电脑验光仪观察测定160名(320眼)近视患者戴软性及送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一年之中角膜屈率半径、角膜激光度及眼球镜度的变化。结果戴软性角膜接触镜一年后,眼屈光状态与裁镜前比较,无显著性变化。戴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一年后,眼屈光状态与戴镜前比较,有显著性变化;角膜曲车半径值平均增加0.12mm(P<0.0005),角膜散光度平均降低0.65D(P<0.0005),眼球镜度近视降低0.49D(0.005<P<0.01)。结论由此推断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锐对近视、散光有一定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正视眼与近视眼多方位角膜厚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视眼与近视眼多方位角膜厚度测定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李镜海,周芳,李树秋,刘石麟山东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周树安有关人眼角膜厚度已有报道,但只限于中央和旁中央区的厚度。随着屈光性角膜成形术的开展,要求对手术区的角膜厚度有一更全面、更精确的了解。为...  相似文献   

16.
17.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单眼化学烧伤后角膜血管翳性混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治疗化学烧伤后角膜血管翳性混浊,为受损角膜提供健康的上皮来源,阻止结膜源性组织侵入。方法 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17例(17只眼)化学烧伤后角膜血管翳性混浊。结果 17例中,15例上皮愈合稳定,13例角膜透明,无新生血管生长,视力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重建角膜缘的Vogt栅状皱纹(POV),为受损的角膜缘提供新的干细胞来源,是角膜化学烧伤后血管翳性混浊的一种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王荣光  王绍莉 《眼科》1996,5(2):99-101
对5例外伤性角膜白斑合并玻璃体混浊,其中3例伴有球内非磁性异物患者,及1次大泡性角膜病变合并陈旧性全视网膜斗状脱离患者在临时人工角膜下进行闭合式晶体玻璃体切除。球内异物取出,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将复杂的前后节病变的治疗一次完成,结果:经过平均80天的随访,全部6例角膜移植片清亮,脱离的视网膜复位。5例外伤性角膜白斑患者术后均获得有用视力。临时人工角膜的应用为同时治疗角膜病变混浊合并球内异物和/或下  相似文献   

19.
20.
近年来国外关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报告逐渐减少,原因之一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包括副作用)。随着新技术不断的发展,研究工作多转向其它手术,如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等。然而在我国放射状角膜切开术似有方兴未艾之势,对此作认为进一步了解国外已有的关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副作用的资料颇有助益,于是在前次综述的基础上特就1990年以来的新资料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