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例SCC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术后补充放化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及治疗方式,门诊及电话随访预后情况。结果:术后病理3例浸润到宫颈中1/3肌层,2例浸润浅肌层,3例浸润深肌层;4例出现淋巴结浸润。2例分别在治疗结束5个月及6个月后死亡,其余6例生存时间最长为25个月。结论: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程度高,极易出现早期转移。手术联合放化疗可以改善病人预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术前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FIGO I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手术治疗的40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1次,对于子宫颈病灶〉4 cm,术前大出血者加腔内后装治疗1次。3周后行宫颈癌根治术。通过分析患者瘤体大小的改变、放化疗不良反应、手术难度的下降及术后病理改变等结果,评价新辅助放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安全性。结果:宫颈癌新辅助放化疗总有效率为82.5%,手术切除成功率为100%。结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宫颈癌Ib2~Ⅱb期患者安全有效,可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07年4月56例早期乳腺癌进行保乳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5~38个月(平均17个月),1例出现胸壁复发,再次行乳房切除及放化疗。2例于3年后出现远处转移,行放化疗综合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疗效满意,规范化的手术和术后全身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凤膏辅助治疗术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所有的患者均接受正规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放化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凤膏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手术与放化疗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复发转移时间及复发转移部位。结果:观察组复发转移18例,对照组复发转移31例,复发转移时间具体分为小于等于24个月、大于25个月小于35个月、以及大于等于36个月,其中观察组患者局部复发的有5例,肺转移10例,骨转移1例,肝转移2例;对照组患者局部复发的有9例,肺转移15例,骨转移3例,肝转移4例。结论:凤膏辅助治疗术后三阴性乳腺癌可有效减少患者病情复发转移时间及复发转移部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陈姝宁  孔为民  罗丹 《安徽医学》2021,42(4):432-435
目的 观察宫颈癌手术(单纯手术、手术+放疗及手术+同步放化疗)后患者膀胱麻痹的发生率,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99例经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随访截止至2019年6月.随访跨度为术后1个月~术后11年.计算患者治疗后膀胱麻痹的发生率.根据是否出现膀胱麻痹(阳性)进行分组,阳性组为35例,阴性组为64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分期、治疗方案和术后时间的差异.结果 ①本次研究中,患者平均随访32个月.宫颈癌术后膀胱麻痹的发生率为35.4%.②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分期和术后随访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和治疗方案(单纯手术、手术+放疗、手术+同期放化疗)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宫颈癌分期(OR=18.569,95%CI:4.221~40.674,P<0.05)、术后随访时间(OR=0.308,95%CI:0.028~0.659,P<0.05)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宫颈癌术后膀胱麻痹发生率较高.其中临床分期和术后时间是膀胱麻痹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癌、卵巢癌致上尿路梗阻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3例宫颈癌、卵巢癌所致上尿路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癌19例(82.6%),FIGO分期:Ⅲ期8例,Ⅳ期11例,卵巢癌4例(17.4%),FIGO分期:Ⅲ期1例,Ⅳ期3例,主要有腰痛、血尿、少尿、下肢水肿,肾功能视梗阻情况而定。影像检查多有肾盂、上段输尿管扩张、肿瘤和腹膜后纤维化证据。经综合治疗后,13例(56.5%)死于肿瘤广泛转移。结论:宫颈癌、卵巢癌致上尿路梗阻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隐蔽,预后差,治疗主要以解除梗阻为原则,以放化疗辅以手术等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放化疗同步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放疗科2008年3月~2011年1月69例中晚期宫颈癌同期放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患者治疗结束后,肿瘤完全消退(CR)59例,部分缓解(PR)8例,完全缓解率达85.50%,中位随访6个月,生存率100%,其中无瘤生存率81.3%。69例患者治疗依从性、耐受性普遍较好。结论:加强同步放化疗期患者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在治疗期间及出院后的生活质量,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4):21-23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切除术后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2016年8月经手术切除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50例,根据术后是否行同步放化疗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实施同步放化疗,对照组患者术后拒绝行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存活率及术后6个月存活率、术后9个月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年存活率和术后2年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给予手术切除,术后同步进行放疗和化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1年和术后2年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结合宫颈癌根治术及术后单纯化疗在ⅠB2~ⅡB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方法:接受新辅助化疗+宫颈癌根治术的79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根据术后辅助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术后化疗组(47例)和术后放疗/放化疗组(32例),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新辅助化疗及术后化疗方案为BIP(博来霉素+异环磷酰胺+顺铂/卡铂)或TP(紫杉醇+顺铂/卡铂)。新辅助化疗疗程平均(1.1±0.3)个,术后化疗疗程平均(3.4±1.2)个。结果: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为88.6%,患者可以耐受新辅助化疗和术后化疗的毒副作用,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术后化疗组和放疗/放化疗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5%和84.3%,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3%和8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分别有5例和7例患者肿瘤复发,复发率分别为10.6%和21.8%。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宫颈癌根治术及术后单纯化疗对于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患者可耐受化疗毒副作用并获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1例宫颈鳞癌ⅠB1期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及放化疗后短期复发并死亡的病例。方法对我院1例宫颈鳞癌ⅠB1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到发现盆腔肿物历时9个半月,从复发至死亡历时13个月。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选择腹腔镜术式应慎重。  相似文献   

11.
陈芙蓉  周澄亚   《四川医学》2021,42(11):1127-1132
目的回顾性研究不同治疗方案对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医院2008年至2020年确诊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总共纳入1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7~132个月)。Kadish分期为B、C及D期的患者占总数的20%、70%及10%。病理Hyams分级为1、2、3及4的患者占总数的10%、20%、40%及30%。3例出现颅内转移,1例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内镜或颅面切除术)。初始治疗采用单纯手术的2例患者均出现局部复发,复发后均接受二次手术及术后放化疗。2例初始治疗为手术联合放疗,其中1例复发2次,进行再次手术及术后放化疗,至今存活。其余6例患者术后均行术后放化疗,无一例复发。观察到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61.71%。无病生存时间为33.4个月,平均总生存时间为53.2个月。与单纯术后患者相比,术后放化疗患者无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结论对于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来说,术后辅助放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控制肿瘤复发的方法,显著延长无病生存时间。本文回顾真实世界中此类罕见疾病不同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及治疗前沿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杨金艳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6):687-688,690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Ib1~IIa期宫颈癌患者,观察组41例手术联合术前同步放化疗,对照组40例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结果:对照组化疗后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8例、无变化12例,总有效率70.00%。观察组同步放化疗后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17例、无变化4例,总有效率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23,P<0.05)。手术后病理完全缓解:观察组6例,对照组3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及手术并发症两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结论:术前同步放化疗能显著提高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病理完全缓解率,降低宫颈肿瘤残存率及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评估手术治疗胸腺癌的疗效.方法 本组25例胸腺癌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个月-2年年,平均随访15个月.术后1年内死亡4例,术后2年死亡6例.按寿命表法计算1年和2年存活率分别为84.0%和60.0%..结论 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是否外侵和术后复发是影响胸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胸腺癌的治疗应首先考虑完全切除,并根据病理类型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宫颈癌放化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36例自愿接受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采用CT灌注扫描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6个月后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及峰值CT变化.结果 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BF、BV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个月时平均峰值CT虽略高于治疗前,但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BF值、BV值及峰值C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根据宫颈癌患者肿瘤部位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判定临床治疗效果,是宫颈癌的放化疗效果判定的重要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和不同手术路径对预后的影响及术后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9月共217例2018版FIGO分期为Ⅰ A2~ⅡA1期的宫颈癌患者,除外Ⅰ B3期.手术路径有开腹及腹腔镜2种,经手术后评估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治疗分为放疗组、化疗组及放化疗联合治疗组,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17例患者经腹腔镜手术者122例,经开腹手术者95例,2种手术路径对患者预后的差异分析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示仅有深肌层浸润者占比48.85%,仅有淋巴脉管间质浸润占比9.22%,有2个中危因素者占比28.57%,有3个中危因素者占比4.61%.有淋巴脉管间质浸润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有不良影响,是Ⅰ A2~ⅡA1期宫颈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与无淋巴脉管间质浸润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放疗组、化疗组和放化疗联合治疗组各组间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Ⅲ/Ⅳ级骨髓抑制在放化疗组发生率最高,经对症处理后可缓解,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推荐放疗作为Ⅰ A2~ⅡA1期宫颈癌的术后辅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环脊柱固定背心(Halo-vest)固定在不稳定型颈椎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疗效及总结相应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02年3月-2008年10月收治的28例不稳定型颈椎损伤患者均施行Halo-vest固定术,术前针对患者病情和不同心理表现给予心理治疗并配合常规护理,术后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8例均采用Halo-vest固定3~4个月,26例采用Halo-vest术前、术中固定,其中2例术后继续应用3个月。术后25例获5个月~6年随访,1例肿瘤术后6个月复发,余均骨性愈合,10例脊髓功能障碍者术后均恢复正常。结论:Halo-vest对上颈椎失稳的固定效果可靠,可用于围手术期颈椎损伤患者,是保守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正确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对实施Halo-vest术患者的早期康复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中度危险因素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案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伴中度危险因素早期宫颈癌患者共162例临床资料,分析复发转移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评价患者术后预后独立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和危险因素亚组生存获益。结果①162例患者中出现复发转移32例,其中伴1个和2~3个危险因素患者分别为15例,17例;②伴2~3个危险因素患者肿瘤直径≥4 cm和同步放化疗比例均显著高于伴1个危险因素患者(P<0.05);③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肿瘤直径和治疗方案是伴中度危险因素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时间独立影响因素(P<0.05);危险因素数量和治疗方案是伴中度危险因素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独立影响因素(P<0.05);④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9.01%,84.57%。化疗组、放疗组及同步放化疗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高于随访观察组(P<0.05)。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5年总生存率均高于随访观察组(P<0.05);放疗和同步放化疗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高于化疗组(P<0.05);⑤伴1个危险因素人群化疗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随访观察组(P<0.05);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高于随访观察组、化疗组(P<0.05);⑥伴2~3个危险因素人群同步放化疗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高于化疗组(P<0.05);同步放化疗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均高于放疗组(P<0.05)。结论伴中度危险因素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与肿瘤直径、危险因素数量及治疗方案有关;其中对于伴2~3个中度危险因素者采用同步放化疗更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前放化疗合并腔镜手术近期疗效敏感的食管癌患者不同预后结局的原因。 方法 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术前放化疗合并腔镜手术治疗的符合纳入条件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21例。本组患者治疗前分期为ⅡB~ⅢA期,术前化疗采取NP方案静脉注射(长春瑞滨针25 mg/m2,d1、8、22、29及顺铂针25 mg/m2,d1~4、22~25),同期采用40 Gy/20 F常规分割放疗。放化疗后约7周施行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21例患者均为近期疗效敏感:原发灶病理缓解、腔镜手术实施顺利、术后无重大并发症发生并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将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长度、治疗前临床分期、术前放化疗方案完成情况、术前放化疗至手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区域及数目、阳性淋巴结病理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21例随访时间16~60个月,平均(44.6±12.6)个月,3、5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85.21%、73.8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是影响本组患者不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 术前放化疗并腔镜手术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模式,尤其是对于近期疗效敏感的患者总体预后较好,但因为肿瘤异质性和个体差异性,加之年龄、淋巴结转移等众多因素可能造成预后结局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治疗复发型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1月入院的实施全盆腔脏器切除的6例复发型宫颈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6例手术顺利;术后生存期为6~50个月,平均为34个月。6例分别死于肠梗阻、肺转移。结论:对同时侵及膀胱、直肠的复发宫颈癌行全盆腔脏器切除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但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规范手术步骤,改进手术前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顾建娟  尹香花  顾扬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2):1645-1646,1652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卡铂(TP)治疗Ⅱb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30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采用TP方案化疗1~2个疗程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宫颈癌病灶、宫旁组织在化疗前、后的改变,化疗毒副反应以及术后病理情况等。结果:化疗后,完全缓解5例(16.7%),部分缓解20例(66.7%),化疗有效率为83.3%(25/30),且宫颈癌病灶、宫旁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化疗后25例患者进行了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切除率达到83.3%。结论:Ⅱb期宫颈癌术前TP方案化疗后近期疗效显著,手术的切除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