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机制与各型变态反应有关,可出现多脏器、多器官损害。我院1997-2006年共收住EHF患者282例,其中168例不同程度出现心电图异常情况,现将其心脏损害的观察与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机制与各型变态反应有关,可出现多脏器、多器官损害[1].我院1997-2006年共收住EHF患者282例,其中168例不同程度出现心电图异常情况,现将其心脏损害的观察与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以高热、低血压、出血、有损害及电解质紊乱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季节性较强,以农业战线男性青壮年发病较多的散发性传染病,发病急,病情复杂。我们用中药治疗出血热多尿期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计30例,女性6例,男性24例,均为住院病人。年龄最小16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21天。全部病例均按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试  相似文献   

4.
我院1990~1997年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80例,均采用清热通下,凉血逐瘀法,配合扩血管利尿等西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病例EHF、ARF按1986年全国EHF会议诊断和分型标准。其中重型58例,危重型22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16~76岁;入院病期:发热期32例,少尿期42例,低血压少尿期重叠6例;少尿倾向13例,少尿47例,尿闭20例;尿素氮  相似文献   

5.
肾综合征出血热亦称流行性出血热(EHF),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TO)定名为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本病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等为特征,典型病例呈5期经过,一直为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近些年来,虽然已控制了疫区的爆发流行,病死亡率逐年下降,但病毒的变异,致使本病已改变了从前的很多规律,  相似文献   

6.
钟志明  李雅琴 《中医杂志》2005,46(12):925-926
流行性出血热属中医瘟疫、疫斑、疫疹等病证范畴,其病发后易引起多系统、多器官损害,而并发心肌损害常见于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三期,因低血压休克期多越期或持续时间短,故以少尿期、多尿期多见.其特点以心肌酶谱大幅升高,心电图以窦性心动过缓为主,偶有心悸、胸闷或无任何心脏相关症状.我们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可损害心脏,临床上常见心肌酶升高、心动过缓和心律失常,甚而可出现心力衰竭。2004~2010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例E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1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清瘟败毒饮。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病程及平均住院日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越期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EHF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膜炎及心肌损害的情况。方法对2006年6~12月我院收治342例手足口病患者中合并病毒性脑膜炎及心肌损害18例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发现18例患者中脑脊液、心肌酶、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给予综合治疗后全部病例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手足口病易合并病毒性脑膜炎及心肌损害,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自血光量子疗法(UBI),治疗许多种疾病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采用UBI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的疗效观察如下。 本组病例为1996年1月~1996年6月底收住院患者,均按“1981年EHF的诊断标准”经临床确诊,发病5天以内的发热期患者,住院期间经两次血清学检测EHF荧光抗体所证实。 1 一般资料 1.1 治疗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27~57岁。对照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20~55岁。入院  相似文献   

11.
张立欣 《河北中医》2000,22(4):258-258
笔者以黄芪注射液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60例EHF患者,其诊断全部符合1981年全国EHF西安会议制定的标准[1],于入院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及临床分型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合并心脏损害的病理机制、临床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脏损害患儿40例,检查、观察其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改变,并对其不同分型作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25例,其中混合型19例,单纯型6例。心肌酶谱异常的27例中,混合型18例,单纯型9例,混合型病例心肌酶谱高于单纯型。恢复期心肌酶及心电图均可恢复正常。结论: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肌损害,混合型病例更为多见。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应及早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的检查,以及时预防和治疗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EHF)临床常见多种痛证.除头痛、腰痛及目眶痛外,腹痛亦是其主症之一.我们在急症临床科研中,辨治并观察数百例EHF病例,证实中医辨治EHF腹痛方法多,疗效高现结合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早期继发心律失常的表现和心电图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05例脑出血患者早期继发心律失常的特征及其与脑出血的关系。结果:脑出血后继发心律失常表现多样,以快速性心律失常为主,占全部的58.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继发心律失常非常常见,不同病变部位的脑出血患者均可出现心律失常;继发心律失常随脑出血病情的减轻而好转或消失,但对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急性脑出血可加重心脏损害而出现心律失常,临床上要加强监护鉴别,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通腑降逆法治疗关格证37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格一证,上见呕吐不止,下见二便闭结不通,为临床急危重症。笔者在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过程中,发现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病例不少有呕吐及二便不通之关格证症状。遂运用通腑降逆法予以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治疗的37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37例中,男32例,女5例;全部为成年人。均系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患者。其中重型22例,危重型15例;有恶心呕吐者35例,尿少尿闭者37例,大便不通者24例。  相似文献   

16.
近 10 a来 ,我们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采用参麦、参附注射液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 EHF)急性病窦综合征73例 ,并与西医治疗组 4 6例相对照 ,疗效满意 ,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诊断和治疗标准均符合 1986年全国 EHF诊断标准 ,并发急性病窦综合征均以心电图为诊断依据 ,且将其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治疗组 ) 73例和西医治疗组 (对照组 ) 46例。男 67例 ,女52例 ;年龄 18~ 70岁 ;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病窦发病在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者分别为 8、31、34例和 5、2 0、2 1例 ,心率 55~ 4 5次 / min,分别为 2 3…  相似文献   

17.
近5年来,笔者以加味缩泉饮治疗了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病人35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0例)。一、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1981年全国EHF会议修定的诊断标准,发病在5天内,均为典型病例。治疗组:男31例,女4例。年龄17~35岁。轻型7例,中型10例,重型15例,危重型3例。对照组:男27例,女3例。年龄18~29岁。轻型7例,中型8例,重型13例,危重型2例。  相似文献   

18.
自1980年6月至1982年2月,我们采用中医辨证为主治疗108例流行性出血热,与同期采用现代医学方法治疗96例资料对照分析,在改善症状、越期经过、缩短病程等方面,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按1975年全国出  相似文献   

19.
<正> 笔者从1980年10月~1984年1月,对31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依照中医理论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治疗,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1980年陕西省及1981年全国出血热防治方案诊断标准。312例均为发热期入院(其中发热、低血压二期重叠入院者25例,三期重叠入院者14例)。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的诊治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经过治疗17例痊愈出院,3例好转。结论:流行性出血热的误诊率较高,应注意对该病及时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