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佐辛是新型桥环氨基四氢萘,是一种强效阿片类镇痛药,具有激动-拮抗作用[1],目前用于老年人静脉诱导麻醉少有报道.本试验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方法,用TCI技术观察地佐辛对老年人全麻丙泊酚靶控输注病人意识消失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EC50)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肝功能分级对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全麻诱导患者意识消失和脑电双频指数(BIS)<60时异丙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45例,依据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三组:肝功能A级组(A组)、B级组(B组)和C级组(C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异丙酚TCI初始血浆靶浓度1.25 ug/L,采用剂量滴定法,待血浆浓度与预测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后如患者意识未消失,按等比数列(1.2倍)逐级增加血浆靶浓度至意识消失,意识消失后继续增加血浆靶浓度使BIS<60.记录患者意识消失、BIS<60时血浆靶浓度、预测效应室浓度并计算相应EC50.比较三组患者诱导期BIS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C组患者意识消失、BIS<60时异丙酚血浆靶浓度和预测效应室浓度EC50均低于A、B两组(P<0.05),B组均低于A组(P<0.05).C组患者意识消失时BIS高于A组(P<0.05).结论 手术前低的肝功能分级可降低异丙酚TCI全麻诱导患者意识消失、BIS<60时异丙酚血浆靶浓度EC50,增强异丙酚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意识消失时半数有效血浆浓度(EC50)。方法40例拟行全麻气管插管的老年患者,ASAⅠ~Ⅲ级,依年龄分为两组:Ⅰ组60~69岁,Ⅱ组70~79岁。试验采用Dixon改良序贯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靶浓度梯度为0.5μg/ml,第一例患者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设为2.5μg/ml,下一例患者的靶浓度依据上一例患者的反应而增减;第二步靶浓度梯度减小为0.2μg/ml。通过计算各组第二步阳性、阴性反应交替中点的均值来获得EC50,并计算出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两组意识消失分别为11例患者,所有意识消失患者MAP在T2比T1时的值显著降低(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HR在T2较T1时值有所减慢,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的EC50及其95%CI分别为2.2(2.06~2.34)μg/ml和1.8(1.71~1.89)μg/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0~79岁年龄段的老年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意识消失时EC50随着年龄增加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阮履强  魏林  罗林丽 《四川医学》2009,30(6):901-903
目的观察早孕对50%患者意识消失时对指令无反应的血浆异丙酚浓度的影响。方法ASAI~Ⅱ级,年龄18-40岁患者,早孕组(n=27)拟行人工流产术,非早孕组(n=28)拟行择期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每组的第一个患者的靶控输注血浆异丙酚浓度2.0μg/ml。达到预设异丙酚血浆浓度后经过10min的平衡时间,所有患者给予睁眼指令。观察完患者的反应后采动脉血样做实测血清异丙酚浓度分析。采用“up-and-down”法,根据患者的反应决定下一个患者的血浆异丙酚浓度,直到每组至少出现6个交叉对为止。50%患者意识消失时对指令无反应的血浆异丙酚浓度和实测血清浓度根据6个独立交叉对的中点值的平均值决定。结果50%患者意识消失时对指令无反应的血浆异丙酚浓度在早孕组和非早孕组分别为(3.0±0.27)μg/ml和(2.8±0.38)μg/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执行误差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是30%和35.7%。结论早孕并不降低患者意识消失时的血浆异丙酚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依托咪酯是一种非巴比妥类的静脉麻醉药,半衰期短.依托咪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体内代谢迅速、恢复平稳、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抑制轻微、有脑保护的作用等特点,在临床上被麻醉医师广泛的应用.测定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镇静的半数有效量以及95%有效量.了解EC50(半数有效浓度)及EC95(95%有效浓度)剂量可以帮助确定依托咪酯的安全范围与有效范围;增加依托咪酯应用的安全性;提高麻醉质量与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合理用药.方法 选择煤炭总医院2013年1-5月择期椎管内麻醉下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患者41例.ASA Ⅰ ~Ⅱ级;采用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镇静.将其随机分为4组,靶控浓度分别为0.2 μg/ml、0.3 μg/ml、0.4 μg/ml、0.5 μg/ml观察30 min.每隔5 min记录患者警觉/镇静评分法(OAA/S)、血压、心率、呼吸次数、血气等监测指标.改良OAA/S评分为3分以上患者视为入睡.所有患者均不给术前药,同时记录药后患者镇静程度改变情况;计算靶控输注依托咪酯使患者意识消失的EC50及EC95.结果 TCI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333 μg/ml,95%可信限为0.284~0.374 μg/ml;依托咪酯EC95为0.468μg/ml; 95%可信限为0.412~0.491 μg/ml.结论 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呼吸影响小,同时具有较低的肌阵挛发生率,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临床镇静和麻醉.临床推荐剂量为0.333~0.468 μg/ml.  相似文献   

7.
张惊玲  赵为禄  朱小萍  张勤  虞琦  傅欢 《广东医学》2016,(24):3750-3753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 TCI)时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浓度( EC50)及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60~75岁,体质指数(BMI)18.5~30.0 kg/m2,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C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组( D1、D2、D3组),每组25例。 D1、D2、D3组分别给予0.3、0.5、0.7μg/kg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 mL),C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10 min输注完毕。观察10 min后,采用序贯法丙泊酚TCI,起始血浆靶浓度为2.5μg/mL,相邻靶浓度比值为1.1。以患者意识消失为阳性反应。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0.5μg/kg,罗库溴铵0.6 mg/kg,脑电双频指数( BIS)≤60时行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机械通气。计算丙泊酚EC50及95%可信区间(CI)。记录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前(T0),输注结束时(T1),意识消失时(T2),插管前1 min(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1、3、5 min(T5、T6、T7)的血压(BP)、心率(HR)和BIS。结果与C组比较,D1、D2、D3组丙泊酚使患者意识消失的EC50降低(P<0.05);与D1组相比,D2组、D3组丙泊酚使意识消失的EC50降低(P<0.05);而D2组与D3组丙泊酚使意识消失的EC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0时刻4组HR、DBP、SBP、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1时刻D2、D3组SBP、DBP及HR降低(P<0.05);与T1时刻比较,T3时刻C组、D1组SBP、DBP及HR降低(P<0.05);与T3时刻比较,C组、D1组T4~T7时SBP、DBP及HR升高(P<0.05),D2、D3组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与C组比较,T1时刻D1、D2、D3组患者BIS值降低(P<0.05),T2时D1、D2、D3组患者BIS值降低程度不如C组(P<0.05);与T1比较,4组T2~T7时点BIS均明显下降( P<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为最佳剂量,既可降低丙泊酚TCI时老年患者意识消失的EC50,又可以显著降低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丙泊酚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量(ED50)和意识消失的全量,并探讨其与剂量关系。方法将48例患者分为两组(n=24),采用序贯给药法测定丙泊酚意识消失的ED50,意识消失全量的测定是以20mg/(kg.h)速度泵入丙泊酚直至患者眼睑反射消失,和对呼喊没有反应(意识消失指标)时停止泵药,记录泵入时间并计算丙泊酚用量。结果丙泊酚意识消失的ED50和全量分别是1.018mg/kg(95%CI,0.785-1.320 mg/kg)和(1.856±0.265)mg/kg。结论丙泊酚意识消失的ED50值为1.018mg/kg,意识消失的全量约为1.8 ED50。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右美托咪啶辅助下异丙酚靶控输注抑制宫腔镜手术扩宫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择期宫腔镜手术患者20例,ASAⅠ~Ⅱ级,右美托咪啶0.6μg/kg剂量持续静脉输注10 min后,异丙酚靶控输注,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即开始手术,手术结束时停药。异丙酚的靶控浓度按序贯法确定,初始的靶控浓度定为4.5μg/ml,靶控浓度变化幅度定为0.5μg/ml。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计算异丙酚靶控输注抑制宫腔镜手术扩宫反应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概率单位转换分析EC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右美托咪啶辅助下异丙酚靶控输注抑制宫腔镜手术扩宫反应的EC50为3.97μg/ml,其95%可信区间为(3.68~4.28)μg/ml。结论:利用序贯法测定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后异丙酚靶控输注抑制宫腔镜手术扩宫反应的EC50为3.97μg/ml。  相似文献   

10.
税昌中 《右江医学》2014,(1):41-43,47
目的 探讨哈尼族患者复合异丙酚时,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及切皮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EC50).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50例,靶控输注异丙酚(3.0 μg/ml)及瑞芬太尼(2.6 ng/ml),患者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和对言语指令无反应)时静注阿曲库铵,待血浆靶控浓度(Cp)与效应室浓度(Ce)达平衡,BIS值为40~50时行气管插管.瑞芬太尼Cp按序贯法确定,浓度梯度为0.5 ng/ml.结果采用半数效量序贯法公式计算患者复合异丙酚时,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的EC50为3.09 ng/ml,95%可信区间(CI)为2.05~4.13 ng/ml,抑制切皮反应的EC50为 3.24 ng/ml,95%可信区间(CI)为2.20~4.27 ng/ml.结论血浆靶控输注异丙酚3.0 μg/ml时,瑞芬太尼抑制哈尼族患者气管插管的EC50为3.09 ng/ml,抑制切皮反应的EC50为3.24 ng/ml.  相似文献   

11.
舒芬太尼引起老年腰麻患者呼吸抑制的半数血浆靶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蛛网膜下腔阻滞后老年患者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舒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半数血浆靶浓度(EC_50).方法 选择择期行下肢或会阴部手术的老年患者30例,ASA Ⅰ~Ⅱ级.患者在左侧卧位下行L_(2-3)穿刺腰硬联合麻醉,腰穿针25G,腰麻药液为0.5%罗哌卡因2.0 mL(10~15 s内注射完毕),感觉阻滞平面固定T_10后,接PCA-TCI程序控制系统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根据预实验结果,本项研究采用Dixon's上下序贯法,第1例患者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设置为0.15μg/L,相邻靶浓度之间对数等差0.025,出现5个阴性和阳性变化拐点后中止.术中采用GE-Dash3000监护,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采用Datex Utima监测仪连续动态监测患者呼吸功能的变化.观察记录PCA-TCI启动前(T_0),启动后各时点MAP、心率(HR)和每次呼吸的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其波形、第1秒呼气率(FEV_1%)、吸入呼出氧浓度差(O_(2I-E))、顺应性环(PV环)、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结果 根据设定标准,上下序贯法于第19位患者阴性阳性变化拐点,测出舒芬太尼TCI引起呼吸抑制的半数血浆靶浓度为0.16μg/L,95%可信区间是0.155~0.165μg/L.验证中,10例患者在30~40 min时呼吸频率(RR)与T_0相比降低20.1%~23.4%(P<0.05),在35~40 min时FEV_1%与T_0相比降低最为明显,为12.9%~15.7%(P>0.05),35~40 min时P_ET CO_2与T_0相比升高16.5%~23.9%(P<0.05).其他各时间点各呼吸参数与T_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因低血压纠正后有咳嗽反应退出研究.结论 行下肢或会阴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感觉阻滞平面在T10时,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半数血浆靶浓度为0.16μg/L,95%可信区间为0.155~0.165μg/L.  相似文献   

12.
裘卫东  王顺新  王贵  杨建英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2):1390-1391,1442
目的测定老年硬膜外阻滞病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半数血浆靶浓度。方法选择30例老年下腹部手术患者,按序贯法靶控输注舒芬太尼40 min,初始血浆靶浓度为0.1 g/L,相邻血浆靶浓度之间比值为1.2。根据呼吸频率、呼吸暂停时间、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气分析判定呼吸抑制。计算舒芬太尼的Cp50及95%可信区间。结果舒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Cp5021 g/L,95%可信区间为0.17~0.23 g/L。结论老年硬膜外阻滞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半数血浆靶浓度为0.21 g/L,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等效剂量地佐辛与瑞芬太尼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喉罩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于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全身麻醉下行宫腔镜手术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另A组给予生理盐水,B组给予血浆靶控浓度为0.50μg/kg的瑞芬太尼,C组给予血浆靶控浓度为0.15 mg/kg的地佐辛。比较3组T0(麻醉诱导前)、T1(置入喉罩前1 min)、T2(置入喉罩即刻)、T3(置入喉罩后1 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3组喉罩置入反应的EC50、围手术期苏醒及苏醒期躁动情况,统计患者术后麻醉药物安全性。结果 3组T0、T1、T2、的平均动脉压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有差异(P <0.05);(2)3组的平均动脉压有差异(P <0.05),B组和C组T2时刻的平均动脉压较A组高;(3)3组的...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赵晓虹  高成杰  王建  王惠霞  刘健 《重庆医学》2012,41(10):959-960,963
目的 测定预先静脉注射小剂量右美托咪啶时成年患者异丙酚靶控输注(TCI)诱导时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Cp50).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体质量指数20~30 kg/m2,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患者首先给予0.4 μg/kg右美托咪啶缓慢静脉注射(5 min注射完毕),C组患者给予相同方法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10 min后开始麻醉诱导.瑞芬太尼TCI 5 min后TCI血浆靶浓度为3 mg/L 的异丙酚,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罗库溴铵行气管插管.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按序贯法确定,相邻血浆靶浓度之间的比率为1.  相似文献   

18.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全麻能较好地满足乳腺外科等体表中小手术的麻醉需要。本文拟测定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时,舒芬太尼引起患者呼吸抑制的半数血浆靶浓度(EC50),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税昌中  苏虹  李丽  王芸 《吉林医学》2014,(25):5568-5571
目的:探讨复合靶控输注(TCI)氯胺酮抑制气道高反应性(AHR)患者全身麻醉插管所需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EC50)。方法:选择合并AHR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30例。N组采用TCI异丙酚[效应室靶控浓度(Ce)3.0μg/ml]和瑞芬太尼(Ce 3.1 ng/ml),静脉滴注维库溴铵0.1 mg/kg等全身麻醉诱导插管;A组在N组的基础上复合TCI氯胺酮全身麻醉诱导插管,观察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期间气道压(Paw)的变化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aw、气管插管后2 min(T2)SBP和SpO2、气管插管后3 min(T3)ETCO2和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HR患者在缓解期间行全身麻醉插管时,TCI氯胺酮抑制AHR所需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EC50为1.13μg/ml,95%可信区间(CI)为0.97~1.28μg/ml。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TCI)不同浓度丙泊酚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在无肌松药下诱导重症肌无力患者气管插管所需舒芬太尼的半数有效浓度及两药复合的相互作用。方法拟行经胸骨正中劈开胸腺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40例,ASA Ⅰ或Ⅱ级(I型6例,Ⅱa型8例,Ⅱb型20例,Ⅲ型2例,Ⅳ型4例)。按丙泊酚血浆靶浓度(Cp)不同分A、B两组,每组20例。A组丙泊酚Cp维持3.5μg/ml不变,B组Cp维持4μg/ml不变;舒芬太尼采用效应室浓度(Ce)靶控输注,按序贯法确定浓度,依次为0.1、0.15、0.23、0.34、0.5ng/ml等比递增,相邻效应室靶浓度之间比例为1.5。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监测诱导时、插管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序贯法进行诱导,即前1例患者若在置入喉镜、喉麻管及插管时无体动呛咳,则下1例患者接受的药物降低1个浓度;若在任何一个环节患者有体动或呛咳,则下1例患者接受的药物提高1个浓度。结果丙泊酚为3.5μg/ml时,50%患者完成插管时舒芬太尼的浓度为0.23ng/ml,95%可信区间为(0.20~0.27)ng/ml。丙泊酚为4μg/ml时,50%患者完成插管时舒芬太尼的浓度为0.22ng/ml,95%可信区间为(0.17~0.28)ng/ml。结论在不使用肌松药并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的情况下完成气管插管,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分别为3.5μg/ml和4μg/ml时,舒芬太尼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为0.23ng/ml和0.22ng/ml,两药复合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