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检测血尿酸水平,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功能的恶化,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分级与血尿酸水平相关,血尿酸水平是判断病情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有必要早期对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尿酸(BUA)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观察87例住院的CHF患者及82例健康体检者血尿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HUA)发生率均逐渐增高,病例各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CHF患者中常见;对于CHF患者,心衰程度与BUA水平明显相关,可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男性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以及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将98例男性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两组治疗,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行低脂低嘌呤饮食及甘糖酯100mg,3次/d降脂治疗,治疗组加服辛伐他汀20mg,睡前1次,疗程均为12周;根据治疗前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组,比较各组血尿酸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尿酸明显降低(P<0.01);颈动脉IMT随血尿酸水平升高而增厚(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辛伐他汀可降低其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每天短时透析疗法治疗慢性肾病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本院70例慢性肾脏病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每日短时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74.3%(26/35),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治疗后两组脑钠肽(BN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 )和血尿酸(UA)及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E/A 均较治疗前明显的改善( P <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 P <0.05)。【结论】临床中对于慢性肾脏病合并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每天短时透析疗法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较好改善患者心肾功能,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血尿酸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慢性肾衰竭未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阴性对照组、肾功能正常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阳性对照组,观察发生心肌梗死的例数、检测心功能相关指标、评估负面情绪,并对心肌梗死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慢性肾衰竭不同分期均存在高尿酸血症,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心肌梗死的发生与高尿酸血症、贫血、营养不良、高血压、异位钙化、抑郁情绪呈正相关。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的例数、ST段抬高程度、HAMD评分、HAMA评分、V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尿酸血症是慢性肾衰竭诱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会对心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0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血压值的不同分为三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与血压的相关性,对各例患者分别检测血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甘油三脂(TG)和总胆固醇(TC),B超观察颈动脉变化,按B超结果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血压、血尿酸水平。结果:三组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值分别为(318±35)、(366±37)、(426±52)μmol/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颈动脉内膜正常组血尿酸值为(269±51)μmol/L,内膜异常组血尿酸值依次为(318±38)、(366±46)、(429±51)μmol/L,各组间比较血尿酸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压、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提示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选择25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功能分级,将病人分成A组(心功能Ⅱ级,n=124),B组(心功能Ⅲ级,n=74),C组(心功能Ⅳ级,n=54),应用尿酸氧化酶法测定血尿酸浓度,并分析患者心功能程度与血尿酸浓度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血尿酸浓度为(338.3±87.9)μmol/L,高尿酸血症.(HUA)发生率为30.65%,B组患者血尿酸浓度为(406.5±123.1)μmol/L,HUA发生率为45.9%,明显低于C组患者的(489.4±173.2)μmol/L,59.3%(P〈0.01),且呈正相关。各组间血尿酸水平差异非常显著(P〈0.05),随心功能分级增高心衰加重,血尿酸水平越高(P〈0.05);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越高。【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分级相关,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判定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刘博  常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1):5115-51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情况、机体的代谢状态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分析了81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体重指数(BMI)、血脂的各项指标、肌酐(Cr)水平,观察两组心脑血管病发生情况。结果:高尿酸组BMI、TG、LDL-C、Cr明显高于正常组,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高尿酸血症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有更高的发生率,同时加重了肥胖、血脂异常、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与血小板聚集的关系及使用降尿酸药物苯溴马隆进行干预对高尿酸血症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为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40例(B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22例(C组),高尿酸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或冠心病者40例(D组)以及正常对照组30例(A组),测试并比较各组血小板聚集率(PAgT);利用苯溴马隆对血尿酸大于478 μmol/L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药物干预,疗程20 d,对比治疗前后的PAgT变化.[结果]B、C、D三组患者的PAgT较A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采用苯溴马隆治疗后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增高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是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需要重视高尿酸血症并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痛合并高尿酸血症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关系。方法:124例高血压痛患者按血尿酸水平分为两组,高尿酸血症组59例,血尿酸正常组65例,对两组患者的血CRP、尿酸(UA)、肌酐(Cr)和总胆固醇(TC)浓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的血CRP、UA、Cr和TC浓度均高于尿酸正常组(P〈O.05),两组的血CRP浓度均高于正常值范围,血压越高CRP浓度随之增高。血CRP浓度与血UA浓度成正相关(r=0.52,P〈O.01),血Cr浓度与血UA浓度成正相关(r=0.28,P〈0.05)。结论:血CRP浓度可作为评价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高血压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冠心病心力衰竭与风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疗效,探讨病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1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和71例风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与风心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远期预后.[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病死率(46.53%)高于风心病组患者(16.90%),冠心病组患者的不完全恢复率(8.91%)低于风心病组患者(23.94%),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结论]冠心病导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差,病因应作为影响因素纳入到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下房室缺修补手术的优点,为心内直视房室缺修补手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方法:106例房室缺患者,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室间隔缺损64例,房间隔缺损42例。结果:本组病例术中经过顺利,未出现室颤及空气栓塞。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于术后10-14d痊愈出院。结论:由于该方法不阻断升主动脉,保持冠状动脉持续血液供应,避免了主动脉阻断造成的心肌缺血缺氧性损害和再灌注损伤,对心肌和神经元保护有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8例,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参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研究组采用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浆脑钠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及血浆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及血浆脑钠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较参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率高,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及血浆脑钠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新测量指标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及HRT测量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与年龄、室性早搏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及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CHF组,51例非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经超声心动图测量LAD、LVEDD、LVEF值,同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T的3个指标:TO、TS、TT,及室性早搏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比较CHF组与对照组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HRT各指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HF组TT、TO、LAD、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TS、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CHF组TO与TS呈负相关(P=0.028),与LVEF呈负相关(P=0.023),TS与室性早搏前心率呈负相关(P=0.002),与室性早搏联律间期(P=0.008)及代偿间期呈正相关(P=0.024);对照组TO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9),与联律间期呈正相关(P=0.049),TS与室性早搏前心率呈负相关(P=0.006),与代偿间期呈正相关(P=0.014);2组TT与其他所有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HRT明显减弱,其中TT值增大提示患者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减速现象出现时间延迟,TT有望成为更客观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窦性心率震荡评估冠心病病人预后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病人窦性心率震荡(HRT)的特征,明确其对CHD病人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CHD病人(CHD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60例,均进行24 h心电图(Holter)检查,对2组HRT的2个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进行比较。并对CHD病人进行6-12个月跟综随访,了解心脏不良事件(心肌再梗死、再发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D组TO增高,为(1.08±0.27)%vs(0.18±0.33)%,TS减小,为(3.12±0.87)ms·RRI^-1vs(6.51±0.63)ms·RRI^-1(均P〈0.05);CHD组中不良事件组TO高于非不良事件组,TS低于非不良事件组(均P〈0.05)。结论CHD病人HRT减弱,而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病人HRT减弱更严重。HRT可作为CHD病人预后的一个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对左心室功能及血浆标志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2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功能和血浆标志物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相较于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应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中,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降低血浆NT-pro BNP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血流变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全血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流变指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心痹汤辅助治疗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心痹汤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运动耐力、心功能状态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前6 min步行距离、LVEF、BNP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LVEF较治疗前增大,BNP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LVEF增大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痹汤口服辅助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可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