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玻璃体腔内注射硅油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又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0,18(11):730-731,T006
硅油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已有 30多年历史 ,为难治的视网膜脱离病例提供了成功的希望。硅油注射入玻璃体腔后 ,在临床上已观察到不少并发症 ;但眼球的组织病理学资料 ,文献上报道不多。我院近期获 3例标本 ,现总结报告如下。例 1 男  5 9岁 玻璃体腔内注射硅油 7年后作眼球摘除。右眼因视网膜脱离而行巩膜环扎、硅油球内填充术。术后 ,视网膜仍未复位。近 3年以来 ,眼球疼痛明显 ,视力无光感。有角膜带状变性、虹膜萎缩后粘连、晶体混浊和眼球轻度萎缩。为解决疼痛而摘除眼球。例 2 男  2 2岁 硅油玻璃体腔内注射 5个…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7岁.因"自幼未发现右眼球"于2010年4月4日入我院眼科.无家族史,母亲怀孕期间曾服用感冒药,患儿父母非近亲婚配,足月顺产,无其他疾病史,智力发育正常.查体: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无异常.眼部检查,右眼无睑裂,眉弓至颧部为皮肤组织覆盖,右眼可以触及眼球,眼球可以转动(图1).鼻根部扁平,无唇腭裂,未见并指(趾)及生殖器等全身异常.B超:右眼晶状体弧形回声未见,玻璃体腔内可见大量密集点状中低回声,隐约可见条带状中等回声与视乳头相连(图2).彩色多普勒检查:右眼球前后径17.7mm,内部回声杂乱,未见晶状体,玻璃体混浊(图3).眼眶CT检查:双侧眼眶各壁骨质连续性好,右侧眼球形状不规则,右眼眼环完整,未见晶状体,玻璃体腔内可见稍高密度影,视神经较对侧细.左侧眼球发育良好(图4).入院诊断:先天性右侧隐眼患儿家属放弃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江××,男,29岁,住院号4009。患者主诉右眼球摘除木后10个月,眼窝内长一肿物4个多月。于1987年7月2日入院。于10个月前,右眼被火枪击伤,眼球破裂眼内容物流失,失明5小时急诊行右眼球摘除木,手术顺利,但出血较多。右眼球摘除后6个月,发观右眼窝内长一肿物,如黄豆粒大小(约6×8mm),以后肿物逐渐长大到小枣大小(约15×15mm),安装义眼较困难,要求入院手术治疗,检查,右眼窝内侧有一小枣样肿物,表面光滑透明,肿物内似含有水样液体,触之囊性感。入院后作右眼窝内囊肿摘除术并口腔粘膜移植术,手  相似文献   

4.
患儿女, 4岁。因体检发现右眼视力不佳2个月, 于2022年1月25日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既往无眼外伤史及眼部手术史, 无传染病及寄生虫接触史, 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无全身其他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数指/50 cm (颞侧), +8.50 DS/+1.25 DC×70°→0.02-;左眼裸眼视力0.06, +7.50 DS/+0.75 DC×120°→0.2。双眼眼压15 mm Hg (1 mm Hg=0.133 kPa )。双眼眼前节无明显异常, 未见眼内炎症迹象。散瞳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右眼晶状体后部可见一椭圆形半透明物悬浮于玻璃体腔内(图1A ), 未与晶状体后囊粘连, 几乎不随体位及眼球运动而移动, 裂隙光可见其表面棕色色素及囊性结构(图1B )。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右眼可见强反射囊壁和弱反射囊腔, 腔内可见不均匀点状信号, 测得囊肿大小为1.14 mm×0.96 mm(图1C)。扫描激光眼底成像显示右眼玻璃体腔内半透明囊性漂浮物(图1D), 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眼后节未见明显异常。超声生物显微镜(UBM)、B型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窥视镜检查...  相似文献   

5.
陈春丽 《眼科》2020,(1):37-37
男性,71岁。右眼突然红痛4天。视力光感,眼压7 mmHg,角膜后弹力层皱褶,前房深,瞳孔不圆、部分后粘连,晶状体皮质及核混浊,玻璃体混浊,眼底窥不清(图A)。眼眶MRI示右眼球前后径变长,自两侧球壁对称性向玻璃体腔内突入半圆形隆起,边界尚清,T1WI呈不均匀性高信号(图B),T2WI呈等低信号(图C)。T2WI玻璃体腔内见线状低信号脱落视网膜影,晶状体形态异常。冠状位T2WI示右眼自球壁向玻璃体腔内突入多发不规则隆起,呈轮辐状改变,玻璃体腔受压变小,病变在T2WI呈等低信号(图D)。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6岁.于2011年3月7日因“右眼拳击伤后视力下降伴眼痛流泪20余年”就诊,检查:视力:右眼眼前手动,左眼0.25;右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明显水肿,虹膜萎缩呈灰白色,瞳孔约8 mm大小,对光反射消失.前房内见脱位的晶状体呈白色全混浊,当患者改变体位时,脱位的晶状体可自由移动,取坐位时晶状体位于前房(图1),平卧位时晶状体位于玻璃体腔,B超提示晶状体全脱位,位于玻璃体腔(图2).  相似文献   

7.
例1:于××,男,25岁.右眼被木块击伤4小时,检查右:0.1,左:1.5,角膜缘外约2mm,7.30hm膜层裂伤,长5mm,玻璃体脱出嵌顿。诊断:右眼球挫裂伤立即行“巩膜缝合.出院视力:0.4(-4.00DS=1.0),术后第40天,患者干重活,突发右眼疼痛,视力丧失,次日检查:结膜混合充血,KP( ),前房积脓1mm,虹膜纹理不清,瞳孔缩小,散瞳后见玻璃体内充满灰白色絮状混浊物,随眼球转动而飘浮.诊断:右眼葡萄膜炎,玻璃体淀粉样变性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 1岁9个月, 因右眼视物偏斜2周于2020年5月6日至河南省儿童医院就诊。患儿既往身体健康, 无外伤及手术史, 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足月生产, 产后无窒息、缺氧病史, 全身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无光感;左眼视力+0.50 DS/-0.25 DC×13°→0.6。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9.9、12.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前后节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手持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显示, 右眼角膜透明, 前房浅, 虹膜后粘连, 晶状体混浊, 有少许不规则缝隙状透明区, 瞳孔变形呈细梭形, 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图1);眼底窥不见。扩瞳后采用第3代新生儿数字化广域眼底成像系统行眼底检查, 右眼瞳孔不能扩大, 眼底窥不见。眼部B型超声检查显示, 玻璃体腔内见17 mm×14 mm大小实性中低回声团, 几乎充满整个玻璃体腔, 边界尚清晰, 内回声欠均匀, 可见点片状强回声, 基底回声偏低, 后伴声影(图2), 提示右眼内实性占位病变(性质待定)。2020年5月8日, 行眼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  相似文献   

9.
齐××男47岁因发现右眼球进行性前突8m在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右眼眼眶肿瘤收入院。入院检查:右眼向前突出8mm,视力:右眼0.6,左眼1.0。眼肌检查发现,眼球外转轻度受限。双眼眼压均为12mmHg。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扫描结果,右眼眶内眼球后外方有一3.1cm×1.5cm大小的肿块影,CT值54.1Hu,肿块内密度均匀,边缘完整,眼球明显前移,视神经受压明显并向左侧移位,临近骨质未见明显异常。CT增强扫描显示:右侧眼眶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对比强化均匀,边缘完整,视神经受压向内侧移位,外直肌向下少许移位,眼球向眶外明显突出,眼球完整,晶状体位置正常…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1岁.因右眼视力逐渐下降2年余,加重4月余于2007年11月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005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力逐渐下降,无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在外院行眼眶CT检查,发现右侧眼球前壁睫状体区有一椭圆形稍高密度影,大小约11 mm× 7 mm×18 mm;冠状位见右侧眼球内上壁约11点至12点时钟位有局限性软组织节结影突向眼球内,大小约11 mm× 20 mm.临床诊断为脉络膜(睫状体?)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11.
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玻璃体切割术中的辅助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自军  曾水清 《眼科研究》2004,22(5):467-470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对玻璃体切割术的辅助作用.方法将20只灰兔随机分成2组,右眼为实验眼,A组10眼玻璃体腔内注射平衡盐溶液(BSS)0.1mL,B组10眼注射MMP-3 0.1mL(10ng),注射后30min行玻璃体切割术;左眼为对照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等量BSS但不行玻璃体切割术.术毕摘除眼球行光镜、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A组兔眼后极部及赤道部内界膜均有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残留,且部分兔眼可见视网膜内界膜和感光细胞的损伤.B组兔眼内界膜面光滑平整、无任何物质残留.所有兔眼基底部视网膜面均见浓密的胶原纤维黏附.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MMP-3可明显减少兔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后皮质的残留,使手术更安全易行,可作为玻璃体切割术的辅助剂.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4岁.因左眼球向内下方突出1年于1999年4月12日入院,既往无头面部炎症及外伤史.检查:视力:右1.5,左0.6,-1.00DS=1.2.左眼球向内下方突出,眼球突出度:右眼14mm,左眼18mm.左眼球向外、向上运动轻度受限.于左眶上壁稍偏外可触及一15mm×15mm表面光滑、质地坚硬、无压痛肿物,与皮肤无粘连,不活动,表面皮肤色泽正常.左眼眼前节正常,晶状体、玻璃体透明,眼底正常.右眼正常.眼眶CT示:左眶上壁及邻近额骨高密度阴影,边缘清楚,密度均匀,向下突入眼眶内,邻近骨质无破坏.左眼球后上方和筛窦软组织密度阴影.入院诊断:1.左眼眶骨瘤;2.左眼屈光不正.于1999年4月30日在全麻下行左眶骨骨瘤切除术.沿外2/3眉弓做皮肤切口,分离后,见眶上壁一骨性肿物,大小15mm×15mm×17mm,基底较宽.骨瘤内、后、外上方见一囊性肿物,大小20mm×20mm×15mm,囊肿内侧壁与筛窦相通.用骨凿将骨瘤切除.分离刮除囊肿.病理诊断:1.左眶上壁骨瘤(致密型);2.左眶内筛窦粘液性囊肿.术后第6天拆线,第9天出院.出院时情况:视力左0.6,-1.00DS=1.0.眼球突出度:右眼14mm,左眼15mm.双眼位正.左眼球向各方向运动正常.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腔巨大骨化体一例鲁保印王树臣患者,杨××,女,32岁,因右眼自幼失明,眼球渐小数年,双眼红痛,左眼怕光流泪,视力下降1a,以右眼球萎缩、眼内炎、左眼色素膜炎,于1996年3月16日入院治疗。病史:患者两岁时发烧并发右眼角膜炎,当地医生给予“眼药...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67岁.因双眼前飞蚊感1周,于2010年3月18日到本院眼科就诊.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双眼视力0.8,无明显屈光异常.眼压:右眼19.7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9.1 mm Hg.常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直接检眼镜检查未见异常.眼部B超检查(图1):双眼玻璃体腔少量细弱点状回声,右眼7点钟方位纵向扫描,发现眼球中周部球壁前有一局限隆起中粗弧形回声带,边缘光滑,中等回声强度,活动度差,后运动阴性.回声带与球壁间可见少量弱回声,隆起高度约1.4 mm.  相似文献   

15.
孙××女性34岁住院号103355。右眼球突出2年,于1987年11月17日入院。右眼进行性眼球突出2年,无视力减退,偶而有视力疲劳,有时从眼部向颞侧及耳后放射性疼痛。既往健康,家族无类似病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双眼视力均1.2。右眼眼球向前方突出,稍向上移位,眼球突出度,右15mm,左10mm,眶距97mm。眼底检查正常。B 型超声波检查,球后视神经的外、下、内有占位性病变,直径2.5cm,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内回声多而均,可见后界,可压缩。提示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眼眶X线检查未见异常改变。CT 扫描,右眼球后  相似文献   

16.
患者杨××,男,45岁,10个月前因不慎右眼被爆碎的玻璃碎片溅入眼内,当时因外伤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在某院作白内障吸取术。术后检查未发现眼内异物存留。一个月前右眼畏光流泪。本院检查见虹膜表面7点处有1.5×2mm三角形玻璃,一半突出于瞳孔缘,瞳孔强直性中等散大,缩瞳药不  相似文献   

17.
眼内玻璃异物存留20年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玻璃异物存留眼球内20年,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曾遇1例,报告如下:患者:陈××,男,39岁,农民.住院号931502.于1993年8月因右眼视力不清7天到我院就诊.门诊检查:视力有0.3、左1.5,散瞳后见右眼晶体后极部呈菊花瓣样混浊,玻璃体轻度絮状混浊,其下方隐见条状阴影,随眼球运动而晃动.眼底正常,眼压Tn.疑右眼眼内异物,进一步检查发现6点位近角膜缘巩膜有长约4mm线状伤痕.追问病史,患者于1973年秋因灯泡爆炸伤及右眼,在某医院以“外伤性眼内出血”住院治疗,视力恢复至1.0,出院后一直无不适感.据此,我院拟诊:右眼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眼内异物.限于我院条件不足,立即将检查所见诊断详细写信转往上级医院.3天后患者持该院“右眼外伤性白内障,建议观察治疗”诊断书返回.约1周后患者因右眼胀疼伴同侧头痛呕吐来诊.检查右眼光感,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度水肿,前房中深,房间( ),虹膜纹理欠清,晶体完全混浊,后段窥不入,眼压T( 2)诊断:右眼继发性青光  相似文献   

18.
栾国刚  黄晶晶 《眼科》2021,30(2):146-146
男性,56岁。右眼视物模糊8年,加重1年。视力:右眼0.1,左眼0.6。右眼玻璃体腔见一圆形透明肿物悬浮于中央,约6 PD,随眼球运动浮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并遮挡视盘及黄斑(图1A)。余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B超:右眼玻璃体腔内圆形囊样强回声,呈游离状,未与视网膜相连(图1B),随体位变动而变动。患者既往无眼部外伤史。诊断:右眼先天性玻璃体囊肿。行右眼玻璃体切除术,切除囊肿。  相似文献   

19.
牛××,男,55岁。20多年前,有眼球穿通伤史,以后右眼反复红痛,5年前已失明并逐渐萎缩。检查发现右眼无光感,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全部呈乳白色混浊,中央带变状伴有新生血管,眼内组织见不到。 在局麻下将右眼球摘除,眼球已萎缩,  相似文献   

20.
马××男 9岁 1992年4月14日入院,主诉:左眼渐失明2月余。入院前在当地医院曾按虹睫炎并发白内障治疗,无效。查体:右视力1.5,左为0,右眼未见异常。左眼无充血,瞳孔缘色素外翻,虹膜上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及多发,散在的萎缩病灶,虹膜完全后粘连。瞳孔大,形状不规则,对光反射消失。晶体完全混浊,眼底窥不清。测眼压右5.5/5=2.31kpa,左5.5/0=5.52kpa。B-超检查球内可探及16×17mm 大小增强光团,内部回声不均匀,间有低回声区,边界清,形态不规则,与球后壁相连,并突入玻璃体腔内。眼部 A 超在角膜3.6.9.12,点及中心均可探及玻璃体腔内实质性回声。于4.20在局麻下行前房穿刺术抽房水同时抽血做 LDH 含量测定,结果前者比后者高约17倍.达3760μ/L,高度怀疑视网膜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