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癫痫新药的治疗药物监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癫痫新药包括:非尔氨酯、加巴喷丁、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托吡酯、氨己烯酸、唑尼沙胺、噻加宾等.自从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奥卡西平、托吡酯引入国内以来,给医生提供了治疗癫痫的更多的选择,疗效与传统抗癫痫药物不相上下,保证新抗癫痫药物的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癫痫发作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分别综述了几种新型抗癫痫药(托吡酯、非氨酯、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唑尼沙胺、左乙拉西坦、噻加宾、加巴喷丁及氨己烯酸)与传统抗癫痫药联合应用时以及这些新型抗癫痫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发生机制,阐明细胞色素P450酶和葡萄糖苷酸转移酶在新型抗癫痫药的相互作用中的意义及重要性。为临床合理联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抗癫痫治疗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抗癫痫药物(AEDs)是治疗癫痫的主要药物,现有27种抗癫痫药物,这使得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抗癫痫药物也是进行TDM最常见的药物。第一代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乙琥胺、扑米酮、丙戊酸在TDM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现在TDM将更多地应用于新的抗癫痫药物如醋酸艾司利卡西平、非氨酯、加巴喷丁、拉科酰胺、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吡仑帕奈、哌拉西坦、普瑞巴林、瑞替加滨、卢非酰胺、司替戊醇、噻加宾、托吡酯、氨己烯酸和唑尼沙胺。本文通过对样本类型、样本的采集和处理、参考范围的概念进行综述,旨在为儿童抗癫痫用药的药物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新型抗癫痫药物治疗儿童癫痫的有效性,比较左乙拉西坦与其他新型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筛选左乙拉西坦(试验组)对比其他新型抗癫痫药物(奥卡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对照组)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用RevMan 5.3软件对总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9项RCT,共计1 48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6%和8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1.06,95%CI=1.02~1.10,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左乙拉西坦对比奥卡西平的总有效率(RR=1.06,95%CI=0.99~1.13)和左乙拉西坦对比托吡酯的总有效率(RR=1.04,95%CI=0.98~1.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乙拉西坦对比拉莫三嗪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  相似文献   

5.
将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整理,探讨新型抗癫药物拉莫三嗪、托吡酯、奥卡西平及左乙拉西坦在儿童难治性癫的多药治疗中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用法、用量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左乙拉西坦治疗妊娠期癫痫的疗效及其对胎儿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万方、维普、CBM数据库,收集有关左乙拉西坦治疗妊娠期癫痫疗效及胎儿安全性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依据纽卡斯-渥太华量表(NOS量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篇队列研究进行分析,采用NOS评分评估偏移风险,其中10项研究的得分均在7~9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妊娠期癫痫发作控制率方面,左乙拉西坦组低于丙戊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乙拉西坦与拉莫三嗪、托吡酯、卡马西平或苯妥因单药治疗相比,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严重先天畸形发生率方面,左乙拉西坦组低于拉莫三嗪、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或苯巴比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组与奥卡西平组相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组明显低于多药治疗组(P<0.05)。左乙拉西坦对宫内死胎发生率的影响与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妊娠期癫痫患者服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其癫痫控制率可能低于丙戊酸钠,但与拉莫三嗪、托吡酯、卡马西平及苯妥因单药治疗疗效大致相当。在胎儿安全性结局方面,左乙拉西坦致畸性可能优于拉莫三嗪、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及苯巴比妥,合并使用其他抗癫痫药物增加其致畸风险;左乙拉西坦对宫内死胎发生率的影响与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无明显区别。本文纳入研究均为队列研究,易受偏移风险的影响,故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许飞  孙红斌 《中国新药杂志》2012,(11):1265-1268
目的:分别给予新诊断的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不同的新型抗癫痫药单药治疗,比较4种抗癫痫新药的总有效率和一年保留率。方法:对253例新诊断的复杂部分性发作及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癫痫患者随机给予奥卡西平、托吡酯、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单药治疗,比较其总有效率和一年保留率,并分析停药原因。结果:4种抗癫痫新药控制癫痫的疗效基本一致,总有效率为75.4%~87.1%,无统计学差异。拉莫三嗪的保留率最高(88.6%),其次为左乙拉西坦(85.3%),托吡酯为68.5%,奥卡西平最低(61.4%)。拉莫三嗪与其他3种抗癫痫新药的保留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3种药物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停药或换药的主要原因是癫痫控制无效或加重(28例,42.4%);其次是不良反应(13例,19.7%)及药物价格(10例,15.2%)。结论:4种抗癫痫新药的有效性无明显优劣差异,拉莫三嗪的一年保留率最高,停药原因主要为药物疗效不佳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属于儿童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本文主要对拉莫三嗪、托吡酯、左乙拉西坦、非氨酯和氨己烯酸等抗癫痫药物在LGS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癫痫是一种以反复痫性发作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妊娠期伴随的药物分布容积增加、肾血流量增加、肝脏代谢的诱导、激素水平的改变和血清蛋白浓度降低等特殊的生理状态可影响抗癫痫药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清除,导致患者妊娠期癫痫发作频率增加,加大了诊疗难度。因此,如何在避免抗癫痫药相关不良妊娠结局和不良反应的同时有效控制妊娠期癫痫发作,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背景,本综述概括了常用抗癫痫药在妊娠期的血药浓度和(或)清除率变化及妊娠期可能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建议对服用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或奥卡西平的妊娠期癫痫女性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药物监测;必要时,也可对服用托吡酯和唑尼沙胺的妊娠期癫痫女性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从安全性考虑可对服用丙戊酸、卡马西平的妊娠期癫痫女性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然而,目前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为妊娠期女性癫痫患者的用药管理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解放军总医院抗癫痫药物的应用情况与趋势。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以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2015-2017年解放军总医院抗癫痫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和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钠的用药金额始终处于前3位,加巴喷丁的用药金额逐渐上升,托吡酯的用药金额逐渐下降;用药频度(DDDs)排序列前3位的是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的DDDs逐年上升,2017年已跃居至第1位;2015-2016年各种抗癫痫药物的DDC较为稳定,2016-2017年各种抗癫痫药物的DDC开始略有下降;除拉莫三嗪的排序比值始终小于1.00,其他抗癫痫药物的B/A均在1.00以上波动。结论 解放军总医院抗癫痫治疗以新型抗癫痫药物为主,其中左乙拉西坦和奥卡西平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左乙拉西坦和丙戊酸钠对6个月单药治疗无效的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者进行添加治疗的疗效。方法:对使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单药治疗6个月无效的180例TLE患者分别添加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者疗效。结果: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单药治疗6个月无效的TLE患者添加左乙拉西坦或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后发作频率有明显降低,其中左乙拉西坦较丙戊酸钠疗效更好,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使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单药治疗6个月无效的TLE患者,添加左乙拉西坦疗效优于丙戊酸钠。  相似文献   

12.
多种抗癫痫药与低钠血症有关,其中以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和艾司利卡西平最为常见,涉及的其他抗癫痫药还有丙戊酸、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和拉考沙胺等。抗癫痫药相关低钠血症的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但是严重的急性或慢性持续性低钠血症可导致癫痫、昏迷等,甚至导致死亡。抗癫痫药物导致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并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抗利尿激素...  相似文献   

13.
新抗癫癎药影响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晓东  孙黎  袁孝蓉 《中南药学》2004,2(4):233-235
近10年来,对癫癎的研究迅速发展,临床上出现了一批新的抗癫癎药物(AEDs),如奥卡西平、氨己烯酸、拉莫三嗪、唑尼沙胺、加巴喷丁、硫加宾、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与传统的抗癫癎药物相比,疗效相似,而耐受性更好.另外几个新抗癫癎药物的疗效相近,治疗谱相似.癫癎患者需要长年用药,甚至终身服药,因此,选择抗癫癎药物主要是基于药物的耐受性、避免对身体和精神的不良反应、防止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认知功能损害是影响癫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南京地区医院抗癫痫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 对南京地区34家医院2012-2014年抗癫痫药的品种、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南京地区抗癫痫药销售金额逐年增加。各年度新型抗癫痫药销售金额均占抗癫痫药总销售金额的六成左右,DDDs所占比例从2012年的35.43%增长至2014年的45.53%。金额排序中丙戊酸钠各年度一直占据36%左右,稳居第一;新型抗癫痫药加巴喷丁、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销售金额逐年大幅增加,苯妥英钠、托吡酯年销售金额略有起伏。DDDs排序中丙戊酸钠以绝对优势稳居第一;新型抗癫痫药除托吡酯外用药频度均呈逐年增加趋势,而传统AEDs除丙戊酸钠外均逐年降低。结论: 南京地区抗癫痫药丙戊酸钠、奥卡西平选用倾向大,传统抗癫痫药丙戊酸钠在抗癫痫药中仍占据重要地位,新型抗癫痫药如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加巴喷丁等不良反应、耐受性、对肝药酶的影响性等优于传统抗癫痫药,市场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对我院开展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奥卡西平3种新型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情况进行分析,为指导癫痫患儿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15~2016 年度癫痫患儿的就诊基本信息,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奥卡西平等药物的给药剂量与浓度监测结果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奥卡西平给药平均剂量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3~6岁、6~10岁、10~18岁组患儿的奥卡西平平均血浓度明显高于< 3岁组患儿(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拉莫三嗪给药平均剂量及平均血浓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岁组患儿的左乙拉西坦平均血浓度明显高于3~6岁、6~10岁、10~18岁组患儿;且血药浓度在不同浓度范围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癫痫患儿中,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个体间差异大,为保证患儿用药安全有效,有必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6.
国外新开发的抗癫痫药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积恩 《药学进展》1994,18(3):134-137
近年来国外对抗癫痫药物的研究开发相继获得成功,本文着和析近上市的氨己烯酸,唑尼沙胺,拉莫三嗪、奥卡西平,加巴喷丁和非氨酯的药理和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临床用药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附属医院收治的341例癫痫患儿临床资料,对其用药方案选择及发作控制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1例癫痫患儿中,男女比例1.04∶1,年龄9个月~19岁,其中1~3岁患儿占比最大,为32.55%。经抗癫痫药物治疗,341例患儿Ⅲ级以上总体发作控制率为84.45%。单药治疗、双药治疗和三种及以上联合治疗Ⅱ级以上控制率分别为94.45%、69.63%和45.56%。单药治疗中使用率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左乙拉西坦、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多药治疗中使用率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和托吡酯。单药治疗以左乙拉西坦为主,联合治疗主要以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或托吡酯为主。结论:儿童癫痫发病以婴幼儿期最多,药物治疗总体控制率较高,新型抗癫痫药和传统抗癫痫药在治疗选择中使用率相当,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在各发作类型及各种治疗方案中使用率最高。治疗药物选择主要为左乙拉西坦、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主要为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和丙戊酸钠+氯硝西泮+左乙拉西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抗癫痫药物在儿童患者中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并分析原因,为儿童抗癫痫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层随机抽取2012年9月-2013年8月的抗癫痫药物门诊处方,参照药品说明书的内容,判断使用抗癫痫药物的处方是否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统计分析超说明书用药的类型,计算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结果:2 400张处方中,超说明书用药共955张,占所有处方的39.79%,主要是超适应证和超年龄用药.抗癫痫药物超说明书用药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唑尼沙胺片(100%)、左乙拉西坦片(95.19%)、拉莫三嗪片(48.08%)、丙戊酸钠片(43.33%)等.结论:抗癫痫药在儿童癫痫患者中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唑尼沙胺和左乙拉西坦.其中大部分超适应证用药是有循证医学依据的,并非医师盲目用药.儿童用药的特殊性也是造成超说明书用药的重要原因.应尽可能规范超说明书用药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报道1例奥卡西平致过敏性紫癜的病例。患者,48岁,诊断为脑血管病后癫痫。2019年11月1日口服奥卡西平片(0.5 g,po,bid)抗癫痫治疗。11月8日调整奥卡西平剂量(0.3 g,po,bid),1 d后出现双下肢、足背及足底散在瘀点,考虑为过敏性紫癜。立即停用奥卡西平,同时给予抗过敏对症治疗,调整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缓释片(0.75 g,po,bid),托吡酯片(25 mg,po,bid),左乙拉西坦片(0.5 g,po,bid)。15 d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后出院。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药实践》2017,(8):563-565
目的:探究卡马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或托吡酯治疗儿童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进行治疗的儿童难治性部分癫痫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B组采用卡马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平均癫痫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B组(75%)(P<0.05)。A组治疗1个月、2个月后癫痫发作次数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A组发作次数明显少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或托吡酯治疗儿童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癫痫临床疗效显著,但与托吡酯相比,卡马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可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