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比较针刺与安慰针刺对失眠伴焦虑情绪的临床疗效差异,为针刺治疗失眠症、改善受试者焦虑情绪及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7月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门诊患者和社会人士为受试者失眠伴焦虑情绪受试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即针刺组,观察病例33例;对照组即安慰针刺组,观察病例34例。2组受试者均采用Park Sham Placebo Acupuncture Device(PSD)针具配合针刺和安慰针刺,均选取主穴:神门、安眠、照海、申脉、内关、合谷、太冲,辨证配穴:心俞、脾俞、三阴交、胆俞、太溪、行间、侠溪、丰隆、内庭等,在10次治疗结束后和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包括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针感量表的指标差异。结果:2组治疗结束后在PSQI各项指数、SAS标准分比较,针刺组改善明显,优于安慰针刺组(P0.05);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发现PSQI各项指数、SAS标准分有不同程度的反弹,但针刺组的持续改善作用仍优于安慰针刺组(P0.05);针感量表评价中针刺组得气感强,安慰针刺组未获得有效针感(P0.05),但2组均有较为明显的锐痛感(P0.05)。结论:针刺并有效得气可大大改善受试者失眠症状及焦虑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疗效有一定的持续性,且优于安慰针刺组。失眠越重,焦虑情绪也越重;针刺是改善失眠伴焦虑情绪的有效手段,能大大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平衡针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平衡针与常规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验证平衡针的临床有效性及实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平衡针组、常规针刺组和安慰药物组,每组20例.平衡针组取失眠穴,快速针刺,得气后行上下提插手法,至中指或示指出现麻木放射性针感后出针,不留针;常规针刺组取穴四神聪、神门、三阴交行常规针刺,均为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安慰药物组给予淀粉胶囊口服,每晚睡前服用,连续口服14天.观察3组疗效、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变化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均降低(均P<0.01),平衡针组、常规针刺组较安慰药物组评分降低更显著(均P<0.01);平衡针组、常规针刺组和安慰药物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18/20)、85.0%(17/20)和15.0%(3/20),平衡针组和常规针刺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安慰药物组(均P<0.01),平衡针组与常规针刺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平衡针治疗顽固性失眠症安全有效,与常规针刺疗效相当,但其操作更简便,患者痛苦更少,临床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现阶段很多研究者质疑针灸疗效是否等同于安慰剂效应,因此我们希望在针灸RCT中找到客观,且无特异性作用的安慰组设计方案,为证明针灸特异性疗效不同于安慰剂效应的临床试验设计提供帮助。方法检索Pub Med、Science Direct、Medline、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近5年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根据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205篇,提取每篇文献的安慰组设计方案,设盲情况,安慰组与试验组、空白组(基线)结果差异,总结常用安慰组设计方案。结果针对于不同的针刺类型共总结出19种设盲成功率较高的常见安慰组设计方案,安慰组与试验组疗效具有明显差异性的文献数量占76.6%,安慰组与空白组(基线)有差异的文献占9.6%。结论现阶段常用的安慰针设计方案可以证明针刺特异性的存在,但安慰针也会产生一定的针刺作用。  相似文献   

4.
安慰对照针灸方法的可信性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梅芳  俞昌德 《中国针灸》2004,24(7):507-509
目的:寻找理想的安慰对照针灸方法.方法:11位健康志愿者,随机接受6种安慰对照针灸方法(简称安慰针法)及2种标准针法(即常规针法),每次针后,测量针感值(VAS Scale)及做真假针法判断.结果:6种安慰针法与2种标准针法针感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真假针法判别在初次接受针刺者及曾有针灸经历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慰针法针感(感觉)不同于标准针法,安慰针法可能失败于曾有针灸经历人士.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捻转泻法针刺双侧风池穴对肝郁气滞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即刻眼压影响的差异性及疗效情况。方法将107例患者(209只眼)随机分为泻法留针组36例(70只眼)、空白留针组35例(69只眼)和静坐组36例(70只眼)。泻法留针组与空白留针组均选取双侧风池穴并留针20 min。静坐组不进行针刺,嘱颈部放松后闭目静坐20 min。比较3组患者针刺前后5 min内的即刻眼压值变化。结果针刺后泻法留针组眼压的下降值明显大于空白留针组及静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静坐组眼压明显低于空白留针组眼压(P0.05)。泻法留针组针刺后眼压较针刺前显著下降(P0.01),针刺后总有效率为84.3%,显著优于静坐组的60%(χ2=10.272,P0.05)及空白留针组的43.5%(χ2=25.124,P0.01)。3组间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37,P0.01)。结论风池穴针刺捻转泻法可较明显降低肝郁气滞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即刻眼压,其降低眼压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基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抗抑郁药的耳皮内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耳皮内刺组和安慰针刺组,2组患者均接受SSRIs治疗。此外,耳皮内刺组、安慰针刺组采用胶布将毫针贴敷于穴区皮肤表面的方法,留针4 h,每周5次共3周,分别在第0、1、2、3周观察2组HAMD量表、五项因子及SDS自评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第2周末,HAMD-17和SDS的减分率明显高于安慰针刺组。与安慰针刺组比较,在第2、3周末耳皮内刺组中睡眠因子的减分率较高,2组HAMD-17总分、五项因子及SDS总分在各组治疗后评分均降低。结论:SSRIs抗抑郁药物基础治疗之上加以耳皮内刺可以增强疗效,特别是在改善睡眠方面。由此可见,耳皮内针刺结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比较针刺经穴与假针假穴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对HAMD各因子分值的影响。方法:11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经穴组(36例)、针刺假穴组(39例)和安慰针组(37例)。3组均进行针刺疏肝调神经穴或假穴或用假针(安慰针)治疗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前后的总分差值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并观察治疗前后HAMD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周结束时,针刺经穴组总有效率为77.78%、针刺假穴组为71.79%、安慰针组为48.65%,针刺经穴组总有效率均优于针刺假穴组和安慰针组(P0.05)。3组治疗后,HAMD总评分及7个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3组治疗结束时组间比较显示,针刺经穴组HAMD总评分及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针刺假穴组和安慰针组;针刺经穴组与针刺假穴组对睡眠因子评分改善均优于安慰针组(P0.05)。结论:针刺疏肝调神经穴可以显著改善郁障碍患者的HAMD-24评分,取穴准确及针刺得气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同时也证明了穴位特异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针刺对胚胎移植怀孕率的影响及其机理:随机安慰对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采用随机、安慰对照的研究方法,探讨在胚胎移植前后行针刺治疗在助孕技术中,如体外受精(IVF)或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ICSI),对怀孕率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对210例接受IVF或ICSI的患者按完全随机的方法分成针刺治疗组、安慰针灸组和空白对照组,针刺治疗组在胚胎移植前后行体针针刺进行干预,安慰针灸组在胚胎移植前后用安慰针灸针进行干预,空白对照组未经过针灸治疗,观察3组子宫结合带的收缩频率及怀孕率。结果:胚胎移植前子宫结合带收缩频率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胚胎移植后针刺治疗组则明显低于安慰针灸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是2.8±1.4,4.3±1.8和4.1±1.9。针刺治疗组的70例中31例临床妊娠,怀孕率44.3%;安慰针灸组的70例中19例临床妊娠,怀孕率27.1%;空白对照组的70例中17例临床妊娠,怀孕率24.3%。治疗组的怀孕率显著高于安慰针灸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针刺治疗在现代助孕技术中是改善怀孕率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安慰针组各45例,针刺组取患侧穴位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鹤顶、阳陵泉、阴陵泉、曲泉、膝阳关、阿是穴进行毫针针刺;安慰针组取相同穴位采用安慰针具施术。两组均每周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后进行下周治疗,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根据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 universities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治疗前、治疗4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量表)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生存质量进行评价。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周及4周后WOMA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针刺组治疗后两时间点WOMAC评分均明显低于安慰针组(P0.05)。治疗4周后针刺组患者健康状况主观感觉、生理领域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安慰针组WHOQOL-BREF量表各维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针刺组生存质量主观感觉、健康状况主观感觉、生理领域评分均高于安慰针组(P0.05)。针刺组共计4例5次针刺导致皮下血肿计入不良反应,血肿均自行吸收;安慰针组无不良反应。结论针刺治疗能够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巨刺阿是穴为主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蔡晓刚 《针刺研究》2001,26(3):184-184
目的:应用巨刺阿是穴为主治疗肩周炎,观察其疗效。方法:巨刺组患者84例,用2寸毫针针刺健侧阳陵泉穴,待有针感后再用尺寸适宜的毫针针刺与患肩酸困最明显处相对应的点(阿是穴),有针感后令患者做前举、外展、划圈等动作,施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40min,其间行针1-2次。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嘱患者回家后自行功能锻炼。结果:84例患者中治愈28例,好转40例,未愈16例。结论:巨刺阿是穴对肩周炎症状较轻、痛点有明显者效果明显,特别是有明显的即时效果,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76 patients of impoten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f 28 cases inacupuncture group,18 were cured,5 effective and 5 ineffective.Of 48 cases in acupuncture plus acu-point-injection group,41 were cured,5 effective and 2 ineffective.The curative effect in the acupunc-ture plus acupoint-injee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P<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实验组(30例)和常规针刺对照组(30例),治疗4个疗程比较疗效。结果:电针实验组痊愈率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面瘫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偏头痛及其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对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针刺C1~T4夹脊穴、太阳、头维等治疗偏头痛,心率变异频谱分析(SAHRV)测定ANS功能。结果: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94.3%,西药对照组76.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ANS功能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治疗组治疗后与正常人组ANS功能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改善偏头痛患者ANS功能。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脑梗塞失语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沐榕 《中国针灸》2003,23(1):9-17
目的:观察西医治疗脑梗塞失语症加用针刺的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分为针刺组49例,对照组45例。针刺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头针、舌三针和体针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西医药物治疗。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有效率为62.22%。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西医加针刺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药物组给予尼莫地平口服,针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针百会、神庭穴治疗。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药物组的76.67%(P〈0.05);治疗后两组MMSE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百会、神庭穴联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正> 我们曾于临床应用术中辨证选穴针麻胃大部切除术提高了针麻效果,在实验中模拟术中辨证选穴针麻狗胃大部切除术其效果也非常满意。本工作进一步探讨术中辨证选穴对胆囊摘除术的针麻作用,意图仍为临床提供针麻选穴资料。在实验中以动物术中行为表现和反应以及心血管活动作指标进行观察。方法实验动物为31只健康狗,雌雄均有,随机分为甲、乙、对照三组。各组均在清醒状态下捆绑于手术台上,待动物安静30~40分钟开始记录各项指标数椐作为针前基础值,然后分别记录针刺诱导30分钟、处理内脏、  相似文献   

17.
分组比较了针刺和药物对放化疗所致造血功能损害患者的治疗效果,针刺组取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等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三阳交接电针;药物组用临床常规药物。结果表明,针刺治疗可使降低的白细胞数显著上升(P<0.001),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血色素、血小板数低者,经针刺治疗后其均值皆明显上升(P<0.05和P<0.01),疗效优于或接近于对照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针刺组办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不同穴位电针对家兔闪光视网膜电图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段俊国  周华祥 《中国针灸》1996,16(12):36-39
本文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合谷组、三阴交组、昆仑组和对照点组,分别施以电针,采用视觉电生理方法,在针刺前后及针刺过程中每隔5min记录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1次,观察针刺对FERG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合谷、昆仑组a、b波振幅增加,三阴交组振幅下降;合谷、昆仑组b波峰潜时缩短,而三阴交组峰潜时延后,针刺对照点对a、b振幅及峰潜时均无明显影响。主题词  相似文献   

19.
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胰岛素抵抗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许能贵  梁兴伦 《中国针灸》1997,17(8):493-496
为了解针刺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我们选用30只大鼠进行了针刺心经经穴和肺经经穴的研究,并与空白对照组相对比,发现:2组均有降低动脉血压的作用,并能降低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升高C-肽/胰岛素比值。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升高心房肽可能是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杨城 《中国针灸》2001,1(10):8-16
方法:将68例胃术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结果:针刺组有效率94.4%,药物组有效率78.1%,两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P<0.05,说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血象差异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两组血象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针刺能够促进术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