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胆经颈以下穴位与结缔组织结构和钙元素富集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为探讨经络“传”的相关组织结构,观察了胆经颈以下每个穴位与相关结缔组织结构的关系,并测定小腿胆经穴位区钙的浓度。用成人尸体3具及小腿标本1具,留针于局部再解剖。结果,自风池至足窍阴25个穴位中,与骨膜、骨间膜相关者18个,余与筋膜、神经鞘膜、关节囊相关。用小腿标本7具,在骨间膜近腓骨缘处用PIXE作线性扫描,发现穴位区钙元素浓度比经络线上非穴位区高4倍以上,穴位区钙元素浓度的特异性分布,有可能作为穴位定位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针感点的确定等7个方面论述了近几十年来腧穴针感形态结构的研究进展,认为针感产生的形态结构基础虽然复杂,但与神经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手太阴肺经穴位与结缔组织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为探讨经络穴位与结缔组织结构的关系,在3具成人尸体上(男2,女1)留针于穴位局部后再解剖观察了手太阴肺经全部穴位与相关结缔组织结构的关系,并在1例成年男性活体肺经穴位上施针后,进行了X线,CT观察。结果,11个肺经穴位中,与骨膜相关者9个,与神经鞘膜和动脉壁相关者各1个,X线CT观察验证了尸体解剖观察结果。此结果为进一步探讨经络与结缔组织结构的关系和经络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胸膜顶形态与周围常用穴位关系的临床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胸膜顶形态与其周围常用穴位针刺安全的关系。方法:采用小号克氏针标定法和层次解剖法,解剖46具正常成人尸体胸部标本,观测胸膜顶的形态及其变异、胸膜顶周围常用穴位的安全深度及其与胸膜顶形态的关系等项目。结果:在锁骨上缘观测到胸膜顶投影宽度等于锁骨内1/3段者占全部标本的32.6%,投影宽度大于锁骨内1/3段者占全部标本的59.8%,投影宽度小于锁骨内1/3段且胸膜顶内侧界位于胸锁关节内侧者占全部标本的7.6%;观察到诸如天突、气舍、肩井、定喘及大杼等通常被认为与胸膜顶似乎无关的穴位,按标准的穴位定位和方向行针,超过一定限度时即能穿过胸膜造成破坏。结论:胸膜顶的位置及其形态特点与上部胸膜腔周围穴位针刺意外的发生存在解剖学结构上的联系,应引起临床针灸医生的警惕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腰椎椎弓根与上位椎体下关节突下缘的解剖学关系.对20具胸腰段椎体标本的腰椎椎弓根侧方的平分线与上位椎体下关节突下缘的解剖学关系以及腰椎椎弓根侧方的平分线与横突平分线的解剖学关系进行观测.结果显示67%的腰椎椎弓根侧方的平分线与上位椎体下关节突下缘重叠,只有11%的腰椎椎弓根侧方的平分线与横突平分线重叠.表明上位椎体下关节突下缘切线比腰椎横突平分线更适合作为椎弓根进钉点的水平标志线.  相似文献   

6.
穴位形态结构配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邵水金 《中国针灸》1996,16(5):23-24
穴位形态结构配布的研究邵水金导师:严振国(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主题词穴位/解剖学和组织学,神经解剖学,血管,淋巴系统祖国医学认为穴位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施术的特定部位。为什么穴位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在穴位处有哪些组织成分参...  相似文献   

7.
一、解剖肝为五脏之一,居于右胁部,是人体最大而且重要的脏器。胆为六腑之一,与肝相表里。祖国医学对肝胆的解剖组织学认识比较简略,《黄帝内经》仅从阴阳五行运气等学说去解释肝胆的功能,而对其具体形态则语焉不详。《难经·四十三难》云:“肝独有两叶”,但在“四十二难”中却云:“肝重2斤4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胆在肝之短叶间,重3两3铢,盛精汁3合”。这就是有关肝胆解剖形态的最早记载。迨至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云:“肝重4  相似文献   

8.
以体表电极无创痛连续检测记录人体胃运动图为客观指标,以在胃经密集取刺激点电针刺激为手段,以同一水平位置、同一神经节段非经非穴刺激为对照,进行胃经与胃腑功能联系相关性的实验研究。通过共180例次的研究,结果表明胃经和胃经上穴位都与胃腑运动功能之间存在着相对特异性联系,进一步证实了胃经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经穴之解剖学实质的研究”与“中医现代化教育模式之探讨”两方面,介绍了陈太义教授的主要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大鼠经脉体表循行线表皮结构特征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用电镜与光镜的形态计量学方法研究了大鼠胃经胸腹段和膀胱经背部段体表循行线表皮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经脉线表皮细胞缝隙连接的面数密度、数密度、平均外径和平均面积均明显大于邻近对照表皮。经线上每个表皮细胞膜上的缝隙连接面积为其邻近对照表皮细胞的12倍以上,而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表皮细胞层数、细胞间隙体密度和桥粒体密度等参数在经脉线与对照表皮间均未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胡蓉 《光明中医》2009,24(10):2019-2020
目的:培养高职高专针推专业学生适度基础理论知识、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方法:以<足阳明胃经经络与腧穴>为例进行说课设计.结论: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应充分重视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2.
从临床经验统计看胃经“腧穴-脏腑”相关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胃经腧穴的主治规律。方法:对权威文献所记载的胃经腧穴的主治作用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胃经腧穴的主治作用规律与神经节段性支配规律相吻合。结论:传统理论总结与临床经验或临床实践之间有较大距离;针灸学理论需要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乳鼠胃经腧穴的神经节段性分布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瑞午  李翠红  郭莹 《中国针灸》2000,20(8):473-475
应用HRP神经示踪法对乳鼠胃经不同部位腧穴和相同部位不同经脉腧穴的节段性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胃经与胃相关其不同部位的腧穴联系的途径可能有所不同。腹部腧穴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主要在外周神经,头面部和下肢腧穴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可能在更高的神经系统。相同部位不同经脉的腧穴在脊髓的节段性分布大致相同又略有差异。同神经节段的不同经脉腧穴其功能有差异也有共性,腧穴的功能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冲脉的循行,《难经·二十八难》提出了“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与《内经》论述冲脉在腹部“与少阴经夹脐上行”有异,学者对此历来存在争议,不少人认为《难经》观点有误。考察《内经》及《难经》关于冲脉的论述,结合后世医家的相关临床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难经》中关于冲脉和足阳明经在腹部并行的论述不仅是正确的,而且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学说源自《内经》,成熟于东垣。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化生之源,而女子以血为用,以气为纲,故妇科疾病多与脾胃病变密切相关,历代医家的妇科专著亦多重视脾胃。从脾胃功能对女子生理的作用,脾胃病变对妇科疾病的影响,以及妇科中调理脾胃的若干治法等方面论述了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脾胃学说源自《内经》,成熟于东垣。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化生之源,而女子以血为用,以气为纲,故妇科疾病多与脾胃病变密切相关,历代医家的妇科专著亦多重视脾胃。从脾胃功能对女子生理的作用,脾胃病变对妇科疾病的影响,以及妇科中调理脾胃的若干治法等方面论述了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胃黏膜损伤模型基础上,通过对电针腧穴"胃病方"的刺激量诸因素包括针刺时间间隔、留针时间、电针频率关系的研究,完善针灸治疗胃病的针灸处方。方法:采用吲哚美辛片造成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在选用腧穴"胃病方"的基础上,电针刺激大鼠。其中针刺时间间隔选取每日2次、每日1次,隔日1次,留针时间为10 min、20 min、30 min,电针频率定为2 Hz、30 Hz、100 Hz。通过黏膜损伤指数、胃黏膜组织学观察、胃黏膜超微结构观察等方面来筛选出疗效最佳的针刺时间间隔、留针时间、电针频率,并确定哪个因素为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筛选出最佳刺激量组合。结果:治疗组中第1~9组的黏膜损伤指数、胃黏膜组织学观察、胃黏膜超微结构观察较模型组改善(P0.01),其中第9组较第1~8组改善(P0.01),第1~8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吲哚美辛片可以造成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通过筛选得出留针30 min、电针频率100 mz、每日1次为最佳刺激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内经》中有关足阳明经脉与神志疾病关系的论述,分析了足阳明与脏腑的配属关系,及神志与脏腑的相关性,提出抓住五脏整体协调、抓住脾胃与心,调节五脏整体的中心以治疗神志疾病,才是理解足阳明与神志疾病关系的实质与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穴位特异性影响及其传出途径研究.方法:选用足阳明经头面部四白、地仓穴,以及手太阳经颧髎穴及非经非穴四白旁开点,比较观察电针对禁食24h麻醉状态下大鼠胃肌电的影响;并通过腹注阿托品、六烃季胺、利血平神经阻断剂,观察传出途径阻断后电针四白穴对大鼠胃肌电的影响.结果:电针四白、地仓穴对胃电振幅、时程及峰簇数的发放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效应以四白穴作用最为明显,地仓次之,与针刺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电针颧髎、四白旁开点,对胃电活动则无明显作用,与针刺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四白穴能部分取消阿托品、六烃季胺对大鼠胃电的抑制效应,部分增强利血平后大鼠胃电的兴奋效应.结论:电针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调整作用具有经脉、穴位的相对特异性.而电针对胃电的调整作用,与胆碱能神经、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穴位特异性影响及其传出途径研究.方法:选用足阳明经头面部四白、地仓穴,以及手太阳经颧髎穴及非经非穴四白旁开点,比较观察电针对禁食24h麻醉状态下大鼠胃肌电的影响;并通过腹注阿托品、六烃季胺、利血平神经阻断剂,观察传出途径阻断后电针四白穴对大鼠胃肌电的影响.结果:电针四白、地仓穴对胃电振幅、时程及峰簇数的发放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效应以四白穴作用最为明显,地仓次之,与针刺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电针颧髎、四白旁开点,对胃电活动则无明显作用,与针刺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四白穴能部分取消阿托品、六烃季胺对大鼠胃电的抑制效应,部分增强利血平后大鼠胃电的兴奋效应.结论:电针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调整作用具有经脉、穴位的相对特异性.而电针对胃电的调整作用,与胆碱能神经、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