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金逸藩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2,(10):1217-1218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下简称史记)载: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脉诊是中医药发明的特有的诊断方法。据《中国历代名医传》(下同,本文生卒年月均源于此书)一书。扁鹊约生于公元前406年,以40岁立说计算,脉诊约发明于公元前366年。华佗也是脉诊大师,华佗约生于公年141年。 相似文献
3.
金伟研究员是全国第5批名老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金氏脉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主任,金氏脉学创始人。他从医40年,临床经验丰富,经过多年对脉学深入研究,创立了独特的"金氏脉学"。笔者对金伟先生的"金氏脉学"理论及诊断疾病的独特方法进行了初步整理,以期对传统脉学的提高和发展起到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逸藩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15):2382-2384
问诊是诊断手段,问诊是问症状,如果医生问患者什么证,我们还用去看医生吗?同理,脉诊是诊断手段,诊脉的结果也必然是知道症状!《史记》载: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扁鹊入视病,曰:“血脉治也……不出三日必间”。居二日半,简子寤,以扁鹊言告简子,简子赐田四万亩。《华佗传》载:李将军妻病甚,呼佗 相似文献
5.
从脉象主病的复杂性论虚实脉在脉诊中的纲领作用唐农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21号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历来为医家所重视。但是,脉象名目众多,主病较为复杂,学习者往往不得要领,难于把握。脉象主病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同一... 相似文献
6.
论脉与脏腑相配合的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不同方面分析探讨了中医诊断学中关于脉与脏腑相配合的学说,即两手寸关尺六部脉分别与五脏六腑相配合的学说,认为该学说缺乏确凿的科学根据,需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8.
9.
10.
浅谈“徐疾补泻与提插补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从事针灸研究的学者一直强调针刺补泻手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实验研究表明 ,针刺补法和针刺泻法能对人体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确实发现 ,施予不同的针刺补泻手法于同一病例 ,其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别。徐疾、提插补泻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方法 ,正确理解两种刺法的含义、应用以及它们的关系 ,有利于针灸医师在实践中掌握规律 ,灵活运用 ,提高临床疗效。1 徐疾、提插补泻的内容1 .1 徐疾补泻 徐疾的含义 ,一作动作的快慢 ,一作时间的久暂。《灵枢·小针解》 :“徐而疾则实者 ,言徐内而疾出也 ;疾而徐则虚者 ,言疾… 相似文献
11.
12.
赵延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1):817-817,820
古代各医家和现代医家对牢脉的认识不尽相同,笔者参考古代文献和个人体会认为牢脉极沉而坚实,举寻不可得,左右推寻动而不移是其诊断的关键.牢脉是实邪深入在里,里实表虚,虚实并见,寒气外束,寒热错杂之象,主内积、气结、血瘀等症. 相似文献
13.
脉诊杂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8):609-609,613
脉象是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在局部体表(寸口脉)的信息反映,像耳穴、足底穴等一样,与人体有较明确的对应关系,而且能够较准确地反映体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一中医辨病的本质,对临床诊治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医家对脉象的体会不同,有时又难以准确把握其规律特点,因此对脉象的认识又有不同的观点,有些甚至是批判地遗弃。笔者体会,掌握脉诊的途径,应以脉症相符为标准。医者诊病,当先诊脉,根据脉象反映,向病者描述其症状、病因病机,再与病人所述相印证,不断积累、不断总结,才能逐步掌握这一中医诊病技巧。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舌脉诊法传统理论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舌脉诊为络脉诊法分支,又是舌诊的组成部分,当今医家正在进行着广泛研究。但因其长期未被临床普遍应用,致遗存至今的文献甚少,以此亟须深入发掘,继承提高。 相似文献
18.
19.